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健康謠言之內容分析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網路健康謠言之內容分析研究"

Copied!
1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指導教授:邱 銘 心 博士. 網路健康謠言之內容分析研究 A Content Analysis of Online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Rumors. 研究生:羅 文 伶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三 年 八 月.

(2) 謝辭 終於來到謝辭這一段,想一想時間真的過很快。選擇念研究所真的是我做 過最不後悔的決定。這兩年得到很多的協助,一時還真不知道要從何說起。 首先要感謝圖資所各位老師們,一直很忙的柯老師,每次經過圖書館禮品 區都不忘關心一下我的狀況;大謝老師總喜歡在午餐時間跟我們閒聊,順便指 點我在面對國考跟論文時不用太緊張;雖然我一直無緣修習小謝老師所開設的 課程,老師還是一直關心我的近況,也讓我在國考的路上覺得信心十足;小蝶 老師跟美美老師雖然比較少出現在學校,但在兩位老師的課程中,她們的想法 跟待人處事的方式仍然讓我獲益良多;同時也謝謝昭珍老師讓我加入圖書教師 的計畫,讓我有機會得到實務經驗,讓一直以來的所學能得到印證;最感謝的 還是銘心老師,謝謝老師給我機會接受她的指導,謝謝老師的支持以及對我的 信任,我才能在這兩年完成很多事情,包括準備國考、出國實習、完成論文。 由於老師適時的建議及提點,我才能順利的完成這份研究。同時,也要謝謝所 辦的仙女助教跟奕翔助教,協助處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讓我們可以無憂無 慮地完成研究所學業。 感謝跟我同一年入學的同學們,能夠重回學校,跟大家為了相同目標,包 括統計、期末報告、論文等,一起在所上努力的感覺真的很美好;一起吃飯、 出遊,每個月的慶生活動,為了考試、報告留在茶水間熬夜通宵,這些回憶都 是無可取代的;謝謝你們豐富了我這兩年的研究生生活。也謝謝美國團,小毛、 以琳、焦焦,我們四妞在美國實習期間,互相幫忙、扶持,讓我度過了最美好、 最無憂無慮的暑假。尤其是小毛跟以琳,能認識有相同的興趣、話題、看法的 你們,真的是我最大的收穫之一;不論在課業還是在生活上,你們的幫忙與傾 聽讓我不用一個人煩惱、真的很感謝。常常一起吃晚餐兼看球賽的阿洋、欣欣、 庭豪,你們總是讓我晚餐時間充滿無限歡樂。阿葶、意鈴、淑萍三位好室友,. i.

(3) 雖然我只跟你們一起在小小的女二舍生活一年,還是很懷念那時的住宿生活呀 (一起煩惱要吃什麼晚餐)。謝謝偲傑學姊在論文上的建議及幫忙,讓我心裡踏 實很多。也謝謝可愛的學弟妹們,認識你們真的很幸運,每次看到你們之間的 互動總是我笑開懷。 謝謝出版中心的學姊們還有夥伴,感謝學姊們跟夥伴的幫忙跟互相合作, 禮品區真的是我做過最喜歡的工作了。 謝謝我的家人們,謝謝父母支持我做的每個決定,謝謝他們一直包容我、 在我遇到挫折時不斷給我鼓勵。謝謝兩個妹妹文君、文吟幫忙跑腿借書,還有 幫我分析資料。希望我的表現能讓你們感到驕傲。謝謝一直陪著我、見證我一 切努力的韋成,謝謝你總是無條件支持我去完成夢想。 能夠有這麼豐富的學校生活,真心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我會牢牢記得 你們對我的好,深深的感謝! 文伶 2014.8.25. ii.

(4) 摘要 健康與保健向來是多數人相當關心的議題。由國內外之相關調查報告可知, 消費者健康資訊已成為近年來資訊界的重要趨勢;同時,網路也已成為民眾獲 取健康資訊的重要途徑之一。守門機制的缺乏,導致各式各樣的資訊包括未經 查證或缺乏證據之健康資訊、謠言亦充斥於網路中。這些資訊不僅會造成個體 健康的負面影響,也可能造成社會恐慌。本研究以健康謠言為例,探討其特徵、 各主題健康謠言之內容型態及查證屬實之健康資訊與謠言之差異為何。 為探討已查證之健康謠言內容特徵,採用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本研究分 析資料為「網路追追追」網站,由於本研究著重於健康謠言之分析,故將研究 範圍限縮於「已查」謠言之下的「醫藥」及「健康」分類標簽之謠言。剔除內 容與標籤不符、謠言內容已無法取得以及重複標籤者,共計有 295 筆謠言。 研究發現,健康謠言常見之主題為保健與預防資訊。在指涉目標的部分, 描述對象以「某一特定行為」及「某種食品/用品」對健康可能的影響為最多數, 同時大部分健康謠言不會描述精確地發生日期及地點。為了增加訊息說服力, 最為常見之證據為「專業說法」及「親身體驗」。健康謠言主要的目的、訴為 「注意/警惕」以及「分享新知」 。其中 3 成採用第一人稱描述謠言事件之描述, 顯示發訊者傾向描述自身經驗來引起收訊者的共鳴、同感。半數的健康謠言之 託稱來源為親友、醫生的說法,以及本人的經驗。謠言事件最常採用「敘事型」、 「新聞報導」的方式進行敘述,對收訊者而言較親切且容易閱讀。不論何種主 題之健康謠言,在內容特性及表現方式上,呈現出來的型態接近所有樣本之形 態。查證屬實之健康資訊與錯誤訊息,兩者無論在內容特性或是表現方式所呈 現出來的型態,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針對一般使用者,對於接收到 的健康資訊應多運用批判性思考評估資訊內容。同時應增加自身的資訊素養、 iii.

(5) 健康素養,對於無法完全了解的健康資訊,也能夠知道運用何種管道、資訊加 以查證;若有健康相關的疑問應先詢問專家、醫師,避免因為誤信偏方、民間 療法,對自身健康產生負面影響。針對各地的衛生所、醫院的衛教單位等相關 機構單位,可與公共圖書館合作,定期舉辦健康素養、健康資訊品質評估之講 座、課程,讓使用者不僅可以取得健康資訊,更能夠自行進行健康資訊品質的 初步評估。而公共圖書館應主動向相關單位索取適合的衛教資料並加以呈列, 讓更多讀者可以取閱,擴大衛教宣導的對象及範圍。最後,相關單位、機構應 積極扮演闢謠的角色,定期的將網路上流傳的健康謠言進行查證與說明;在進 行闢謠時,客觀中立者的闢謠對於澄清謠言有相當的效果。與健康資訊雖沒有 直接相關,也不屬於健康、醫學專業單位之圖書館,則相對適合扮演「客觀中 立的闢謠者」此一角色。. 關鍵字:消費者健康資訊、謠言、健康謠言、內容分析. iv.

(6) Abstract People care about their health and safety.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research,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has been one of information trend. Also,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It is filled with various kind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ncluding unverified health information, or even rumors. This kind of information may harm one’s health, and even cause disorder to the society. This study takes online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rumors as an example for content analysis, 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forms of rumors with different subject,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verified information and the rumor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health rumors, searching rumors that tagged with “medical” and “health” on Rumor Breaker, a website which refute rumors. This study collected 295 health and medical-related rumor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most common subject of health rumors is health and prevention information. The health rumors used to describe the influence of “particular behavior” and “specific food or appliances” on one’s health; also most of the health rumors didn’t mention when or where the events happened clearly. To make the information more persuasive, the health rumors provide “statement from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as evidence. 30% of the health rumors providers would describe the events in person, which shows they tend to make people in sympathy with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 Half of the health rumors originated from doctors and one’s personal, friends or families’ experience. It’s much familiar to the receivers by narrating the event or reporting the event as ne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ll the subject of the health rumors are similar to the. v.

(7) characteristics of whole samples. Also, there are less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verified information and the rumor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we are able to make some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For the users, they should evaluate the information they received with critical thinking. Also, users should promote their information and health literacy, in order to find solutions to verify the unfamiliar health information. If there are health problems or question, users should seek advice from specialists and doctors. For the organizations, such as public health center, related department of hospital, they should make cooperation with public library, provides lessons or speech about health literacy and health information evaluation, not only helping patrons receive health information, but also can do basic evaluation of those information. Besides,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ask health related organizations for the handout forms, and display them, make more patrons can get health information. Lastly, these organizations should regularly investigate and refute rumors and participate with some organizations, such as public libraries, to make the refuting of rumors more effective.. Keywords: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Rumors, Health Rumors, Content Analysis. vi.

(8) 目次 目次. ............................................................ I. 表次. .......................................................... III. 圖次. ............................................................ V.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消費者健康資訊...................................... 9. 第二節. 網路謠言........................................... 16. 第三節. 健康素養........................................... 25. 第四節. 謠言調查網站....................................... 32. 第五節. 總結...............................................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 39 第一節. 研究實施流程....................................... 39.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41.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3. 第四節. 研究編碼與信度..................................... 48. 第五節. 研究倫理........................................... 50. I.

(9) 第六節. 前導測試...........................................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55 第一節. 健康謠言內容特徵................................... 55. 第二節. 健康謠言表現方式................................... 74. 第三節. 健康謠言主題內容分析............................... 84. 第四節. 健康謠言查證結果分析............................... 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11 第一節. 結論.............................................. 111. 第二節. 建議.............................................. 115.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17. 參考文獻.......................................................... 119 附錄一 本研究分析之謠言........................................... 126 附錄二 謠言主題與謠言所述對象比較表............................... 135 附錄三 謠言主題與謠言託稱來源比較表............................... 136. II.

(10) 表次 表 2-1 各學者及機構對消費者健康之定義 ............................................................ 10 表 2-2 各學者對謠言的定義 .................................................................................... 17 表 2-3 謠言的六種類型 ............................................................................................ 21 表 2-4 各學者對健康素養之定義 ............................................................................ 26 表 3-1 分析項目調整清單 ........................................................................................ 44 表 3-2 健康謠言內容分析項目說明 ........................................................................ 46 表 3-3 修正後之健康謠言內容分析項目說明 ........................................................ 51 表 4-1 健康謠言分類統計 ........................................................................................ 56 表 4-2 健康謠言所述對象統計 ................................................................................ 63 表 4-3 健康謠言內容發生時間統計 ........................................................................ 65 表 4-4 健康謠言內容發生地點統計 ........................................................................ 66 表 4-5 健康謠言佐證證據統計 ................................................................................ 68 表 4-6 健康謠言主張統計 ........................................................................................ 71 表 4-7 健康謠言字元數統計 .................................................................................... 75 表 4-8 健康謠言敘述人稱統計 ................................................................................ 75 表 4-9 健康謠言託稱來源統計 ................................................................................ 78 表 4-10 健康謠言內容事件陳述方式 ...................................................................... 80 表 4-11 健康謠言各主題主要內容所述對象 .......................................................... 84 表 4-12 健康謠言各主題最常見之內容發生時間 .................................................. 85 表 4-13 健康謠言各主題最常見之內容發生地點 ................................................... 86. III.

(11) 表 4-14 健康謠言各主題常見之佐證證據 ............................................................... 87 表 4-15 健康謠言各主題之常見謠言主張 ............................................................... 88 表 4-16 健康謠言各主題內容特徵整理 .................................................................. 89 表 4-17 健康謠言各主題內容字元數統計 .............................................................. 90 表 4-18 健康謠言各主題敘述人稱統計 .................................................................. 90 表 4-19 健康謠言各主題託稱來源統計 .................................................................. 91 表 4-20 健康謠言各主題內容事件常見之陳述方式 .............................................. 92 表 4-21 健康謠言各主題表現方式整理 .................................................................. 93 表 4-22 健康謠言查證結果統計 .............................................................................. 95 表 4-23 正確訊息與錯誤訊息之內容特徵整理 .................................................... 103 表 4-24 正確訊息與錯誤訊息之表現方式整理 .................................................... 108. IV.

(12) 圖次 圖 2-1 Nielsen-Bohlman 等人提出的健康素養之架構圖 ........................................ 25 圖 2-2 Nutbeam 提出之健康素養的層次.................................................................. 28 圖 2-3 KingNet 國家網路醫院「道聽不塗說」單元 .............................................. 33 圖 2-4 網路追追追網站 ............................................................................................ 34 圖 2-5 About.com - Urban Legends 單元 .................................................................. 35 圖 2-6 Snopes.com ...................................................................................................... 36 圖 3-1 研究實施流程圖 ............................................................................................ 40 圖 4-1 健康謠言提供託稱來源比例圖 .................................................................... 78 圖 4-2 主題分類比例圖 ............................................................................................ 97 圖 4-3 描述對象比例圖 ............................................................................................ 98 圖 4-4 內容發生時間比例圖 .................................................................................... 99 圖 4-5 內容發生地點比例圖 .................................................................................... 99 圖 4-6 謠言佐證證據比例圖 .................................................................................. 102 圖 4-7 謠言主張比例圖 .......................................................................................... 102 圖 4-8 謠言敘述人稱比例圖 .................................................................................. 104 圖 4-9 謠言託稱來源比例圖 .................................................................................. 106 圖 4-10 內容事件陳述方式比例圖 ........................................................................ 107. V.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分為五小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之背景與動機,描述網路時代有利於 民眾取用消費者健康資訊,以及健康謠言對個體及社會帶來負面的影響;第二 節明確列出本研究之目的及問題;第三節針對研究範圍與限制進行說明;第四 節則是解釋、定義本研究中的專有名詞。最後於第五小節提出本研究的預期貢 獻。.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健康與保健向來是多數人相當關心的議題。Gann (1995)曾說:「消費者健 康資訊毫無疑問地,一直是過去十年間、資訊界的重要趨勢」。 美國 Pew 網路與美國生活計劃在其研究報告“Health Online 2013”指出,過 去一年間全美約有 81%的上網人口,其中有 59%的民眾曾透過網路搜尋健康資 訊;35%的成人表示曾特地上網搜尋相關資料,以判斷自身或他人的健康狀況 或症狀。根據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公布之「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 於 2011 年之調查發現,健康資訊於受訪民眾最常搜尋的資料類型排名第 12 名, 2012 年及 2013 年約有 52.3%及 62%的受訪民眾於過去一年曾在網路上進行尋 求衛教知識。由國內外之相關調查報告可知,網路已成為民眾獲取健康資訊的 重要途徑之一。 根據美國調查統計,77%的健康資訊檢索者第一步會先利用 Google, Bing 或 Yahoo 等搜尋引擎進行檢索。搜尋引擎涵蓋的資料包羅萬象,使用者通常需 要自行判斷、篩選出適合的結果,然而並非所有網路使用者皆具備如此之能力。 尤其在消費者健康資訊方面,由於其資訊涉及較專業的學科領域,對於不具專 業背景及健康素養技能的使用者來說,會造成檢索上的困擾,甚至會產生「無 從下手」的挫折感。 1.

(14) 此外守門機制的缺乏,導致各式各樣的資訊包括未經查證的訊息、謠言亦 充斥於網路中。Kapferer(1990)在其著作中點出:「謠言無所不在,是最古老的 大眾溝通形式。」隨著科技的進步,謠言除了藉由口耳相傳的方式傳遞之外, 印刷媒體以及電子媒體也會助長謠言的傳遞(Rosnow, 1988)。網路的匿名性、即 時性高等特性,非常利於謠言的傳播(汪志堅&駱少康,2002)。如今社群媒 體興起,其中最受歡迎的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系統所設立的資訊分享機 制,更將傳播者由「主動式」變為「被動式」的傳播模式-隨時且立即的將使 用者在 Facebook 上的所有資訊傳給「好友群」或「非直接關係群體」(徐盈 佳、賴筱茜,2011),而這些資訊中自然也包含了各式的謠言;相關調查指出 透過 Facebook 傳遞之資訊最有可能接觸到最廣的群體(emaketer, 2010), 根據過往研究發現,多數謠言屬於「衛生/健康」、「消費安全性」等與收 訊者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訊息(汪志堅&駱少康,2002),若民眾誤信未經證 實的資訊、謠言,可能進行錯誤決策,甚至因而延誤就醫而錯失治療良機,影 響個體健康及生命安全。2013 年 12 月時,網路上曾流傳一則「美國終於承認 手術或化療後癌細胞反而擴散」之謠言,即有血液腫瘤科醫師表示,一名乳癌 女患者誤信謠言,腫瘤都長到跟橘子一樣大快撐破皮膚了,才到醫院治療(邱 文秀,2013)。 過往許多謠言相關研究皆指出,當發生了重要且與自身相關的事件,民眾 掌握之細節卻不夠清楚、又缺乏官方認證時,就很容易產生謠言。2013 年台灣 爆發多起食安問題,導致人心惶惶,與生活切身相關之議題吸引了社會大眾的 關注。此時網路上即出現了不少相關之謠言,如醫衛部公布之「第二波有毒食 品名單」,或是「2013 年國家質監局公佈女生禁用化妝品清單」等。 除了謠言,亦有不少未經證實、缺乏確切證據之相關健康資訊大量在網路 上散播,而未經證實的資訊、謠言,不僅會造成個體健康的負面影響,也可能. 2.

(15) 造成社會恐慌。2013 年 11 月 25 日,商業周刊第 1358 期之專題報導「牛奶駭 人」,即為一篇資料不齊全、檢驗不夠全面之報告,該報導之出版,不僅重創 台灣酪農形象及商譽,讓民眾產生不信任感,引起相當大的社會恐慌(張珈瑄, 2013)。由此案例可知,未經證實或不具有確實證據之健康資訊或謠言,將對 民眾的心理健康,甚至整個社會造成不小的影響,其重要性不容小覷。 本研究以健康謠言為例,深入分析其內容特徵,探討目前網路上流傳之健 康謠言的主題、各種特徵、訴求,並比較正確之健康資訊與謠言之間的差異, 以對網路健康謠言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本研究旨在透過分析網路上流傳之健康謠言,歸納其內容分類,並分析出 健康謠言之特徵,以期未來能供圖書館規劃民眾之健康素養課程以及進行衛教 宣傳時之參考。同時也期望民眾接收到相關健康資訊時,本研究之結果能作為 其初步判斷的依據。 本研究欲達成目的,首先探討健康謠言之特徵為何。本研究透過分析健康 謠言,以掌握健康謠言之內容特徵,包括謠言主題、指涉目標、加強謠言可信 度之證據,以及謠言內容的主張等各項內容特徵。除探討內容特徵外,亦同時 分析謠言之表現方式,分析健康謠言描述之對象、時間及地點等指涉目標、各 種主要的訴求、主張,以及健康謠言內容事件的陳述方式,以掌握目前網路上 流傳的健康謠言所採用的表現方式為何。 第二個目的則是掌握各主題健康謠言之內容型態為何。蘇諼(1991)認為 消費者健康資訊大致可分為五大類:疾病與藥物資訊、適應資訊、健康照護與 醫學倫理、保健與預防資訊及身體功能資訊。本研究以此架構為根據,分析網 3.

(16) 路上流傳之健康謠言含括之主題,並進一步探討各主題之健康謠言,其內容特 徵及表現方式之型態為何。 最後,希望瞭解查證屬實之健康資訊與謠言之差異。根據研究,並非所有 健康謠言都是負面、錯誤資訊,有些謠言經過查證,發現其實是正確的健康資 訊。本研究希望透過內容特徵的比較,了解查證屬實之健康資訊與謠言之間, 是否有所不同。 根據以上目的,本研究提出之研究問題如下: 1. 健康謠言之內容特徵為何? (1) 健康謠言常見之主題為何? (2) 健康謠言常見之指涉目標為何? (3) 健康謠言常見之證據為何? (4) 健康謠言常見之主張為何? 2. 健康謠言之表現方式為何? (1) 健康謠言內容篇幅為何? (2) 健康謠言常見之敘述人稱為何? (3) 健康謠言常見之託稱來源為何? (4) 健康謠言常見之內容事件陳述方式為何? 3. 不同主題之健康謠言的內容特徵及表現方式為何? 4. 查證屬實之健康資訊與健康謠言之內容特徵及表現方式為何?. 4.

(1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受到人力、經費等因素影響,而有一定限制,以下針對本研究的研 究範圍及限制條列說明: 一、本研究以「網路追追追」網站為研究對象,由於網站資料變動性高,基於 研究時間的限制,本研究限定「網路追追追」開站以來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所建檔的已查謠言為研究範圍,其後發布之謠言不列入研究範圍。無法 將所有時間的已查謠言列入研究範圍,對於整體研究樣本可能造成某種程 度的限制。另外,後續若因網站經營者變動、內容改版造成謠言分類變動, 為本研究無法控制之影響因素。 二、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對「已調查」之健康謠言進行編碼,並加以分析 歸納,以探討查證屬實之健康資訊與健康謠言之內容特徵及表現方式為何。 故「未證實」謠言不屬於本研究資料收集之範圍,同時其與「已證實」謠 言之比較亦不在本研究討論範圍內。 三、本研究以「健康謠言」為主要研究對象,因此僅收集「網路追追追」中網 站標記為「健康」及「醫藥」類之謠言,其他主題、綜合主題之謠言不屬 於本研究資料收集範圍,故本研究所得之結果不宜推論至其他主題、綜合 性謠言。而其他主題、綜合性謠言之內容特徵、表現方式亦不屬本研究討 論範圍。 四、本研究僅針對健康謠言內容本身進行分析,並未針對謠言發訊者及收訊者 進行研究,故發訊者傳播謠言之動機、謠言傳播途徑及過程、發訊者對謠 言之態度、看法,以及收訊者如何處理收到的謠言、採信謠言的依據為何 等,皆不列入本研究討論範圍。. 5.

(18) 五、本研究僅討論健康謠言內容本身呈現之內容特徵及表現方式,不涉及健康 資訊品質的分析、評估,因此本研究結果不宜推論至相關資訊的品質分析 或評估。.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消費者健康資訊 根據美國醫學圖書館「消費者與病患健康資訊部門(CAPHIS)」對「消費者 健康資訊」之定義:「基於包含病患及其家屬之一般大眾的需求,所提供之有 關健康、藥物等議題之資訊;除了症狀、病情診斷及治療方式等資訊外,還包 括促進健康、預防醫學、健康決策及醫療保健系統的使用等資訊(Consumer and Patient Health Information Section of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1996)。」 因此本研究之消費者健康資訊,係指「根據一般民眾(含病患及其家屬) 之需求,提供其適當且相關之資訊,除了症狀、診斷及治療外,尚應包括促進 健康、預防醫學;健康決策及醫療保健系統等相關資訊,使其能掌握自身的健 康狀況,並能進行相關決策,對自身的健康照護採取行動」。. 二、網路謠言 根據 Allport 和 Postman(1946-47)的定義,「謠言」是「當發訊者與收訊者 都認定相當重要、真相卻含糊不清的訊息」。 網路謠言和傳統謠言無論在分類、特性或傳播動機等方面基本上一致,最 大的優勢在於其傳播方式,透過其三大特性:全球性、及時、從不結束,不斷 地傳遞謠言。本研究之網路謠言,其定義為「大眾溝通活動之一,其通常是未. 6.

(19) 經證實的訊息、缺乏直接、正規的證據,卻因為其訊息對收訊者有一定的重要 性,因此能被接受且廣為流傳」。. 三、健康素養 本研究以美國全國衛生教育標準聯合委員會(1995)的健康素養定義為主, 其定義健康素養為「一種能力,使個體能獲取、解釋並了解基本的健康資訊及 服務,並且能夠利用這些資訊及服務促進健康」。. 四、查證屬實之健康資訊 「查證屬實之健康資訊」於本研究中係指「網路追追追」網站中,「已查 謠言」中,確認為正確訊息之健康資訊。該網站之已查謠言皆有提供調查報告, 該報告中提供專家說法、以及資訊來源之考證資料。. 7.

(20) 8.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健康謠言之內容特徵,並歸納出健康謠言之類型,分析出 其特徵,因此針對消費者健康資訊、謠言、健康素養及健康謠言相關網站進行 文獻探討的論述。. 第一節. 消費者健康資訊. 一、消費者健康資訊之意涵 現代推動消費者健康資訊運動之父 Dr. Rees(1988)將消費者健康資訊定義 為: 「任何有助於個體了解其健康,並為自己或家人進行相關健康決策的資訊。」 「健康與保健」向來是多數人相當關心的議題。Gann (1995)曾說:「消費 者健康資訊毫無疑問地,一直是過去十年間、資訊界的重要趨勢」。美國醫學 圖書館設立之「消費者與病患健康資訊部門(CAPHIS)」,其對「消費者健康資 訊」的定義主要從資訊提供者及使用者需求的角度出發,「基於包含病患及其 家屬之一般大眾的需求,所提供之有關健康、藥物等議題之資訊;除了症狀、 病情診斷及治療方式等資訊外,還包括促進健康、預防醫學、健康決策及醫療 保健系統的使用等資訊(Consumer and Patient Health Information Section of Medical Library Association, 1996)。」 Patrick 及 Koss 於 1995 年發表的「消費者健康資訊白皮書」(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 white paper),其中指出消費者健康資訊為「提供給個人及其家屬, 以掌握本身的健康狀況及決定健康的相關決策之資訊(轉引自張慧銖,2004)」; Sangl 和 Wolf(1996)的看法則和美國國際資訊學會相近,凡有助於民眾進行健康 相關行為決策之資訊,都屬於消費者健康資訊。由此可知,消費者健康資訊不 僅只是提供病患及其家屬,還包括一般民眾,而其內容亦不只是治療相關資訊, 而更包括了能促進個體健康、指引民眾進行相關決策的資訊;換句話說,消費 9.

(22) 者健康資訊不僅在於滿足民眾的需求,更應該能達到促進健康、指引健康行為 決策之目的。 表 2-1 整理各專家、學者之看法,綜而言之消費者健康資訊即根據一般民 眾(含病患及其家屬)之需求,提供其適當且相關之資訊,除了症狀、診斷及 治療外,尚應包括促進健康、預防醫學、健康決策及醫療保健系統等相關資訊, 使其能掌握自身的健康狀況,並能進行相關決策,對自身的健康照護採取行動。 表 2-1 各學者及機構對消費者健康之定義 Patrick & Koss. 提供給個人及其家屬,以掌握本身的健康狀況及決. (1995). 定健康的相關決策之資訊。. Dr. Rees(1988). 提供相關且適當的醫學資訊給一般民眾。醫學資訊 的範圍不僅包括疾病的症狀、診斷及治療,尚涵蓋 醫學資訊的檢索、精確性及醫療照護服務的使用。. Sangl& Wolf. 能指引、有助於決策的訂定,並且能促使消費者針. (1996). 對自身的健康照護及醫療照護系統採取行動之資 訊。. CAPHIS (1996). 基於包含病患及其家屬之一般大眾的需求,所提供 之有關健康、藥物等議題之資訊;除了症狀、病情 診斷及治療方式等資訊外,還包括促進健康、預防 醫學、健康決策及醫療保健系統的使用等資訊.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關於消費者健康資訊所涵蓋之範圍,蘇諼(1991)認為消費者健康資訊大 致可分為五大類: (1) 疾病與藥物資訊,如疾病的症狀、診斷、治療、癒後處理與藥物資訊; (2) 適應資訊,如治療方法的過程、藥物使用、疼痛控制及居家照護;. 10.

(23) (3) 健康照護與醫學倫理,如醫師的資歷、醫院與醫師的評估、療養院的 選擇、健康照護的支付問題; (4) 保健與預防資訊; (5) 身體功能資訊,如解剖學、生理學、性教育、懷孕與老化資訊等。. 二、網路與消費者健康資訊 網際網路上醫學資訊網站的出現改變了醫療生態,也改變了醫病關係。病 人不但已不是無知的只受醫療提供者任意擺佈的一方,也可以參與自己疾病的 診治,可以有自己的主張;醫療提供者也不再獨佔專業的神祕性(吳昭新, 2000)。 2013 年 1 月 15 日,美國 Pew 網路與美國生活計劃網頁發表一份研究報告 “Health Online 2013”,指出過去一年間全美約有 81%的上網人口,其中有 59% 的民眾曾透過網路搜尋健康資訊;35%的成人表示曾特地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以判斷自身或他人的健康狀況或症狀。高達 93%的健康資訊檢索者是因為自身 或 他 人的健康或醫療狀況而進 行健康資訊的檢索 (Fox, S. & Duggan, M., 2013)。 根據楊雅惠(2000)年的研究指出,在其研究對象中有 44.5%搜尋與疾病 有關的問題;5.9%為了解健康問題。同時也發現,在知道網路上有提供健康資 訊的情況下,有 70.3%的網路使用者願意透過網路搜尋健康資訊或醫療知識(轉 引自黃若涵,2011)。 根據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公布之「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 於 2011 年之調查發現,健康資訊於受訪民眾最常搜尋的資料類型排名第 12 名; 2012 年及 2013 年約有 52.3%及 62%的受訪民眾於過去一年曾在網路上進行尋 求衛教知識,其中包括於網路上搜尋衛教知識,以及進行網路健康諮詢服務。. 11.

(24) 過往民眾嘗試在家自行找出自身的健康問題,並決定是否要接受醫療服務, 以及接受醫療服務之時機。現在許多民眾將網路列為進行相關判斷時的重要工 具之一,協助自身及其所關愛的人了解造成其不適之原因;也可以說,網路已 成為重要的診斷工具(Fox, S. & Duggan, M., 2011)。 透過網路取用健康資訊具有以下潛在價值,包括民眾可以更容易、普遍地 取用健康資訊且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同時網路能促進人際互動、提供客製化 的健康資訊。另外,由於網路的特性,讓健康資訊的取用能保持匿名性,讓使 用者可以毫無負擔地取用敏感議題之健康資訊,並且避免面對面時產生的尷尬, 對當面溝通有障礙的使用者亦可輕鬆地透過網路取得健康資訊(Cline& Haymes, 2001)。. 三、網路健康資訊內容品質評估 透過網路取用健康資訊雖有諸多價值,然由於網路缺乏守門機制,任何人 都可以將資訊透過網路進行傳播,因此網路資訊的品質參差不齊,使用者必須 要具有一定的素養、技能,以判斷所獲取資訊之真偽。 然而,消費者健康資訊攸關個體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錯誤的資訊可能造成 錯誤的觀念,進而影響日常保健行為,甚至造成延誤就醫、用藥錯誤,將造成 嚴重的後果。因此有諸多學者、單位試圖建立有關網路健康資訊內容品質之評 估指標。 Wilson(2002)將英文健康網站之評比工具進行分類,其中使用者可用於評 估網路健資訊內容品質之工具為「使用者指引(User Guide)」,如 DISCERN 此 量表即提供下列兩大類問題,讓使用者可循此為所獲得的健康資訊給定分數, 藉此判斷資訊內容之品質(轉引自潘敏,2006): (一) 檢查內容的可信度. 12.

(25) 1.. 資訊傳遞的目標是否清楚?. 2.. 有無達到目標?. 3.. 資訊內容是否相關?. 4.. 資訊來源?. 5.. 資訊出處時間?. 6.. 內容是否平衡,包含正反面意見?. 7.. 是否提供進一步或佐證資訊之細節?. 8.. 是否交待未盡、未明瞭之處?. (二) 檢驗資訊內容 1.. 是否描述每種治療方式?. 2.. 是否描述每種治療方式的優點?. 3.. 是否描述每種治療方式的風險?. 4.. 是否說明不採取治療的影響?. 5.. 是否描述治療方式的選擇對未來生活可能的影響?. 6.. 是否有清楚交代仍有其他種治療方式?. 7.. 有無提供建議,可用於與他人討論?.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與家衛生研究院所主持的 MedlinePlus 網站中,也提 供網路使用者如何找尋選擇優秀的健康資訊網站的指引(吳昭新,2005): 1.. 認清來源:分辨是誰主持網站,是個人或團體;. 13.

(26) 2.. 內容品質:包括網站編輯方針、方法等;. 3.. 應懷疑網路資訊的真實性:判斷內容是否過於誇張;. 4.. 有沒有證據:資料的著者是誰,其權威性如何;. 5.. 是否為最新資訊:包括貼出、更新日期等,過多無法連結的超連結表 示網站更新頻率不佳;. 6.. 內容是否有偏差:須注意廣告、網站資金來源關係等,皆有可能影響 內容是否公正傳遞;. 7.. 注意自己的隱私;. 8.. 跟自己的主治醫師保持聯繫。. 除了讓使用者自行評估資訊內容之 DISCERN 量表,以及 Medline Plus 提 供的指引外,另有由非營利組織 Health On the Net Foundation 所規劃之 “HONcode”此普遍被接受的健康資訊網站倫理標準。 HON 之組織任務在於提供病人、醫護人員及一般大眾有品質且即時的健康 資訊,為達到此任務,其發展了 HONcode 此一健康資訊網站倫理標準,包含 下列八大原則(HON, 1997;潘敏,2006): 1.. 權威性(Authoritative):載明資訊提供者之專業;. 2.. 補充性(Complementarity):提供之資訊足以支援但不得取代醫病關 係;. 3.. 隱私權(Privacy):尊重並保護使用者提交予網站的個人資料;. 4.. 屬性(Attribution):註明資料來源、日期;. 14.

(27) 5.. 合理性(Justifiability):依據第四項原則,對資料內容能公平、有依據 的進行陳述;. 6.. 透明性(Transparency):公開網站管理者之聯絡方式,供使用者與之進 行互動;. 7.. 公開贊助者(Financial disclosure):公開支持網站運作之贊助基金、內 容,不論贊助者為商業或非營利性組織;. 8.. 廣告政策(Advertising policy):若有廣告贊助,應公開廣告政策,並區 別廣告與站內健康資訊之差異。. 雖然有眾多學者提出了有關網路健康資訊內容品質之評估指標,但網路上 仍充斥許多未經證實的健康資訊、健康謠言,主因是網路缺乏守門機制,任何 人都可以是資訊的作者,不需任何門檻即可發布資訊,對於資訊品質的評估及 篩選則需要由使用者自行採取行動。然而健康資訊有一定的專門性,對缺乏專 業背景的使用者而言,相對不易查證資訊的真實性及評估其品質,而須仰賴官 方、專家的證實及評鑑;同時也並非所有使用者有意願自行採取行動,再加上 專業知識的缺乏,對似是而非的健康謠言可能會採取「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的心態而相信該資訊。. 四、小結 健康與保健向來是多數人相當關心的議題,消費者健康資訊應滿足病患、 家屬以及民眾的需求,最終目的在於促進個體健康、指引健康行為決策。消費 者健康資訊的範圍包括疾病與藥物資訊、適應資訊、健康照護與醫學倫理、保 健與預防資訊、身體功能資訊。 根據國內外調查,越來越多民眾習於透過網路取用健康資訊,網路可以突 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提供客製化的健康資訊,並且保有匿名性,但由於缺乏. 15.

(28) 守門機制,使網路上的健康資訊參差不齊,然而消費者健康資訊攸關個體的健 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即有相關之健康資訊內容品質評估指標,可供民眾及健康 資訊提供者進行健康資訊的篩選及評估。. 第二節. 網路謠言. 一、謠言之定義 根據謠言此學門的兩位奠基人,Allport 和 Postman(1946-47)認為,當發訊 者與收訊者都同時察覺到一則訊息之重要性,但真相卻是含糊不清時,就會產 生謠言。換言之,當發訊者及收訊者兩方都覺得訊息重要,卻有模糊不清的地 方,謠言就會因而產生,並且傳播出去。 當一則與時事相關之訊息,只要該訊息有足以使人信服的理由,即便該則 訊息並未經官方證實、澄清,仍會廣為流傳,此時此訊息即可稱為「謠言」(Knapp, 1944; Kapferer, 1990)。此處所指的「官方」指的是被謠言所指涉之當事人,包 括政府、廠商或是任何個體或組織等當事人的澄清,或是由客觀公正之第三者 來出面澄清說明,都可稱之為官方證實(汪志堅&駱少康,2002)。 謠言的本質其實可說是一再出現的大眾溝通活動;若有一則與時事相關、 未受官方證實之訊息,由於其仍有可信、且與民眾有切身相關之處,人們即會 彙整各自所擁有的知識,試圖將模糊不清、未受官方證實的事件賦予有意義的 解釋,可說是群眾共同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Shibutani, 1966)。 由於謠言多來自於未經證實的溝通,可說是「眾說紛紜」的結果。有些謠 言雖有提出依據,但這些依據通常並非正規、正式的(Rosnow& Fine, 1976)。在 謠言的傳播過程中,人們對於不清楚、模糊的細節通常會加上根據「間接證據」 的 推 斷、修飾,而這些修飾通 常能反映出人們對外界事物的假想或猜測 16.

(29) (Rosnow& Bordia, 1988)。如同「含著水說話」一般,謠言在傳播過程中可能逐 漸失去原樣,而顯得更「似是而非」。此外,如同古人所言「三人成虎」,謠 言的產生相當容易,即使經過了官方證實,仍很難停止謠言的傳播。 一般人通常將「謠言」與「錯誤訊息」連結在一起,對謠言多抱著負面的 印象。但根據各學者對謠言的定義,並未直接將謠言定義為「錯誤、負面的訊 息」,甚至仍有謠言最後被證實為真;綜合上述學者之定義,謠言是大眾溝通 活動之一,其通常是未經證實的訊息、缺乏直接、正規的證據,卻因為其訊息 對收訊者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能被接受且廣為流傳。表 2-2 整理各學者對謠 言的定義: 表 2-2 各學者對謠言的定義 Allport&. 謠言是對發訊者及收訊者兩方都有一定重要性、但. Postman(1946-47). 其真相卻含糊不清的訊息。. Knapp(1944). 與當前時事有關且旨在使人相信的宣言,在未經官 方證實的情況下廣為流傳。. Shibutani (1966). 謠言是一再出現的大眾溝通活動;人們聚集在一 起,彙整各自所擁有的知識,試圖將模糊不清的事 件賦予有重要意義的解釋。. Rosnow& Fine. 謠言來自於資訊分散且未經認證的溝通、很容易產. (1976). 生卻很難停止其傳播,並缺乏正規的、正式的依據。. Bordia& Rosnow. 謠言是人們僅有間接證據的推斷或修飾,此通常能. (1998). 反映出人們對外界事物的假想或猜測。.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7.

(30) 二、謠言的產生及傳播要素 謠言的產生,可分為三個階段:孕育期、散播期及控制期(Pendleton,轉引 自汪志堅&駱少康,2002)。孕育期指的是整個謠言的起源,可能是惡意製造 或出於自然形成(汪志堅&駱少康,2002)。當資訊缺乏的時候,謠言就會產 生;而謠言的素材來自秘密資訊(包括私人談話)、麻煩的事件(例如政府官 員遇害)、證詞(目擊報告)、幻想、當代的都市傳說、誤會、操作性造謠、 未經證實的出版品等(Kapferer, 1990)。 在散播期,謠言的特性及傳播媒介的特性會產生不同的擴散效果(汪志堅 &駱少康,2002)。在 Dodd(1958)的研究中發現,同樣的訊息,在小鎮的散播 速度明顯比大城市快,同時在親友間的訊息傳遞亦較頻繁。Rosnow& Fine (1976) 也指出,謠言的新聞價值越高,其擴散速度就越快;謠言的散播也會受到事件 發生時間、收訊者自我涉入程度等因素之影響。 當人們對謠言感到厭倦,不再進行討論,漸漸遺忘該謠言時,則可說此謠 言已自然消退(Rosnow& Fine, 1976)。謠言因自然消退、或受到官方澄清而逐漸 降低模糊性,即進入控制期階段,最終趨於平靜(汪志堅&駱少康,2002)。 關於謠言的傳播要素,多數從事謠言此一主題之研究者,多以 Allport& Postman(1946-47)發展出的公式:R~ I * a 為根據。此公式為: 謠言的數量=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 在此公式中,重要性與模糊性兩者是相乘的關係,若單只有其中一項因素, 則不會產生謠言。換句話說,謠言的傳播要素即所指涉的事件之「重要性」及 「模糊性」,兩者缺一不可。. 18.

(31) 三、謠言的特徵及組成要素 Knapp(1944)認為謠言有三個特徵:獨特的傳播方式、提供「資訊」、滿足 情感需求。謠言的傳播方式,大多是經由粗略的口耳相傳,相較於透過正式的 傳播管道,顯得不正確且失真。而第二個要素,意即謠言都提供了某種「資訊」, 這些資訊通常指向特定的人物、事件或情境。如同白日夢及幻想滿足了個人情 感上的需求,謠言的第三個要素,即在於其表達且滿足了人的情感需求。並非 所有的謠言都具備了後兩個要素;某些謠言可能是以傳遞資訊為主,而其他大 部分的謠言則主要在於滿足個人情感需求。 根據 Koenig(1985)的研究,謠言的組成要素如下(轉引自汪志堅&駱少康, 2002): 1.. 目標:此主要指謠言所指涉的人、事、時、地、物。. 2.. 對目標的陳述或主張:此要素說明該謠言的目的為何,例如希望收訊 者進行或不要進行某種行為。. 3.. 謠言訊息來源:此則說明發訊者從何來源獲悉謠言。. 四、謠言的類型 收集大量謠言並經過分析後,Knapp(1944)將謠言分為下列三種類型:希望 型、悲觀型、侵略型謠言。 1.. 希望型謠言:亦可稱為美夢型謠言,此類謠言通常表現了收訊者所處 環境中民眾希望、渴望發生的事情。. 2.. 悲觀型謠言:為希望型謠言的相反,如同希望型謠言倒映了人們的希 望及渴望,悲觀型謠言則是從人們的恐懼及焦慮中延伸而來。. 3.. 侵略型謠言:此類型謠言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分化、瓦解收訊者的忠心; 其主要的動機在於侵略及敵意。 19.

(32) Allport 和 Postman(1946-47)則收集、分析了二次大戰前後的謠言,將謠言 分為恐懼型謠言、希望型謠言、離間型謠言及其他謠言,並說明了在進行謠言 的分類時,應注意的八大原則(轉引自湯慕青,2005): 1.. 謠言傳播的速度、周期或其他時間方面的因素;. 2.. 謠言內容的主要題材;. 3.. 謠謠傳播當時潛在的心理狀態與可能的動機;. 4.. 分辨對社會的影響,無論是有意的、有害的或是無關的;. 5.. 在地謠言或是一般廣泛流傳的謠言;. 6.. 新的謠言或是舊的謠言;. 7.. 合理或不合理的謠言;. 8.. 持久或短暫型謠言。. Kapferer(1990)根據、延伸 Rowan(1979)對謠言的分類方式,依謠言產生的 過程及起源此兩個構面,將謠言分為六種類型,如表 2-3 所示:. 20.

(33) 表 2-3 謠言的六種類型 謠言的起源 源於事件. 取自細節. 完全想像. 第一類謠言. 第二類謠言. 第三類謠言. 第四類謠言. 第五類謠言. 第六類謠言. 自 發 性 的 謠言產生過程 被 煽 動 的 資料來源:Kapferer(1990) 1.. 第一類謠言:此類型謠言多起源於某一事件的發生,尤其是官方並未 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至使事件發生原因模糊不清時,即會產生第 一類謠言。. 2.. 第二類謠言:此類型謠言則取材自某些細微、一直未受到大眾注意的 細節或徵兆,藉此吸引某些人士的注意,試圖揭露一直隱藏的「真相」。. 3.. 第三類謠言:此類謠言可說是「樣板故事」或「現代都市傳奇」,沒 有任何根據,卻由於收訊者的渲染而可能被大眾誤以為真. 4.. 第四類謠言:此類型謠言亦是起源於某一事件的發生,但經過有心人 士的操作、煽動,意圖形成轟動世人的謠言。. 5.. 第五類謠言:此類謠言則是有心人士針對某些細節進行渲染、傳播, 企圖吸引大眾注意這些細節,並加註刻意渲染、操作過的說法。. 21.

(34) 6.. 第六類謠言:有些樣板故事、現代都市傳奇,可能是經過蓄意捏造而 成,也就是所謂的「造謠生事」。. 五、網路謠言 過往的謠言主要透過人際溝通進行傳播,但網際網路的普及,改變了人類 傳統的溝通方式(汪志堅&駱少康,2002)。傳統的網站多由站方提供資訊, 使用者透過瀏覽網站取得資訊;到了 web 2.0 時代,網站允許使用者參與,人 人都是作者,讓資訊量快速上升,卻也讓資訊的品質難以掌控而參差不齊(卜 小蝶,2007) 。同時,網路具有下列特性,因此有利於謠言的傳播(楊達妮,2003)。 (一) 匿名性 在網路上,人們可以隱藏、改變個人身分,不必擔心在網路上散布謠言、 毀謗他人或與自己利益有衝突的組織機構會受到指責,網路謠言因而不斷滋生 且廣為流傳。 (二) 複製性 網路訊息的複製非常容易,最常利用的就是電子郵件的轉寄功能,便利的 電子郵件傳輸軟體,讓網路謠言在幾天之內就可以大量傳播。 而現今社群媒體的興起,以 Facebook 為例,使用者只需利用「分享」的功 能,就能直接把資訊分享到自己的塗鴉牆或是朋友的塗鴉牆,可以快速的將資 訊傳播出去,讓很多人能在第一時間獲得資訊。 (三) 查證網路訊息的間接性和延遲性. 22.

(35) 由於網路缺乏守門機制,致使網路上流傳的訊息難以事前審查和過濾,再 加上使用者匿名性,訊息的真實性也難以獲得保證。同時,網路訊息的查證通 常需要經過間接的手法加以查證,因此產生時間上的延遲性。 (四) 網路訊息的似真實性 為了爭取訊息的能見度,許多捏造、真假參雜的訊息出現在網路上。為了 滿足大眾好奇的心理,而對訊息進行扭曲和誇大造成訊息的失真和謠言的興 盛。 Bordia 和 Rosnow(1998)指出,網路謠言現象和傳統理論相當一致,無論在 分類、特性或傳播動機等方面,多與一般謠言具有相同的特徵(轉引自許文怡、 梁朝雲,2007)。相較於傳統的口頭傳播型態並不利於謠言文本的累積,此類管 道通常僅存於人們的記憶,網路謠言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傳播方式,透過其三大 特性:全球性、及時、從不結束,不斷地傳遞謠言(許文怡、梁朝雲,2007)。 此外,網路謠言尚具有下列特性(汪志堅&駱少康,2002): (一) 轉寄/轉貼行為 網路上謠言的產生與流傳,多源自於 bbs 內容的轉貼以及電子郵件的轉寄 行為。人們經常出於社交娛樂與資訊分享的動機,而將 bbs、信件內容轉貼、 轉寄給親朋好友,期望藉此增進感情,然而此舉卻讓使用者成為無心的謠言傳 播者之一。 (二) 群體思考 網路上的使用者會因為具有共同興趣或議題,逐漸形成電腦社群,而產生 群體思考的現象:一群人在思考過程中,常常會產生群體自我膨脹的現象,以為 群體的決策是正確的。此種現象經常是網路謠言的起因。. 23.

(36) (三) 認知理論 當人們於實體社會中遭遇與自己認知不一致的情事時,其所認知不協調的 程度越大,則心中焦慮程度愈大,促使個體採取必要行為來降低此一不平衡, 例如散播此不安情緒以求得他人認同;收到訊息者也可能因認知不平衡而再度 轉寄此訊息予他人,甚至加上自己的見解,如此不斷蔓延。 (四) 重複的力量 謠言剛開始傳遞時,可能收訊者不見得會相信,但是在流傳過程中,會變 得越來越具說服力;當收訊者不斷收到不同的發訊者傳播相同的訊息時,即有 可能會信謠言為真,並且也加入成為傳播的行列。. 六、小結 謠言並不都是錯誤的訊息;謠言是大眾溝通活動之一,其通常是未經證實 的訊息、缺乏直接、正規的證據,卻因為其訊息對收訊者有一定的重要性,因 此能被接受且廣為流傳。謠言之所以會廣為流傳,其內容「重要性」及「模糊 性」為不可或缺的要素。謠言通常具有三個組成要素:目標、對目標的陳述或 主張以及謠言訊息來源。 謠言通常提供了某種資訊,多數的謠言則滿足了發訊者與收訊者的情感需 求。可分為恐懼型謠言、希望型謠言、離間型謠言及其他謠言。在進行謠言的 分類時,應注意當時的社會環境、題材內容、當下大眾之心理狀態、傳播時間 及相關因素等原則。 網路謠言和傳統謠言無論在分類、特性或傳播動機等方面基本上一致,最 大的優勢在於其傳播方式,透過其三大特性:全球性、及時、從不結束,不斷 地傳遞謠言。 24.

(37) 第三節. 健康素養. 本研究欲探討目前網路上流傳之健康謠言的主題、各種特徵、訴求,並比 較正確之健康資訊與謠言之間的差異,以對網路健康謠言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期能將研究發現作為提升相關健康素養能力之參考。. 一、健康素養的定義 使用者若欲了解不同學科領域之資料,須對該領域的專有名詞、常用詞彙 有所了解,並熟悉該領域的學科概念,故每個學科皆有其獨特的素養,如資訊 素養、健康素養等(Nielsen-Bohlman, Panzar& Kindig, 2004;轉引自劉婉柔, 2013)。 Nielsen-Bohlman 等人於「Health literacy : a prescription to end confusion」一 書中說明健康素養的架構如圖 2-1,即素養為健康素養的基礎,而健康素養是 個體與健康脈絡的中介變項,當個體的素養增加,則能提升個體獲取、了解健 康資訊之技能,進而降低健康結果與花費。(Nielsen-Bohlman, Panzar& Kindig, 2004;轉引自劉婉柔,2013)。 健康脈絡 (Health Context). 素養 (Literacy). 健康素養 (Health Literacy). 健康結果與花費 (Health Outcomes and Costs). 個體 (Individuals) 圖 2-1 Nielsen-Bohlman 等人提出的健康素養之架構圖 圖片來源:Nielsen-Bohlman, Panzar& Kindig, 2004;轉引自劉婉柔,2013. 25.

(38) 健康素養譯自 Health literacy,亦可翻作「健康知能」。美國醫學會(1999) 將健康素養定義為「能進行基本閱讀及數據任務,以因應在健康照護環境中相 關工作的進行之一組能力」。此屬於較狹義的定義,病人若具有足夠的健康素 養,則可以閱讀、理解,並處理健康照護資訊。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於 2000 年當代醫學參考書目說明中,對健康素養的定義如下:「為作成合適之健康決 策之所需,個人所具備之獲取、操作及了解基本健康資料與服務之能之程度(蘇 哲能等,轉引自王雅怡,2009)。此兩種定義亦屬於較狹義的觀點,綜而言之, 即個體運用聽、說、讀、寫、計算等能力,獲取、了解健康資料之能力。 WHO(1998)將健康素養定義為「一種認知及社會技巧,使個體能提升取得、 了解並使用保健相關資訊之動機及能力(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98; Nutbeam, 1998)」;美國國家衛生教育標準聯合委員會(Joint Committee on National Health Education Standards,簡稱 JCNHES)(1995)也指出健康素養是 「一種能力,使個體能獲取、解釋並了解基本的健康資訊及服務,並且能夠利 用這些資訊及服務促進健康」。張美娟(2009)認為健康素養是「個人獲得、 處理以及了解基本健康訊息及選擇服務的能力」。上述皆是從較廣義的觀點來 定義健康素養;即健康素養為個體為促進健康而應具備的能力。同時,由美國 全國衛生教育標準聯合委員會的定義可看出,健康素養不只是「功能性」的能 力,而是提升到「批判性」的能力(劉婉柔,2013)。表 2-4 整理各學者對健 康素養的定義: 表 2-4 各學者對健康素養之定義 美國醫學會. 能進行基本閱讀及數據任務,以因應在健康照護環. (1999). 境中相關工作的進行之一組能力。. 美國國家醫學圖 為作成合適之健康決策之所需,個人所具備之獲 書館(2000). 取、操作及了解基本健康資料與服務之能之程度。. 26.

(39) World Health. 一種認知及社會技巧,使個體能提升取得、了解並. Organization. 使用保健相關資訊之動機及能力。. (1998) Joint Committee. 一種能力,使個體能獲取、解釋並了解基本的健康. on National. 資訊及服務,並且能夠利用這些資訊及服務促進健. Health Education 康。 Standards (1995) 張美娟(2009) 個人獲得、處理以及了解基本健康訊息及選擇服務 的能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健康素養的層次 Nutbeam(2000)將健康素養,如圖 2-2 分為三個層次:基本/功能性健康素 養、溝通/互動性健康素養、批判性健康素養。 第一層次的基本/功能性健康素養,係具有足夠的讀寫能力,在日常生活 情境中能有效發揮功效;此層次的健康素養是以事實性健康風險資訊及健康服 務利用等傳統健康教育的結果。此類教育將目標限縮於增進有關健康風險、健 康服務的資訊,並遵從規定採取行動。但此層次素養並不要求互動、溝通,較 無法促進技能的發展及自主性。 第二層次的溝通/互動性健康素養,則是更進階的認知、素養以及社會能 力,可以於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能從不同的溝通管道萃取資訊並了解其含意, 以應用所獲取的新資訊改變環境。此一層次的健康素養為近 20 年來的健康教育 成果,注重在支持的環境中提升個體的技能,增加其動機以及自信,能獨立地 對所獲得的建議採取行動。. 27.

(40) 第三層次的批判性健康素養則是更進一步的認知技能及社會技能,個體能 用批判性思考進行資訊的分析,並且能運用此能力更有效的處理生活事件及狀 況;此層次的技能,為健康的自我管理中最必須的核心技能,有助於個體針對 自身健康管理、健康資訊及健康照護服務進行批判性決策。. 功能性素養. •足夠的讀寫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發揮功效. 互動性素養. •增加社會、互動技能 •從不同管道萃取並了解 資訊 •應用新資訊. 批判性素養. •核心技能 •批判性思考. 圖 2-2 Nutbeam 提出之健康素養的層次. 三、健康素養與圖書館 根據美國相關調查發現,有不少受訪民眾喜歡圖書館提供的健康資訊資源, 每年約有 122 萬人使用超過 16000 所公共圖書館的健康資訊資源;而美國圖書 館協會統計也發現,公共圖書館每星期回答讀者的參考問題將近 10 萬人次,其 中約有 10%的參考問題與健康資訊有關。由此可看出圖書館與圖書館員是民眾 在取用健康資訊時相當重要的管道(張慧銖,2004)。 美國 Pew 網路與美國生活計劃(2013)針對圖書館於數位時代提供之服務 進行調查,在 16 歲以上之受訪民眾中,有 26%的民眾在過去一年間曾於圖書. 28.

(41) 館使用網路服務,其中 47%利用圖書館提供的網路服務取得所需的健康資訊 (Zickuhr,K., Rainie, L.& Purcell, K.,2013)。同樣根據“Health Online 2013”此份報 告,77%的健康資訊檢索者第一步會先利用 Google, Bing 或 Yahoo 等搜尋引擎 進行檢索,13%的檢索者則是利用專門的健康資訊網站(Fox, S. & Duggan, M., 2013)。 搜尋引擎涵蓋的資料包羅萬象,但其資訊品質並沒有一定的守門人進行把 關,使用者並不一定能用最短的時間於搜尋引擎取得最需要的資源,且其通常 需要自行加以判斷、篩選出適合的結果,然而並非所有網路使用者皆具備如此 之能力。尤其在消費者健康資訊方面,由於其資訊涉及較專業的學科領域,對 於一般不具專業背景的使用者來說,會造成檢索上的困擾,甚至會產生「無從 下手」的挫折感。在過往研究中發現,在健康資訊尋求過程最多病患感到困擾 的是「不知道如何尋找健康相關資訊」,此會造成其尋求健康資訊時的困擾, 且影響資訊的取得(邱培源,2002)。 根據 2006 年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統計,美國有 49%的民眾並未接受或 完成高中學業,其在健康素養的表現是「低於平均值」。即便完成了高中、大 學學業,仍分別有 15%、3%的民眾的健康素養能力是低於平均值的。從另一個 角度來看,有 4%的高中畢業生以及 27%的大學畢業生「精通」於處理更複雜 的健康資訊,也就是說其具備較高的健康素養能力。 若民眾無法於學校教育階段獲得足夠的健康素養訓練,扮演終身教育推廣 者的圖書館則應扮演此角色,提供適合的素養課程供民眾利用。美國相關調查 中發現 82%的美國 16 歲以上民眾也認為「圖書館理應提供青少年有關素養的 相關課程(Zickuhr,K., Rainie, L.& Purcell, K.,2013)」。 美國醫學圖書館協會消費者與病人健康資訊部門(1996)曾指出,圖書館 員在消費者健康資訊的提供上應發揮的功能包括館藏管理、知識與資源分享、. 29.

(42) 提倡並推廣消費者健康資訊、協助民眾取用資訊、教育及研究。其中,在「教 育」此一功能,其認為圖書館應進行之工作如下: 1.. 讓民眾意識到對消費者健康資訊之需求,其中包括資訊及健康素養。. 2.. 將消費者健康資訊服務納入繼續教育中,同時鼓勵相關教育及工具的 研發,以支援相關需求。. 3.. 向大眾及其他館員提供消費者健康教育之相關課程。. 4.. 提供民眾學習如何取用、評估健康資訊之課程。. 由上述文獻可知,圖書館除應扮演提供民眾健康資訊的管道外,更應該提 供資訊及健康素養的教育,協助民眾學習取用、評估健康資訊之方法,培養其 健康素養之技能,進而能有效促進個人健康。. 四、健康素養與健康謠言 謠言,是大眾溝通活動之一,其通常是未經證實的訊息,缺乏直接、正規 的證據,卻因為其訊息對收訊者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能被接受且廣為流傳。 而健康謠言,雖不一定是「錯誤」訊息,但多數「未經證實」,卻由於其傳遞 之資訊為社會大眾相當關注且與日常生活極為相關的「健康資訊」,因此能被 接受且不斷流傳。 由於謠言除了在網路上傳播外,也會透過人際間互動而傳播,有時,民眾 更傾向於相信家人、朋友所轉述的消息。DiFonzoa, N., M. Robinsonb, N.M., Sulsc, J.M.和 Rinid, M. (2012)針對 169 名網路癌症討論小組的成員進行問卷調查,發 現超過六成的受試者相信癌症謠言或是未經證實的癌症資訊,當這些資訊來自 於親朋好友,多數受試者傾向相信這些資訊-即便這些資訊並沒有醫學根據、 甚至根本是謠言。. 30.

(43) 民眾須具備一定的健康素養,方能了解所獲得的健康資訊;若獲得之訊息 過於專業、複雜,一般不具專業學科背景之民眾則很難理解、應用該則健康資 訊。根據汪志堅和駱少康的研究,為了增加可信度,謠言多半會加以佐證,例 如附上難以查證的複雜研究報告、國外專門研究團體說法、醫學理論等,使謠 言本身可以「自我合理化」。因此,當民眾取得自己不了解、無法查證之「健 康謠言」,即會因為其「看起來很合理」而誤以為真,且認定該資訊是「重要 的」而將此類資訊分享給親朋好友。如此一來,民眾不僅產生了錯誤的觀念, 甚至會因為誤信謠言、錯誤的健康資訊,而進行錯誤的決策,不僅因延誤治療 而錯失治療時機,甚至影響個體健康,危害其性命安全。過往研究中即指出病 患對於症狀的誤解、或是相關的傳聞會影響其治療意願以及相關決策之訂定 (Matthews, A. K., Sellergren, S. A., Manredi, C.,& Williams, M.,2002)。日前一則 新聞報導有血液腫瘤科醫師表示,一名乳癌女患者誤信網路上流傳之謠言「美 國終於承認手術或化療後癌細胞反而擴散」,腫瘤都長到跟橘子一樣大快撐破 皮膚了,才到醫院治療(邱文秀,2013)。 根據美國全國衛生教育標準聯合委員會、WHO 及張美娟之看法,健康素 養是「為了促進健康而須具備的技能」;其中美國全國衛生教育標準聯合委員 會更將健康素養提升到「批判性」的能力,與 Nutbeam 認為的健康素養核心能 力在於「批判性素養」相同,即個體不僅是能取得、了解、應用健康資訊,更 能對所獲得的資訊進行批判性分析;換句話說,使用者需要能評斷、批判健康 資訊,並且將此應用於改善其健康狀況。 若民眾能具備一定的健康素養,並且能確實掌握核心的批判性素養能力, 不僅能有效獲取、解釋並了解基本的健康資訊及服務,更能對所接收到的健康 資訊及謠言進行批判,並且能應用於第一章提及之健康資訊內容品質評估的工 具、指標,評估所獲取之資訊真偽、品質如何,有助於其取得正確、有品質的 健康資訊,以促進其個體健康;此外,若民眾之健康素養獲得提升,對於網路 31.

(44) 流傳或是口耳相傳之謠言,才能扮演「智者」的角色,批判並停止謠言的繼續 傳播。. 五、小結 健康素養是一種能力,使個體能獲取、解釋並了解基本的健康資訊及服務, 並且能夠利用這些資訊及服務促進健康;提升個體獲取、了解健康資訊之技能, 可降低健康結果與花費。健康素養可分為三個層次,功能性健康素養、互動性 健康素養,以及最核心的批判性健康素養。 民眾傾向相信親朋好友分享的健康資訊,即便該資訊並未經過證實,或是 根本是謠言;同時,謠言本身可以「自我合理化」,因此民眾取得自己不了解、 無法查證之「健康謠言」,即會因為其「看起來很合理」而誤以為真,且認定 該資訊是「重要的」而將此類資訊分享給親朋好友。 若民眾能具備一定的健康素養,即可協助其取得正確、有品質的健康資訊。 然而即便經過學校教育,健康素養仍非所有民眾普遍擁有之技能。若民眾無法 於學校教育階段獲得足夠的健康素養訓練,扮演終身教育推廣者的圖書館則應 扮演此角色,提供適合的素養課程供民眾利用。. 第四節. 謠言調查網站. 一、KingNet 國家網路醫院「道聽不塗說」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really.html) KingNet 國家網路醫院為一免費的線上醫療諮詢網站,提供約 90 個科別、 1400 多位醫護人員進行免費醫療資訊服務。. 32.

(45) 「道聽不塗說」為「KingNet 國家網路醫院」此網站中的一個單元,若民 眾有不確定的保健傳聞、健康偏方,都可投書至站方,站方會詢問相關專業醫 護人員後,公布相關之說明及解釋於此單元;在公布相關說明、解釋及報告的 同時,會加註該資訊提供者之姓名、所屬科別及服務單位。. 圖 2-3 KingNet 國家網路醫院「道聽不塗說」單元. 二、網路追追追 (http://rumor.nownews.com/) 起源於 2000 年東森新聞網站 ETtoday.com 所開闢之專門闢謠節目,初始主 要是為了電視節目需求而製作。網站主要任務即查證廣為流傳的轉寄信、文章、 圖片和影音的來源、真實性、可信度,提供網友們判斷依據。 從創立至今,謠言資料庫紀錄了十年來台灣網路上的各式經典傳言;許多 流傳了七、八年的謠言,在報告資料庫也都能找到結案報告,為目前全台灣最 完整的網路謠言調查網站(網路追追追,2014)。 網站主要架構分為兩大部分:「看真相」及「看謠言」。「看真相」係指 站方針對謠言進行調查後,所提出的調查報告,報告中除了提供原始謠言外,. 33.

(46) 還包括調查結果、針對調查結果進行簡單、易懂之說明、參考資料的連結、可 供延伸閱讀的相關資料連結以及調查報告發布日期。 「看謠言」則包含提供調查報告的已查謠言及待查謠言。站方為每則謠言 訂定至少一個分類標籤。總計有 21 項分類標籤,分別是消費、科技、社會、新 奇、求助、詐騙、醫藥、靈異、名人、旅遊、傳奇、飲食、犯罪、影音、圖片、 病毒、恐怖、健康、生物、美容及生活。. 圖 2-4 網路追追追網站. 34.

(47) 三、About.com - Urban Legends (http://www.about.com/) About.com 希望讓使用者只需進行簡單的搜尋即可獲得需要的資訊。其網 站收集之資訊涵蓋眾多主題,協助使用者找到所需的解答並且能在其生活中採 取行動。 Urban Legends 為 About.com 其中一個主題單元,其內容包括基本概念介紹、 最新騙局及地方傳聞以及經典謠言等。該網站所收集之謠言、地方傳聞等,依 主題分為下列 13 種,分別是動物與昆蟲、名人傳聞、經典謠言、犯罪、Facebook 謠言及騙局、假新聞、地方趣聞、粗俗與噁心、恐怖、醫藥、偽造照片、政府 與政策、性與醜聞。. 圖 2-5 About.com - Urban Legends 單元. 四、Snopes.com (http://snopes.com/) Snopes.com 是目前網路上最早的「事實發現」網站,在地方傳聞、謠言的 調查及證實方面備受推崇(Fader, 2012)。. 35.

(48) Snopes.com 將收錄之謠言、地方傳聞依照內容分為 41 類,包括汽車、商 業、可樂、大學、電腦、犯罪、動物、迪士尼、糗事、修圖照片、食物、詐騙、 歷史、恐怖、幽默、語言、法律、媒體、軍隊、電影、音樂、政策、宗教、科 學、911 事件、運動等。. 圖 2-6 Snopes.com. 36.

(49) 第五節. 總結. 在本章文獻探討中,分別探討了消費者健康資訊、謠言以及健康素養。第 一節的部分,討論了消費者健康資訊之意涵、範圍,以及網路的興起在民眾取 用健康資訊上所產生之潛在價值。第二節則探討了謠言的定義,發現謠言並不 一定都是「錯誤」的訊息,而是對發訊者及收訊者兩方都有一定重要性、但其 真相卻含糊不清的訊息。點明了謠言由於「重要」且「模糊」而得以廣為流傳, 也說明了謠言主要的構成要素,並且闡明在進行謠言的分類時,應注意的八大 原則。第三節定義了何謂健康素養,確立其素養層次,找出健康素養的核心能 力在於「批判性素養」,此亦是圖書館在消費者健康資訊的提供上,應付諸心 力的部分。. 37.

(50) 38.

(5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本研究以「網路追追追」網站為研究對象,以內容分析法分析所蒐集之健 康謠言,以分析出謠言之特徵,並比較查證屬實之健康資訊與查證為謠言者之 差異。本章分為三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實施流程,第二節說明研究方法,第三 節介紹研究對象,第四節則是前導研究。. 第一節. 研究實施流程. 本研究實施流程如圖 3-1,首先從文獻閱讀中探索研究題目,並刺激研究 動機。透過大量相關文獻之收集、閱讀及分析,掌握相關領域之研究趨勢,以 及研究背景,進而形成研究目的及問題,從而根據研究目的擬定研究方法。接 著蒐集相關的謠言調查網站,再進行研究後,選定研究對象,依據目的、問題 確立研究範圍及限制。正式開始進行資料蒐集前,先進行前導研究,以修正研 究方法,再進入正式資料蒐集及分析階段。. 39.

(52) 研究題目發想 相關文獻蒐集與分析 研擬研究目的及問題 擬定研究方法 研究資料內容 確立研究範圍與限制 前導研究及問題修正. 資料蒐集 資料分析與比較 研究撰寫 結論與建議 圖 3-1 研究實施流程圖. 4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2007 Health Care Survey collected information from 713 health care establishments, comprising the 3 hospitals providing hospital care services, 477 private clinics and

Includes activity plans mainly for junior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covering topics such as stigma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problems, managing stress, and

 Human Factor Big-data Research Center – Health Promotion for Sub-health

This is to inform kindergartens and primary schools of the “Library Cards for All School Children” scheme and the arrangement of bulk application for library cards of the

 Require staff and students to notify the school if they should develop influenza symptoms such as fever, sore throat, cough, or be admitted to hospital, and

Torrance CA Public Library、Science Library - UC, Irvine、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Libray, SDSU、Center for the Study of Religion Freedom Virginia Wesleyan College、Learning Resource

Includes activity plans mainly for junior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covering topics such as stigma related to mental health problems, managing stress, and

The point should then be made that such a survey is inadequate to make general statements about the school (or even young people in Hong Kong) as the sample is not large en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