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傳統文化的傳遞者

第五章 Talealan Baliplip 父親生命故事

第二節 傳統文化的傳遞者

小時候,在媽媽的懷裡,

媽媽總是用輕柔的嗓音唱著部落的歌謠, 優美的歌聲流露出她對家鄉細膩的情感,

我從歌聲中看見部落的傳說、祖先的信仰,還有美麗的大地。

一、長老

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為改善山地原住民之生活,在民國42、43年間 (1953-54)將比魯等部落遷移到現住地正興村。當時由頭目宋一郎、長老曾明負責遷 移事宜。比魯村遷移之時,該地已有先遷移之卡拉達蘭(介達村),頭目是高玉蘭,

村長是陳德成。由於遷住地之安排是先前由高氏與太麻里鄉大王村地主商議提供,

所以遷移非常順利。因此比魯村居民極為感激。

所以你就知道長老是不容易的事情,所謂長老是代表所有族群和頭目的發言 人,部落裡是頭目與人民重要溝通傳遞的橋樑,以前部落中頭目之外最高階級的稱 謂,我們這個家族從以前就是長老身份,在我之前是曾義一先生,長老是由頭目與 部落人民選出,做為部落族群裡的發聲人,到現在還是有這種習俗,耆老認為應該 要保持過去的傳統文化習俗,還是要了解以前有這樣子循環制度的觀念,一年大致 安排一個禮拜的豐年祭,雖然現在沒有這麼多天,大致上兩天就結束。長老的任務 是監督、指導、訓練、教育及審判…等,例如;我們年輕的時候有成年裡長老會拿

「咬人狗」(植物的一種)打在腿上處罰,是要年輕人能忍受那個癢、那個痛。長 老是有教育這些青年的責任和權力。人民要絕對的服從,這是傳統文化傳承後代的 遺囑。現在沒有像以前長老要做很多事,我目前較常做的是,如果部落有人過世、

結婚、生病…等,他一定會在我去。

或許是因為我是長老的關係,部落的村民有需要幫忙一定會請我幫忙,我自己 經歷幾次青年時永生難忘救人事情:正興村張新發校長的爸爸來金峰鄉嘉蘭部落山 上採肥皂樹肥皂賺錢在約3樓高的樹上跌下來,有聽見喊叫聲,請我找,在山裡遍地 尋找他,最後發現他下半身無法動彈,他把他背下山就醫,因當時醫療缺乏,醫師

無法醫好下半身癱瘓的他,經過半年他不幸過世,張校長一家人到現在還抱持著感 恩的心,當時救了他們的父親,每逢過節會探望老人家。

二、語言,攸關著民族存續的關鍵-要珍惜

語言是人們生活工作,文化交流的基本溝通工具,

也是民族文化傳承存滅的關鍵。

我從小生長環境就是講山地話〈排灣族語〉,我們每一個小孩子已經習慣說,

部落的每人都用排灣族語溝通,但是到了唸書接受日本教育,日本人對我們很嚴格,

不讓我們在學校或地方集會場域裡等等使用族語,若不小心說出族語必定摑一個巴 掌。

真的很高興,現在我們原住民意識抬頭,國家很越來越重視我們原住民,部落 的人慢慢的從學校開始有教母語、教會也開始教,這是很好的一件事。我希望你們 這些我的孩子,每一個人都要學母語,而且要支持政府所舉辦的母語認證,你看我 那麼老了還去參加族語認證,我認為認證是對我們族語的最基本的認同。上一次我 高興你大姐小華的女兒小楨(爸爸是布農族),可是她想學我們的排灣語,我教他一 個禮拜就考上族語認證,真是高興。我學日語、國語、族語中,我最喜歡族語了,

因為族語的話、族語的歌,內容有很深的意境是國語、日語無法表達的。

二、聽見大武山山脈生命延續-獵人文化

「沒有人,比我強山上狩獵,三隻水鹿二隻山豬、四隻山羌真正的,沒有人,比我 厲害,ho~ho~ho~」

這是一首打耳祭典詩歌,在打耳祭中,我們可以聽見布農族群,將狩獵英勇推 向榮耀的祭台,充滿許多意義,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們排灣族也有,我們從小就在 遊戲中,就在唱屬於狩獵的歌。小時候比賽玩類似陀螺的遊戲〈以前藤條自製的圓 形物〉,滾打到地上絆倒最多排在一起的東西就是贏家,打到的同學就要學像報戰 功一樣說「歐歐我打到三隻山羌、歐歐我打到兩隻山豬」,旁邊的要接應歡呼說「哇 哈哈你厲害厲害」。

記憶中最快樂的事就是跟爸爸去打獵,可以體驗獵人在大自然求生存的技能,爸 爸說只要帶著一把刀,就能在山上生活,就是獵人,要把山當作家,山上有大樹有 動物,最多的是山鼠、老鷹、小鳥,往更裡面有山羌、山羊、猴仔…在山上是很享 受大自然的,首先爸爸會要我生火,升上的煙表示,告訴族靈我們來了,祈求幫助我 們在山上平安順利、並祈求我們能豐收回家,升煙也有告訴附近的族人我們在這裡喲。

之後爸爸會放心的叫我實地採摘野菜、砍柴、他炊煮食物、最後就是父親會準備弓箭 及陷阱操作等、〈拿出長棍子把自製成三角形綁好〉他說動物大多會在夜間行動,

所以我們必須天暗前把陷阱用好。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山的守護者。狩獵有幾個重要 原則,打到獵物夠用就好,不要貪心想要獵很多。如果打到小的還活著要放生,儘 可能不要打頭部以示尊敬…等。爸爸說還有很重要的是就是,上山不要亂砍樹木,

樹木與動物是共生,少了樹就會少了動物是息息相關。原住民代代相傳的狩獵智慧 以及獵人文化不是一天可以馬上說完,我想到再說吧,就此一代代傳承。

我真的鼓勵學生有機會學習獵人們與大自然共存的生活智慧。其中會吸收保育 的觀念,也重新體認人與大地、密不可分的關係。

三、有幸蓋排灣族家屋傳承給下一代

「在以前,如果能蓋一間家屋,那是一輩子的光彩,是件了不起的事啊!」

---ljavulas

還好有這樣的校長鄭漢文校長,會很有興趣的想研究以前我們排灣族房子,2005 年的春天新興國小校長鄭漢文來找我,他問我有關以前排灣族的房子是怎樣的形式,

他說他想在卑南文化公園蓋排灣族家屋,我非常的高興也很興奮我的心情,我跟他 說我會蓋,我以前有跟老人家學習蓋排灣族家屋,我可以做,怎麼樣的材料怎麼的 作法怎樣的蓋我會,校長說那好,那我再找一些人來一起做還要專門拿材料的,我 就開始想回想以前老人家教的,就這樣我們開始了,鄭校長希望我們排灣族家屋傳 承給下一代,於是邀請北里的年輕人有六到七人,學習我們老人家蓋排灣族家屋,

在當時有五位我們年長的老人其中二位是魯凱族的長者。鄭校長很認真常常問我問 題一在跟我談論蓋排灣族家屋的事,蓋房子有哪些最重要的部份,我很認真想用讓

他清楚的話,只是我的國語不標準,校長很厲害都聽得懂。若有不懂的地方他會請 教別人求證並了解。我真的很佩服也很愛他,因他比我們原住民還愛我們原住民文 化他也很清楚。

我們排灣族蓋房子首先一定會請巫師祈福,而我是信基督教與我一起蓋房子的 北里部落的長老賴房也信基督教,所以我們請新園浸信會高明信牧師來,為蓋房子 的地方禱告,祈求上帝為這地方潔淨,若有不乾淨的東西懇求主挪走,以至我們在 這裡從開始建蓋排灣家屋到完成一切都很平安順利,每一個人出入都平安都有主的 保守、智慧與能力。鄭校長希望用傳統的方式進行所以也請了北里部落的巫司Palisi 建屋前巫師祈福。

我跟校長說接下來是挖地基,挖地基是很重要的事,要挖大約一樓半的高度,

因為我們傳統房子中間的圓心點,是要有180-200公分的高度,用來室內葬的地方,

室內葬的意思是「把墓葬安置在室內,這是真的,以前我們在大武山麓舊比魯部落 的房子大家都這樣,這是排灣族傳統文化。

聽老人家說,即便人死了他還是家人,所以應該將屍體埋在家裡,透過室內葬 活著的人可以感受祖先仍與我們生活在一起且保佑我們,永遠守護著家,一代一代 的在家屋的中心圓點挖一個地窖的空間,把過世的人以屈肢抱胸的姿勢放在裡面。

現在很好科技發達有挖土機可以一兩天就挖好,以前我們在山上蓋房子挖地基需要 3-5天但大家很同心,蓋房子像是部落的大事一樣,大家會出人出力,所以也是很快 的完成。

挖地基後要砌石牆〈a mupu〉在城牆和溝塹共同保護下的住所聯合,形成了界 限,也形成了內部的天然共同性

上樑柱很重要,尤其中間的木頭是要選最不易腐壞的好木頭,其他柱子橫樑大 部分選用烏心石、苦楝樹、茄苳樹、相思樹等等,而茄苳樹的樹幹來當中柱(cukes)

建材的主要他是耐蟻、耐水及耐腐的特性,中柱是整個屋子的重心,讓它擔負起整 棟屋子最重要的角色。我建議校長要將所有的木頭先用火燒燻,老人家說這樣比較 不容易蛀蟲而且不容易因氣候改變變質。

我們排灣族蓋房子很有意思,沒有用鐵釘釘子固定柱子與竹子,是選用黃藤,

黃藤的蔓莖是用來作為建築房舍、綑綁棟樑的繩索最佳用才,黃藤很好用也可搭建

吊索、方便山居生活做為過河之用,最普遍的用途是編製生活用具,如背籃等。由 於用途廣泛,我們上山打獵時,會順便取回。小時候我們不聽話時父母用這個黃藤 打我們,非常痛就變得很聽話這樣。

建造排灣族傳統家屋有一個非常麻煩的就是,好的竹子與茅草大概可以讓家屋 撐將近 10 年,不太好的竹子與茅草大概 2 年內就要換一次、很麻煩的是砍竹子、找

建造排灣族傳統家屋有一個非常麻煩的就是,好的竹子與茅草大概可以讓家屋 撐將近 10 年,不太好的竹子與茅草大概 2 年內就要換一次、很麻煩的是砍竹子、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