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在探討供應鏈管理系統 iSupplier Portal 使用滿意度之研究討論,

經由第二章的文獻探討,已分別就相關理論做說明,本研究採用實證研究法,研 究母體為個案 F 公司及其供應商有使用 iSupplier 者,並根據研究動機及目的來 規劃本研究之設計與實施程序。以下將分別說明研究架構、抽樣方法、問卷設計 與資料分析。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F公司之上下游供應鏈廠商之iSupplier Portal使用 者為對象,探討使用iSupplier Portal對組織的績效影響。根據前一章文獻探討 之後,並配合本研究目的,本研究架構主要是根據Gorla等人(2010)以及Ang & Soh (1997),針對使用資訊系統對組織績效之影響為理論基礎,並整合供應鏈工作滿 意度而成,包括資訊品質、系統品質、服務品質、供應鏈工作滿意度及iSupplier 對組織影響。

資訊品質包括資訊內容(information contents)及資訊格式(information format); 系 統 品 質 考 量 系 統 彈 性 (flexibility) 及 系 統 精 緻 性 (sophistication) ; 服 務 品 質 包 括 可 靠 性 (reliability) 、 責 任 性 (responsiveness)、自信性(assurance)及同理性(empathy);供應鏈工作滿意度 則有內在滿意(intrinsic)及外在滿意(extrinsic);而因變數「組織影響」則包 括供應商轉移成本、供應鏈策略支援、產品與服務成本、行銷資訊、產品與服務 效能。

研究架構如圖15 所示,本研究也據此發展出七項研究假設,如下所列。

假設1:iSupplier的資訊品質對其服務品質有正向顯著影響

假設2:iSupplier的資訊品質對供應鏈工作滿意度有正向顯著影響 假設3:iSupplier的系統品質對其服務品質有正向顯著影響

假設4:iSupplier的系統品質對供應鏈工作滿意度有正向顯著影響 假設5:iSupplier的服務品質對供應鏈工作滿意度有正向顯著影響 假設6:iSupplier的服務品質對組織績效有正向顯著影響

假設7:供應鏈工作滿意度對組織績效有正向顯著影響

圖 15 研究架構

(資料來源:Gorla. 2010; Ang & Soh, 1997)

系統品質

iSupplier 對組織績效的 影響

第二節 抽樣計劃與問卷設計

本研究以 F 公司本身及其上下游供應鏈使用 iSupplier Portal 廠商為研究對 象,目前 F 公司本身有二個事業單位使用 iSupplier Portal,約有 50 個主要使 用人員,上下游約有 200 家主要的供應商使用,使用者的工作範圍包括企業各部 門,供應鏈管理資訊系統函蓋商業四流,即資訊流、物流、金流及商流,而其影 響的組織績效包括供應商轉移成本及忠誠度、供應鏈策略支援(例如決策品質)、

產品與服務成本(例如降低產品與服務的設計成本)、行銷資訊(例如協助提供市 場訊息)、及產品與服務效能(例如符合顧客需求)。由於是個案實徵研究,本研 究參考 Krejcie&Morgan(1970, p608)之母體與樣本對應表,在 N=250 之下, n=152,因此隨機發放 152 份問卷。本研究採用問卷來收集系統使用者對於 iSupplier Portal 之學術性研究問卷,主要目的在「探討 iSupplier Portal 特 性對組織的影響,期望藉此瞭解 iSupplier Portal 的支援效能,作為改善供應 鏈管理系統的參考」。期盼藉對該系統的使用經驗與各項認知,以充實本研究的 價值與貢獻。另外,本研究採隨機抽樣法,由於抽樣對象僅包括 F 公司本身及其 上下游供應鏈使用 iSupplier 的廠商,基於合作關係,對本研究的研究發現及管 理意函將有很大的幫助。

問卷內容分為二部分(如附錄一),第一部分為系統使用者的基本資料,包括 性別、年齡、公司所屬行業別、系統使用者所屬部門以及使用 iSupplier Portal 的時間。第二部分為使用 iSupplier Portal 的看法,是針對各項構面來分析使 用者對 iSupplier Portal 的接受程度及其它變數的影響效果,此一部分共有五 大主題,分別為個人對使用 iSupplier Portal 的「資訊品質」「系統品質」「服 務品質」「工作滿意度」「對組織影響」的看法,填答是採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 的七點量表方式,分別為:極不同意、頗不同意、稍不同意、普通、普 通同意、頗為同意、極為同意。

研究架構中有幾個框框,問卷中即需要設計幾個(獨立)部分、Scale 或量表,

每一部份的問題數量與型態,根據學術文獻編撰獲得預測時,將數個欲測試的部 分放入問卷中,藉由數值分析其價值,並評估正式量測時是否納入。

本研究問卷發放的方式,採mail方式發問卷調查給實際系統操作者,並回收 其問巻,其答案選項設計有七個等級(1~7),問題要讓受訪者充分了解與認知,

問題需符合研究假設之需要,需能引發被問卷者真實的回應,問題不得產生暗示 作用,便於忠實的記錄,而非敷衍了事,且問卷設計中各問項的先後順序有其某 種意義,設計題目間並非獨立的,但要能配合日後研究設計及資料分析。

第三節 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方法包括:

(1) 敘述性統計分析(Analysi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敘述性統計分析是以描述性的方式彙整並說明樣本資料結構,利用次數分 配、平均數等來描述資料分佈情形,以了解本研究抽樣樣本之結構特性,亦即是 將研究中所得的數據加以整理、歸類、簡化或繪製成圖表,以此描述和歸納數據 的特徵及變數之間的關係。針對樣本的基本特性,以敘述方式進行分析來計算出 個別變數的樣本數及百分比,做為了解樣本的實際情形來推論母體。此一階段著 重於資料整理、描述及解釋,需將一堆雜亂且無分類的資料分析整理成有意義及 可以明白理解的資訊,作為實務相互溝通的語言。內容主要是依據統計變數的方 式,分析統計樣本的相關資訊。

(2)信度分析(Analysis of Reliability)

在信度方面,本研究採用Cronbach's α 係數衡量各項目之間共同因素的關 連性,並計算出衡量結果所得到的總變異數與個別變異數,藉此檢驗問卷項目間 的一致性及有效性。本研究依據DeVellis(1998)的建議,當α 值低於 0.6 時,

其信度是不接受的;介於 0.6 至 0.65 之間最好不要接受;介於 0.65 至 0.7 為可接受值;介於 0.7 至 0.8 相當好;介於 0.8 至 0.9 非常好。

學者 Kerlinger (1999) 認為信度可以衡量出問卷的可靠度、一致性與穩定 性,測驗信度越高,表示測驗結果越可信;信度除受測驗品質影響外,亦受很多 其他受測者因素的影響,信度只是一種程度上大小的差別而已。一致性高的問卷 便是只同一群人接受性質相同、題型相同、目的相同的各種問卷測量,在各衡量 結果間顯示出強烈的正相關。穩定性高的測量工具則是指一群人在不同時空下,

接受同樣的衡量工具時,結果的差異很小。

(3)效度分析(Analysis of Validity)

效度是指問項能真正測量反應出其構念特性之有效程度,也可說是構念的正 確性。當中又以建構效度最為重要,通常使用的方法為因素分析,其原理是藉由 各問項之共同相關性,發覺共同因子,並建構出抽象概念之因素。若同ㄧ因素構 面中,各問項之因素負荷量愈大(> 0.5),則愈具備「收斂效度」。若問項在 非所屬因素構面中,其因素負荷量愈小(< 0.5),則愈具備「區別效度」。本 研究藉效度分析來確保研究模式中各構面有好的收斂及區別特性。

信度(reliability)與效度(validity)是所有測量的重要議題,兩者都 是關心我們所設計的具體指標與這些指標所預測之構念(construct)間的關係,

構念是指將一些觀念,事實或印象有系統的組織起來後,所形成的概念。透過信 度與效度的檢驗,可以瞭解測量工具問卷本身是否優良適當,以作為改善修正的 根據,並可避免做出錯誤的判斷。

(4)結構方程式(Structure Equation Model,SEM)

本研究以結構化方程模式(SEM)來評估整體研究模式的配適度與驗證研究 假設是否接受。本研究用於進行結構化方程模式檢驗的統計分析軟體為SPSS。

結構方程式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SEM)方法學是以統計分 析術為基礎的方法學,它可以被使用於去處理複雜的多變項研究數據的探討與分 析,有效地整合了統計學的兩大主流技術「因素分析」與「徑路分析」,因而使 它廣泛地被使用許多的研究領域。在多變項技術方法與線性模型(linear model)

的發展中已成為主流的統計方法論之趨勢,特別有助於社會與行為科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