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供應鏈管理系統

在現今資訊科技日新月益的數位環境下,管理技術不斷的在進步與革新,進 而產生了許多新的管理概念,例如: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物流管理(logistic management)等,而 其中供應鏈管理一直都是被學者所廣泛討論與研究的主題之一。一般而言,以往 企業不易善盡供應鏈管理事務的主因,係源自於伴隨良率等因素而來的「製造不 確定性」、伴隨原物料品質或供貨時程而來的「供應不確定性」,以及伴隨需求預 測誤差、客戶偏好改變等因素而來的「市場不確定性」,簡言之,SCM 的主要任務,

便是盡力掃除這三大不確定因子,繼而幫助企業透過有效的管理需求預測、訂單 達交等正向循環,接著以最佳效率,把原物料製造成為市場確實有所需求的成 品,然後在客戶所指定的時間範圍內,將成品運抵客戶所指定的任何地點。

一般對供應鏈管理的看法可能只是把供應商、生產單位及顧客等成員之運作 流程串起來,但這只是狹義的供應鏈管理。近幾年來,透過學者提出眾多相關定 義,使得我們能對供應鏈管理有更深入的認識,以下是一些對供應鏈管理所做的 定義:

供應鏈管理(SCM)是執行包括原物料的採購、由原物料轉換為半成品及最 終成品、將成品配送至零售商或是消費者等任務的設備網絡。其所涉及的成員包 含製造單位、配送中心及成品倉儲等不同的公司,而任何一個成員所作的改變,

都會影響到其他成員之績效。供應鏈管理(SCM)不同於傳統的採購及配送通路,

它是由不同的獨立組織所組成,而這些獨立的組織,目的是為了提升整體供應鏈 之效率。供應鏈是一種整合活動,包含了供應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相互活動關 係,在企業中包括了採購、製造、實體配送等,在整個架構中乃是由資訊流動與 庫存流動來貫穿。則認為供應鏈管理是一種包含將原物料轉換成半成品及最終產 品,並包括將最終產品送至客戶的活動,而在此活動中,需要考慮之因素包括:

實際地理上之距離、勞工技能、供應便利性及供應商品質等因素。供應鏈管理(SCM)

定義為:整合了倉儲、運輸、生產計劃、存貨以及所有其他物流的分割活動,使 原物料從取得到傳送,以及最終產品的消費過程中,資訊和產品流程能夠達到最 佳化之過程。

供應鏈管理(SCM)的目的,乃是透過與供應商的合夥關係及與消費者之堅強 關係,展現出企業之競爭優勢。強調成員的整合可協助供應鏈達成下列事項:(1) 達到世界級品質水準。(2) 降低前置時間及增加彈性。(3) 降低成本及改進現金 流量。 (4) 因與客戶及供應商有更佳的長期關係,所以可改進合作關係。(5) 縮 短新產品上市之時間。(6) 增進創新力。供應鏈之成員的合作關係,供應鏈包括 產品流及資訊流兩部份,屬於雙向的流程。從供應商到消費者之間的所有成員,

形成一個虛擬的企業集合體,將採購、製造、分配產品與服務提供消費者的活動 連結在一起。

在供應鏈中(圖 9)的整合與合作關係,每個供應鏈中之成員若能是當整合並 資訊共享,如此必能使得整體利益大幅提升而進一步創造整個供應鏈的競爭優 勢。綜合而言,供應鏈是一個結合供應商、製造商、配送商、零售商與消費者所 形成的一個規劃、協調、與控制系統,於此系統內物料、零件、成品的流動由供 應商向下往消費者方向移動,而資訊則做雙向的流動,透過具整合性的供應鏈,

供應鏈成員若能互相合作,必能提升彼此的競爭優勢。

圖 9 供應鏈管理系統 (資料來源: 本研究整理)

全球供應鏈管理(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指的是在跨國之間,建 立一個供應商及顧客之間的商業流程,並將這個流程做資訊互相分亨,以達到物 流、金流、資訊流三者(圖 10)相互間的配合與最佳的效率。其定義:

一、物流:是指產品從生產者移轉到經銷商、消費者的整個流通過程。因此,從 消費者或客戶在網路上訂購貨品後,將產品遞送至客戶或消費者的處理過 程,包括了對貨品做裝卸、包裝、運輸,以及產品入庫、送貨等等過程的處 理,都是物流的範疇。電子商務的「物流」應該使產品的通路變成更加靈活 與機動性。

二、資訊流:簡言之,資訊流就是網站的架構,一個好的網站架構就好比一個好 的賣場,消費者可以快速的找到自己要的產品,有舒適的購物空間,各式各 樣的促銷活動,有服務櫃台,產品均有詳細的說明,好的資訊流是電子商務 成功的先決條件。

三、金流:金流是處理交易的方式,現實的購物環境也有各種不同的交易方式,

有的商店要現金交易,有的可以用信用卡,有的可以記帳。這裡是指在網路 上透過安全的認證機制,作企業與企業間、個人與企業間的資金轉移,或是 各種支付方式,而線上資金的轉移、交易安全認證機制也是屬於金流的部分。

圖 10 物流、金流、資訊流 (林義屏,2010)

一般來說,供應鏈管理基本要素(表 5),包括:

1. 規劃(Plan):這是供應鏈管理中的策略部份。企業需要研擬一套策略來管理 所有的資源、以期產品或服務能迎合客戶的需求。而規劃的重點主要是 要發展出一套能監控供應鏈,使其更有效率、成本更少、並能予客戶更 高品質與價值的產品與服務尺標。

2. 採購(Source):選擇能夠讓企業生產所需的產品或服務的供應商,企業和供 應商共同發展出一套訂價、運送及付款機制,並建立能監控及改善彼此 關係的尺標。此外,還必需要能整體性管理上游供應商運送來的產品與 服務的庫存,包括收受貨物、清點貨物、搬動貨物至適當的製造廠所,

然後批准供應商的款項。

3. 製造(Make):這是在製造階段詳列生產、測試、包裝及運送準備所需之活動 的時程表,這是整個供應鏈中最能夠用量化尺標來衡量成果的部分,企 業應該針對品質水平、生產產出及員工生產力加以評量。

4. 運送(Deliver):這即是所謂的物流(Logistics),協調來自顧客的訂單

5. 退貨(Return):企業除了考慮如何有效率地將產品或服務遞送至顧客手中 之外 ,也應該建立一套能完善地從顧客手中回收瑕疵品 、 以及從下游廠商手 中回收過剩產品的機制。Lambert 和Cooper (2000)則引用GSCF (GlobalSupply Chain Forum)的定義如下:「從提供產品、服務及資訊的原始供應商直到最終使 用者之間所有核心企業流程的整合,稱之為供應鏈管理。」

並進一步指出:「嚴格來說,供應鏈並非企業與企業間一對一所形成的長鏈,

而是多個企業以網路結構的關係呈現,鏈所提供的就是公司內與跨公司間整合與 管理所發揮出來的綜效」。

表 4 供應鏈管理所涵蓋的領域

PLAN Demand / Supply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SOURCE Sorucing Stocked , Make-to-Order Product

MAKE Make-to-Order ,Make-to-Order,and Engineer-to-Order Production Execuiton

DELIVER Order , Warehouse,Transportation , and Installation Management for Stocked , Make-to-Order , and Engineer-to-Order Product

RETURN

Return of Raw Materials (to Supply) and Receipt of Returns of Finished Goods(from Customer), including Defective Products, MRO Products, and Excess Products

(資料來源:Supply Chain Council)

供應鏈導入的主要目的在於將產品從設計理念、市場評估、設計、生產至銷 售販賣的一連串供應、需求活動中連結成一條鎖鏈。在鏈中各環節皆有其成敗的 關鍵威脅其存在的價值,因此要造就供應鏈的成功,必須兩方即供給、需求的雙 方面,在互信、互利的條件下去構築其成功關鍵的系統。台灣是全球資訊科技產 品重地,廠商為了提高與上、下游的作業效率,導入供應鏈管理成了不可不為的 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