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健康謠言查證結果分析

本研究分析資料為「網路追追追」網站中,「醫藥」、「健康」此兩標簽 下「已查」謠言。截至 2014/1/15 以前,醫藥標籤之已查謠言計有 82 則、健康 標籤之已查謠言計有 279 則,其中有 56 筆謠言同時被註記「醫藥」及「健康」

謠言,本研究將此 56 筆重複註記之謠言歸類於「健康」標籤下。篩選掉部分與 健康資訊無關、謠言內容已被站方移除之謠言,醫藥標籤及健康標間之已查謠 言分別為 22 則及 273 則,合計 295 則。

謠言查證結果依照實際分析後,分類如表 4-22。分析資料中,查證結果為 正確訊息的謠言合計 61 則,佔 22%;「真實訊息」有 5 則,佔 2%,係指查證 為真實的訊息,但其內容並非正確訊息,或者其他相關專家、醫生對其正確性 持保留態度;錯誤訊息 152 則,佔 52%,部分錯誤、部分正確的謠言有 46 則,

佔 16%,缺乏證據而無法證實對錯的有 19 則,佔 6%,查證連結失效及其他則 分別有 9 則及 3 則,分佔 3%、1%。

表 4-22 健康謠言查證結果統計

謠言查證結果 謠言則數 百分比(%)

正確訊息

完全正確 40 13.6

仍需更多證據 8 2.7

部分誇大/

少部分錯誤

13 4.4

真實訊息

真實訊息 3 1

真實但不建議採用 2 0.7

96

錯誤訊息 152 51.5

部分錯誤、部分正確 46 15.6

缺乏證據、無法證明對錯 19 6.4

查證連結失效 9 3.1

其他 3 1

小計 295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所分析之 295 則謠言,其中 61 則查證後為正確訊息,符合本研究定義之「查 證屬實之健康資訊」,以下以「正確訊息」稱之;「錯誤訊息」及「部分錯誤、

部分正確」皆屬於「錯誤訊息」,計有 198 則。以下將描述「查證屬實之健康 資訊」以及「錯誤訊息」之內容特徵及表現方式之型態為何。

一、 內容特徵

謠言主題分類 (一)

正確訊息部分,將每一類主題當成單一分析資料時,分析資料數量共計有 77 筆。有 41 筆屬於保健與預防資訊,其次是疾病與藥物資訊,共有 20 筆。而 適應資訊、健康照護與醫學倫理以及身體功能資訊三者篇數最少,僅占極少部 分的比例。

錯誤資訊之分析資料數量共有 270 筆,常見之主題分類是保健與預防資訊,

共有 136 筆,比率略少於查證屬實之健康資訊;其次則是疾病與藥物資訊,共 計有 30%、80 筆的錯誤資訊提及此主題。

97

98

99

100 謠言佐證證據

(三)

若一則謠言僅提供一種佐證證據,則計為 1 次,如提供兩種證據,則計為 2 次,意即將每一種佐證證據當成單一分析資料,正確訊息有 126 筆資料、錯 誤訊息則有 354 筆資料。

佐證證據此項目的分布型態如圖 4-6,可看出正確訊息與錯誤訊息中最常 見之佐證證據為「專家/專門團體/研究報告說法」及「專有名詞」,採用此兩 種「專業說法」之謠言,在正確訊息中佔了 61.9%、錯誤訊息則占了 61%,與 所有分析資料的比例(59.6%)相近。其中,相較於正確訊息,錯誤訊息較常採用

「專有名詞」作為佐證證據。下列摘錄之分析謠言,內容中即提到了「硝酸鹽」、

「亞硝酸鹽」、「亞硝胺」等專有名詞,對一般民眾而言看似很專業、且與自 身健康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可能會採信該訊息的說法,但此則謠言經過查證,

係屬於提供錯誤訊息之「謠言」。

H009:「…根據實驗證明,如果水反覆地一再燒煮,會使水中的「硝酸鹽」

轉變成「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會使人體中的血紅蛋白變成「亞硝 酸基血紅蛋白」…因此,如果經常飲用重複燒煮的水,會造成組織缺氧、

呼吸急促、胸口沈悶、嘴唇及指甲呈現紫色,或是容易愛睏等現象。如果 再嚴重些,「亞硝酸鹽」進入人體內之後,經過胃酸作用,很可能再轉換 成致癌物質「亞硝胺」。因此,飲用這些重複燒的水,對身體健康只有負 面影響。」

而正確訊息則較常採用「專家/專門團體/研究報告說法」來增加訊息的可 信度,舉例如下,內容中採用專家的說法,即兩位眼科醫師的看診經驗及相關 建議,來做為訊息的佐證。

H077:「國泰醫院眼科醫師陳瑩山提醒,泡完溫泉後,千萬別直接進烤箱,

否則溫泉中的硫磺及礦物質可能因附著於眼球表面,而導致角膜破皮、發 炎…陳瑩山經仔細詢問後發現,這些患者都是為了嘗新,洗一種三溫暖式

101

溫泉,在泡完溫泉後,立刻到烤箱;結果不出二、三分鐘,眼睛立刻感覺 紅腫、 疼痛…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廖昶斌指出,硫磺是一種化學物質,只有 在濃度極高下,才會造成眼睛傷害;像硫磺礦直接散發的氣體刺激性極大,

會造成眼睛乾澀、角膜破損等情形…」

除了「專業說法」外,本人、親友或其他親身經驗所占比例亦不算少,正 確訊息中有 26.9%、錯誤訊息則有 30.5%的訊息有提供「親身經驗」以加深訊 息說服力,錯誤訊息之比例與所有分析資料的比例(31.4%)較相近。舉例如下,

該訊息內容中除了提及醫師的建議,也提供了自己及親友親身試驗後的經驗,

以證明其所述之內容是「有效的」、「可信的」,即使有「專業說法」及「親 身經驗」作為佐證,此則訊息經過查證,仍屬於錯誤的「謠言」:

H070:「我老公公司在幫醫院做電腦規劃工作,之前就有幾個跟他熟絡的 醫師....也跟我老公說如果頭疼時,不要吃頭痛藥,去買運動飲料(不冰的)

來兌溫熱開水喝,大概 1 比 1 或 1 比 2 的比例,喝個一兩大杯,比吃藥還 有效又不傷身…而且我們試過之後,也覺得真的比吃 xxx 疼還有效。」

由於收訊者較不易針對經驗之真偽進行驗證,反而會增加其訊息模糊性;

換句話說,以模糊性此一特點來說,錯誤訊息會因為比正常訊息更常使用「親 身經驗」為佐證,而有較大的模糊性,其謠言數量也因此會較多。

102

103

104

二、 謠言表現方式

謠言敘述人稱 (一)

根據分析結果可看出,有一半的正確訊息及錯誤訊息,在描述謠言事件內 容時,不會使用明顯的人稱;其次是採用第一人稱,皆有將近三成之比例會用 第一人稱來敘述目標事件。

圖 4-8 謠言敘述人稱比例圖

謠言託稱來源 (二)

正確訊息及錯誤訊息中,佔較大比例者為「無明顯來源」,各佔了 29.5%

及 35.4%。有託稱來源者,正確訊息常稱其訊息來源為「本人」及「醫生」,

合計佔了 29.6%的比例。舉例如下,第一則訊息的發訊者分享自身被燙傷後,

不當處理的經驗,期望引起收到此則訊息者的警惕,不要重蹈覆轍、犯下與發 訊者相同的錯誤。第二則訊息則是透過醫生描述其曾診斷過之病例,藉此表達 期望收訊者注意的事項,以免對個體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

H072:「被機車的排氣管燙到,燙到時脫了一層皮看見白白的肉...就用礦泉 水沖,沖了幾秒就沒水了,剛好到隨身攜帶的萬用藥膏-面速力達姆,就給它

34.4%

14.8%

50.8%

30.8%

20.2%

49.0%

第一人稱 第三人稱 無明顯人稱 正確訊息 錯誤訊息

105

擦上去了,之後…就很...痛…了...同事說他也被燙過,傷口小但還是有疤,我 的傷口是他的好幾倍...」

H133:「台北市中興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吳傳頌指出,台灣地狹人稠,

處亞熱帶氣候,因此家中的家塵是很重要的過敏源,光是因耳鳴就診的患 者,就約佔耳鼻喉科門診的 1/10。吳傳頌說,日前轉介的一位年輕女患,

到醫院求診時指出,右耳耳鳴...根據判斷,患者耳鳴的原因,就是這些蟲 蟲惹的禍...後來患者想起來,自己有側睡右耳在毛巾枕上的習慣...後來將患 者耳內家塵清除,阻斷家塵再度入侵途徑,從此不再耳鳴…」

相較於正確訊息,錯誤訊息則多來自親友及醫生告知。舉例如下,第一則 謠言主要在敘述朋友就醫的經驗,以及醫生對其病因的分析,藉此達到引起收 訊者注意的目的;第二則則是引述醫生的說法,說明某些日常生活習慣是錯誤 的,期望透過醫生的說法,增加收訊者對訊息的相信程度,進而改變自身的生 活習慣。

H189:「上上週朋友住院(在高醫),有去探望後經過了解,情況如下:大 約在中秋節前後,身體並無異狀,但身上多處出現水腫尤其以手腳最為明 顯,皮膚按下去之後會陷下去,久久才會回復。經醫生診斷後表示,為腎 衰竭的症況...後醫師經詢問朋友日常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後,分析出原因 為:長期大量喝茶(泡茶葉),但因泡茶習慣很不好,常會把茶葉浸泡過久,

導致茶葉會釋放過多的鉀離子,對腎臟會很致命…」

H158:「據東京牙科醫院倉治院長介紹,大多數人刷牙時,習慣性地先把 牙刷浸濕了再擠牙膏...牙膏本來不是用泡沫來潔淨牙齒,而是靠裡面的清 潔成分和牙刷與牙齒的摩擦。摩擦越細微、時間越長,則刷得越乾淨。牙 刷不蘸水,擠上牙膏慢慢刷,漸漸出些細微的泡沫,牙膏的清潔成分才能 被發揮到最大。」

106

107

108

轉述。由此可知,即使訊息托稱來源是醫生,並不一定就是正確訊息,民眾仍 不能輕信收到之健康資訊,其仍有可能是錯誤訊息或是謠言。

敘事型同樣常見於兩者在事件的陳述方式上,除此之外,正確訊息較常使 用新聞雜誌報導的口吻來描述事件,而錯誤訊息則較會根據某些未經證實的說 法來推論事件可能發生的結果;新聞雜誌報導對一般收訊者而言,相對較為可 信,然而錯誤訊息採用此方式來描述事件者,比例亦不算少數,因此收訊者亦 無法根據事件描述的方式來判斷訊息的真偽。

表 4-24 正確訊息與錯誤訊息之表現方式整理

正確訊息 錯誤訊息

謠言敘述人稱 無明顯人稱

謠言託稱來源 本人、醫生 親友告知、醫生

內容事件陳述方式 敘事型、新聞雜誌報導型

敘事型、推論型、新聞雜誌 報導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 查證屬實之健康資訊與健康謠言之比較

經過比較可發現,兩者常見的謠言主題及目標都相同,也都採用專業說法 作為佐證證據,謠言的訴求、主張也都相同;對收訊者而言,很難透過謠言的 內容特徵去判斷謠言訊息正確與否。

經過比較可發現,兩者常見的謠言主題及目標都相同,也都採用專業說法 作為佐證證據,謠言的訴求、主張也都相同;對收訊者而言,很難透過謠言的 內容特徵去判斷謠言訊息正確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