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 幼稚園大班家長與小學一年級老師對幼稚園大班老師及其所進 行的銜接活動的觀感

圖 4-5 幼稚園大班老師、小一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對 彼此與所進行的銜接活動的觀感之分析架構

壹、 幼稚園大班家長與小學一年級老師對幼稚園大班老師及其所進 行的銜接活動的觀感

根據受訪者的訪談內容,將大班家長與小一老師對於大班老師各方面 的觀感加以整理為表 4-5-1,分別從「對幼稚園課程(注音符號)教學/專業程 度的感受」、「對幼稚園生活能力要求(教導)的感受」、「對幼稚園銜接活動的 感受」以及「對幼稚園非銜接相關活動/事物的整體感受」加以說明。由表 4-5-1 中可知,87.5%~100%的大班家長對於大班老師各方面的活動皆感到滿 意,而小一老師則僅有 50%~66.7%的滿意程度。

表 4-5-1

100.0% 100.0% 100.0%

感到陌生 0 2 2

100.0% 100.0% 100.0%

感到陌生 0 2 2

100.0% 100.0% 100.0%

感到陌生 0 2 2

100.0% 100.0% 100.0%

由表 4-5-1 的資料可見,對幼稚園課程(注音符號)教學/專業程度的感 受的部分,大班家長全部(100%)給予肯定,相較於此,小一老師有 66.7%表 示肯定,另有 33.3%對此表示質疑。大班家長與小一老師表示「肯定」的衡 量標準似乎有些不同,大班家長的描述中主要以「注音符號教學的『有無』」 和教學方式(如:設計回家作業、遊戲式教學、生活化教學)來衡量,但卻較 少主動提到對於大班老師在注音教學「專業程度」方面的觀感,如:「就是給

他ㄅ-ㄧ,ㄅㄧ,然後這樣,ㄅ-ㄚ,ㄅㄚ, 這樣子的教課我覺得還不錯啦!」(KP 縣私

2-1-p8);但小一老師從「注音教學專業程度」的角度批判,因而對大班的注 音教學感到質疑,如:「我覺得他們不要寫比較好,因為有時候可能他們,因為私立 幼稚園他們有時候,他們不一定是真正請那種,像妳們這種幼教專業的人來上,啊如果說 小孩子他學習上,就可能他寫字什麼的,我是覺得還不是很好啦!(ET 縣公 2-1-p9)。對 大班老師教學給予肯定的小一老師則是肯定自己學校附設幼稚園的大班老 師在彼此交流後「沒有」進行注音教學,或因幼稚園以遊戲式進行注音符號 教學而給予稱讚。

而「對幼稚園生活能力要求(教導)的感受」方面,有 87.5%的大班家長感 到滿意,有的家長更明白表示幼稚園的生活教育讓自己對於大班幼兒的銜接 感到放心;但小一老師的滿意程度有 50%,而有 50%的小一老師對於大班生 活能力訓練的具體事項感到陌生或不滿意。

在「對幼稚園銜接活動的感受」方面,由表 4-5-1 可知,有高達 87.5%

的大安家長對幼稚園整個銜接活動是感到滿意的,認為幼稚園的銜接活動能 幫助大班幼兒銜接小學,而減少家長的擔憂,如:「闖關活動,他(園所)就設計 說讓小朋友摺衣服,…,還有綁鞋帶、扣釦子,所以我覺得這個幼稚園能替家長想的都想 到了,對,所以我就,又重複那個話,對他們蠻肯定的。」(KP 市私 1-1-p7),僅有 12.5%

對此沒有什麼特別感受;而 50%的小一老師則因為與幼稚園在銜接活動的合 作愉快(兩位私小老師曾與幼稚園共同進行銜接活動、一位公立小一老師曾 受要參與幼稚園班親會分享教學經驗),而感到滿意,但有 50%的小一老師 由於與幼稚園沒有接觸或不熟悉而對幼稚園銜接活動感到陌生或沒有什麼 特別感受。

另外,在「對幼稚園非銜接相關活動/事物的整體感受」的部分,大班家 長仍給幼稚園很高的評價,有 87.5%的家長表示對於幼稚園其他非銜接相關 的事物感到滿意,其中多對幼稚園的「教育理念」、「師資」與「教學態度」

感到滿意,如:「我覺得這邊的老師都蠻 nice 的,我覺得真的不錯」(訪談大班家長,

正式 KP 市公 2-p13);相較於大班家長的高評價,有 50%的小一老師對此表示 肯定,主要表示該校幼稚園大班老師與自己的「教學態度」相似,因此給予 認同,如:「我覺得他們很棒的一個模式,跟我有點像,他們是用「軟性堅持」,他們對 孩子是要堅持到底,…,我覺得這個蠻重要的,我覺得那兩位老師,在這部分(跟我)是蠻 接近的」(ET 市公 1-1-p10)。

整體而言,大班家長與大班老師常有交流,瞭解大班老師的用心,對大 班老師各方面的活動設計或教學都感到滿意,也肯定大班老師在銜接過程中 提供的協助;相較於此,小一老師在各項的反應上普遍有 50%的比例沒有什 麼感覺或不熟悉,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或很少接觸大班老師,不瞭解對方在銜 接過程中曾經做過什麼,因而不願隨意給予評價。可見沒有交流的機會,對 彼此就會感到陌生,但幼小銜接相關人員共同在為銜接工作而努力,彼此間 的關係應是合作夥伴,而非「陌生人」。

貳、 幼稚園大班老師與幼稚園大班家長對小學一年級老師及其所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