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敘說客家民歌

第三節 兒童歌謠

兒童歌謠為流傳於兒童之間的口傳文學作品。以表演形式來區分,可分為念誦 形式的童謠(或稱「念謠」)及歌唱形式的兒歌(或稱「唱謠」)共兩類。然而,無 論是童謠或是兒歌,通常都是淺顯易懂、便於記憶,且易於琅琅上口。

一、童謠類

客家籍作家馮輝岳認為所謂童謠是流傳於兒童之間的作品,依內容可分為敘事 類、逗趣類,以及遊戲類等三類。敘事類以人或事物為主,為抒發喜怒哀樂的心情,

此類的童謠較少。逗趣類包括連鎖、擬人、顛倒、滑稽、繞口令等類型,以逗趣為

81呂錦明(1943- ),花蓮縣客家人。曾在 1967 年隨史惟亮和許常惠,投入臺灣民族音樂的蒐集與 研究,從事中學音樂教職26 年間,有感於客家歌曲並未在學校開立專門課程,客家藝術歌曲也 不常見,因此在退休後致力於客家歌曲教學,以及客家合唱曲、音樂劇之創作。

82徐松榮(1941- ),苗栗縣頭份人。1960 年自臺北師範學校音樂科畢業後,先後於九份國小、大 成中學、田美國小、六和國小擔任教職,期間並不斷從事創作,至2001 年退休。1960 年代曾響 應當初的民歌採集活動,並與王重義、劉五男、盧俊政、李逵然等人組成「五人樂集」。1990 年 代,受到本土化意識的影響,徐松榮開始以客家山歌為素材,創作了不少器樂曲、獨唱及合唱曲。

83沈錦堂(1940- ),新竹縣關西人。臺北市立高工高工畢業後,考進國立藝專音樂科作曲組。在學 期間曾與陳懋良、游昌發、馬水龍、溫隆信、賴德和等人共同組織「向日葵樂會」,定期舉行作品 發表會。畢業後任職於市立交響樂團。1977 年,遠赴維也納音樂學院再進修。學成返國後擔任教 職。1991 年,再至美國紐約市立大學布魯林學院音樂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從小成長於客家庄的 沈錦堂,對於客家歌曲的改編格外得心應手,曾將客家山歌改編為合唱曲及器樂曲,並創作不少 客家藝術歌曲。

37

主,此類童謠最多。遊戲類大多為二、三人以上的遊戲歌曲,此類童謠最少。84

押韻是構成童謠的要素,可使得童謠好念、好聽及好記。客家童謠歌詞押韻離 不開「句尾押韻」,包括每句押韻、隔句押韻及轉韻等方式。客家童謠歌詞結構以 三、五、七言為主,三言句簡短,且能表達完整意思,適合兒童朗誦。五言句雖常 出現,但常摻雜三或七言的句子。全首七言的反而最多,但最普遍的是混合句式的 童謠。85客家童謠的起興約有半數是與主題有關,大多是以生活周遭之動植物為主 的內容。

二、兒歌類

大陸學者王耀華認為,客家兒歌可分為:大人唱給兒童聽的「搖兒歌」及兒童 之間傳唱的「遊戲歌」。客家人普遍有演唱搖兒歌的傳統,這類兒歌多以一個感嘆 詞起唱,再賦以悠緩的節奏、平穩而優美的音調,以寄託無限的深情。至於兒童所 唱之遊戲歌,其歌詞通常淺顯好念,常用擬人手法敘述,句式以三字句、五字句居 多,常用雙句一韻腳和句頭、句尾緊緊相扣的手法,韻腳且多變。兒歌歌詞內容通 常與日常生活、勞動、動植物等方面之知識有關。此外,兒歌曲調與語言聲調的結 合亦甚為緊密,多為一字一音,節奏單純,具有兒童天真、純潔、無邪的特點。86

客家兒歌除了採用傳統童謠作為歌詞譜上曲調之外,也有詞曲皆為全新的創作。

目前的客家兒歌,大多是為配合母語教學而創作,例如:李貴盛的〈新年到〉、〈細 鴨子〉、〈鷂婆來〉;87徐登志的〈掌牛孺〉、〈老阿伯〉、〈月光華華〉;林勤妹的〈新

84馮輝岳,《客家童謠大家唸》(臺北市: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6),頁 17-19。

85馮輝岳認為童謠以三、五、七言為主是受到:一、中國語言的特性。二、適合人類的發音及送氣。

三、中國古典詩詞之影響。見馮輝岳,《童謠探討與賞析》(臺北市:國家出版社,1982),頁 19。

86王耀華,《客家藝能文化》(福州市: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頁 106-108。

87李貴盛(1957- ),苗栗縣南庄人。1987 年,參與「還我母語萬人大遊行」後,開始投身客家文 化事而努力。為了客家文化的承傳,李貴盛自行創作客家兒歌,先後出版「幼幼客家」及「嘟嘟

38

年樂〉、〈大老鼠〉等作品。88此外,亦有民歌創作者投入兒歌創作者,例如涂敏恆 與吳盛智的〈大憨牯汽車〉;陳永淘的〈鷂婆〉、〈涯還記得〉、〈鮮鮮河水〉、〈看天 河〉等;謝宇威的〈細黃狗〉、〈數字歌〉、〈四季歌〉等。由於這些創作者們的努力,

使得近代客家兒童歌謠,逐漸擺脫單純的念謠形式,朝向較活潑的歌唱形式發展。

客家」等幼兒系列教材。並於1997 至 1999 年,連續三年獲得客家新曲獎的肯定。此外,更於 2003 年,以「ㄅㄆㄇ學客語」獲得最佳兒童樂曲專輯獎。

88 林勤妹(1950- ),苗栗縣頭份人。曾於 1999 年獲得教育部師鐸獎,2003 年獲得美國客家臺灣 文化獎,2005 年獲得教育部鄉土語言績優母語教師表揚。民國 59 年自臺北市立女師專音樂組畢 業後,就開始在龍潭國小服務。林勤妹在1991 年世界客家文化大展時,負責客家童謠部分的工 作,在當時便發現到傳統客家童謠採集之困難,因此興起了自行創作的念頭。在2000 年轉調苗 栗縣頭份國小服務後,便開始積極創作客家兒童歌謠,截至目前為止,共出版了五張有聲專輯,

與一本客語歌謠集。由於林勤妹同時熟悉海陸腔及四縣腔兩種客語,因此其作品同時附有四縣腔 與海陸腔兩種版本。

3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