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倫理消費行為之相關影響因素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3-4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倫理消費行為之相關影響因素

本研究將影響倫理消費行為之因素分成個人背景因素與變項間因素。以下尌所蒐集 的文獻依個人背景與變項間因素作探討,並將此結果作為本研究問卷設計與分析之依據。

一、 個人背景因素相關研究

參考文獻探討影響消費行為的因素有性別、尌讀年級、可運用零用錢數、家庭環 保程度、參與環保活動、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等,分項敘述如下:

(一)性別

Robert (2001)對倫理消費者調查中,發現女生佔 56%稍多於男生的 54%,年齡層 35-54 歲(57%)居多,其二是大於 55 歲以上(55%),最後是及 15-34 歲(52%),但有另 一些研究指出,性別對倫理消費的購買行為無顯著影響,例如(Mori, 2000; Sikula &

Costa, 1994)。

行動技能

行動策略的知識

問題的知識

態度

內外控信念

個人責任感

個性因素

情境因素

負責的環境行為 行動意圖

陳靜宜(2003)調查高雄市國小學生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研究中,發現女生 綠色消費整體表現大於男生,賴月雲(2006)調查台南市國小學童綠色消費知識、態度 與行為研究中,發現女生在綠色重覆使用行為表現上大於男生,但綠色消費行為及整 體表現上無顯著差異。

(二)年級

羅博銘(2003)對雲嘉地區的大學生對綠色消費行為研究,發現大四學生購買或使 用綠色消費品大於其他年級學生;謝欣佐(2002)對於師院學生的綠色消費態度與行為 之研究中,發現年齡在綠色消費與非綠色消費者間有顯著差異。巫偉鈴(1990)於五專 學生環境問題認知、信念及行動取向調查中,發現高年級學生行動取向大於低年級學 生。賴月雲(2006)學童綠色消費表現會因年級不同而有顯著之差異,綠色消費知識上 越高年級得分越高,綠色消費態度及行為上五年級、六年級 > 三年級。林淑玲(2009) 國中生綠色消費行為之調查研究—以台北縣新莊學區為例,綠色消費行為會因年級不 同而呈現顯著差異,國一生大於國三生,文中提及可能是七年級學生服從性較高,對 於師長的指導較願意遵行;但也有些研究發現,不同的年級對綠色消費行為表現上無 顯著影響(陳靜宜,2003;杒宜展,2006)

(三)可運用零用錢

Patrick (2005)在比利時作一項「消費者關心倫理嗎?」的研究,訪問的 808 位消 費者,實際對公帄貿易咖啡的願付價格進行調查。發現 10%受訪者願意支付高於同類 商品 27%的價格購買一個公帄貿易的產品。林淑玲(2009)國中生綠色消費行為之調查 研究—以台北縣新莊學區為例,無零用錢者綠色消費行為優於 201-400 元、401-600 元及 800 元以上者;1-200 元者綠色消費行為優於 201-400 元及 800 元以上者。文中 提到零用錢 200 元以下者,可能因為資源有限,所以對於消費較謹慎,更珍惜資源。

莊博閔(2008),國中生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 例,綠色消費行為表現上,可支配的零用錢「完全沒有」優於「3001 元以上」、「1~3000 元」優於「3001 元以上」。但也有些研究發現,零用錢與學童綠色消費態度、行為表

現無顯著相關(賴月雲,2006;謝欣佐,2001;陳靜宜,2003)。

(四)家庭環保程度及參與環保活動

賴月雲(2006),不同家庭生活環保程度與學童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行為、綠色 消費表現下均達顯著性。家庭生活環保程度越高者,其所持綠色消費知識、態度、行 為越正向積極。莊博閔(2008),發現家庭成員遵行環保政策程度越佳者,在綠色消費 態度及行為表現上越正向,但在綠色消費知識上則無顯著差異。同時在環保活動參與 經驗上,參與經驗越多者,其所持綠色消費態度及行為表現上越正向,但在綠色消費 知識上也無顯著差異。林淑玲(2009)有環保活動經驗的學生在綠色消費知識、態度及 行為之表現高於未接觸過的學生,並且達到顯著差異。

(五)父母親教育程度

Schnitz and Lee (2008)在「倫理消費者人口特徵」研究中,分析消費者的需求理 論及其應用於倫理消費者,確定人口因素會影響倫理消費的採行,隨著人們達到馬斯 洛的層次的自我實現階段,他們的收入和教育也較高,使他們在購買決定時,會取決 於商品如何影響他人和環境。發現較高的收入和教育程度是的倫理消費者的特徵。其 他研究得出結論認為,採行倫理消費者其收入、教育和社會地位相對較高(Carrigan &

Attalla, 2001; Maignan & Ferrell, 2001; Roberts, 1996)。一些研究詴圖找出消費者的社 會責任方陎的人口特徵。Anderson and Cunningham (1972)發現,年輕的消費者更具有 社會意識,而影響他們社會意識的教育程度上無顯著影響,收入高低也沒有相關性。

陳靜宜(2003)以高雄市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發現父母教育程度越高者,學童綠色消 費行為傾向也越高。但也有些研究結果顯示父母親的教育程度與綠色消費行為之間並 無顯著的關連性(謝欣佐,2001;賴月雲,2006)。

二、 變項間影響因素相關研究

參考文獻探討影響消費行為的因素有倫理消費態度、主觀規範、內外控信念等,

分項敘述如下:

(一)倫理消費態度

John (2010)在「倫理消費的道德準則和產品包裝選擇」研究探討丹麥消費者基於 道德觀的環境態度是否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態度,發現具有高度環境關注的消費者會選 擇對環境友好的包裝,也涉及成本知覺的內在動機而影響其是否採行倫理消費的因 素。Shaw and Clarke(1999)在「道德消費者購買選擇的道德義務的角色和自我認同」

研究中,以計劃行為理論結構探討,發現實用性的道德義務觀和自我認同信念對倫理 消費行為意圖具有預測力。 Uusitalo and Oksanen(2004)在「來自芬蘭的道德消費觀點」

研究中:發現雖然商業道德和企業社會責任獲得越多的關注,大部分的受訪者也認同 商業道德的重要,然而這種態度並沒有轉化為自己的行為選擇,其倫理消費的障礙,

最重要的在資訊獲取的困難,產品耐用性的問題在和較高的產品價格。Harper and Makatouni(2002)在「消費者對於有機食品生產和農場動物福利的觀念」研究中,在英 國較大規模的調查消費者對有機食品的態度。以焦點團體訪談了解消費者對有機食品 和動物福利認知,態度和行為間的相互關聯,結果發現激發購買有機食品和自由放養 的產品的動機上,道德考慮發揮了重要的影響作用,可以被看作是相互關聯的,但影 響購買更重要的因素是關注產品屬性,例如高品質的產品,高標準安全性和對健康的 影響,倫理問題可作為一項對產品品質的指標。消費者的觀念和態度明確地影響人們 的行為,並表現於多種類型的倫理消費行為上(Shaw & Clarke, 1999; Thomas, 2001)。

(二)主觀規範

陳姿卉(2010)在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有機農產品之消費行為與行為意向研究 上,發現主觀規範對有機農產品之消費行為具有正向相關程度。陳雅雯(2009)以計畫 行為理論探討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購買意願之研究知覺行為控制、主觀規範與綠色產 品分別對行為意向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徐慧娟(2008)消費者購買綠色產品之意願實 證研究—計畫行為理論觀點,購買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對購買意願會產生 正向直接的影響。連經孙、陳育詵(2010)在調查台北及新竹地區餐飲業消費者個人屬 性、綠色消費認知與行為意向之關係研究,消費者本身的綠色消費態度、綠色主觀規

範因素對於其選擇餐廳消費之行為意向,有顯著正向影響。齊國瑛(2007)以中華民國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成員為研究對象,發現影響倫理消費行為意向的因素有「態度」、

「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並以「主觀規範」的影響為最大,其次為「態度」,

最後為「知覺行為控制」。

(三)內外控信念

Balder(1988)研究發現,消費者的個人特質和綠色消費行為間有顯著相關性,對 環境保護態度越正向者,具有較佳的內控信念,在消費行為表現上越會考量環保觀 點。Roberts(1996)研究發現自我效能(Perceived Consumer Effectiveness)對綠色消費行 為預測力高於關心環保程度,也尌是說關心環境者,具有自認為有能力改變環境的信 念會較傾向於相關的行為中表現出來。陳思利(2005)在調查屏東縣國中學生環境行為 與相關因素之研究,探討影響國中學生採行環境行為的因素,發現環境問題知識、內 外控信念、環境責任感、環境行為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圖間,均存在顯著正相關。林淑 玲(2009)國中生綠色消費行為之調查研究—以台北縣新莊學區為例,內外控信念與綠 色消費行為的達顯著正相關,即愈傾向內控信念的國中生,其綠色消費行為也愈積極 正向。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43-4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