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兩組學童在各量表之前測反應情形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兩組學童在各量表之前測反應情形

本節將就兩組學童之生物多樣性知識、態度、與行為意向以及新環境典範在前 測的結果分別進行敘述。

一、兩組學童在生物多樣性知識量表各題的前測反應情形

本量表共有二十個選擇題,其中包括了生態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 三個層面的問題,每個題目都有四個選項,只有一個是正確答案。表4-3顯示兩組 學童在生物多樣性知識量表前測情形,各題的答對率在22.5%到95.0%之間。以下分 別就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面加以分析。

(一)生態多樣性的層面

第1題「人類過份使用是造成愈來愈多的動植物瀕臨絕種的主要原因」答對率 為95.0%,顯示多數學童已經知道人類的行為對於自然界的生態有重大的影響。第3 題「購買動物來放生,可能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答對率為49.2%,以及答對率 最低的第6題「引進外來種的觀賞植物,不但美化我們的環境,也增加了生物多樣 性」,顯示學童不明瞭外來種所造成的生態危機。

由上可知,學童雖然瞭解人類所擁有的能力可以對生態造成嚴重的影響,但是 還不能理解整個地球生態是息息相關的,任何一個地區對生物所做的處置均可能影 響到地球上的其它地區生態系統的穩定。學童對於社會上普遍的行為,或許是司空 見慣,因此認為應該是無害的。另一個原因是,這些行為原本立意良善,例如放生 的慈悲揚善;引進外來植物的美化環境,但是在商業的考量下逐漸變質或是故意隱 瞞對社會及生態的危險性,在缺乏足夠資訊的情況下,學童無法深入的思考這些問 題。

(二)物種多樣性的層面

第7題「人類需要的食物只有少數幾種,我們只要保護這幾種生物即可。」答 對率為80.8%,顯示學童瞭解物種必須要全面性的保護。第10題「昆蟲幫植物傳播 花粉這件事可以說明生物間必須互相依賴才能生存」答對率為81.7%,可以看出,

學童普遍知道自然界中,生物想要生存必須互相依賴。第11題「生物多樣性被破壞 的原因,除自然變化外,主要是因為掠食動物吃掉太多的其它動物」答對率為 36.7%,顯示學童以為掠食動物的獵捕行為是輕而易舉的。

由上可知,學童瞭解地球上的物種彼此之間都有依存關係存在,一種生物是否 能持續生存下去,並非只取決於另一個單一的物種,所以學童相當同意人類應該維 護物種的多樣性。但是對於物種多樣性逐漸消失的原因,學童的想法則相當單純,

認為掠食動物會把其它種類的動物捕食殆盡,此想法又摒除了物種多樣的依存關係 以及人類的影響。所以學童對物種多樣性還有相當的迷思概念存在。

(三)遺傳多樣性的層面

由第13題「動植物種類愈少,則基因的種類愈單純,對大自然是有好處的」及 第14題「遺傳基因的變化愈多,愈容易在不同的環境中生存」兩題的答對率可看出 學童瞭解基因多樣性的重要。由第16題「每種稻米的品種都不太相同,是因為遺傳 基因有差異」及第17題「每個人都可以在世界上找到一個和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人」

的答對率可看出,學童明瞭基因是影響物種差異的因子,並且使得同種的生物也有 相當程度的不同。由第15題「把鳳仙花的花粉,灑在牡丹花的雌蕊上,會生出另一 種新品種的花」可看出學童瞭解自然界中異種之間無法繁殖。由第18題「動物會得 癌症,可能是因為從父母親身上遺傳到某種基因」可看出學童瞭解遺傳能影響下一 代的各種身體狀況。由第20題「遺傳工程證明了人類可以掌控大自然,再也不必擔 心任何物種滅絕」的答題反應可看出,學童瞭瞭人類無法全面的掌控大自然,也還 無法使滅絕的物種再生。

由上可知,學童相當瞭解遺傳是將上一代的種種特徵傳給下一代,其中也包含 了可能致病的基因,且自然界中不同物種的遺傳基因無法結合產生下一代,也明瞭 遺傳不僅使得不同物種間有巨大的差異,甚至使得同種之間也不盡相同。學童亦不 認為遺傳工程能使人類掌控大自然,進而放任地使用生物資源。

表4-3 兩組學童在生物多樣性知識量表各題的前測反應情形

二、兩組學童在新環境典範量表中各題的前測反應情形

表4-4顯示兩組學童在新環境典範量表之前測反應情形。該量表共有12道題,

各題計分方式為填答非常同意給5分,同意給4分,沒有意見給3分,不同意給2分,

非常不同意給1分。其中第3、4、6、10等四題為反向計分題,已反向計分。

分析兩組學童在新環境典範量表的得分情形,以第8題「為求生存,人類宜與 自然和諧相處」的平均數4.23最高,顯見學童知道人類能夠生存與否,實繫於環境 是否合適,能與自然界和諧相處,才能使人類的種族延續下去。但是第3題「人類 有權改變環境,以符合其需求」的平均數只有2.84,可見在學童心中亦存有相當程 度的人類優越感,在思考對所處環境將採取何種策略和手段時仍傾向於符合人類的 需求,而排除維護自然環境的可能。

第2題「自然界的平衡很奧妙,而且很容易受到破壞」第5題「人類的行為干 擾自然界時,常導致災難的發生」、第6題「萬物存在的目的,是要給人類利用的」、

第9題「地球就如太空船,其空間與資源有限」、第12題「自然界正在嚴重地被人類 濫用」來看,這五題的平均得分為3.75分。顯見,學童普遍知道地球的有限資源是 有可能會耗用殆盡的,而人類也正在持續不斷的濫用。

表4-4 兩組學童在新環境典範量表的前測反應情形

由第13題「我認為未來科學家可以把已經絕種的動植物製造回來」可看出學童

四、兩組學童在生物多樣性行為意向量表的前測反應情形

本量表共有23題,各題的計分方式為填答非常同意給5分,同意給4分,沒有意 見給3分,不同意給2分,非常不同意給1分,量表的得分介於3.06到4.32之間(表 4-6)。

觀察兩組學童的答題反應,發現學童對自身的能力並不是很肯定,和生物多樣 性態度量表中第20題「以我的能力根本對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幫不上忙」的答題反應 相當符合。例如由第4題「我願意購買外表有蟲咬過的痕跡的蔬菜、水果」及第15 題「我拒絕購買從國外引進台灣的各種動物當做寵物」可看出學童並不瞭解這些事 能對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有所貢獻。

從美感層面來分析,第14題「我想認識社區及學校裡有多少種的動物和植物」; 第17題「看到一隻蝴蝶飛舞,我會去仔細觀察牠」;第18題「社區或學校裡面的植 物開花時,我會去觀察它、欣賞它」;第21題「我會試著記住所見到的植物或動物 的名稱和特徵」;第22題「我會欣賞各種生物的美」這五題的答題反應顯示,學童 相當願意去認識大自然中的各種動植物,也認為這些動植物的美是值得欣賞的。

從道德勇氣和法律行動的層面來看,第5,7,8,10,12,16題的得分介於3.76到 4.22之間,顯示學童願意去勸告別人不要做會危害生物多樣性的事,不過僅止於對 認識的家人、鄰居或親友。

從生態保育的層面來看,第1,3,6,9,11,13,15題的得分介於3.06到4.22之間,

顯示學童採取有利於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行動意圖趨於正向。不過對於建置網站、繪 製海報、標語則較不積極,也不認為購買從國外進口的動物當做寵物可能會危害生 物多樣性。對於外表有蟲咬的蔬果,接受度相當低。

表4-6 兩組學童在生物多樣性行為意向量表的前測反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