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之建構及試評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之建構及試評探討"

Copied!
14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 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劉思岑. 博士.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之 建構及試評探討 Construction and Trial Evalua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Venues. 研究生:陳冠宏. 撰. 中華民國一二年七月.

(2) 謝 誌 當研究生的這兩年來,說快不快,說慢不慢,有快樂也有悲傷,不管 如何感謝各方面的貴人無怨無悔的幫忙,我完成了人生重要的一個階段, 接下來要面對的,可能就不是這麼的簡單,未來還要繼續挑戰以及探索。 首先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劉思岑教授這兩年來的指導、照顧以及教誨, 老師總是會適時的關心學生們的狀況,有一次還喝到老師親自打得活力蔬 果汁讓我覺得貼心無比,最後獻上最深刻的敬意以及謝意。除此之外,也 非常感謝環教碩班的明瑞老師、素華老師以及子易老師平時的指導,實習 單位的蔡志豪老師、姜海老師,諸位助理、助教、學長姐:品詩學姊、偉 祺學姊、佳青學姊、家偉學長、敏益學長、泊源學長、小綠學姊、宣吟學 姊、鈞嵐學姊、鳴蘭學姊、譽馨學姊、程帆學長、啟松學長,以及婆憂家: 芳庭助理、婉菁學姊、林靖學長、律維學長、宜鈴學姊、玉如學姊、滿英 學姊、榮仁學長、雅婷學姊、佩彤學姊、馨緻學姊、育鈴學姊、婉婷學姊、 昱翰學長、臆鈴學姊、文惠、芬停、宏哲、鳳嬌、雅蒂、治萱、穗菁、惠 欣,還有環碩二甲同學慶華、淑甯、雪峯、瑜芳、卉文,感謝你們這兩年 來的陪伴以及互相扶持,碩一的小學弟妹欣憶、僾僅、惠閔、慶仁、佩佩、 資玲平常受你們照顧了,最後還要特別感謝宗霖,這兩年來的好同學、好 室友及好朋友,感謝你的陪伴以及一路上的加油打氣,要感謝的人太多太 多了,不管如何感謝在這一切路上相伴以及幫助過的人感謝您們。而在口 試委員的部分,非常感謝育傑老師以及佩蓮老師大老遠從臺北下來給予指 導,以及所上的素華老師和思岑老師,感謝您們給予我的指導以及鼓勵, 讓學生在論文方面學習到很多,謝謝老師。 最後非常感謝我的家人們,總是默默地在背後支持我、關心我,讓我 感受到非常多的溫暖,感謝您們。 翔營謹誌 2013.7.

(3)

(4)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之建構及試評探討 中文摘要 臺灣於 2010 年 6 月 5 日通過環境教育法,環保署統計每年約有 360 萬 以上的國民需要接受至少 4 小時以上的環境教育,面對這樣龐大的需求, 環保署開始鼓勵一些單位接受環教場所認證。而認證就像品質的第一道門 檻,為了讓認證過的環教場所能夠朝向優質及永續發展的經營,後續的評 鑑就相當重要。本研究團隊受環保署委託建構環教場所評鑑指標,包括建 構的過程與結果,內容可供政府機關及全國的環教場所參考。 本研究目的為「建構環教場所評鑑指標」及「探討試行環教場所評鑑 指標時之問題與解決策略」 。目的一主要透過文獻回顧法及焦點團體訪談 法來建構評鑑指標。目的二的部分,研究者選擇了四個環教場所進行試評 鑑,了解評鑑指標在場所中的應用是否會有困難或問題,並修正出最後版 本的評鑑指標。評鑑指標包含四個面向:「環境自然或人文特色」 、 「環境 教育專業人力」、「環境教育課程方案」及「營運管理規劃」 ,而每個面向 中還有其細項指標,共有 15 項評鑑指標。研究者也從試評的結果中,發 現一個好的場所應具備的條件,包含了主管的支持、方案具有評量機制、 人員定期增能以及場所的經營依靠團隊等重點,供後續欲發展成環教場所 的單位做參考。 最後本研究也提供了後續研究相關建議包含了朝向不同類型的場所 發展不同類型場所的評鑑指標,以及後續真正評鑑實施時,可以探討其遇 到的狀況等。. 關鍵字:環境教育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環境自然或人文特 色、環境教育專業人力、環境教育課程方案、營運管理規劃 I.

(5) II.

(6) Construction and Trial Evalua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Venues.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 was passed in June 5th, 2010 in Taiwan,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EPA), there are around 3.6 million citizens need to be educated. To responding the requirements, EPA encourages some circumstances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o embrace the certification by setting the laws. Evaluation is the first threshold of quality. To lead the facilities and venues toward the idea of high standard and sustainable, the evaluation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hus, this research team was authorized by EPA to establish the indicators of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Venues.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fo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venues by literature review and focus group interview, and to find out and solve problems of trial evaluation of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in fou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venues which were selected. At the end of this study we modified and completed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s. The four major directions of these indicators are " Natural o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 " , " Professional human resources", " Programs and curriculum" and " Operation management planning. " Each main directions contains its own fine indicators, there are a total of 15 fine indicators. During III.

(7) the trial evaluation process, we also found that a quality facilities and venues have some important factors such as support form manager, program with evaluation mechanism, staff training,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rely on the team. Based on the study result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different typ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venues should develop different kind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discuss the circumstances when the evaluation brings into practice.. Keywords: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c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venues, evaluation indicator, natural o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environment, professional human resources, programs and curriculum, operation management plannin. IV.

(8) 目錄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I 目錄 .................................................................................................................... V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發展 .............................................................. 5 第二節 何謂評鑑指標 ................................................................................. 11 第三節 優質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 30 第三節 文獻回顧法 .................................................................................... 32 第四節 焦點團體訪談法 ............................................................................ 32 第五節 試評的執行 .................................................................................... 39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 41 第七節 信度與效度 .................................................................................... 43 第八節 研究者角色及研究價值 ................................................................ 4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5 V.

(9) 第一節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建構過程 ........................................ 45 第二節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試評 .................................................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結論 ................................................................................................ 87 第二節 建議 ................................................................................................ 88 參考文獻 ........................................................................................................... 89 附錄 ................................................................................................................... 93. VI.

(10) 表目錄 表 2-1 指標建構方法 ...................................................................................... 15 表 2-2 環境教育設施場評鑑指標及認證指標相關文獻 ............................... 17 表 3-1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 專家學者名單 ................................................... 33 表 3-2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I 專家學者名單.................................................. 34 表 3-3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II 專家學者名單 ................................................. 35 表 3-4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II 環教場所名單 ................................................. 35 表 3-5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V 專家學者名單 ................................................. 37 表 3-6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V 環教場所名單 ................................................. 38 表 3-7 試評場所 .............................................................................................. 40 表 3-8 編號原則 .............................................................................................. 41 表 4-1 初版環教場所評鑑指標參考文獻 ...................................................... 48 表 4-2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初版 ....................................................... 50 表 4-3 焦點團體訪談法會議重點整理 .......................................................... 58 表 4-4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第二版 .................................................. 62 表 4-5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 .............................................................. 71. VII.

(11) VIII.

(12) 圖目錄 圖 2-1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目標 .................................................................... 6 圖 2-2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組成要素 ................................................................ 8 圖 3-1 研究架構 .............................................................................................. 29 圖 3-2 研究流程 .............................................................................................. 31 圖 3-3 試評流程圖 ........................................................................................... 41 圖 3-4 編碼樹狀圖 .......................................................................................... 42 圖 4-1 初版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架構圖 .......................................... 46 圖 4-2 試評流程 .............................................................................................. 68. IX.

(13) X.

(14) 第一章. 緒論. 環境的污染問題小則探究到日常生活周遭,中則地方性,更大可擴及 到全球性的議題,這些問題不再只是你我而是全體國民,為了促進國民了 解人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係,臺灣於 2010 年 5 月 18 日三讀通過環境教育 法(以下簡稱環教法),並於 2011 年 6 月 5 日開始實施,環境教育透過法 制化得以落實於全民,而法規中也制定了提供環境教育服務的場所給國民, 就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以下簡稱環教場所),也因為其攸關於全民, 故其品質也受到了重視。 本章節主要針對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名詞釋義以及研 究限制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環境問題最早可以追朔到農業時代,多來自於人類飲食起居中的衛生 習慣有關,最具破壞的還是到工業革命後,其衍伸的問題規模更大,影響 也較大(於幼華,2005) 。而隨著時間在增加,議題也隨著不同世代做改 變,如近年來比較重大的就如全球暖化、能源短缺等,而這些議題隨著社 會中越來越多人開始注意到,人們必須面對相較於過去社會更複雜的問題 時(周儒,2011),也許有些人會開始想要利用別的方式去解決,卻有另 一群人意識到環境的問題可能不再是汙染與防治,想要有效解決日益嚴重 的破壞,環境教育的實施可能是有效的途徑之一(劉春元,2010;崔建霞, 2007)。 環境教育在國際間早有發展,有些國家為促使環境教育法制化、制度 化,專門為環境教育立法,由最先開始的美國,接著為巴西、日本、韓國、 菲律賓等五個國家通過環教法,臺灣為繼這些國家後第六個國家通過環教 法的國家(吳鈴筑,2010;劉春元,2010;楊坤芳,2011) ,透過法治的 1.

(15) 規範,讓環境教育的落實更加普遍,也能讓國民與環境更加密切,如在我 國環教法中第一章第一條載明,為推動環境教育促進國民了解個人及社會 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 尊重生命等等(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透過環境教育讓人民更能認 真去看到四周的環境,去愛護它以及保護它。 在環教法實施前,環境教育在臺灣已經發展了二十多年,不論是在學 校還是社會上,常常都可以看到許多關注以及作為(周儒,2011) ,環境 教育可透過多種主題多方式來學習,學習的主題可以從日常生活環境廣泛 到全球環境議題,學習方式則從正規教育到非正規教育都有,除了一般所 知的正規教育來自學校外,環境教育還可從非正規教育來學習,非正規教 育一般來自戶外教育,也是最普遍的實施教學方法,這些實行的地點可能 來自於自然中心、戶外教室、國家公園、社區等,都是環境教育能夠推廣 以及實施的地方(楊冠政,2006;崔建霞,2007)。 環境教育實施的地點在環教法中有所規範,依照環教法內環境教育實 施的場所不管是哪個單位,只要經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及管理辦法認證 通過後均統稱為設施場所(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 ,而設施場所的類 型很多元,依照目前認證通過的場所,包含了國家公園、自然教育中心、 生態園區、動物園、博物館、休閒農場、資源回收廠、焚化廠等,涵蓋了 自然景觀、科技人文、地方產業等範疇,這些場所經過國家的認證後,等 於政府為人民把關了環境教育學習品質的第一道門檻,讓人民與環境間的 學習,能有好品質的場所。 一個場所要取得認證的話,需根據環教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及管 理辦法中,第四條詳細說明認證需檢具的文件,說明欲申請為認證設施場 所須具備的門檻,而認證為第一道門檻,為了讓一個場所能夠朝向永續以 及有品質的場所邁進,環教場所認證及管理辦法第十四條也載明了,認證 2.

(16) 過後的場所需於法規規定的時間進行評鑑,透過評鑑制度讓場所能夠朝向 一個永續經營的目標。而在現階段中,評鑑的項目尚未訂定,也因為這樣 環保署發起了一項計畫來建立評鑑指標,也就是贊助本研究的計畫。另一 方面,研究者也搜尋了國內外評鑑指標相關文獻,雖然國內外有均有學者 發展過或研究過相關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以及評鑑方法,例如:環境學習中 心評鑑指標、休閒農場認證制度與評鑑標準、英國戶外學習課程評量指標 等,每一個評鑑指標都是精心設計過的,但這些評鑑指標大多都是針對某 類型的場所或者是某個面向,而環教場所是多元的且類型眾多,故此為本 研究目的一,發展一套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且此評鑑指標是一套比較基礎 且基本的指標,每個場所都能夠達到的評鑑指標。 本研究透過研究者與劉思岑教授、張育傑教授、梁明煌教授、研究助 理等組成研究團隊,並隨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計畫的贊助,透過研究發展 出一套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以供未來評鑑之所需。研究團隊為了瞭解環教場 所評鑑指標在認證場所中實際應用的狀況,在完成環教場所評鑑指標後, 選擇了四個已認證過的場所,來進行試評,並透過訪談,從中了解環教場 所評鑑指標應用在認證場所中,是否會遭遇到的困難以及須改進的地方, 將評鑑指標修正的更加完善,此為本研究目的二。.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建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並將完成之環教場所評鑑指 標在應用在通過認證後的場所,了解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或者問題點進行研 究,以下為本研究之目的。 一、 建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 二、 探討試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時之問題與解決策略. 3.

(1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根據本研究目的,對其重要的名詞進行詮釋,分別為環境教育設施場 所、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 一、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指整合環境教育人力、課程方案及經營管理,以提 供環境教育專業服務之具豐富生態或人文與自然特色之空間、場域、裝置 或設備(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 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 本研究中所指之環教場所評鑑指標,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在實施評鑑 時,可以提供受評單位資料準備上的一個依據,也能夠成為評鑑委員在評 鑑時的一個價值判斷的參考。.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發展設施場所評鑑指標後,經試評來了解評鑑指標應用在環教 場所上是否合適,而在試評中主要因為時間上以及經費上的限制,所以在 場所的選擇上將從目前認證通過的場所中,僅能挑選四個場所進行試評, 且研究者會在試評後,針對受評單位以及評鑑委員進行訪談,讓整體的資 料可以盡量收集的更完善。. 4.

(1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研究主旨在於建構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以下簡稱環教場所)評鑑指 標及試評,為了建構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事前的文獻收集是必須的,研究 者在本章探討有關國內外與環教場所評鑑指標的相關文獻進行探討,以下 針對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發展、何謂評鑑指標、優質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特質進行說明。. 第一節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發展 環教場所的在國內及國外均有發展,其名稱更是多樣化,如北美洲的 自然中心、英國的田野學習中心、日本的少年自然之家、臺灣的國家公園、 中國環境教育基地等等。然而環教場所最早可探及到 1892 年英國設置了 第一個田野學習中心,鼓勵學校的學科利用實地的現場環境來進行教學; 後來在美國 1913 年有一個最早的自然中心 Fontenelle Forest;日本則在 1948 年設置了清理森林學校,環教場所在各國間均有發展,且歷史悠久, 而在臺灣的發展也有將近三十年的時光,從最初的國家公園的設立、師範 學院校內環境教育中心的籌設、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的成立、 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的推動等,一直到環教法通過後有了新的代名詞「環 境教育設施場所」,而這些場所不外乎的都是利用一個場域,來提供環境 教育(周儒,2011;梁明煌,1992)。 一、臺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訂立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一詞為臺灣通過環境教育法(以下簡稱環教法) 後,所制定的一個名詞,但實際上它是指臺灣各地區實施環境教育的場所, 且經由認證後的一個統稱。其中依照環境保護署(2013)公告已經認證通 過場所中,就包含了國家公園、自然教育中心、焚化爐、博物館、社區、 水土保持教室、水庫等等,其種類多元,也使得環境教育場所更為豐富。 然而環教場所在法規中也給予了很明確的定義,根據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 證及管理辦法中第二條: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指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力、 5.

(19) 課程方案及經營管理,用以提供環境教育專業服務之具有豐富自然或人文 特色之空間、場域、裝置或設備」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 。而在國內 也有些學者給予環教場所類似定義,例如周儒(2007)定義:「環境學習 中心是擁有環境特色的地區,提供適當的場域、展示、教育、設施與活動, 在環境中學習。環境學習中心的學習,可透過專業人員的解說、引導及教 育,使各年齡的對象能在環境中體驗自然的美好,珍惜環境與資源的可貴, 學習環境的知識,探索人與環境互動的互賴關係,並培養對環境負責任的 行為」 。 簡單來說,環教場所就是利用當地自然、人文資源特色的場域,整合 環教場所內部的人力、方案來提供一個專業的環境教育服務給予民眾、學 生,以提倡優質的環境教育。. 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目標 環教場所除了上述所稱的提供環境教育之外,還能夠達成目標包含了 教育、研究、保育、文化及遊憩等(周儒,2011;Simmons,1991),其 相關目標說明如下: 研究. 教育. 遊憩 環境教育 設施場所目標. 文化. 保育. 圖 2-1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目標(周儒,2011) 6.

(20) (一)教育:透過環教場所提供的環境教育服務,經由專業的環境教育人 員帶領,讓學校老師、學生以及民眾去接觸、了解以及愛護環境,達到環 境教育的目的。 (二)研究:為了增加對環教場所附近區域環境的了解,必須由環教場所 專家的協助,藉由觀察、調查、研究等,增進對環教場所附近的自然資源、 環境問題的認知,再利用所研究的資料來提供教育、解說使用。 (三)保育:藉由環教場所的教育活動及現況環境的了解,促使民眾對於 當地的環境資源能夠運用及管理。並滿足地方上的需求,如認識環境問題、 環境改善經驗、營造有品質環境行動以及資訊服務等。 (四)文化:經由環教場所收集及觀察之資料,提供當地環境長期變遷的 理解、體驗環境的經驗,以從中領會人與環境長期互動的過程,並由其中 了解環境與人互動的關係。 (五)遊憩:利用環教場所的空間、特殊場域透過有趣的活動、參與及體 驗,鼓勵參與者追求有意義的休閒遊憩活動,來滿足人們對精神的淬鍊及 愉快的需求。 環教場所的目標兼具了教育、研究、保育、文化、遊憩,得知環教場 所的目標不只是提供環境教育服務而已,也必須針對當地的自然、文化特 色以及周遭環境問題進行研究,這些研究除了可以增進對於環境的認知, 也能夠用來開發教育上的課程,也許這些目標目前對於一些場所來說不一 定全部具有,但也給予了在未來的發展上作為一個參考。. 三、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組成要素 然而除了目標之外,了解一個環教場所的組成是重要的。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的研究中發現,環教場所要發展成功的話需要考慮到人、方 案、設施等要素;環境教育設施在認證時,認證時須檢附的主要資料以及 所考慮到的項目則是包含了場域設施、人員、方案、經營管理,這些也與 周儒(2011)認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發展,須具備四項最基本的要素是 7.

(21) 雷同的,且這四個要素為彼此互相依存著及影響著,例如在一個課程方案 中所涉及到的可能就包含了環教人員、課程運作時所在的場地,跟整個運 作的營運管理互相彼此影響著、聯繫著。研究者針對各個要素進行說明:. 1、中心內部人員 2、環境教育專業人員 3、與中心的合作夥伴 人. 1、環境教育. 4、環教場所服務對象. 2、環境解說 3、環境傳播. 活動 1、房舍. 方案. 1、經營管理. 2、環境教育設施. 2、財務. 3、環境解說設施 設施. 4、生活設施. 營運. 3、資源維護. 管理. 4、棲地管理. 5、環境設施. 圖 2-2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組成要素 (周儒、林明瑞、蕭瑞棠,2000) (一)方案:方案為形塑學生與社區居民環境素養的重要媒介,且都是經 過各種專業精心的設計和安排,並依不同客群的需求,如小學生、中學生、 成人、老人等不同年齡層或不同需求所做設計,其中可區分為環境教育、 環境解說、環境傳播。 (二)設施:環境教育設施場所須具備足夠的設施才能夠發揮其功能,如 房舍、環境教育設施、環境解說設施、生活設施、環境設施等五大項目。 (三)人:一個環教場所存在必須要有專業的人員,人員設計、規劃環境 教育活動,才能使環教場所具有實質的存在意義,如中心內部人員、環境 教育專業人員、與中心共同合作的夥伴、環教場所服務對象。 (四)營運管理:環教場所的運作、存在需要有一個有效的經營管理策略 8.

(22) 及目標,這種關切可以探及到經營管理、財務、資源維護、棲地管理等, 有完善的經營管理才能夠提供有品質的環境教育。 環境場所的功能藉由環境教育與自然學習的過程中,促進民眾與自然 的環境產生感情與了解,也促進了對環境負責任的行為,並提供自然知識 (Bogner,2010;郭育任,2008) ,而這些環境教育與自然學習提供以及實 施的過程中,都必須倚靠環教場所的四個組成要素的互相扶持及影響,方 案、設施、人以及營運管理缺一不可。. 四、多元化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上述提及目前在我國中,具有的環教場所很多元,如國家公園、自然 教育中心、焚化爐、博物館、社區、水土保持教室、水庫等等,且他們所 提供的環境教育也都不同,以下以差異性比較大的例子來進行說明(吳鈴 筑、王鴻濬,2012;任孟淵、許世璋,2007;林明瑞、曾家鈺、李雅鳳、 劉泳倫,2010;周儒,2011;魏竹秀,2012): (一) 博物館型的環教場所:這類型的場所,應具備了「文化展演、器具、 設備、場所」與人類發展關係的連結,具有歷史性、特殊性、地域性 的時空要素。藉由蒐藏、展示、設備、人員、解說方案,來提供不同 時期的人文、環境、研究特色,讓學習者了解文化、環境的形塑,進 而發展特殊的倫理關係。其中博物館的科學性的展場,通常結合了當 代的議題,透過館場的優勢,彰顯環境教育的特色,這類型的場所目 前已經通過認證,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 (二) 社區型的環教場所:主要由民間創設的自然中心,以自然保育與環境 教育為宗旨,除了保育與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也融合了社區當地的 歷史、人文、經濟資源以及面臨的問題和共同願景等,可以充分展現 社區本身的自然及人文特色,這類型的場所往往不侷限於自然體驗, 更結合了社區產業、文化來提供做為教學的使用,目前已經通過認證 的環教場所就像是茄荖山環保生態園區、頂菜園社區等。 9.

(23) (三) 環境工程、保護相關的環教場所:這些場所也許是人造的,但卻也是 現代社會不可避免的場所,像焚化爐透過其內部的設備、爐體、流程 結合內部的人員、研究、方案,也可以衍伸出環境教育的特色主題來 提供環境教育,像目前已經通過認證的有台南城西焚化廠、翡翠水庫 環境學習中心等。 (四) 自然、環境教育中心類型的環教場所:這些類型的場所為政府早期在 推動環境教育的場所,如國家公園、自然教育中心等,通常這些場所 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透過解說服務、教材、課程及活動推廣環境教 育的場所。目前已經認證通過的環教場所包括了八仙山自然教育中心、 陽明山國家公園。 環教場所推廣的地點越來越多,從早期比較偏向於親自大自然的國家 公園以及自然教育中心,到現在博物館、焚化爐、水庫等也陸續的加入, 使得環境教育的實施不在侷限於說一定要到大自然中,像都市中的博物館, 這樣室內的環教場所,透過館藏、館內設施的多元性、豐富度,也是提供 環境教育的一個管道。. 10.

(24) 第二節 何謂評鑑指標 評鑑是針對特定的人、事、時、地、物進行系統化的資料收集與評估, 並做出其價值的判斷,提供回饋的程序。在評鑑中,需要指標來提供受評 的單位成就與價值的依據,也是蒐集和處理資料的指引(李隆盛,2012)。 評鑑指標運用的很廣,如經營管理評鑑指標、大學評鑑指標、休閒農 場的評鑑指標等等(黃文卿,2002;林勇信,2000;張鈿富,2012) ,但 本研究主要探討的是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故研究者針對此方面相 關的文獻進行搜尋並整理。本節探討何謂評鑑,以及指標在其中扮演的角 色。 一、評鑑指標的定義 評鑑指標的運用很廣泛,而評鑑指標追根究底還是評鑑,指標只是在 評鑑過程中,能夠指引受評單位資料收集和處理,以及最後有一個價值的 依據。而評鑑的定義,曾淑惠(2000)指出評鑑是一個比較系統化的過程, 從受評者開始時就是評鑑的過程,探討其社會、經濟、外在環境條件、內 部發展環境、產生成果等相關問題,並描述、收集、分析以及報告以供決 策,最後再來判斷受評者優缺點、價值、品質、有效性或重要性,以利後 續的改善。Schalock 和 Thornton(1988)認為評鑑是透過比較與對照而來的, 不管是和單位、時期、人、目標去比對,並經由比對來產生價值的判斷。 陳彥伶(2009)將評鑑的定義,依照不同角度分成四種類型,分別為資料 收集分析並進行價值判斷、實際表現及理想目標互相比較、協助決策在各 種可能途徑中進行決定、評鑑者與被評鑑者協商合作的歷程。 對於評鑑的定義,雖然有眾多的看法以及定義,而在本研究中環境教 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其主要的目的歸納後,就是透過評鑑的過程後,能夠 給受評單位一個結果、價值,且給予後續改善的依據,朝向更好的發展。 11.

(25) 指標的部分,張鈿富(1999)指出指標是一種統計的測量,能夠反映 出重要層面的現象,且能對相關層面進行加總分,以達到研究分析之目的; Hart(1995)認為一個好的指標能在發生問題時提出警訊,並協助如何確認與 解決問題的存在,即應具備說明、預警、檢討回顧以及決策引導等四種功 能(引自張益誠,2001) ;高翠霞、高慧芬(2004)說明完整指標系統是 由各層級所構成的,各個層級的概念或者意義為在研究的歷程中逐漸被清 楚的定義。 研究者以目前國內發展較完全的教育指標做為參考,以大學評鑑指標 舉例來說,臺灣的大學上百所,而每個學校各有其發展特色,而大學與環 教場所的共通點,都是提供教育、研究、學習的場所,以此來做參考也能 夠有相當大的收穫。張明華(2012)調查大學的校長觀點認為,多元化的 指標應精簡、不宜狹隘、因地制宜、保留共通指標自訂特色指標、質性指 標為主量化為輔等;蔡小婷(2012)認為評鑑指標以量化指標來檢視會造 成發展齊一化,李隆盛(2012)則認為評鑑指標應有核心與特色指標、量 化與質性指標、回顧與前瞻指標、產出與影響指標、直接與間接指標等, 可以發現要制定評鑑指標是相當複雜且不容易的,其考慮的要點相當的 多。 綜合上述,評鑑能夠透過其過程來給予受評的單位一個具有價值性的 結果,且提供後續改善的回饋,而在評鑑中,也利用了指標的特性,如層 級分明、決策引導、資料收集的指引等功能,讓整個評鑑的過程能夠更加 的清楚以及分明,且受評單位也能夠清楚了解須朝什麼樣的方向去邁進。. 12.

(26) 二、 指標建構方法 指標的建構方法根據郭昭佑(2001)指出質性評鑑指標建構方式,可透 過文獻探討法、專家判斷法、專業團體模式、提名小組、焦點團體法、德 懷術等。其中(詳見表 2-1): (一)文獻探討法:主要是收集國內外的文獻經整理、分析、歸納後建構 指標的方式,需使用文獻收集來建構指標的時候,此指標的研究應 廣為研究並有相當的文獻供收集。 (二)專家判斷法:在指標建構時,可能礙於時間因素,透過專家座談或 會議的方式彼此討論、溝通與意見交換,來訂定指標,但此方法的 缺點乃是所制定的標準只反映專家的偏見,而未必反映方案的實 質。 (三)腦力激盪法:是團體思考的一種方法,此法特點在於運用集體智慧, 而非個別專家意見,不強調邏輯上的一致性,主在尋求共識,但缺 點是有些意見可能會受到抑制,而難以呈現。 (四)專業團體模式:基於專業服務的需求,透過學會組織、專家學者, 採取諮詢會和公聽會的群體決定歷程,建立共識的指標,此法的缺 點是非常耗時,也需龐大經費,通常在訂定全國性的指標才會採取 此模式。 (五)提名小組:此法主要使用在時間和經費不允許的情況下,透過群體 溝通取得一致意見或觀點時所採用,主要是以書面方式提出各自觀 點或意見,並呈現、討論以及澄清,最後在無記名的方式列出個觀 點的優先順序,但此法因其限制下,方式較為簡陋也容易受研究者 影響。 (六)焦點團體法:此法主要透過焦點團體的參與,針對研究的議題作互 動和對話,藉此取得資料和共識,一般來說此法會考量到焦點團體 13.

(27) 的組成,包含了人數、位置的安排、主持人角色、資料分析到最後 結果的決策提供,但此法的主要限制在於同性質的討論團體,在專 業上有其信度,卻捨棄了不同意見交流的機會,原則上透過此法的 探究可取得較具體的可行指標。 (七)德懷術:針對會議討論之缺點而設計,把原本面對面,改為匿名的 溝通方式,讓所有的參與者在無威脅的情況中表達自己的意見,並 參考其他人的意見來考量是否修正自己的意見,且為求取一致性, 此法的缺點在於方法時間過長,都以書面溝通缺乏當面交換驗證的 機會。 指標的建構可透過多種方法來建構,且每個建構方法都有其優缺點, 如文獻探討法可以透過先往的研究來提供建構指標的參考依據,當作初步 的探討;專家判斷法可以透過專家的討論來得到一些專家的意見和回饋, 但缺點則是這些指標可能會偏於專家的意見中;專業團體模式為基於某些 需求透過學會組織、專家學者等,辦理會議最後建構指標,但此法需要龐 大的經費和時間,依照美國教育評鑑標準的程序整個歷程約五年的時間, 是個時間消耗非常大的研究方法;焦點團體法可以藉由會議的方式來進行 討論,藉由不同的參與者來互相激起想法,充分討論,且在參與的人的性 質以及人數可以依照指標建構的用途和目的來進行挑選;德懷術則是針對 會議形式的缺點做設計,可以以匿名的方式來進行建構指標,這些方法都 是建構指標的方法,並沒有說哪個方法好哪個方法不好,而是按照在建構 指標時的需求來判斷建構指標時所需要用的是哪一些方法。 而在本研究中所採用的研究方法為文獻探討法以及焦點團體法,初步 的架構採文獻探法的方式來進行,可以從過往的文獻中來建構指標,之後 則是運用了焦點團體法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本研究中所稱的環境教育設 施場所,是融合了各種類型的場所,且在後續評鑑中他們也是最直接的利 14.

(28) 害關係人,故在本研究中希望透過焦點團體訪談的方式,邀請這些環教場 所的人以及場所相關的專家學者加入指標建構,在會議中能夠透過不同類 型場所的專家學者以及這些已經認證通過的場所代表互相討論能夠碰撞 不一樣的想法,也能夠得到他們最貼切的意見,最後達到共識,完成指標。. 表 2-1 指標建構方法 指標資料. 指標資料. 收集方式. 分析方式. 參與者. 備註. 文獻探討法. 研究者. 文獻. 文獻分析. 專家判斷法. 專家. 專家討論. 專家討論. 專家. 專家意見. 專業團體模 式 焦點團體法 德懷術. 同性質成員. 專家討論實地. 時間需求. 測試公聽會. 高. 團體討論. 訪談資料分析. 文獻、問卷調. 問卷意見彙整. 時間需求. 查. 分析. 過高. 專家. 資料來源:郭昭佑(2001). 三、評鑑指標的研究 有關於評鑑指標,研究者整理目前國內對於評鑑指標的相關研究中 (表 2-1) ,發現在國內的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主要為針對某格特定的場域, 例如:,例如林勇信(2003)的研究中,休閒農場全面品質管理指標之研 究─國家品質獎評審指標之應用,以國家品質獎之評鑑指標作為休閒農場 品質管理指標之架構,藉由分析休閒農場品質管理之重點,以提供業者在 激烈的競爭與有限資源下,能自我評估品質改進成果,掌握管理方向,擬 定適當策略,全部指標包含了三個層級,層級一包含了三個,層級二中包 15.

(29) 含了九個項目,層級三中有 36 個指標。或者是針對環教場所內某個要項, 例如:邱馨緻(2012)建構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教師評鑑指標, 環境教育教師之評鑑架構為四大面向「教學解說」 、 「經營管理」 、 「宣傳推 廣」及「自我成長」,包含十三個層面及五十五項指標。在這些評鑑指標 中比較沒有像本研究中所要訂定的評鑑指標,不過在這些研究中卻也能夠 給予研究團隊在建立指標時一個參考方向。一方面研究者也搜尋到有關於 環教場所認證時的認證指標,認證指標為評鑑指標實施前的指標,也是提 供研究團隊建立評鑑指標的參考方向之一。. 16.

(30) 表 2-2 環境教育設施場評鑑指標及認證指標相關文獻 評鑑指標相關文獻 相關文獻 建構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 文獻來源 邱馨緻(2012). 育教師評鑑指標之研究. 相關內容 建構林務局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教師評鑑指標,環. 建構方法 德懷術. 境教育教師之評鑑架構為四大構面、十三個層面及五 十五項指標,根據結果提供林務局評鑑環境教育教師 的相關建議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臺灣地區國家公園永續經營管理. 黃文卿、林晏州. 建議我國國家公園主管機關和學術界能重視永續指標. 文獻分. 指標之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為例. (2002). 之量化特質及功能,除了持續鼓勵學術研究外,並能. 析、AHP. 將該評量機制納入作為各國家公園行政管理績效評估. 層級分析. 之參考。. 法. 建構社區博物館衡量指標,提供國內博物館及社區經. 文獻分. 營管理方面一些引導與助益。. 析、德懷. 建構社區博物館衡量指標之研究-. 官美慈(2008). 以北投溫泉博物館為例. 術 應用模糊層級分析法發展環境學. 呂天琦(2011). 發展環境學習中心之評鑑指標,以利後續評鑑使用。. 17. 專家問.

(31) 習中心評鑑指標. 卷、模糊 層級分析 法. 休閒農場全面品質管理指標之研. 林勇信(2000). 究─國家品質獎評審指標之應用. 以國家品質獎之評鑑指標作為休閒農場品質管理指標. AHP 層級. 之架構,藉由分析休閒農場品質管理之重點,以提供. 分析法. 業者在激烈的競爭與有限資源下,能自我評估品質改 進成果,掌握管理方向,擬定適當策略。 Summary of Learning Iutside the. LOtC(2012). 為教室外學習品質的指標,包含了四個主要面向,學. Classroom(LOtC) Quality Badge. 習經驗前、學習經驗過程中、學習經驗後以及組織等. Indicators. 指標。. 山口縣秋吉台少年自然之家指定. 山口縣青少年教育施 山口縣秋吉台少年自然之家審查的基準中包含了三個. 管理者審查基準. 設指定管理者選定委 面向,三個面向中又分成 11 個小項目,而每個小項目 員会(2010). 中都有其審查的項目,全部總共 23 個審查項目。. 神奈川縣青少年教育施設指定管. 神奈川縣青少年教育 神奈川縣青少年教育施設指定管理者審查基準中,包. 理者審查基準. 施設指定管理者選定 含五項的審查項目,19 項的細項目。. 18.

(32) 委員会(2010) 認證指標相關文獻 北京市環境教育基地評選條件. 臺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審查原則. 中國北京市經濟技. 為北京市在認證環境教育基地時所使用的認證指標,共. 術開發區環保局. 分成五個面向,24 項條件,包含了「環境管理」 、 「生. (2012). 態保護」 、 「環境教育」 、 「環境文化」以及「社會影響」。. 張育傑、徐榮崇、梁 臺灣在認證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時所使用的認證基準,主 明煌、劉思岑(2013) 要分成四個面向,12 項次要項,以及基準的說明。. 19.

(33) 第三節 優質的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的發展,根據前面的文獻中的瞭解已經有一段歷史 。本節透過國內外的研究或者是調查中,來了解環教場所在發展過程中,整 理出環教場所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或特質,成為後續建構環教場所評鑑指 標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 一、 臺灣優質環境學習中心之特質 周儒、姜永浚(2012)透過德懷術的實施,探討優質的環境學習中 心所呈現的特質,提供未來臺灣這方面的相關場所發展參考,而此研究 中共指出如要成為一個優質的環境學習中心,共有 27 項特質。以下針 對其特質進行敘述。. (一) 整體關切 在整體關切面向中,共有四項的特質。 1.環境學習中心基於其設立目的及資源特色(不論是既有的或新 開創的),來發展出具體的環境教育使命、目標或願景。 2.環境學習中心的軟硬體設計應盡量與參訪者的背景經驗、所關切 事物、或生活模式產生連結,使其對該學習中心的使命、目標 或願景產生共鳴。 3.環境學習中心軟硬體的規劃、設計與管理制度,應以人身安全為 優先考量。 4.環境學習中心應透過制度上的設計,公開且客觀的對其人員、設 施、活動方案及經營管理等進行持續的評鑑與改進。 (二) 場域與設施 在場域與設施面向中,共有四項的特質。 20.

(34) 1.環境學習中心擁有或位於一塊具備環境資源特色的場域上。這裡 所稱的特色可能是一塊人工棲地、一個自然生態系、或是具有 特殊環境教育意涵的場域,如特有的地質、地形景觀、綠建築、 廢棄物處理設施、野生動物救護站、具歷史意義或文化價值的 建築物、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環境敏感地、天然災害紀 念地等。 2.環境學習中心內的各項硬體設施,應依據中心的使命或願景進 行規劃與設置,並促成方案的有效執行。 3.環境學習中心內的各項設施與設計能融入當地的環境或反映當 地的特色,並廣泛且深入的考量其節能設計、妥善利用能源、 趣味性、知性、美學、人文與教育的意涵。 4.環境學習中心需考慮身心障礙者的學習權利並加以回應,其回 應的內容則視中心的需求而定。. (三) 經營與管理 在經營管理面向中,共有六項特質。 1.環境學習中心應主動連結在地組織或個人,共同落實地方生活、 生產與生態的均衡發展。 2.環境學習中心宜廣泛的發展伙伴關係,包括專家顧問、諮詢團 體、民間企業或組織、公部門、學校、社區人士等。 3.環境學習中心在經營管理上,應考慮當地的遊憩承載量,其衝 擊參數包括有:(1)生態承載量(2)實質承載量(3)設施 承載量(4)社會承載量等,以盡可能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4.環境學習中心應規劃有中長期的財務計畫,並尋求或接受合適 的財務支持。 5.環境學習中心應依據資源特色及服務對象,訂定適切的行銷目 21.

(35) 標與多元的行銷策略,以實現組織的使命。 6.環境學習中心對自身環境及資源的狀況,應進行定期的監測、 管理與污染防制。 (四) 人員 在人員面向中,共有六項特質。 1.環境學習中心的工作人員需具備適當的環境素養與永續發展的 理念。 2.環境學習中心的工作團隊人數及專業職能上,需足以支持環境學 習中心的運作及方案之推動。 3.環境學習中心的工作人員具備「熱情、好奇、創新、同理心、相 信自己的努力將為環境及參訪者產生正面的影響」等人格特 質。 4.環境學習中心最少需有一位具備環境教育專業的全職工作人 員。 5.中心的環境教育專職人員在環境教育的專業能力上,最少需具備 下面的六個層面:(1)環境素養;(2)對「環境教育」的基 本認識;(3)對身為環境教育者的專業責任;(4)規劃並執 行環境教育課程與方案的能力;(5)促進學習的能力;(6) 檢討與改進的能力。 6.環境學習中心應辦理或支持工作人員的專業成長及終身學習。. (五) 軟體方案 在軟體方案面向中,共有七項特質。 1.環境學習中心的活動方案通常具備某些特質,如:重啟發而非教 導、強調互動而非單向的灌輸、協助參訪者獲得親身的體驗等。 2.環境學習中心的活動方案要能反映出對環境的關懷及當地資源 22.

(36) 的特色。 3.環境學習中心的活動方案的目的在於協助參訪者發展環境覺知、 學習環境知識、培養環境倫理、熟習行動技能,甚至獲得環境 行動的經驗。 4.環境學習中心應針對不同的參訪者,經常性地提供多元的環境教 育方案與學習活動。 5.環境學習中心能推陳出新展示、課程及活動方案,吸引參訪者回 流、持續運用中心的服務。 6.環境學習中心的學習活動能彌補在學校內進行環境教學的不足, 並協助達成各學科課程的學習目標。 7.環境學習中心透過設計或安排,使活動方案及設施的使用者能在 此體驗與履行對環境友善及永續發展的承諾。 二、 美國自然中心之成功要素 Erickson和 Erickson(2006)調查美國23個自然中心的主任,探討一 個自然中心的發展需要具備哪些成功的要素,經過調查後得到了些答 案,且研究中也表示,此研究的結果能夠給予未來的中心主任一個參 考的依據。以下為調查後的成功要素。 (一)優秀團隊 (二)有意義的活動課程 (三)活動方案能使學生增能 (四)良好的設施 (五)老師帶領學生靈活 (六)安全性的考量 (七)快樂中學習 (八)有力的營運技巧 (九)得到物力和財力的贊助 23.

(37) (十)老師與學生間的互動 (十一)與鄰近組織間的伙伴關係 (十二)中心能夠提供員工充足的培訓 (十三)承諾中心的宗旨和理念 (十四)有外部的經費來源. 三、 日本社區教育永續發展「啟動學習、創造未來的39項要點」 日本環境省(2009)為了能夠促進當地社區的發展以及永續教育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SD)的概念,認為這39個 要點對於此觀念的發展是重要的,以下進行敘述之。 (一) 學習設計方案 1. 熟悉兒童參與的課程和演講的主題 2. 完全體驗 3. 把當地的地區、行業、自然和生活做連接 4. 與不同身分類別的人共同學習 5. 不同年齡的學生共同學習 6. 畫出“我們的未來” 7. 快樂是能量和延續性的關鍵 8. 層疊式的學習活動 (二) 建立合作關係與相互學習的技巧 9. 將鎮上的麵包師和農民成為老師 10. 大學生在社會教育設施內公平的競爭 11. 地區志工規劃城市課程 12. 支持教育 ESD 與孩子一起從搜索活動的記錄中,觀察環境。 13. 大學生擔任教師助理 14. 建立一個聚會場所,讓教師和學校享有該地區的資源 24.

(38) 15. 促進社區的活動協調 16. 培育協調員可以連接城市和農村地區 (三) 五種增加夥伴的技巧 17. 設立ESD的廣告旗幟 18. 回顧ESD 19. 面對面對談 20. 共同解決在地的困難 21. 以習慣的姿態到學校 (四) 產生協同作用的五個竅門 22. 共同培育,一顆小小的種子 23. 運用每個人的能力和資源 24. 每個人都感受到計劃帶來的好處 25. 學生跟學校老師一起做 26. 珍惜“回頭看” (五) 運用八個技巧,創建一種機制,以來共享智慧和力量 27. 利用不同的方式分享一些訓息,如e-mail或blog 28. 善用說話的技巧、如常說「謝謝、對不起」 。 29. 配合系統,來引導組織的自發性,如透過團隊 30. 聘僱全職協調員 31. 連接人與活動的資源中心 32. 支持地區組織 33. 營造相互學習的機會 34. 使用網路 (六) 維持系統的五個技巧 35. 納入政府政策 36. 做出對社區和社會有貢獻的大學 25.

(39) 37. 締結協議 38. 充分利用補助金 39. 發展創收活動(有經費收入的活動). 四、 臺灣環保模範社區環境教育需求及自然資源現況暨其成功要素之探討 吳美麗、邱雅莉、馬淑貞、連麗玲(2009)藉由調查臺灣80-95 年所遴選的第1-15屆的環保模範社區為對象,共215處,進行研究。且 研究結果中認為對環境教育的需求及其運用自然資源發展的社區,在 發展時的成功要素共分為四個要項,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 良好的組織運作及社區資源管理 1. 成立自治組織或志工團體 2. 訂定工作計畫確實執行 3. 注重環境教育與因地制宜實施資源管理 (二) 充分人力與物力的運用 1. 具凝聚向心力的熱心領導人或居民 2. 擁有環保義工與自然資源 3. 建置資源回收機制 4. 政府輔助或社區自籌經費進行環保工作宣導 (三) 居民具環境覺知與環保行動 1. 關心社區本身的環境議題 2. 落實綠美化、資源回收、節能減碳、綠色消費 (四) 推動社區生態環境管理與特色營造 1. 生態環境管理,要確實推動居民環境教育,落實環境保護 2. 適當運用不同自然資源:鄉村型以特色風貌營造社區,都會型以健 康主題營造 26.

(40) 小結: 透過這些成功的要素中可以發現,一個環教場所的發展主要圍繞在人員、 設施、方案、營運管理等四個主要素中,且這些的例子中,多半都是朝著一 個比較理想化的場所在運作,但某些部分卻也是不可或缺的,接下來針對四 個要素簡要的整理及說明。 一、 在人員的部分: 環教場所中人員的成功要素,其人員不包括單純只有環境教育人員,而 是包含了主管、內部人員、環教人員和外部人員(如志工)。文獻中多認為 人員對於一個場所的推動是重要的,且人員的人格特質、專業能力在場所中 也是受到注目的,如在美國自然中心的調查中就認為給員工足夠的培訓是重 要的,在周儒、姜永浚(2012)中的研究認為中心內的人員應具備正向的人 格特質,且場所應辦理或支持人員的專業成長和學習,而這些專業的能力中 也須包含了課程設計的能力、活動規劃的能力等。 二、 在資源設施部分: 一個場所的資源設施主要包含了內部以及外部,內部也就是場所內的一 些教育設施,而外部主要就是包含了當地的自然資源、人文、生活、產業等, 這些資源的利用也就成為環教場所的主要關鍵所在。周儒、姜永浚(2012) 將內部的設施進行規劃和設計,可以促成方案有效的執行,且考量當地的環 境以及特色納入其中。日本環境省(2009)也認為可以將當地的行業、自然、 生活做連結設計方案,是一種永續發展教育的概念。吳美麗等人(2009)覺 得說如果適當的運用不同在地自然資源,可以依照不同的社區營造出不同的 主題。 三、 在方案部分: 一個場所能夠運用周遭的自然或特色,以及場所內的設施融入方案中是 重要的,且方案的設計也是受到注目的,如:反應當地特色關懷、附有意義 等。Erickson和Erickson(2006)認為中心應該要具備有意義的課程,且這些課 27.

(41) 程應該是體驗的、娛樂的、動態的、安全的以及激勵的,且融入其他概念是 重要的,且課程根據不同需求的人做改變也是重要的。日本環境省(2009) 的報告中也認為課程的設計可以融入當地的自然、行業和生活,且體驗式的 學習可以透過整個學習的過程中,透過思考的過程中,讓人有創造力。 四、 在營運管理的部分: 環教場所應該結合附近的組織、個人等發展夥伴關係,且在營運上面應 該有財物的收入或者是經費的贊助,也有研究認為應考慮當地的承載量,以 負荷當地所能夠接收的程度。Erickson和Erickson(2006)就認為一個中心的行 銷技術對於整個營運來說是很重要的,夥伴關係、和經費的來源也是場所在 營運上的關鍵所在。吳美麗等人(2009)認為社區在發展時,經費的支持、 同質社區的交流、政府人力支援協助,對於整個社區的發展是關鍵所在。 環教場所在發展中,各個組成要素發揮了其本身的主要功用,且缺一不 可,而此方面也成為後續在發展評鑑指標中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在本節中 透過文獻中所舉例的成功要素,成為後續在建構指標上重要的參考依據,且 這些指標對於這些場所在後續發展上是有幫助的。. 28.

(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目的為建構環教場所評鑑指標,讓評鑑的過程透過指標的方式 使得評鑑項目更加具體明瞭,為了瞭解評鑑指標之適用性,透過後續的試 評來了解評鑑指標直接在實際運用上是否有需要進行改善或修正的地方, 讓評鑑指標更加完善。 本章節主要介紹研究團隊在建構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以及試評時使用 的研究方法及工具,以下依研究架構、研究流程、文獻回顧法、焦點團體 訪談法、試評的執行、資料整理及分析、信度與效度、研究者角色及研究 價值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整個研究架構的主軸是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評鑑指標包含了 四個面向,各為環境自然或人文特色、環境教育專業人力、環境教育課程 方案以及營運管理規劃,在經由試評鑑,來探討評鑑指標施行在環教場所 時的困難及解決策略。詳見圖 3-1 研究架構。 試評鑑.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評鑑指標施行的 困難及解決策略 圖 3-1 研究架構 29.

(43) 第二節. 研究流程. 研究者確立了研究主題後,擬定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首先透過 文獻回顧的方式建構環教場所評鑑指標初版,接著開始籌備進行焦點團體 訪談會議,透過四場的焦點團體訪談會議,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 環教場所的代表來參予,並給予意見,最後整理出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二版。 完成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二版後,研究者為了更加了解,本評鑑指標是否適 用於各類型的環教場所,故開始規劃試評,其中包括編制訪談大綱、選定 受評場所以及邀請評鑑委員等等,再利用訪談去了解試評中,評鑑得整體 流程以及評鑑指標在使用上,是否會遭遇到狀況以及問題,並依試評以及 訪談的結果,修正先前的評鑑指標,最後完成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並整理 出結論以及建議。研究流程請參考圖 3-1。. 30.

(44) 文 獻 收 集 及 整 理 階 段. 確立研究主題. 擬定研究目的與方法. 文獻回顧法.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評鑑指標初版. 辦 理 會 議 及 修 正 階 段.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 編制訪談大綱. 指標二版 1、擬定評鑑流程. 預訪與修正. 試評準備. 訪談大綱審查. 試 評 及 訪 談 階 段.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正式訪談大綱. 評鑑指標試評. 進行訪談. 訪談與試評資料整理. 完成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評鑑指標. 結 果 與 討 論. 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圖 3-2 研究流程 31. 2、邀請試評委員 3、選擇受評場所.

(45) 第三節. 文獻回顧法. 建立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之初版採文獻回顧法來進行建構,起初的基本 架構根據環教場所認證及管理辦法中第二條指出「…整合環境教育專業人 力、課程方案及經營管理,用以提供環境教育專業服務之具有豐富生態或 人文與自然特色之空間、場域、裝置或設備。」 ,且在認證的需繳交的文 件中,依據認證及管理辦法中第四條環教場所認證時應檢具之相關文件與 上述之定義整理出四個面向,主要有人員、課程方案、經營管理以及資源 特色,研究者與研究團隊將搜尋的相關文件會以此四大組成要素作為出發 點,彙整出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之初版。 文獻搜尋的方式,根據王文科、王智弘(2011)指出文獻探討可透 過期刊、摘要、評論、圖書、雜誌、以及其他研究報告等,而研究團隊利 用上述之文獻探討的方式進行搜尋,利用關鍵字進行尋找,關鍵字包含了 「環境教育」、 「自然中心」、 「評鑑」 、 「評鑑指標」等等,並將搜尋到的文 獻,經研究團隊討論及歸納整理後,建構出環教場所評鑑指標初版,而如 何建構研究者會於第四章中進行敘述。. 第四節. 焦點團體訪談法. 建構完初版的評鑑指標後,研究團隊透過焦點團體訪談會議來修正指 標,焦點團體訪談的優點就是在會議中,透過不同領域的專家彼此提出意 見以及想法,在互相交流以及碰撞下能夠產生出新的點子或回饋,這點對 於擁有多種類型的環教場所來說是具有幫助的,因為場所的多元更要依靠 不同類型的專家學者提供意見以及互相討論,最後研究者會在每次的會議 中紀錄,並整理出每次會議的重點,最後再修正評鑑指標。 在整體的研究中所使用到焦點團體訪談法共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 使用到焦點團體訪談法在「建構環教場所評鑑指標」時所使用,而第二個 32.

(46) 階段則為「試評」的時候為了瞭解評鑑指標在場所中運用的狀況。以下分 別進行說明: 一、焦點團體訪談法-建構環教場所評鑑指標 起初的文獻回顧完成了環教場所評鑑指標初版,接下來研究團隊籌備 了四次的焦點團體訪談會議,透過會議中意見的回饋來進行修正,一方面 也因為在會議中都邀請了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評鑑指標也是一直不斷地 被審查過,以下針對四次會議進行說明。 (一)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II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II 都是邀請對於環境教育相關專業之學者進行 意見回饋,各學者在環境教育或者是環教場所有相關涉略,如王鑫教授曾 為國家公園進行相關的研究、周儒教授針對自然教育中心付出很大的心力 也出過相關的書籍、巫仲民教授主要為水土保持教室的領域專家、陳昭郎 教授是休閒農場的專家等。會議目的主要針對環教場所評鑑指標進行討論, 透過專家給予之意見回饋,收集並進行資料彙整後,提供後續指標修正的 依據,以下為兩場會議之專家學者名單(表 3-1 及表 3-2)。. 表 3-1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 專家學者名單. 專家名單. 服務單位與職稱. 專長. 王順美 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環境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李永展 博士. 中華經濟研究院 研究員. 周 儒 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環境教育研究所 教授. 張子超 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環境教育研究所 教授 33. 社區環境教育、婦女環保行動及學 習、社區環境行動與學習、環境運 動及學習、綠色學校及其評量、 城鄉規劃、都市設計、永續發展、 社區營造、環境心理學 環境教育政策、非正規環境教育系 統、自然中心、環境解說、環境教 育方案評量 環境價值觀與環境典範轉移、環境 教育與教育改革、永續發展的理念 內涵與課程發展.

(47) 張育森 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 園藝暨景觀學系 教授. 特殊環境綠化技術、草坪管理技 術、園藝作物栽培生理、觀賞樹木 學、草坪管理技術. 歐陽嶠暉 博士. 國立中央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終身榮譽教授. 環境工程、污染防治、廢水處理、 環境科技. 註:名單順序依名字筆劃排序. 表 3-2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I 專家學者名單 專家名單. 服務單位與職稱. 領域/專長. 王懋雯 博士.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副 環境行為科學研究、環境衛生研 究、學校環境規劃與實務 教授. 王鴻濬 博士. 國立東華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教授. 環境經濟與政策、 生態系經營、 永續發展、環境影響評估. 巫仲民 博士. 逢甲大學 營建及防災研究中心 副教授. 運動波理論、坡地水文學、土石流 理論、災害防救理論. 林俊全 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教授. 國土環境監測、地景保育、 災害防治. 許民陽 博士.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環境教育與資源碩士班 教 地質學、地形學、地球科學教育 授. 陳昭郎 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 休閒農業、農場資源 名譽教授. 劉湘瑤 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科學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自然中心管理、環境倫理、節能減 碳. 鄧家基 博士. 東南科技大學 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助理教授. 給水工程、污水工程及環境生態學. 註:名單順序依名字筆劃排序. 34.

(48) (二)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II、IV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II、IV 一樣也邀請了環境教育相關領域的專家學 者,更重要的是也邀請了已認證通過之環教場所的代表進行參與,且在會 議中提供意見,得到修改評鑑指標之回饋與建議。以下為參與專家學者以 及環教場所(表 3-3、表 3-4、表 3-5 及表 3-6)。. 表 3-3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II 專家學者名單. 專家名單. 方偉達 博士. 服務單位與職稱. 領域/專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環境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地理資訊系統、環境影響評估、熱帶 濕地生態、空間計量方法、類神經網 路模式、景觀生態、濕地設計、環境 規劃復育. 王順美 博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環境教育研究所 教授. 婦女環保行動及學習、社區環境行動 與學習、環境運動及學習、綠色學校 及其評量、中等學校環境服務學習、 動物保護教育. 王鑫 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榮譽教授. 自然環境及景觀保育、國土規劃、自 然環境資源調查、環境教育、生態旅 遊管理、世界遺產、國家公園. 李玲玲 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 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 研究所教授. 動物生態、動物行為、哺乳動物學、 保育生物學、生物多樣性、永續台灣 評量系統. 陳建志 博士.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副教授. 動物學、昆蟲學、生態保育、自然科 學教育、城鄉生態學、環境科學研 究、生物資源保育研究、野生動植物 保育、生物多樣性保育、生態旅遊研 究. 葉美秀 博士. 輔仁大學 景觀設計系所 教授. 景觀設計、植栽設計、農村規劃與休 閒農業. 註:名單順序依名字筆劃排序. 表 3-4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II 環教場所名單 35.

(49) 編號.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1. 大坪農村再生社區埤塘窩生態園. 2 3. 太魯閣國家公園 台江國家公園. 4. 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憩區. 5. 宜蘭縣利澤垃圾資源回收(焚化)廠. 6. 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 7. 武荖坑風景區. 8. 知本自然教育中心. 9. 阿里磅生態休閒農場. 10. 桃園縣龍潭鄉三和社區農村價值綠活圖體驗園區. 1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12.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後場設施. 13.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14. 深溝水源生態園區. 15. 陽明山國家公園. 16. 新北市永續環境教育中心. 17. 新北市汐止中正社區. 18. 翡翠水庫環境學習中心. 19. 臺大農場農藝分場. 20. 臺北市立動物園. 21. 臺北市關渡自然公園. 22. 臺北自來水園區. 23. 豐田環境教育學習中心. 註:名單順序依名字筆劃排序. 36.

(50) 表 3-5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V 專家學者名單. 專家名單. 白子易 博士. 李永展 博士. 林素華 博士. 服務單位與職稱. 領域/專長.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 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 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 建築系 教授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 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 教授. 環境數學模式、廢水生物處理、下 水道工程、固體廢物及資源化技 術、環境工程 城鄉規劃、都市設計、永續發展、 社區營造、環境心理學 自然資源與保育、環境教育規劃、 生態旅遊、環境社會學、水保教室、 社區. 真理大學 生態觀光經營學系 副教授兼系主任. 環境教育、解說與溝通、環境心理 及行為學、自然資源保育、生態管 理、生物多樣性. 郭乃文 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教授. 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影響評估、 政 策 環境 影響 評估 、健 康 衝擊 評 估、工業生態學、物質流分析、生 命週期評估、永續觀光管理、生態 旅遊、鄉野地區環境管理與永續發 展. 彭國棟 博士. 亞洲大學 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 副教授. 自然保育策略、保育生物學、保育 法令、環境教育、環境倫理、生態 工法、生態綠化、生態社區、生態 攝影. 許毅璿 博士. 註:名單順序依名字筆劃排序. 37.

(51) 表 3-6 焦點團體訪談會議 IV 環教場所名單 編號.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2. 杉林溪森林生態渡假園區. 3 4 5 6 7 8. 沙田水土保持戶外教室生態園區 茄荖山環保生態園區 飛牛牧場 頂菜園社區 曾文水庫 黃金蝙蝠生態館. 9. 奧萬大自然教育中心. 10. 溪頭自然教育園區. 11. 臺中都會公園. 註:名單順序依名字筆劃排序. 評鑑指標初版透過了四場的焦點團體訪談會議進行討論,各次會議中 個別邀請了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意見回饋,研究團隊整理了各次會議 的重點,並進行修正,最後完成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二版。 二、焦點團體訪談法-試評 研究者為了瞭解評鑑指標適用於各類型場所,利用訪談法了解評鑑指 標在使用上,對於「評鑑委員」與「受評場所」使用上是否會遇到什麼樣 的問題。訪談的方式主要採正式訪談,且訪談內容採半結構式訪談,藉由 半結構式訪談讓受訪者比較不會侷限某些問題或者是答案,以獲得更深入 的資料。以下針對訪談對象、訪談大綱編制以及訪談大綱審查進行說明。 (一) 訪談對象 本次訪談的對象主要針對「評鑑委員」以及「受評場所」進行訪談, 評鑑委員為當天前往評鑑場所之專家學者,而受評場所為受評單位的主管 以及承辦人員,透過訪談來了解評鑑指標在使用上對於雙方是否會有不懂 或者遇到什麼樣的問題。 38.

(52) (二)訪談大綱編制 訪談大綱預計依照環教場所評鑑指標之內容進行設計,以環教場所評 鑑指標中指標的內容大項擬定訪談大綱,以了解評鑑者與受評者對於設施 場所評鑑指標的看法以及需求。 (三)訪談大綱審查 訪談大綱完成後,研究者函請了環境教育相管領域之專家學者張育傑 博士、何昕家博士以及林素華博士進行審查,最後將各位委員給予之意見 進行整理,修正並完成訪談大綱(如附錄一)。 (四)訪談步驟 訪談的時間點在試評後進行,故受訪者也已經了解本研究之目的、動 機以及研究方法,所以在訪談前研究者會簡要說明訪談的目的及訪談大綱, 並讓受訪者思考一下再進行受訪,以期待獲得受訪者詳盡的內容。. 第五節. 試評的執行. 本研究中的試評作業,包含了試評作業前準備以及現場評鑑作業,試 評作業前的準備包含了「擬定評鑑流程」 、 「邀請試評委員」以及「選定受 評場所」 ,而現場試評作業包含了「評鑑說明」 、 「現場試評」 、 「試評結束」 等步驟,以下進行說明。 一、 試評作業前準備 (一)擬定評鑑流程 本研究中的研究流程主要參考評鑑作業手冊中,標準的評鑑流程再進 行做些修正,標準的評鑑流程包含了三大部分,包含了書面資料審查、現 場評鑑作業、評鑑結果,但因本研究主要是針對評鑑指標的部分,故修改 後的流程主要為前兩大部分,省略了評鑑結果部分。 (二) 邀請試評委員 39.

(53) 試評委員的部分,研究者為了符合各場所特色,依照前往的場所來 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參與試評。(試評委員名單與試評場所一 同呈現在表 3-7 中) (三) 選定受評場所 受評場所的選定,從已通過認證的場所中進行挑選,以立意取樣的方 式挑選四個環教場所,在這些場所中研究者挑選四種差異比較大的場所, 在研究時研究者為了保護場所,故以代號來進行敘述,詳見表 3-7 試評場 所。 表 3-7 試評場所 場所代號. 類型. 試評委員. 1. 自然. 劉思岑老師 1、 承辦人員 3、環教教師 4、環教教師 5、. 中心. 王順美老師 2. 水庫. 劉思岑老師 1、 主任 2、主管 4、環教人員 5. 2. 受評單位. 環教教師 6、環教教師 7、環教教師 8. 張育傑老師 3 3. 社區. 劉思岑老師 1、 理事長 3、專家 4、專家 5 王佩蓮老師 2. 4. 博物. 劉思岑老師 1、 環教教師 3、環教教師 4. 館. 林素華老師 2. 二、現場試評作業 在現場評鑑作業前,研究者在評鑑委員以及受評場所確認參與本研究 試評後,寄送本研究之目的、動機、研究方法以及後續的試評作業的程序, 讓評鑑委員以及受評場所了解評鑑時需準備之資料。 本研究試評的現場評鑑作業中,參考了標準的評鑑作業流程進行修改, 修改後的現場試評作業包含了三個部分「試評開始」 、 「現場試評」 、 「試評 40.

(54) 結束」 ,以下為試評流程圖 3-2。. 試評開始 (40 分). 1、試評說明(15 分) 2、受評場所進行簡報說明(25 分). 現場試評 (65 分). 1、檢閱書面資料(15 分) 2、進行現場訪視(30 分) 3、訪談:評鑑委員與受評單位進 行訪談(20 分). 1、綜合討論(15 分) 2、訪談:焦點團體訪談(30 分). 試評結束 (45 分). 圖 3-3 試評流程圖. 第六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研究過程中所收集的資料主要為試評時訪談得到之質性資料,研究者 將研究中訪談得到之質性資料進行編號,編號的原則主要是先日期(依序 為年月日) 、場所代號(四個場所 01~04)及受訪人員(包含了試評委員和 受評單位) ,例如:102 年 05 月 16 日於場所 01 接受訪問的人員 07 編號為 10205160107,見表 3-8。 表 3-8 編號原則 日期. 場所代號 對象. 年/月/日. 01~04. 編號原則. 說明. 受訪人員 日期 102 年 05 月 16 日+場所 10205160107 代號 01+受訪人員 07. 完成各項資料的編號後,研究者將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編碼的動作,首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All provisions of facilities such as trunks, conduits, cables, LAN ports and power points, shall be considered as fixture of the School venues and shall become the property of

3.1 Phase I and Phase II Impact Study reports, as a composite, have concluded that with self-evaluation centre stage in school improvement and accountability, the primary

T-test on the emphasizing degree with different factors according to grouping by genders shows that girls and boys attribute differences to the factors, such as close friends,

In terms of external cognitive factors, this research confirmed that assurance, apathy and price reasonability as part of the service quality dimension have influence on

Keywords: Standard Hotels, Service Quality, Kano’ s Model,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This research firstly constitutes initial evaluation framework (including aspects of evaluation system, evaluation elements of each aspect and evaluation factors of each element)

Keywords:International Meetings and Exhibitions, Service Quality,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Through traditiona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and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to eval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