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優質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優質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發展,根據前面的文獻中的瞭解已經有一段歷史

。本節透過國內外的研究或者是調查中,來了解環教場所在發展過程中,整 理出環教場所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或特質,成為後續建構環教場所評鑑指 標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

一、 臺灣優質環境學習中心之特質

周儒、姜永浚(2012)透過德懷術的實施,探討優質的環境學習中 心所呈現的特質,提供未來臺灣這方面的相關場所發展參考,而此研究 中共指出如要成為一個優質的環境學習中心,共有 27 項特質。以下針 對其特質進行敘述。

(一) 整體關切

在整體關切面向中,共有四項的特質。

1.環境學習中心基於其設立目的及資源特色(不論是既有的或新 開創的),來發展出具體的環境教育使命、目標或願景。

2.環境學習中心的軟硬體設計應盡量與參訪者的背景經驗、所關切 事物、或生活模式產生連結,使其對該學習中心的使命、目標 或願景產生共鳴。

3.環境學習中心軟硬體的規劃、設計與管理制度,應以人身安全為 優先考量。

4.環境學習中心應透過制度上的設計,公開且客觀的對其人員、設 施、活動方案及經營管理等進行持續的評鑑與改進。

(二) 場域與設施

在場域與設施面向中,共有四項的特質。

21

1.環境學習中心擁有或位於一塊具備環境資源特色的場域上。這裡 所稱的特色可能是一塊人工棲地、一個自然生態系、或是具有 特殊環境教育意涵的場域,如特有的地質、地形景觀、綠建築、

廢棄物處理設施、野生動物救護站、具歷史意義或文化價值的 建築物、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環境敏感地、天然災害紀 念地等。

2.環境學習中心內的各項硬體設施,應依據中心的使命或願景進 行規劃與設置,並促成方案的有效執行。

3.環境學習中心內的各項設施與設計能融入當地的環境或反映當 地的特色,並廣泛且深入的考量其節能設計、妥善利用能源、

趣味性、知性、美學、人文與教育的意涵。

4.環境學習中心需考慮身心障礙者的學習權利並加以回應,其回 應的內容則視中心的需求而定。

(三) 經營與管理

在經營管理面向中,共有六項特質。

1.環境學習中心應主動連結在地組織或個人,共同落實地方生活、

生產與生態的均衡發展。

2.環境學習中心宜廣泛的發展伙伴關係,包括專家顧問、諮詢團 體、民間企業或組織、公部門、學校、社區人士等。

3.環境學習中心在經營管理上,應考慮當地的遊憩承載量,其衝 擊參數包括有:(1)生態承載量(2)實質承載量(3)設施 承載量(4)社會承載量等,以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4.環境學習中心應規劃有中長期的財務計畫,並尋求或接受合適 的財務支持。

5.環境學習中心應依據資源特色及服務對象,訂定適切的行銷目

22

標與多元的行銷策略,以實現組織的使命。

6.環境學習中心對自身環境及資源的狀況,應進行定期的監測、

管理與污染防制。

(四) 人員

在人員面向中,共有六項特質。

1.環境學習中心的工作人員需具備適當的環境素養與永續發展的 理念。

2.環境學習中心的工作團隊人數及專業職能上,需足以支持環境學 習中心的運作及方案之推動。

3.環境學習中心的工作人員具備「熱情、好奇、創新、同理心、相 信自己的努力將為環境及參訪者產生正面的影響」等人格特 質。

4.環境學習中心最少需有一位具備環境教育專業的全職工作人 員。

5.中心的環境教育專職人員在環境教育的專業能力上,最少需具備 下面的六個層面:(1)環境素養;(2)對「環境教育」的基 本認識;(3)對身為環境教育者的專業責任;(4)規劃並執 行環境教育課程與方案的能力;(5)促進學習的能力;(6)

檢討與改進的能力。

6.環境學習中心應辦理或支持工作人員的專業成長及終身學習。

(五) 軟體方案

在軟體方案面向中,共有七項特質。

1.環境學習中心的活動方案通常具備某些特質,如:重啟發而非教 導、強調互動而非單向的灌輸、協助參訪者獲得親身的體驗等。

2.環境學習中心的活動方案要能反映出對環境的關懷及當地資源

23

的特色。

3.環境學習中心的活動方案的目的在於協助參訪者發展環境覺知、

學習環境知識、培養環境倫理、熟習行動技能,甚至獲得環境 行動的經驗。

4.環境學習中心應針對不同的參訪者,經常性地提供多元的環境教 育方案與學習活動。

5.環境學習中心能推陳出新展示、課程及活動方案,吸引參訪者回 流、持續運用中心的服務。

6.環境學習中心的學習活動能彌補在學校內進行環境教學的不足,

並協助達成各學科課程的學習目標。

7.環境學習中心透過設計或安排,使活動方案及設施的使用者能在 此體驗與履行對環境友善及永續發展的承諾。

二、 美國自然中心之成功要素

Erickson和 Erickson(2006)調查美國23個自然中心的主任,探討一 個自然中心的發展需要具備哪些成功的要素,經過調查後得到了些答 案,且研究中也表示,此研究的結果能夠給予未來的中心主任一個參 考的依據。以下為調查後的成功要素。

(一)優秀團隊

(二)有意義的活動課程

(三)活動方案能使學生增能

(四)良好的設施

(五)老師帶領學生靈活

(六)安全性的考量

(七)快樂中學習

(八)有力的營運技巧

(九)得到物力和財力的贊助

24

(十)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

(十一)與鄰近組織間的伙伴關係

(十二)中心能夠提供員工充足的培訓

(十三)承諾中心的宗旨和理念

(十四)有外部的經費來源

三、 日本社區教育永續發展「啟動學習、創造未來的39項要點」

日本環境省(2009)為了能夠促進當地社區的發展以及永續教育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SD)的概念,認為這39個 要點對於此觀念的發展是重要的,以下進行敘述之。

(一) 學習設計方案

1. 熟悉兒童參與的課程和演講的主題 2. 完全體驗

3. 把當地的地區、行業、自然和生活做連接 4. 與不同身分類別的人共同學習

5. 不同年齡的學生共同學習 6. 畫出“我們的未來”

7. 快樂是能量和延續性的關鍵 8. 層疊式的學習活動

(二) 建立合作關係與相互學習的技巧 9. 將鎮上的麵包師和農民成為老師 10. 大學生在社會教育設施內公平的競爭 11. 地區志工規劃城市課程

12. 支持教育 ESD 與孩子一起從搜索活動的記錄中,觀察環境。

13. 大學生擔任教師助理

14. 建立一個聚會場所,讓教師和學校享有該地區的資源

25

15. 促進社區的活動協調

16. 培育協調員可以連接城市和農村地區 (三) 五種增加夥伴的技巧

17. 設立ESD的廣告旗幟 18. 回顧ESD

19. 面對面對談

20. 共同解決在地的困難 21. 以習慣的姿態到學校 (四) 產生協同作用的五個竅門

22. 共同培育,一顆小小的種子 23. 運用每個人的能力和資源

24. 每個人都感受到計劃帶來的好處 25. 學生跟學校老師一起做

26. 珍惜“回頭看”

(五) 運用八個技巧,創建一種機制,以來共享智慧和力量 27. 利用不同的方式分享一些訓息,如e-mail或blog 28. 善用說話的技巧、如常說「謝謝、對不起」。 29. 配合系統,來引導組織的自發性,如透過團隊 30. 聘僱全職協調員

31. 連接人與活動的資源中心 32. 支持地區組織

33. 營造相互學習的機會 34. 使用網路

(六) 維持系統的五個技巧 35. 納入政府政策

36. 做出對社區和社會有貢獻的大學

26

37. 締結協議

38. 充分利用補助金

39. 發展創收活動(有經費收入的活動)

四、 臺灣環保模範社區環境教育需求及自然資源現況暨其成功要素之探討 吳美麗、邱雅莉、馬淑貞、連麗玲(2009)藉由調查臺灣80-95 年所遴選的第1-15屆的環保模範社區為對象,共215處,進行研究。且 研究結果中認為對環境教育的需求及其運用自然資源發展的社區,在 發展時的成功要素共分為四個要項,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 良好的組織運作及社區資源管理 1. 成立自治組織或志工團體 2. 訂定工作計畫確實執行

3. 注重環境教育與因地制宜實施資源管理 (二) 充分人力與物力的運用

1. 具凝聚向心力的熱心領導人或居民 2. 擁有環保義工與自然資源

3. 建置資源回收機制

4. 政府輔助或社區自籌經費進行環保工作宣導 (三) 居民具環境覺知與環保行動

1. 關心社區本身的環境議題

2. 落實綠美化、資源回收、節能減碳、綠色消費 (四) 推動社區生態環境管理與特色營造

1. 生態環境管理,要確實推動居民環境教育,落實環境保護

2. 適當運用不同自然資源:鄉村型以特色風貌營造社區,都會型以健 康主題營造

27

小結:

透過這些成功的要素中可以發現,一個環教場所的發展主要圍繞在人員、

設施、方案、營運管理等四個主要素中,且這些的例子中,多半都是朝著一 個比較理想化的場所在運作,但某些部分卻也是不可或缺的,接下來針對四 個要素簡要的整理及說明。

一、 在人員的部分:

環教場所中人員的成功要素,其人員不包括單純只有環境教育人員,而 是包含了主管、內部人員、環教人員和外部人員(如志工)。文獻中多認為 人員對於一個場所的推動是重要的,且人員的人格特質、專業能力在場所中 也是受到注目的,如在美國自然中心的調查中就認為給員工足夠的培訓是重 要的,在周儒、姜永浚(2012)中的研究認為中心內的人員應具備正向的人 格特質,且場所應辦理或支持人員的專業成長和學習,而這些專業的能力中 也須包含了課程設計的能力、活動規劃的能力等。

環教場所中人員的成功要素,其人員不包括單純只有環境教育人員,而 是包含了主管、內部人員、環教人員和外部人員(如志工)。文獻中多認為 人員對於一個場所的推動是重要的,且人員的人格特質、專業能力在場所中 也是受到注目的,如在美國自然中心的調查中就認為給員工足夠的培訓是重 要的,在周儒、姜永浚(2012)中的研究認為中心內的人員應具備正向的人 格特質,且場所應辦理或支持人員的專業成長和學習,而這些專業的能力中 也須包含了課程設計的能力、活動規劃的能力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