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健康信念模式及其應用

一、健康信念模式

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起源於 1950 年代,當時美國的 公共衛生服務大多偏重於預防工作,而民眾對於收費低廉甚至免費的 篩檢服務常是興趣缺缺,幾位參與預防性健康計劃的社會心理學家 Hochbaum、Rosenstock 及 Becker 等人,遂運用 Lewin 的場域理論(field theory)概念,將彼此研究成果整合,而發展出健康信念模式,這套模式 是以價值期待理論(Value Expectancy Theory)為基礎,用動機及認知因 素來預測、說明和健康相關的行為,此理論後來也常被應用在疾病及 病人角色行為(陳曉悌、李怡娟、李汝禮,2003)。Rosenstock(1974)

認為人的生活是正負兩種價值的交互作用過程,人會受到正向價值的吸 引,及負向價值的排斥,而以個人目前的態度和狀況作為行為的決定因 素。此模式的主要概念如下:

(一)自覺罹患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指個人主觀地評估自己罹患某 種疾病的可能性,也就是自覺罹患某疾病的機會高低。

(二)自覺嚴重性(perceived severity):指個人對自己主觀的評估罹患某疾 病其後果的嚴重性,可能是身心功能減低、醫療問題、病痛、殘障、死 亡等,也可能是因病造成無法工作或家庭生活、社會關係方面的負擔等。

即自覺罹患某種疾病可能帶來之後果嚴重性是高或低。

23

(三)自覺行動利益(perceived benefits of taking action):指個人主觀評估採 取預防疾病的行動能夠獲得的益處。可能是減低疾病的罹患率,或是減 輕罹患疾病後的嚴重性。個人深切意識到行為改變後的利益是大於改變 前的損害才有可能去進行。

(四)自覺行動障礙(perceived barriers of taking action):指個人主觀評估採 取預防疾病或維持健康的行為,其過程所可能遭遇的阻礙。其阻礙可能包 括花費過高、過程太辛苦、不方便或是有副作用等。

(五)其他變項:不同的背景因素都有可能會影響個人的自覺,這些背景因 素可能包括社會人口學變項、個人變項、環境變項等,而這些變項被認為 會影響個人的健康信念,也會間接影響行為本身。

二、健康信念模式之應用

健康信念模式已廣泛地運用在各健康相關領域,包括用於解釋民眾的 預防性的行為、健康行為、醫病關係、疾病行為、病人角色行為與衛生 教育之介入等,雖然根據李守義、周碧瑟、晏涵文在 1989 年研究中發現,

健康信念模式在應用時仍有其優缺點及限制,但在大部分的研究中,仍 對其預測和解釋健康行為的適用性,與進行健康行為的成效表示支持,

國內外也有大量相關領域之論文與研究發表,顯見健康信念模式用於研 究健康行為的發生或改變,與發展衛生教育之介入策略有其顯著之成 效。但綜觀國內,目前尚未有運用健康信念模式於探討居家病患之主要

24

照顧者對使用天然管灌食物之相關研究。整理過去運用健康信念模式研 究病患的就醫行為之相關論文,國內學者姜逸群(1996)對高血壓病患有無 按時門診的研究,陳民虹、徐永年、李龍騰(1999)對骨質疏鬆病患的應用 研究,以及官蔚菁、郭素娥(2001)應用健康信念模式於探討慢性阻塞性肺 部疾病患者運動實施之相關因素,但其對象皆為患者本身,且行為之產 生與否仍取決於患者個人,而詹靜惠、孫海倫、呂克桓、陳素珍、柯玲 暖(2011)運用健康信念模式探討鼻竇炎病童主要照顧者之照護行爲,和林 敬旺、蔡文正、曾盈甄(2011)以健康信念模式探討父母對女兒接種子宮頸 癌疫苗的態度及影響因素,雖然研究對象是主要照顧者與父母,但被照 顧者並非食物來源受限的由管灌食者。

因此,本研究欲以健康信念模式為架構,以人口背景因素、個人因素、

健康信念、行動線索、自我效能等五個部分,來探討影響主要照顧者為居 家管灌病患製作天然自製配方的因素,並運用健康信念模式訂定本研究之 架構。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