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建構過程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建構過程

環教場所評鑑指標的建構主要分兩個部分,各別為「文獻回顧」及「焦 點團體訪談」,由文獻回顧建構出初版的評鑑指標,再經由焦點團體訪談 獲得委員意見後,整理出第二版的評鑑指標,以下針對兩個階段進行說 明:

一、文獻回顧法以建構初版環教場所評鑑指標

第一階段的文獻回顧主要透過國內外的相關文獻的收集並整理後,所 彙整而出的初版評鑑指標,在收集文獻的過程中,研究團隊朝著三個面向 進行收集,主要是因為這三個面向都與環教場所息息相關,各為「環教場 所的成功要素」、「環教場所認證指標」、「環教場所相關評鑑指標」。 (一) 環教場所成功要素:在這方面的文獻或資料收集方面,主要收集過

去的研究中,對於一個環教場所在發展、運作時可能需具備哪些因 素或因子,來作為評鑑指標的參考,例如周儒、姜永浚(2012)認 為一個優質的環境學習中心需具備 27 個要素等。

(二) 環教場所認證指標:此方面的認證指標是指一個經某個組織或政府

46

的審查後,經過認可而取的相關的證明的認證指標,例如臺灣環教 場所認證及管理辦法等。

(三) 環教場所相關評鑑指標:這方面的文獻指的是在過去的研究中,有 類似相關的評鑑指標,只是可能在這些研究中,指針對某種特定的 場所或某種環教場所組成要素的評鑑指標,例如:英國教室外學習 品質標章指標、國家公園永續經營管理指標等。

圖 4-1 初版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評鑑指標架構圖

研究團隊透過這三個主要資料將收集到的文獻進行彙整(詳見表4-1), 以臺灣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審查基準為主要架構,朝環教場所四大組成 要素進行整理(詳見表4-2),整理的方式以及結果的呈現以下進行做敘 述。

初版的評鑑指標,總共包含了 18 項的指標,且在每個指標中都具有指 標說明,而指標的產生主要由上述中的文獻中,藉由研究團隊整理後所得 到的結果,如在指標「具備當地環境資源之特色」中,整理了周儒、姜永 浚(2012)、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吳美麗、邱雅莉、馬淑貞、

連麗玲(2009)等文獻,在這些文獻中都有提到說一個環教場所應該具備

初版環境教育設施場所 評鑑指標

環教場所 認證指標 環教場所相

關評鑑指標 環教場所

成功要素

47

當地環境資源特色,例如在周儒、姜永浚(2012)中認為一個中心必須擁 有或位於一快具備環境資源特色的場域上,在這場域中可以是人工棲息地、

自然生態或具有環境教育意涵的場域;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認為 良好的設施可以提供好的環境教育服務;吳美麗、邱雅莉、馬淑貞、連麗 玲(2009)認為環境教育的需求,必須適當的運用不同自然資源,如鄉村 型的社區以特色風貌來營造等,透過這些文獻整理出面相一中的次要項 1。

同理,這些文獻當然不只包含次要項 1,在吳美麗等人(2009)的文 獻中,研究者將其內容整理後,整理符合包含 5 個次要項,如次要項 2「考 量對環境友善」、次要項 3「適合環境教育的推行」、次要項 4「健全的人 力組織」、次要 7「充足的內部工作團隊」、次要項 15「擬定營運目標」,

如吳美麗等人所提到的次要項 2 之內容就認為場所應要落實綠美化、資源 回收、節能減碳以及綠色消費;在次要項 3:認為推動社區生態環境管理 與特色營造,要確實推動環境教育及落實環境保護;次要項 4:認為良好 的組織運作要具有自治組織或志工團體;次要項 7:認為場所應具有充分 的人力和物力的運作,項具有環保義工、領導人或居民等;次要項 15:認 為良好的組織運作及管理中必須要訂定工作計畫,並確實執行等。

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中提及的內容,研究者也將其歸納到了次要 項 4「健全的人力組織」、次要項 5「具有專職環境教育人員及能力」、次 要項 8「建立外部合作夥伴」、次要項 10「方案內容能反映當地特色並適 合於不同對象」、次要項 12「方案的執行能達成環境教育目的」、次要項 14「考量方案執行過程的安全性」、次要項 15「擬定營運目標」、次要項 18「健全的財務狀況」,舉例來說,如在次要項 4「健全的人力組織」中,

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提及一個成功的場所必須依靠一個優秀的 團隊,透過團隊的努力提供環境教育的服務;次要項 18 中「健全的財務

48

狀況」,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認為場所能夠持續的經營以及運作 必須有物力和財力的贊助,也就是說財務住況必須是良好的才能夠永續的 經營;*89999 日本環境省(2009)的部分中,研究者將其內容歸納到次項 3「適合環境教育的推行」、次項 5「具有專職環境教育人員及能力」、次項 8「建立外部合作夥伴」及次項 10 「方案內容能反映當地特色並適合於 不同對象」,例如:在日本環境省(2009)文獻中提及方案能夠把當地的 地區、行業、自然和生活做連結以及與不同身分、年齡的人共同學習等研 究者就歸納在次項 10 內,一方面,建立合作關係與相互學習的技巧、促 進社區活動的協調此指標研究者就將與其他有相同概念的文獻整理後歸 納出「建立外部合作夥伴」的次要項。每個文獻透過整理以及歸納,最後 整理出 18 個次要項,再經由研究者與團隊的討論後,衍伸出說明的部分,

最後發展出初版的環教場所評鑑指標。

各指標都有其意義及意涵存在,而目前的階段只是初步的架構,接下 來會再針對初步架構中的評鑑指標,進行了四場的焦點團體訪談會議,來 修正評鑑指標。以下為初版評鑑指標的參考文獻及初版的評鑑指標(參考 表 4-1 及表 4-2)。

表 4-1 初版環教場所評鑑指標參考文獻 類別 文獻來源/文獻名稱

環教場所成功要素

1 周儒、姜永浚(2012)/優質環境學習中心之特質

2 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從環境教育中心主任中得到的經驗 3 日本環境省(2009)/ 啟動學習、創造未來的 39 項要點 4 吳美麗、邱雅莉、馬淑貞、連麗玲(2009)/

環保模範社區環境教育需求及自然資源現況暨其成功要素之探討 環教場所認證指標

49

1 張育傑、徐榮崇、梁明煌、劉思岑(2013)/臺灣環境教育設施場 所審查原則

2 中國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局(2012)/北京市環境教育基地 評選條件

環教場所相關評鑑指標

1 LOtC(2012)/Summary of Learning Outside the Classroom (LOtC) Quality Badge Indicators

2 山口縣青少年教育施設指定管理者選定委員会(2010)/山口縣秋 吉台少年自然之家指定管理者選定報告書

神奈川縣青少年教育施設指定管理者選定委員会(2010)/神奈川 縣友誼村少年自然之家指定管理者選定報告書

(以下簡稱少年自然之家)

3 黃文卿、林晏州(2002)/臺灣地區國家公園永續經營管理指標之 研究-以玉山國家公園為例

50

資源設施具有自然生態或文化資產之特色與價值。 周儒、姜永浚(2012)、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吳美麗等人

(2009)、張育傑等人(2013)、黃文卿、林晏州(2002)

周儒、姜永浚(2012) 、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吳美麗等人

(2009)、北京市環保局(2012)、少年自然之家’、黃文卿、林

周儒、姜永浚(2012)、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日本環境省(2009)

6.擁有行政管理人員的

51

方案的設計能達到環境教育的五大目的。 周儒、姜永浚(2012)、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

13.設計方案的評量 有設計方案的評量工具,且根據評量結果做出改善。 張育傑等人(2013)、北京市環保局(2012)、LOtC(2012)、少年 自然之家、黃文卿、林晏州(2002)

14. 考 量 方 案 執 行 過 程 的安全性

會事前場勘(如:打草驚蛇),且活動的設計及進行 中會考量學員安全。

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周儒、姜永浚(2012)、LOtC(2012)

經 營 管 理

18.健全的財務狀況 能提出推動環境教育短中長期目標之財務規劃說 周儒、姜永浚(2012)、Erickson 和 Erickson(2006)、張育傑等人

52

明。(如:市場需求調查、營運狀況、經費挹注來源、

預算規劃等)。

(2013)、少年自然之家

53

二、焦點團體訪談法以修正環教場所評鑑指標

完成初版評鑑指標後,研究團隊舉辦了四場的焦點團體訪談會議以及 兩次的與本研究利害關係人(計畫委託單位)進行討論。

四場會議中各邀請了環教場所的專家學者並提供意見回饋,所以說指 標是一再的被審查及修正。特別的是在最後兩場還邀請了,當時已經通過 認證的環教場所來參與,因為評鑑指標後續的使用,這些場所在未來是最 直接接觸的單位,所以如果能夠得到他們的意見,也是最有收穫的。以下 針對四場會議中以及兩次與利害關係人討論,所得到的回饋整理呈會議重 點(表 4-3)以及後續指標修正的重點:

(一)焦點團體訪談會議整理重點及評鑑指標修改部分:

在第一次的會議中,主要針對初版的評鑑指標進行討論,討論的重點 圍繞著認證指標以及評鑑指標的差別,其主要是一開始大家的認知還在認 證指標的緣故,而在指標中,也因為指標本身中的用詞比較偏在認證時會 出現,例如:資源設施具有自然生態等,但評鑑的期程主要是在認證後,

顧主要探討的應該是場所在認證後改變了些什麼等,比較像是維護等意涵 的用詞。探討評鑑指標的功能以及能夠幫助場所成長些什麼,以釐清認證 及評鑑的差別,並經由內部團隊的討論以及會議的重點整理,修正成另一 個版本(附錄二)。

在評鑑指標修正的部分:

1. 整體的部分原本的架構標題換成評鑑要素、評鑑項目、評鑑指標、指標 說明以及舉例,其整體概念沒有變,而多了指標的說明以及舉例,可以 讓評鑑指標的意涵更加具體及清楚。

2. 在資源設施的部分:原本主要是認證時的指標字眼,改成維護或善用等,

評鑑時的意涵。

54

3. 在人員的部分:將人員分層,例如有環教教師、行政人員、相關人員以 及外部夥伴,且因應委員們的建議,考慮人員的學習成長,以及在外部

3. 在人員的部分:將人員分層,例如有環教教師、行政人員、相關人員以 及外部夥伴,且因應委員們的建議,考慮人員的學習成長,以及在外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