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的,人類是很難改變它們的」。Davison et al.(1992),提出將宿命論看做一種 信念,認為健康議題是超出人們控制的範圍,它就像運氣、命運、天意這樣的 概念。宿命論將控制地點置於個體之外,而是交由某種形而上學的力量比如

「上帝」(Powe, 1995)。宿命論包含一種預先註定(predestination)的概念,

認為有些事情,不管我們怎麼做,都會發生(Straughan & Seow, 1998)。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2004 年的統計指出,在人的一生中,有一半的男性會得 某種癌症,而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會得某種癌症,但是某些行為可以減少罹患癌 症的危險(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04)。宿命論信念常被用在癌症預防行 為的健康傳播研究中,由於癌症對於生命的死亡威脅更大,所以癌症常常成為 討健康宿命論信念的背景,它是指「如果得了癌症,死亡是無法避免的」

(Powe & Finnie, 2003)。這種信念在美國成人中非常盛行(Berman &

Wandersman, 1990),它的特征是悲觀主義、無助的,困惑並且不清楚要怎麼 避免罹患癌症。舉例來說,約有一半的美國成年人認同「好像什麼事情都會引 發癌症」(悲觀主義),超過四分之一的人認為「人們幾乎不能做什麼來降低 罹患癌症的幾率」(無助的),幾乎約有四分之三的人認為「有太多關於預防 癌症的建議,很難知道應該跟隨哪些建議會比較好」(困惑和不清楚)

(Niederdeppe & Levy,2007)。

二、健康宿命論信念與說服效果

許多研究顯示,宿命論信念對健康行為有消極的影響,會降低人們對健康 行為的態度和意向。Straughan 與 Seow(1998)重新概念化宿命論,並且創造 一個七項量表來衡量宿命論對健康和疾病的態度,包含了3 個不同的面向,首

Stott, 1987; Straughan & Seow, 1998)。該研究的結果顯示,宿命論對於最後 的說服效果有預測作用,當一位女性擁有較低的宿命論信念時,她選擇乳房X 線照相、臨床乳腺檢查、乳房自檢及子宮頸抹片檢查四種健康預防行為中任意 一種的可能性會變高;而那些宿命論信念比較高的女性在健康推廣中較少表現 為積極主動的進行乳癌篩檢行為。

在許多國外的研究中,比如在美國的華裔、亞裔常會被視為少數人種群 體, Heiniger, Sherman, Shaw & Costa(2015)在研究中將華裔和韓裔移民的宿 命論信念與當地白種人進行對比,結果發現華裔移民的宿命論信念高於白種人 及韓裔移民。在這些少數人種群體中,健康宿命論信念與醫學篩檢率低之間的 關聯已經多次被證實。如華裔美國女性認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篩檢技術會引 起不適,較為流行的觀念就是早期檢查手段是無效的,這些原因導致她們不去 做篩檢(Liang, Yuan, Mandelblatt & Pasick, 2004)。同樣的宿命論信念也影響 中國香港女性對於子宮頸癌產生的原因、預防及治療方案(Holroyd, Twinn &

Adab, 2004)。此外,Wang et al.(2008)研究也證明的了華裔美國女性中,即 便是控制了年齡、社經地位及教育程度變項之後,宿命論信念仍然會消極地影 響結直腸癌篩檢行為。Niederdeppe 與 Levy(2007)的研究中發現在控制人口 學變項之後,宿命論信念會對每週運動、不吸煙、吃更多水果蔬菜等健康行為 有消極的影響,也就是如果一個人有較高的宿命論信念,那麼就會比較少的意 願去參與減少癌症危機的行為比如不太會經常消費水果和蔬菜。Franklin et al.

(2007)研究宿命論信念和健康行為及結果之間的關係時,在宿命論量表中主 要衡量個體對於神、不是個人來控制健康結果的信念程度。該研究認為,健康 飲食行為和宿命論信念有關係,但是這個關係有待進一步釐清。

鑒於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聚焦於癌症宿命論,說明在宿命論和健康行為之間 有著某種關聯。Drew 與 Schoenberg(2011)總結宿命論受重視的原因主要有以 下:首先,健康信念和健康行為之間的聯繫是直觀的並且證據充分的,有研究 證實當控制了其他影響癌症篩檢和治療的變量,那些在宿命論得分較高的人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入醫療、篩檢率都一直是偏低的(Lannin et al., 1998);其次,那些跳脫描述而 轉向應用和專案建議的研究者,也認為宿命論是有作用的,因此除了年紀大和 教育程度低是影響癌症篩檢率低的兩個原因之外,宿命論也應該作為一個因素 被添加;最後,宿命論的角度其實是非常常見的,人們確實常表達一些被視為 宿命論的觀念並且將它們用在健康上(Drew & Schoenberg, 2011)。比如就有 學者指出,如果人們認為健康狀況是基因決定的,它們可能會感覺這個情況超 出他們的控制範圍,因此他們認為很難去做什麼預防或者控制這個狀況

(Macintyre, 1995)。Straughan 與 Seow(1998)的研究中就提到,一些分析 指出,因為宿命論的那些特征,它是導致那些專注於改變個人行為和增加預防 服務使用的健康推廣活動產生無效結果的主要原因(Hiatt & McPhee, 1992;Pill

& Stott, 1987)。

綜上所述,本研究欲健康宿命論信念將納入作為調節變項,其意涵為目標 受眾對於自己健康狀況的掌控程度,如果認為更多的是靠外界力量控制,則代 表其健康宿命論信念較高,而如果認為更多的是靠自身的努力去控制,則代表 其健康宿命論信念較低。

因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1a:健康宿命論信念在此種情境中會調節健康宣導訊息內容表現形式對態度 的影響。

H1b:健康宿命論信念在此種情境中會調節健康宣導訊息內容表現形式對行為 意願的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叄章 研究方法

本章介紹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第一節根據文獻探討的結 果,統整出本研究之架構圖;第二節為本研究之實驗設計之原由說明;第三節 為實驗刺激物選擇與設計;第四節是前測及其結果;第五節則說明正式實驗流 程、受測者招募及問卷設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