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工具

第五節 研究工具

一、 研究者角色

本研究是以研究者為主要研究工具,由研究者親自對「排灣族父親」進行訪談,

研究者是他的女兒,基於四十多年來,同一屋簷生活,研究者與被訪者有著相當信 任與情感的基礎。本研究屬生命史研究,也就是「個人生命的歷史」的研究,亦可 視同自我的個案研究。是以在立場上,應在主觀中力求客觀,避免偏頗,佐證的資 料力求周延、詳實、有證據力,並經得起質疑與辯證。如此始能有很好的理由,說 服讀者為何要閱讀這篇生命書寫(邱明昌, 2001) 。在階段性事實陳述與內在觀點 敘說之資料蒐集過程中,研究者會將已文字化的文本重新加以建構及分析,以理解 研究者個人認同及族群認同的內在改變,並歸結出現在的受訪者對未來的展望。

二、 研究對象描素

父親的日本名字是松本小林旭,他的父親曾山田先生,母親曾新花女士,育有 六男二女。老大是女孩,在國小將畢業得時候因病而亡,老二曾明(即家父)、老三

曾秋夫,老四曾英夫,老五未登記前亡故,老六曾孝,老七曾政男,最小的是妹妹 曾素妹,在將要入學年齡時,因病往生。

父親的排灣族名字拔力普利普利,家族名塔利阿蘭,於民國十六年十二月十二 日生,根據戶籍登載傳統原住民名字 Talealan Palepulepu,原居大武山麓舊比魯部落。

民國三七年與高節野小姐結婚,台灣光復後 43 年輾轉遷徒到現住地嘉蘭村〈卡阿麓 灣〉,膝下生了五子女,計二男三女。學歷為日治時代教育所畢業及嘉蘭國校民教班 結業。

家父為原住民階級長老,身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日治時代的洗禮,國民政府時 代,受到教義的感召,受洗為基督徒。於一九五一年遷村來到台東縣金峰鄉正興村,

因年輕熱心公益,派任金峰鄉派駐所擔任工友一職至 65 歲退休。

家父的父親早逝,由祖母獨自撫育五位兄弟;曾明為長嗣,身負重責大任。與 家母高節野育二男三女。身材微胖矮小,皮膚白晢,大家都叫他外省 vuvu,個性開 朗活潑風趣,做事敏捷積極,認真負責,是個好學好競爭,有著不服輸的性格,喜 歡研究事物,尤其是農作物,在金峰鄉部落裡,他是第一位會植物接枝並且教導許 多部落的人,是位熱情樂意分享的好長者。

每一年生日,親自為兒孫及鄰居自製阿麥(原住民粽子)及製作小米酒,熱情 招待慶祝生日。身教重於言教,不抽菸、不吃檳榔,特別慶典酌量喝小米酒。從小 要求我們不抽菸、不吃檳榔、不喝酒。注重教育,因為他說;「只有教育才可以讓 我們改變環境,一定要跟白浪競爭,一起比賽看誰厲害」。常常鼓勵年輕人跟他一 樣活到老,學到老,不要停止學習新知識。

三、 訪談

本研究採訪談的方式,蒐集受訪者所敘說的生命史料。透過訪談的過程,研究 者可以更理解與貼近受訪者的經驗世界,了解其所思、所想和深層的情感波動。另 一方面,對於受訪者而言,透過訪談,重新看到生命的歷程與感動。

訪談(interview),顧名思義就是研究者「尋訪」研究對象,並與之「交談」的一 種活動(陳向明,2002)。研究者透過訪談方式,取得第一手資料,是本研究資料蒐 集的主要來源。訪談採一對一方式進行,訪談家父或長輩時,是以正式形式但開放

型問題進行對話,讓受訪者以自己的習慣語言,自由表達其最深刻、最重要自生命 經驗。訪談資料透過整理,理出相關脈絡逐步探討,若遇需進一步釐清的概念時,

再進行半開放型訪談。讓受訪者對自己的生命回顧、檢視與省思,研究者從其中了 解受訪者所處的社會處境。Josselson(l995)指出透過「理解」(同理心)對方的過程,

我們才能站在他(她)的角度來詮釋他(她)形塑的生命世界。本研究透過訪談,研究者 與受訪者能對自己週遭的生活事件產生詮釋、反思與澄清,看見家父在時代變遷中,

對於民族和國家的觀點,以及觀點背後存有的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本研究進行子女訪談時是以「可不可請你談談你小時候的童年生活?」,來讓受訪 者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經驗,並順著受訪者之前的述說,將問題轉入與家人的相處 情形,譬如「說一下與父母親相處的情形好嗎?」、「請問做過什麼事,或令你印 象最深刻、最難以忘懷的?」,接著研究者繼續問受訪者的求學經驗,如「在那樣 的環境下⋯你的父母親對教育看法?」或是「這樣的成長背景在你的求學經驗中有 沒有造成什麼影響?」,抑或是「這樣的環境對於自己往後找有什麼樣的影響嗎?」。 當受訪者談及自己在求學階段過後開始邁入社會的經過,在這敘說的歷程當中,受 訪者多少會提及自己在當年工作過程中內心的感受、對社會大環境的看法,以及自 我內心心境的轉折,研究者會適時依照每位受訪者談及的經驗與感受作更進一步深 入的探究「在工作的過程當中,有沒有遇到什麼事令你感到無法承受的?」、「在 一生中有遇到什麼事,是令你無法克服或解決嗎?」等等、透過逐漸深入的訪談方 式,來了解受訪者的生命歷程與對生命的感受。

在訪談進行前,研究者會先徵詢受訪者的同意,以錄音方式來錄取每一次訪談 過程中的對話,在每一次訪談結束之後,研究者會儘快在一個禮拜之內將訪談內容 轉為逐字稿,以能在下一次訪談時拿給受訪對象瀏覽檢核,並可對於敘說內容前後 存疑之處,與受訪者做進一步的澄清與討論,並作為修改日後訪談內容與方向的依 據。

在訪談過程當中,由於受訪者都是相當於研究者父親年紀中年老年人的族人,

所用的語言多元化,有時日本話、有時排灣族語、國語,會發生無法了解研究者問 題的情況或是突然說不下去的窘境。此時,研究者得以另一種說法讓受訪者更清楚 研究問題或是將話題帶到別的地方以化解短暫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