•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生活型態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於 1998 年出版健康促 進詞彙(Health Promotion Glossary),說明生活型態(Life style)是健 康行為和危險行為兩者並存而成的複雜行為形式。本研究主要討論因 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生活型態,將其定義為生活型態為一個人整體生活 模式,與個人及社會互動息息相關,本研究共分為生活品質、人際關 係、時間管理、學業成就四點做文獻討論。

一、 生活品質

金車教育基金會資料顯示,智慧型手機功能日漸強大,青少年習 慣使用智慧型手機來度過空白的時間,有 70%青少年睡前一定要看智 慧型手機,由此可見,智慧型手機已經在無形中悄悄綁架了青少年的 生活。高中職學生在手機使用行為與手機成癮傾向之研究,基隆六所 高中學生使用手機的目的依序為休閒娛樂、社交活動、無聊打發時間、

資訊獲取,最後為紓解壓力(張正杰與施美雲,2015)。

14 needs theory)探討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需求重要性,依據馬斯洛的需求 層次理論,人的需求有高低之差別,個人先追求最低層次的需求,當

15

需求;(8)靈性需求。

表 2-1-1 整理為智慧型手機需求的重要內涵。由需求理論可看出,

我們的生活需求,已經被智慧型手機漸漸地改變了,我們如何使用智 慧型手機,將會影響到我們自身的生活品質及生活需求。

表 2-1-1 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探討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需求重要性 排序 智慧型手機使

用者需求

相關內涵

1 生理需求 (1) 生活便利-透過智慧型手機使用,使生活更便利

(2) 消磨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打發閒暇時間

(3) 休閒娛樂-透過智慧型手機 APP 使用,獲得愉快

2 社會需求 (1) 關係維繫-利用智慧型手機維護人際關係、與人保持互動

(2) 資訊交換-利用智慧型手機交換資訊,了解社會

(3) 意見表達-利用智慧型手機向他人表達自我認同之想法、分享生活大小事 3 知識需求 (1) 好奇心理-使用智慧型手機滿足自我好奇的心理

(2) 探測心理-透過智慧型手機之功能對感興趣的事物做進一步探測

(3) 自我成長-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固有經驗之上的學習,進而獲得成長 4 安全需求 (1) 個人隱私-利用智慧型手機的密碼設定以保護個人資料

(2) 匿名身分-使用匿名在智慧型手機上使用遊戲或進行討論

(3) 意外迴避-利運智慧型手機防止未預料事件發生 5 美的需求 (1) 型號命名-智慧型手機型號的的命名

(2) 產品質感-智慧型手機機殼與外表的質感

(3) 色彩形狀-智慧型手機機體之設計

6 自我實現需求 (1) 自我挑戰-透過智慧型手機之手機學習,以及一系列複雜的學習過程,經 歷自我挑戰

(2) 功能協助-透過智慧型手機多樣功能運用協助使用者達成所想之事

(3) 號召行動-透過智慧型手機,召集親朋好友針對特定事件討論或行動 7 自尊需求 (1) 社會認同-持有、使用智慧型手機,被社會上更多人認同

(2) 地位提升-持有、使用智慧型手機,提升個人聲望及地位

(3) 他人讚許-持有、使用智慧型手機,讓自己得到讚許

16

表 2-1-1 馬斯洛需求層級理論探討智慧型手機使用者需求重要性(續一) 排序 智慧型手機使

用者需求

相關內涵

8 靈性需求 (1) 自我超越-利用智慧型手機改變對人生體悟,追求新世界

(2) 利他行為-透過智慧型手機,協助他人或有益他人之行為

(3) 幸福追求-使用智慧型手機,散播傳遞良善之事,達到全人類幸福感

(資料來源:整理自劉仲矩與楊緯剛,2015)

蘇庭睿(2014)臺灣大學生問題性智慧型手機使用及睡前使用行 為與其睡眠品質之關聯研究中,以 947 位大學生使用智慧型手機為研 究對象,有約 48%有睡眠品質不良之問題,且在控制變項後發現,睡 前手機使用與憂鬱傾向,具顯著關聯,社會現況明顯看出大學生問題 性智慧型手機使用之嚴重宇成癮程度提升,睡眠品質不佳亦相對提 升。

二、 人際關係

智慧型手機帶來人際溝通的新模式,以往僅能利用有線電話進行人 際關係溝通,現在有各種線上通訊軟體可作為人際溝通的管道,例如 LINE、FACEBOOK、INSTAMGRAM…等,多種不同與人際互動有關 之手機 APP,根據資策會 2014 年在台灣評選「2014 年上半年台灣風雲 前 100 強之 APP」,前三名為 LINE、FACEBOOK、蘋果日報三款台灣 民眾使用最多的 APP(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13),再者更有多 種交友 APP 供使用者下載。使用交友軟體來認識新朋友,帶來新世界 的交友方式。智慧型手機的網路服務(交友網站等)或遊戲功能成為

17

消除寂寞感的一種方法(Toda, Ezoe, Nishi, Mukai, Goto & Morimoto, 2008)。

洪福源、邱紹一、邱素玲與林鋐宇(2013)在某一大專學校之學 生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使用情況研究,顯示大專學生的手機使用動機 型態有朋友聯繫、家人聯繫、娛樂與消耗時間、安心等四類,結果表 示青少年使用手機的目的,主要在結識新的朋友、加強與朋友間的網 絡連結。Oksamn&Rautiainen(2002)研究兒童、青少年與手機關係,

對青少年與 20 歲世代的年輕人來說,手機在生活當中是很重要的一部 分且是自然存在的一部分,手機主要的功用為建構網絡與定義個人與 他人關係的工具,研究中將青少年與手機的關係整理成表 2-1-2。

表 2-1-2 青少年與手機的關係

年齡 手機關係

學齡前~7 歲以下 通常把手機當成擬人的物品

覺得手機很有趣,但玩具更重要,手機當中的遊戲是最重要的部分。

低年級 7-10 歲

態度開始有轉變,把手機座為實用的物品。

把手機當作一種遊戲玩。

高年級 10-12 歲

朋友與興趣漸漸增加,隨著玩具漸漸減少,開始把手機當成重要物 品。

青少年 13-15 歲

對手機的態度開始出現差異,著重實用性、工具性、美感、對他人 情感表達等,而有不同的態度。

前成年 16-18 歲

將手機作為工性的工具使用,幾乎機不離身

資料來源:Oksamn & Rautiainen,2002(引自張庭譽,2002)

18

青少年受智慧型手機對其人際溝通之影響,在李怡曄、黃音霓與 陳星沐(2015)即時通訊軟體的使用行為之研究-以 LINE 為例,研究 結果指出:(1)同意 LINE 為主要人際溝通的工具;(2)同意與使用 LINE 溝通的朋友關係較密切;(3)不同意人與人之間不會因為使用 LINE 之後而產生距離;(4)同意在職場上亦會受到智慧型手機的影響;

(5)同意因為自己傳遞訊息給對方,而對於對方未沒有回傳訊息感到 焦慮;(6)同意認識新朋友時會以 LINE 為主要聯絡管道。可以顯示,

青少年許多的溝通方式已經被智慧型手機的通訊軟體 LINE 所侷限,但 自身卻沒有感覺,亦不認為使用 LINE 來溝通會加深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手機所傳遞出去的文字多數簡潔有力,再加上貼圖的使用,有時會讓 閱讀者不小心會錯意。而傳送訊息給對方,因為對方沒有回傳訊息感 到焦慮,實已受到智慧型手機制約,不僅是傳遞訊息者有壓力,接受 訊息者亦會無時無刻關心自己是否有新訊息尚未讀取。在 2013 年兒童 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公布「兒童手機及 APP 使用調查報告」中指出有 超過 40%的智慧型手機兒童使用者,每半小時就要將手機拿出來滑一 次,其中有 15%的五分鐘即要拿出來滑一次,否則會有焦慮的現象(兒 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3)。

19

三、 時間管理

手機原本僅是作為電話溝通的一個工具,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 與科技的進步,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日漸增長,國人常利用手機上網、

玩遊戲、排遣無聊等,如此的諸多原因,導致手機成為國人不可或缺 的一樣生活物品,導致國人在無形之中花費比原本所預期更多的時間 在使用手機上。

2011 年 Microsoft 的調查,美國人平均每日花費 2.7 小時使用手機 從事互動行為(Clifford,2011), Google2013 年第一季台灣智慧型手 機使用行為調查,69%智慧型手機使用者一週內每天使用手機,對智 慧型手機的依賴居亞太之冠,超越日本、香港、新加坡(陳怡如,2013)。

Yahoo 與 MillwardBrownvu 行動上網時數調查於 2014 年公布調查結果 顯示,台灣人平均使用手機上網高居世界第一,平均每天使用手機上 網超過三個小時,比全球值超過 55 分鐘(洪毓琪,2014)。由不同年 段的調查可顯示出,大家使用手機時間越來越長。洪福源、邱紹一、

邱素玲與林鋐宇(2013)在某一大專學校之學生手機使用動機與手機 使用情況研究,研究發現大專學生平均每天會撥打 5.25 通電話、平均 每天傳送 14.58 封簡訊,平均每天將會耗費使用手機的時間為 4 小時 23.73 分鐘在手機使用上。以一天 24 小時來算,等於一天將有約六分 之一時間耗費在使用手機。

20

在 2013 年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公布「兒童手機及 APP 使用調 查報告」調查發現有智慧型手機的孩子中,有一成四左右平日使用三 小時以上,近五分之一周末甚至會使用五小時以上(兒童福利聯盟文 教基金會,2013)。另研究結果顯示大專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時間過長,

主要目的多用於朋友聯繫、娛樂與消耗時間,對學生的時間管理而言,

並非好事,研究建議結果學生可使用面對面的正向溝通方式代替手機 間接的溝通方式,一來可避免沒有重點的聊天內容,二來可減少手機 依賴的可能性。高中職學生手機使用行為與手機成癮傾向之研究,結 果顯示高中職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總時數越高,手機成癮的傾向越高

(張正杰、施美雲,2015),而台南市高中職生智慧型手機沉迷對運動 行為影響之研究亦顯示相同結果,智慧型手機使用時間越高,智慧型 手機沉迷傾向越高(許龍池、邱建華、馬上閔,2013)。

(張正杰、施美雲,2015),而台南市高中職生智慧型手機沉迷對運動 行為影響之研究亦顯示相同結果,智慧型手機使用時間越高,智慧型 手機沉迷傾向越高(許龍池、邱建華、馬上閔,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