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傳統間接成本分攤方式

有必要取得成本資訊以瞭解各塊土地的獲利情形。Fisher (2012)以常見的大豆及 玉米為例,說明其栽培的過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費用、儲藏成本等,變動成本包含燃料費、修理維護費等。

由表 2–2 可知,Fisher (2012)將生產成本分成五大項,分別是栽培用機械設 備成本、種子及化學品等成本、收穫用機械成本、人工成本,以及地租,最後將 所有成本歸屬到農產品,計算出每蒲式耳產出的單位成本。此種成本分攤方式為 一階段、單一分攤率的做法,以農作物產出容量為分攤基礎。表 2–2 除了計算 農產品的單位容量成本,也同時計算出在固定栽培密度下,每單位面積需投入之 變動與固定成本金額,該資訊有利於管理者對栽培面積的調整進行決策。

本研究認為,Fisher (2012)的研究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作物栽培過程可 以用定植及收獲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定植前的準備階段、栽培管理階段,以及 收獲後處理階段(請參考圖 2–3)。定植前準備階段需要購買或租用土地及機器設 備、整地;栽培管理階段需要進行施肥、施藥、灌溉、巡視等作業;收獲後處理 則視情況對農產品進行加工。每一個階段都有必須執行的作業(activity),但有些 作業內容相似,僅僅因為執行的時點不同而有不同名稱,例如屬於營養供給(生 物共性)的施肥作業,就會分別在定植前的準備階段—整地時施用基肥,以及栽 培管理階段中施用追肥,若因為作業執行的時點不同而歸屬於不同作業,會增加 作業基礎成本制採用時的複雜度。

2–3:大豆、玉米生產過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Fisher (2012)

第二,由表 2–2 可知,Fisher (2012)將成本分為變動與固定成本,雖未指明 直接與間接成本,但從計算一蒲式耳產量之成本的過程來看,是將所有成本都視 為間接成本。本研究認為,由於成本標的,也就是農產品是經過生物轉化後的產 出,而生物轉化的能力會因為個別生物的特性落在一定區間內,雖然可以估計出 投入肥料或藥劑的數量,但相對於製造業所認知的直接材料,投入肥料或藥劑的 數量變異程度高,適合以間接成本視之。再者,因為生物轉化的過程,無法在農 產品或生物資產上辨認出投入之材料,唯一可能的直接成本就是買入年輕的生物 資產,養大之後賣出同樣一個生物資產,此時買入之成本才是直接成本。生物轉 化就像一個神祕的黑盒子,即使投入相同的資源,生物內部資源分配的方式也各 有不同。在上述的想法下,間接成本佔農業活動成本的比重大。

資料來源:Fisher (20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