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訪談結果中,整理出可能影響幼小教師與大班家長的個人理念,包 含:發展合宜、小學預備說、幼小階段各有其學習重心、重視常規生活能力 的養成、理想的白紙說等說明,最後透過幼小教師的描述,瞭解幼小教師與 大班家長如何看待銜接過程中的親職角色。呈現於表 4-7-3。其中所有的幼 小教師與大班家長皆同意「發展合宜」、「常規與生活能力」、「親職角色」在 銜接過程中的重要性。

從表 4-7-3 中可知幼小教師與大班家長在訪談描述中,提出了許多與「發 展合宜」相似的觀點。從結果顯示幼小教師與大班家長在「發展合宜」的觀 點中多非僅提出單一說法,而幼小教師與大班家長三者較常持有的「發展合 宜」觀點並非完全相似。在大班老師的反應中,以「重視幼兒發展」最受關 注,佔 29.4%,其次為「小肌肉發展」,佔 23.5%,可見幼稚園老師普遍以「幼 兒發展」做為銜接策略的主要考量,因此不贊成在銜接過程中強迫大班幼兒 學習寫字;而在大班家長中,則較為關注「大班幼兒的個人特質」(佔總反 應次數的 35.7%),可能由於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個性或習慣有更深的瞭解,以 及其在銜接過程中的主要焦點就是「這一個孩子」,而與大班老師或小一老 師需要關注一個班級數十位大班幼兒/小一新生不同,因此明顯較其他兩類 受訪者經常提出大班幼兒的個人特質與需要安排何種形式銜接活動間的關 係,如:因為自己的孩子比較主動活潑所以不擔心適應問題;或相較於老大,

老二較為被動而比較擔心;或者因為自己的孩子專注力不夠,而擔心上小學 後能否記得小一老師的交代…等;而小一老師則較為關心小一新生的學習動 機與意願(佔總反應次數的 36.4%),認為這是小一新生能否在學習過程中能 否持續學習與進步的關鍵。

表 4-7-3

幼小兒童哲學觀次數統計表(N=22)

主軸 選項 \ 受訪者 大班老師 (N=8)

大班家長 (N=8)

小一老師 (N=6)

總計 (N=22) 重視幼兒整體發展 5 1 2 8

29.4% 7.1% 18.2% 19%

小肌肉發展 4 2 2 8

23.5% 14.3% 18.2% 19%

銜接與否與孩子個人特質有關 2 5 2 9 11.8% 35.7% 18.2% 21.4%

順其自然就好 0 2 0 2

.0% 14.3% .0% 4.8%

肯定幼兒的學習能力(潛能) 3 2 1 6 17.6% 14.3% 9.1% 14.3%

重視孩子的學習動機 3 2 4 9

17.6% 14.3% 36.4% 21.4%

總計(人) 17 14 11 42 發展合宜

100% 100% 100% 100%

小學預備說 不贊成 1 0 0 1

12.5% .0% .0% 4.5%

有條件贊成 6 7 5 18

75.0% 87.5% 83.3% 81.8%

無條件贊成 1 1 0 2

12.5% 12.5% .0% 9.1%

無所謂 0 0 1 1

.0% .0% 16.7% 4.5%

總計(人) 8 8 6 22

100% 100% 100% 100%

不贊成 0 0 0 0

幼小階段各有

其學習重心 .0% .0% .0% .0%

有條件贊成 6 7 4 17

75.0% 87.5% 66.7% 77.3%

無條件贊成 2 1 2 5

25.0% 12.5% 33.3% 22.7%

總計(人) 8 8 6 22

100% 100% 100% 100%

表 4-7-3

100.0% 100.0% 100.0% 100.0%

總計(人) 8 8 6 22

100.0% 100.0% 100.0% 100.0%

家長在銜接過

度來面對在幼稚園階段注音符號經驗不同的小一新生。

而對於「幼小階段各有其學習重心」的看法上,沒有一位受訪者提出反 對的意見,可見得所有的幼小教師與大班家長皆贊成這樣的觀點,只不過在 程度上有些差異。有 75%的大班老師、87.5%的大班家長及 66.7%的小一老 師表示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給予肯定,且以大班家長最為肯定。「有條件 贊成」所指為在「多數幼稚園沒有提早教注音」的情況下或「在小一老師願 意按部就班教注音」的前提下,受訪者是認為學前階段「本來」就不需要進 行注音教學,開心的體驗生活就好。研究結果顯示幼小教師與大班家長多肯 定幼稚園與小學的學習重心是不同的,但理想與現實執行似乎有差距,也就 是既肯定童年的寶貴,但又有需要利用這段時間學習小學的課程內容(特別 是注音符號),因此會採用遊戲或活動的方式讓大班幼兒能在快樂的情境中

「自然」的爲注音符號做預備。有 25%的大班老師、12.5%的大班家長與 33.3%的小一老師表示「無條件贊成」這個觀點,也就是認為幼小階段應有 不同的學習重心,且堅持不應在幼稚園階段提前爲小學做注音符號的預備,

並在幼稚園階段確實培養大班幼兒的生活自理、人際溝通、解決問題等能力。

「理想的白紙說」這個觀點是小一老師主動提出的,當小一老師提到希 望幼稚園不要教注音符號的時候,會以「白紙」來形容小一新生,如:「那我 們寧願他像白紙一樣,讓我們來教,他更能吸收。」(ET 市公 1-1-p4)。表 4-7-3(續)來 看,有 50%的小一老師肯定這樣的觀點,但大班老師與大班家長的反應似乎 不如小一老師來的支持「白紙說」,而有 87.5%的大班老師與 75%的大班家 長表示「一定要教」或「可以教/有條件的教」等相反的說法,此外也有 16.7%(一位)的小一老師也表示「以目前現在的狀況,還是需要先學一點」, 而目前的狀況指的就是「提前學習」的現況。

所有的幼小教師與大班家長皆表示出對於「常規、禮貌等生活態度等能 力」的重視,甚至有人表示這樣的能力比認知能力更為重要;同樣的「親職 角色」在銜接過程中的重要性被所有的受訪者所肯定,認為家長的陪伴能幫 助小一新生在學習或生活等方面的適應。

研究結果顯示:(一)在「發展合宜」觀點中,雖然幼小教師與大班家長 反應其重要性,但看法不完全相同,也因此對其銜接策略的選擇有不同的影 響。其中「大班老師」首重「幼兒的整體發展」,因此在考量幼兒發展成熟

度的情況下,大班老師不會過早讓幼兒提筆寫字,多數在大班以前是不會進 行寫字的練習。「大班家長」由於關注的就是一個「個體」(而非群體)─自己 的孩子,而較為重視(或容易看見)「幼兒的個人特質」,並依孩子的「需要」

與否,還決定是否提供相關的銜接課程。也因此一旦大班家長認為自己的孩 子「有需要」提前預備(如,需要先學習注音符號來建立自信心、覺得自己 孩子的專注力不夠、學習速度比較慢等),大班家長就會去執行適合大班幼 兒的銜接策略,而不受其他外界因素(如:政策)的影響,。「小一老師」重視 的是「學習動機與意願」,因此只要在大班幼兒「有興趣」學習的條件下,

多數小一老師並不反對任何銜接策略的使用。由此可見,即使三者對於同一 銜接策略皆表示「贊成」或「反對」,其背後的考量的因素,仍是不同的,

那麼其在銜接活動的設計與介入時間點的選擇也會有所不同;(二)在五個個 人教育觀中,幼小教師與大班家長在「發展合宜」、「親職角色的重要」、「常 規與生活能力的重要」等皆表示同意,但在「小學預備說」、「幼小階段各有 其學習重心」與「理想的白紙說」等項目上則不如前述三項的完全一致,也 顯示出多數受訪者在銜接過程中論及「課業預備」時,原本的理想童年的理 念與學習目標則可能受到挑戰,而必須在「有條件」(如:公私立幼稚園皆 將注音符號課程回歸小學、肯定小一老師會按部就班的教學等)的情況下來 繼續支持。但在「條件」的定義,幼小教師與大班家長並沒有一致(非指「相 同」)的看法,而各以自己的標準與期待來爲大班幼兒進行銜接工作。因此 在幼小教育理念與重心未能在幼小教師間達成一致協議的狀況下,幼小兩階 段的學習內容可能出現重覆(幼小教師同時認為很重要)或缺乏(幼小教師同 時缺忽略)的情形,而未能達到「互補」或「連續」的目標。

小結

由上可知,幼小銜接相關人員可能受到不同的外在環境、價值觀、社會 趨勢以及教育觀點所影響,這些觀點如何的交錯,而對相關人員產生實際而

「外顯」的影響,這其間「內隱」的機制與考量是複雜的。因此若希望透過

「單一策略」來介入,進而改變其看法或作法,確實不易。

但多年來的相關研究中,卻一直尚未受到關注,這也或許是幼小銜接的許多 相關議題,多年來經常被關注卻始終未能被加以改善的主要原因之一。藉由 本研究的提醒,希望能對未來從事有意致力於幼小銜接工作的相關人員提供

另一個探究幼小銜接議題的新視野。

第八節 從生態系統理論與經驗連續性觀點探討本研究結果

根據文獻討探與研究結果反應出幼小銜接人員彼此因缺乏連結而產出 的不瞭解、或負向情感關係,本節從生態系統理論與經驗連續觀(詳細內容 見第二章第四節)的提醒,討論本研究之發現。

首先根據研究結果,呈現本研究之生態系統示意圖如 4-8,再一一進行 說明。內容包括:(一)從微系統剖析幼小銜接關係人單方面的看法與作法;(二) 從中間系統剖析幼小銜接相關人員在銜接過程中的連結情形及其影響;(三) 探究外部系統與大系統對幼小銜接相關人員在銜接過程中的影響;(四)從經 驗連續性觀點剖析幼小銜接策略。

圖 4-8 本研究生態系統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