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劉劭希於一九六四年在東勢出生,母親為音樂教師,在耳濡目染下讓他從小就 開始學習樂器演奏,並得以接觸古典音樂、流行音樂、搖滾樂等各類型的音樂,而

139 現名為「臺中市東勢區愛鄉協進會」,現址為:臺中市東勢區南平里本街191 號

74

奠定深厚的音樂基礎。

一九七九年考取建國中學,一九八三年考取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在大三那年 開始學習電腦音樂及電子合成器等技術。之後,開始投入流行音樂的編曲製作,並 曾與歌手范曉萱、優客李林、李翊君等人合作。

經過十餘年的磨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回到東勢,劉劭希突然驚覺到客家文化 快速式微的現象,因而開始投入客語歌曲的創作,並於二○○一年推出其首張客語 專輯《嘻哈客》。據劉邵希表示,「嘻哈」意指「嘻嘻哈哈」,故專輯名稱實為「嘻 嘻哈哈的客家人」之意。劉邵希希望藉此打破客家音樂的悲情,並顛覆傳統客家歌 謠給人的刻板印象。因此,《嬉哈客》專輯中的曲風便是以爵士、搖滾與電音舞曲 等為主,該專輯隨即於二○○二年獲得金曲獎最佳方言男演唱人提名。

隔年出版的《野放客》客語專輯,又一口氣獲得入圍並獲得「最佳客語演唱人」

與「最佳專輯製作人」兩座金曲獎。接下來,劉邵希也陸續出版了《八方來客》(2003 年)、《無知者的理想》(2004 年)、《二十一世紀病發症候群》(2004 年)、《果果臺 客》(2006 年)、《唬客船長》

(2008 年)等專輯。創作之內容以客語歌曲為主,也

有少量的國語歌曲及演奏曲。

迄今,劉劭希已獲得金曲獎之九項提名,並獲得三座獎項,其中包括2003 年 的「最佳製作人獎」、「最佳客語演唱人獎」及二○○五年的「最佳客語演唱人獎」。 從中足以看出,劉邵希在客家歌曲創作領域所做的努力及貢獻。

75

二、新社區

早年在新社地區,曾經有過以「東興」舊地名為名之「水底寮採茶班」,為了 提昇演出水準,該班主要成員詹玉英遂於一九二一年成立「東興宮子弟班」,由彭 阿清負責指導,當時也曾邀請來自豐原的樂師王來生前來指導。然而自一九四八年 起,該團便已停止活動。因此,目前新社區已無北管子弟班團體。140

此外,新社區另有職業性的「中西樂團」,這是目前該區唯一現存樂團。團員 皆為家族成員,現任團長為劉醇豐。「中西樂團」最早是由現任團長的父親劉金發 以及其伯父劉昌生共同創立於該區的崑山村,之後因理念不合而分團,並遷居於現 址。「中西樂團」是中、西樂器混合的樂團,演出活動涵蓋婚喪喜慶等場合。最早 是由長女劉玉美擔任團長,負責揚琴、鑼鼓,二妹劉玉滿負責小鈔、鑼鼓或彈奏吉 他,三妹劉玉招則彈奏三弦,長子劉醇豐(現任團長)負責二弦、爵士鼓及吉他,

次子劉醇益亦同。另外,么兒劉醇聰則獨自在臺中市擔任職業薩克斯風手,平日擔 任薩克斯風教學的工作。團長劉醇豐目前亦於臺中市青年中學擔任樂器指導老師。

目前新社區有關客家傳統歌謠的傳承,僅剩社區老人會舉辦之歌謠班。因此,

有意學習傳統歌謠者,多半選擇至鄰近的石岡區或東勢區參與當地的研習班。

三、石岡區

石岡區早年音樂風氣極盛,根據當地人士劉福財於一九八九年受訪時表示,早 在光復前,石岡區萬安宮原有北管子弟團,名為「翁如軒」,由詹辱老主持,但未 及光復便已解散。此外,尚有北管唱腔之布袋戲團,也因負責人鄭炎木的過世而解 散。劉福財原為臺中縣議會主計,在退休之後主持萬安、石岡兩村之「萬安宮老人

140許常惠等人,《臺中縣音樂發展史:田野調查總報告書》(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89),

頁151-154。

77

四、和平區

和平區幅員廣闊,早年此地的居民以泰雅族為主。隨著農業開發及中橫公路的 興建完工之後,才漸有客家、福佬,以及外省等族群遷入。此地區的音樂團體極少,

多為當地教會所附屬的合唱團,至於客家傳統歌謠的傳承,居民大多就近選擇參加 東勢區的歌謠研習班。

五、小結

透過田野調查及歷史文獻的回顧,茲將目前東勢地區的音樂發展概況,歸納為 下列幾個重點:

1.在北管子弟班部分:除了東勢區興隆里「民誠宮」及石城「復興宮」尚有活動外,

其餘的團體皆已凋零,因而成為目前東勢地區僅存的北管團體。由此可見目前本 地區北管子弟班所面臨到的傳承困境。

2.在客家傳統歌謠部分:東勢區早期的民歌採集有聲資料,僅見於二○○三年《東 勢鎮客語歌謠》所附之CD。筆者調查後發現,早在一九八九年時,東勢和石岡 地區的傳統歌謠即已傳承自新竹、苗栗等地區的賴碧霞、胡泉雄等人。此外,目 前除了東勢區和石岡區有較具規模的歌謠研習班外,其餘皆屬於社區聯誼會或老 人會歌唱班之形式,僅能利用伴唱機配唱,也並無常任的師資。因此,目前東勢 地區在客家傳統民歌部分,較具歷史及代表性的團體僅有「東勢區農會客家傳統 弦樂班」。而其目前最大的困境在於社團成員的平均年齡偏高,面臨到傳承的問 題。

3.在合唱團部分:以「大甲河之聲合唱團」為最具歷史及代表性,其成員包含來自

78

東勢、新社、石岡、和平等地之愛樂人士。榮譽團長徐登志近年來在地方上對於 推廣客家文化不遺餘力,並多次參與地方上的歌謠採集活動。目前該社團同樣面 臨成員平均年齡偏高的問題。

4.在國樂方面:東勢地區的國樂人才,有集中於東勢國小及東勢國中國樂班的現象,

有不錯的成績。

5.在西樂方面:與國樂情形類似,西樂人才亦有集中於東勢國小及東勢國中弦樂班 的現象,亦有不錯的成績。

6.在創作民歌方面:近年來在徐登志、蘇生勇等文史人士推動下,已累積不少東勢 大埔客語創作民歌,以及取材自傳統念謠所創作的兒歌。

7.在流行歌曲部分:慎芝之作品雖多,但並未創作東勢大埔客語的歌曲。而邱晨雖 有創作客語歌謠,但數量極少,僅有〈羊咩咩十八歲〉和〈龍安橋之戀〉等作品。

劉邵希的創作雖是利用東勢大埔腔演唱,但其作品以西方音樂元素居多,對於客 家傳統民歌的音樂元素,並未見著墨,甚是可惜。

7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