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東勢地區的人文概況

第二節 語言介紹

客家族群由廣東、福建之原居地向臺灣移居的過程中,由於遷入地人口及經濟 發展狀況之不同,導致在臺灣各地之分布情況不盡相同。有關客家族群之分佈,大 致可分為北、中、南、東共四個區域。其中,東勢地區是臺灣中部地區的客家族群 主要聚居地。

中部地區的客家人,初期入墾的地區包括現今的苗栗、卓蘭、清水、神岡、豐 原、潭子、石岡、新社、東勢,以及臺中南屯一帶。其中部份地區受到福佬族群的 同化成為福佬客,其餘則往山區遷移,落腳於新社、東勢等地區,或者更深入至南 投縣的國姓、水里、信義一帶。彰化的埤頭、員林、和美、田尾、永靖,也曾是客 家人的墾拓地區,如今大都已被同化為福佬客。雲林沿海一帶的崙背、麥寮一帶,

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至今仍保有少數的客家村落。103

現今,臺中市的客家族群以東勢區之人口數為最多。104本地區自清康熙末年以 來,先後有客籍移民入墾。其中,較大規模者為清雍正年間「岸裡社」通事張達京

(大埔人)所組成之「六館業戶」105,開發臺中平原西北部一帶。同時,在大肚溪 上游,則另有曾、何、巫姓等廣東客籍人士,入墾大肚溪東岸,並開拓柳樹湳、登 臺(即今霧峰鄉境內)等各莊。隨後,由漳、泉兩地移來之福佬語系居民蜂湧而至,

導致不同族群在生活上經常產生摩擦而造成糾紛,甚至演變成械鬥事件。客籍族群 由於勢單力薄,只好避往東部山區。而此一遷移路線,也正是中部地區早期開發史

103劉還月,《臺灣客家風土誌》(臺北市:常民文化,1999),頁 24-27。

104資料來源: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99 年至 100 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http://www.hakka.gov.tw/ct.asp?xItem=43944&ctNode=1894&mp=1869&ps=,頁 36-38,上網日期:

2011 年 8 月 4 日。

105所謂「六館業戶」係指陳同文、秦登監、廖朝孔、江文金、姚德心,以及張振萬等六大殷戶。見 臺中縣政府,《臺中縣志─卷二住民志第一冊(人口篇、氏族篇)》(臺中縣:臺中縣政府,1989),

頁17。

48

上所謂的「客家人路線」。106

一、東勢大埔腔客家話的特色

臺灣客家族群所使用的聲腔,主要可分為四縣、海陸、大埔、詔安、饒平等。

東勢地區所使用的語言聲腔,主要為大埔腔。據客語學者江俊龍之的研究,發現東 勢地區所使用之客語聲韻與廣東大埔縣高陂鎮的客語極為相似,107而此地也正是早 年先開發東勢地區的墾首張、劉姓家族之祖籍地。因此,本地區所使用的客家話即 以大埔腔為主。之後,雖然也有非來自廣東大埔縣的客家居民,但所使用的客家話 也因此被大埔腔所同化。

另外,本地亦受到部分非客家族群之居民遷入的影響,使得原有客家語彙因而 有所改變。關於此種現象,可見於客家籍學者羅肇錦的研究。據羅肇錦所指,在1960 年間,政府在臺中縣清水地區興建清泉崗機場,而將當地福佬系居民移往新社,並 在當地建立七個村落,此舉讓新社區客籍人口比例下降甚多。此外,也有不少福佬 系居民遷移至東勢、石岡居住。和平區以谷關為界,以西的居民以客家族群居多,

以東則主要為原住民族群。因此,本地區的客家居民多能說流利的福佬話,這也使 得本地區的客家話混雜了部分福佬系語詞。108另外,苗栗縣卓蘭鎮也因為鄰近東勢 地區,所講的客家話也與大埔腔客家話間互有交流影響。109

若將大埔腔客家話和四縣腔、海陸腔進行比較後可發現:三者之間的聲調調值 有互異的現象。以陽平調來看,例如:大埔腔為「113」調、四縣腔為「11」調、

106 陳炎正主編,《石岡鄉志》(臺中縣:臺中縣石岡鄉公所,1989),頁 31。

107 江俊龍,《兩岸大埔客家話比較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頁 229。

108 古國順等,《臺灣客語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05),頁 80-81。

109 苗栗縣卓蘭鎮與東勢區雖僅一河之隔,但與苗栗縣其他鄉鎮反而有山脈阻隔,因此對外之交通經 常取道東勢區。加上兩地區均以種植水果為主要產業,因此兩地之居民往來亦頗為密切。因此,

卓蘭客家語與東勢大埔腔客家語,彼此間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見邱彥貴、吳中杰合著,前 引書,頁54。

49

海陸腔為「55」調。110顯然,四縣腔的聲調最低,海陸腔最高,大埔腔則與四縣腔 則比較接近,故曾被歸類為四縣腔的一種。但是,大埔腔和四縣腔在聲調上仍有所 相異,尤以去聲最為明顯,四縣腔的音調為高平的「55」調,大埔腔則呈現下降的 去聲(53)調。由於,大埔腔使用的聲調調值中,降調較多而升調較少,故聽起來 其抑揚頓挫較為明顯。再以大埔腔和海陸腔相較,兩者都使用到舌尖面音及捲舌音,

在韻母方面與海陸腔較為類似,所使用的詞彙也比較接近。

聲調與韻母的不同,將造成不同腔調之同字異音的情形。例如:「杯」字,大 埔腔唸bui35,四縣為bi24,海陸腔為bui53;「廳」字,大埔腔唸ten33,四縣腔為tang24, 而海陸腔為tang53;「泥」字,大埔腔念ne113,四縣腔念nai11,海陸腔念nai55;「貓」

字,大埔腔念ngiau53,四縣腔為meu55,海陸腔則為ngiau11;「國」字,大埔腔念 guad21,四縣腔為gued2,海陸腔則為gued5;「扇」字,大埔腔唸shen53,四縣腔為 san55,海陸則是shan11。另外,在語詞方面亦出現同樣的情形。例如:「一樣」之語 詞,大埔腔念成「共款」(kiung53 kuan31),而非四縣腔的「共樣」(kiung55 rhong55); 表示動作完畢的語尾助詞,以做事完畢來說,大埔腔念成「撇」(ped)而非四縣腔 的「忒」(ted)。同時,大埔腔客家語還有一特點,即所有的名詞都沒有「仔」之詞 尾。如「桌子」、「凳子」只能說為「桌」、「凳」,這在客家語系統中實屬罕見,甚 至在整個漢語方言世界中也是相當少見的。一般福佬語都有以「仔」(-a)收尾,四 縣腔客家話則以「-e」收韻,其意思相當於北京話的「兒」字收尾,藉以表示事物 的「小」或「親暱」之意。而大埔腔客家話則有一部分的字,是利用聲調變化來表 示「仔」字的意思。例如:四縣腔說「洗澡」為「洗身」,「游泳」則為「洗身仔」;

大埔腔則皆以「洗身」發音,但聲調卻所差異,「身」字用在洗澡時,音調是持平

110 大埔腔共分為陰平、超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入、陽入共七種聲調。四縣腔共分為陰平(北 部四縣腔為24 調,南部部分地區的四縣腔為 33 調)、陽平、上聲、去聲、陰入、陽入共七種聲 調。海陸腔共分為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陰入、陽入共七種聲調。見教育部編,《臺 灣客家語拼音方案使用手冊》(臺北市:教育部,2009),頁 2。

50

的陰平(33)調,但用在游泳時,音調則是揚起的「35」調。111

二、東勢大埔腔客家話的聲調系統

「聲調」是語言中語音的高低關係,漢語即屬於聲調性語言。由於,聲調(音 高)上的差異,因此即便是聲母、韻母相同的字詞,也將代表不同的意義。語言學 學者趙元任認為:在中國傳統音韻學中,每個音節都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聲調,出現 在音節中整個帶音的部份。若將語言的音高分為四段相等的音程,用五個點來標明,

亦即:1=低、2=半低、3=中、4=半高、5=高,每一個中國方言的任何聲調皆 可標示清楚。一般說來,這五個點大致上等於音樂記譜中的Do、Re、Mi、Fa、Sol。

112而這種由趙元任所提出的聲調標註方式,一般被稱為「五度制調值標示法」。

東勢大埔腔客家話,依照行政院客委會所頒佈的「臺灣客家語拼音聲調表」, 共有七個聲調,列舉如下:113

表3-1:東勢大埔腔客語拼音聲調表(含超陰平調)

陰平 陰入 陽平 陽入 超陰平

五度制 33 31 53 21 113 54 35

注音 ㄎㄧㄝㄣ ㄎㄧㄝㄣ ㄎㄧㄝㄣ ㄎㄧㄝㄣㄉ ㄎㄧㄝㄣ ㄎㄧㄝㄣㄉ ㄎㄧㄝㄣ

臺灣客 語拼音

kien33 kien31 kien53 kied21 kien113 kied54 kien35

羅馬 拼音

khien1 khien2 khien3 khient4 khien5 khiet8 khien9

例字 牽 譴 勸 缺 權 傑 圈

111 邱彥貴、吳中杰合著,前引書,頁 54-55。

112 趙元任,《中國話的文法》(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4),頁 13-15。

113 摘錄自古國順等,《客語能力認證基本詞彙─初級(大埔腔)》。(臺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9),

頁XVII。

^

+ ˋ ^ ˇ ˋ ˊ

51

本論文為便於探討語言聲調與民歌曲調之間的關係,故採用趙氏的「五度制標 示法」。此外,為印證以上所採之五度制標示值,是否符合東勢大埔客語的實際音 高變化,筆者將上述「牽、譴、勸、缺、權、傑、圈」等七個例字的發音進行採樣 後,於音頻分析軟體中進行分析,所得之結果列舉如下:114

(一)陰平:例字為「牽」,五度制標示為「33」調。音高為持平的 G#,所測得之 音高變化大致與所標記之調值「33」一致。

圖3-6:東勢大埔腔「陰平」聲調圖

(二)上聲:例字為「遣」,五度制標示為「31」調。音高由 G#下滑至 E,大約為 四個半音(大三度),所測得之音高變化大致與所標記「31」調值一致。

圖3-7:東勢大埔腔「上聲」聲調圖

114 所採用之音頻分析軟體為德國 Celemony 公司之 Melodyne v3.0.1.5。

52

(三)去聲:例字為「勸」,五度制標示為「53」調。音高由 B 下滑至 G#,大約為 三個半音(小三度),所測得之音高變化大致與所標記「53」調值一致。

圖3-8:東勢大埔腔「去聲」聲調圖

(四)陰入:例字為「缺」,五度制標示為「21」調。音高由 G 下滑至 F,大約 為兩個半音(大二度),所測得之音高變化大致與所標記「21」調值一致。

圖3-9:東勢大埔腔「陰入」聲調圖

(五)陽平:例字為「權」,五度制標示為「113」調。音高由 D 上移至 F#,大 約為四個半音(大三度),所測得之音高變化大致與所標記「113」調值一致。

53

圖3-10:東勢大埔腔「陽平」聲調圖

(六)陽入:例字為「傑」,五度制標示為「54」調。音高由 C 下滑至 A#,大約 為兩個半音(大二度),所測得之音高變化大致與所標記「54」調值一致。

圖3-11:東勢大埔腔「陽入」聲調圖

(七)超陰平:例字為「圈」,五度制標示為「35」調。音高由 A 上移至 C,大 約為三個半音(小三度),所測得之音高變化大致與所標記「35」調值一致。

圖3-12:東勢大埔腔「超陰平」聲調圖

54

透過以上的分析,可得知東勢大埔客家話的聲調變化,除了音調持平的陰平調 之外,可分為大二度(陰入、陽入)、小三度(去聲、超陰平)、大三度(上聲、陽

透過以上的分析,可得知東勢大埔客家話的聲調變化,除了音調持平的陰平調 之外,可分為大二度(陰入、陽入)、小三度(去聲、超陰平)、大三度(上聲、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