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

5.1 依照第四章研究結果得出的推論

(1985)以及 Yue (2003)等人的說法,即可推測北方漢語分類詞在歷史上發生過「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爾泰化」的現象。至於「阿爾泰化」的原因,筆者在以下提出兩個有關「語言接 觸」的假設。這些假設是筆者研究過一些相關文獻後所整理出來的,其正確性仍 有待未來的相關研究方能釐清。

5.2 漢語和阿爾泰語系的互動

除了元朝以外,清朝也是阿爾泰民族所建立的政權,故清朝時漢語亦有可能 發生阿爾泰化的現象。由於先前的研究發現元朝並未發生阿爾泰化的現象,故阿 爾泰化的現象應假設在清朝發生。元朝統治者的語言為蒙古語,而清朝是滿語。

雖然這兩個朝代都是阿爾泰民族的政權,然而兩個朝代的語言政策卻有很大的差 別,不同的語言政策也帶來不同的結果。以下就元朝和清朝的語言政策進行比較,

並推測這些政策所帶來的語言接觸過程。

5.2.1 蒙古語、滿語對漢語的影響

蒙古統治者建立元朝後,進行一系列的政策,以鞏固蒙古語作為優勢語言,

並試圖以自己的文化取代漢文化。這些政策舉例如下 (蘇瑞 & 李海英 2011):

(246) 元代的語言政策

(a) 為蒙古語創造文字:文字的創造,有助於語言的推廣。元朝政府創造拼 寫蒙古語的文字──八思巴文字,並以此文字做為推廣蒙古語的媒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b) 將「國語」推廣至學校教育:元朝在全國各地設立蒙古國子學,使用的 課本也是譯為蒙古文的典籍,藉此擴展蒙古語的使用範圍。

(c) 用「國語」翻譯漢文典籍:元代曾將漢文的儒家典籍翻譯為蒙古文,以 便蒙古子弟學習。

(d) 官方場合的國語政策:元代的官方場合,無論是中央或地方,祭祀或宣 詔,蒙古語皆被廣泛使用,以鞏固蒙古語的崇高地位。

(e) 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元代境內的民族相當多元,蒙古人作為少數,為強 化自己的統治地位,便實行民族等級制度,使其自身相對於漢人,擁有 較高的社會地位。

至於清朝方面,語言政策與元朝有顯著的差異。清朝統治中國時,實行多語 並行的政策,具體的內容舉例如下 (蘇瑞 & 李海英 2011):

(247) 清代的語言政策

(a) 因地制宜:依照各地文化,推行不同的語言和文字做為通用語。在滿族 人口的群聚地(主要是東北三省),以滿語為通用語;在蒙古族人口的群 聚地,以蒙古語為通用語。

(b) 將漢語標準化:清朝政府編纂《康熙字典》以規範漢語的語音和文字,

確立漢語做為社會共通語的地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c) 多種官方語言:漢語、滿語、蒙古語皆為官方語言,可在朝廷上使用。

從以上的兩朝語言政策可看出,元代的蒙古語政策,使得蒙古語與漢語之間 產生了一上一下的社會地位區分。蒙古語屬於官方語言,社會地位較高;漢語則 為民間語言,社會地位較低 (蘇瑞 & 李海英 2011)。同時元代的蒙古語大部分 僅流通在官方場合,較少普及至民間。因此蒙古語的不用分類詞的語法,可能較 難影響至漢語並使分類詞減少,而且元代統治中國的時間較短,僅有九十多年,

因此蒙古語能夠影響漢語的時間可能也較短。

相對地,清朝的漢語跟滿語都具有官方語言地位,並無社會地位一上一下的 區分 (蘇瑞 & 李海英 2011),故筆者推測滿語較有可能影響漢語,而滿語的「不 使用分類詞」之語法就可能影響漢語,使漢語減少分類詞。再加上清代統治中國 的時間較長,長達 200 多年,因此滿語能夠影響漢語的時間可能也較長。

5.2.2 漢語分類詞對蒙古語、滿語的影響

要知道蒙古語、滿語與漢語的互動密切與否,也可以從漢語對它們的影響深 淺看出。我們可以觀察在這兩種語言中,分類詞的使用情形。

以滿語和漢語一樣有分類詞的規則 (徐丹 & 傅京起 2011)。例如「三扇門」

滿語稱作「ilan gargan duka」,語序跟漢語一樣是「Num+C+N」,其中的分類詞

「gargan」用來計算門,而且不能換成其他的分類詞,否則語意表達就會出現錯

例如「六本書」滿語經常稱作「ninggun bithe (六書)」,「兩個人」滿語經常稱作

「juwe niyalma (二人)」,「六頭牛」則稱作「ninggun ihan (六牛)」。孫明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