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

一、生物多樣性概念

生 物 多 樣 性 的 概 念 是 生 物 學 界 於 二 十 世 紀 末 發 起 的 新 思 潮 。 在 美 國 舉 辦 的 生 物 多 樣 性 國 家 論 壇 (1986)首 度 使 用 了 biodiversity 一 字 。 OTA(1987)首 度 提 出 生 物 多 樣 性 的 定 義。地 球 高 峰 會 (1992)通 過 生 物 多 樣 性 公 約 , 籲 請 世 界 各 國 參 與 此 一 以 追 求 人 類 永 續 發 展 為 訴 求 的 聖 戰 。

一 般 而 言 , 生 物 多 樣 性 可 分 成 三 個 層 面 來 思 考 。 第 一 個 就 是 基 因 多 樣 性 , 生 存 在 地 球 上 的 所 有 生 命 的 遺 傳 基 因 , 可 以 共 同 構 成 一 個 巨 大 的 基 因 庫 。 同 一 種 的 生 物 生 活 在 不 同 的 區 域 , 常 因 為 地 理 上 或 是 生 態 上 的 區 隔 造 成 許 多 不 同 的 族 群 , 族 群 之 間 的 基 因 遺 傳 因 為 交 流 的 機 會 降 低 而 具 有 一 定 程 度 的 差 異 , 即 使 在 同 一 族 群 內 個 體 之 間 的 變 異 仍 然 存 在 。 自 然 狀 態 下 基 因 的 多 樣 性 來 自 基 因 的 突 變 及 生 殖 過 程 中 基 因 的 交 換 重 組 , 好 的 基 因 在 大 自 然 的 選 擇 之 下 被 穩 定 的 保 存 下 來 。 一 個 物 種 或 是 個 體 所 帶 有 的 基 因 好 比 一 個 基 因 倉 庫 , 每 一 個 倉 庫 儲 藏 的 物 品 均 不 會 完 全 相 同 , 任 何 一 個 倉 庫 消 失 意 味 者 某 些 東 西 的 消 失 。

其 次 則 為 物 種 多 樣 性 , 是 由 所 有 不 同 的 物 種 所 共 同 組 成 的 種 源 庫 。 隨 著 研 究 者 觀 察 的 角 度 不 同 , 物 種 的 多 樣 性 常 以 不 同 的 方 法 表 示 , 生 態 學 家 多 以 種 類 繁 富 度 及 種 類 豐 度 來 表 示 。 所 謂 的 種 類 繁 富 度 , 簡 單 的 說 就 是 定 面 積 內 生 物 種 類 數 。 除 了 生 態 學 家 急 切 的 想 了 解 物 種 的 分 布 及 其 豐 度 之 外 , 分 類 學 家 在 觀 察 過 無 數 的 物 種 及 個 體 之 後 , 對 物 種 的 多 樣 性

更 能 深 切 的 了 解 , 分 類 學 家 眼 中 的 多 樣 性 多 著 眼 於 系 統 發 生 及 類 群 之 間 的 親 緣 關 係 , 從 演 化 的 角 度 去 探 討 多 樣 性 形 成 的 原 因 及 其 未 來 的 去 向 。

此 外 , 各 式 各 樣 的 物 種 與 其 所 生 存 的 外 在 環 境 , 也 共 同 組 成 不 同 的 生 態 體 系 。 多 樣 化 的 生 態 環 境 呈 現 不 同 的 風 貌 , 並 提 供 各 種 不 同 動 植 物 之 個 別 需 要 。 生 態 系 是 個 概 念 , 沒 有 一 定 的 疆 界 和 規 模 , 撒 哈 拉 沙 漠 是 一 個 生 態 系 , 一 條 溪 流 也 可 以 是 一 個 生 態 系 。 棲 息 環 境 變 了 , 有 些 生 物 也 許 可 做 小 距 離 的 遷 移 , 但 絕 沒 有 辦 法 從 一 個 生 態 系 搬 家 到 另 一 個 生 態 系,遭 到 破 壞 的 生 態 系,其 中 的 物 種、基 因 也 會 跟 著 消 失。Collinge(1996) 指 出 哺 乳 類 、 鳥 類 、 兩 生 類 、 昆 蟲 及 草 本 植 物 在 小 面 積 的 棲 地 中 , 所 具 有 的 物 種 豐 富 度 及 異 質 性 愈 低 , 生 物 滅 絕 風 險 愈 大 。 他 也 提 到 異 質 性 高 的 棲 地 所 含 的 植 物 種 類 較 豐 富 , 地 景 變 異 程 度 高 , 微 氣 候 、 微 棲 地 類 型 複 雜 , 生 活 在 其 中 的 生 物 能 獲 得 的 食 物 豐 富 , 種 類 多 , 可 利 用 的 空 間 範 圍 也 多 , 所 以 異 質 性 高 的 棲 地 較 不 易 發 生 區 域 性 滅 絕 的 現 象 。 因 此 我 們 可 以 做 到 最 好 的 事 , 就 是 保 障 整 個 生 態 系 , 並 維 持 其 多 樣 性 。

二、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學 者 Lovelock(1987)指 出,人 類 對 地 球 上 其 它 生 命 的 利 用 只 著 重 於 從 肉 眼 無 法 觀 察 的 微 小 生 物 ( 如 細 菌 、 真 菌 等 ) 到 大 型 動 物 ( 如 象 與 鯨 等 ),並 不 包 括 如 今 認 為 亦 屬 生 命 的 生 態 系、地 景 系 統,甚 至 整 個 地 球 。 人 類 早 就 知 道 地 球 上 有 多 樣 性 的 生 物 , 而 同 類 ( 科 、 屬 、 種 ) 生 物 的 結 構 與 外 型 也 有 極 大 的 差 異 。 人 類 對 這 些 差 異 加 以 選 擇 性 地 利 用 , 並 驚 訝 於 物 種 多 樣 性 的 巨 大,而 且 不 斷 地 記 錄、描 述 其 差 異 性 及 不 斷 賦 予 名 字,

如 Erwin(1982)提 出 物 種 大 約 有 3000 萬 種 , 另 一 位 學 者 May(1988)指 出 現 今 存 在 的 生 物 大 約 有 300 萬 至 800 萬 種 或 更 多 , 但 已 被 分 類 者 卻 少 於 100 萬 種 。

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生存與福祉的基礎,它提供人類民生必需之物資,同時也是 農林漁牧品種改良的基因庫,具有穩定水文、調節氣候、促進養分循環以及維持物 種演化等重要的功能。此外,在育樂、美學、科學、教育、社會文化、精神與歷史 各方面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可以由幾個觀點來探討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一)生物在生態系統的維持上所扮演的角色

地球上的任何生物都分別扮演著生產者、消費者或是分解者的角色,每個角 色都是重要而不可缺的。如果缺少了或是喪失了其中一環,則生態系的平衡將受到 破壞而呈現失衡的狀態,導致生物的滅絕。

生物是生態系統上最重要,但卻最容易受到忽視的一環。一般人對保育動植 物的焦點,大多集中在具有經濟價值或外型討好的大型動植物,但是有更多微小而 不為人知的動植物,默默扮演著維持整個生態系統平衡的角色。

(二)實用價值

生物多樣性具有商品價值:我們所吃的五穀雜糧、雞鴨魚肉、蔬菜水果、魚蝦 螃蟹、糖果點心無一不是來自多樣的生物,我們吃的藥不是從細菌、就是從動植物 中提煉出來的,我們穿的棉毛綢緞,工具、傢俱、舟車所需的木材、橡膠,也都源 於多樣的生物。人類的衣食住行各方面,處處都需要仰賴眾多的生物資源,才得以 生存。換句話說,幾乎所有人類的生活所需都取之於生物資源,而這些僅是廣大的 生物價值中的一小部分。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正提供了人類尋求高生產作物的基因 寶庫。

(三)道德觀點

每一種生物均是地球環境的一份子,都有其生存的意義與價值,是不容被忽視 的。在自然界中,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份,與其他的生命 一樣都是大自然的成員,因此物種的存滅,是由大自然所主宰,人類沒有權力取代

造物者的地位,決定哪些物種該被滅絕或延續。但是長久以來以人類為中心的價值 觀,一直左右著我們對自然萬物的價值判斯。

綜上所述,地球任何地區皆依賴生物多樣性,此為人類前途發展能否永續的一 個重要因子,亦即我們所了解之文明,必須在自然生產力永續存在的情形下才能繼 續維持。了解、保護、並永續利用這個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是大家的基本義務。如 果做得到,對未來人類將可提供重大的貢獻。同時將永續利用做為貿易及其他相關 事務的主要考慮因子,將是未來最需推行的事務。

三、生物多樣性的滅絕

三十五億年前,地球出現了原始的生命形式,經過漫長的地質時代,逐漸演化 成現今複雜的多樣生命。在這三十五億年中,地球上的生命遭遇五次的大滅絕,大 部分的生態系一再遭到摧毀,極多物種接踵滅絕,然而地球上的基因組數與物種 數,非但沒有變得更貧乏,反而更加繁雜多樣。其中最大的滅絕災變,發生在二億 五千萬年前的三疊紀晚期,海洋生物物種中有百分之九十六滅絕了。最近一次的大 滅絕災變應是六千五百萬年前白堊紀晚期,爬蟲綱的恐龍類與翼龍類在極短暫的地 質年代中滅絕了。自然力量造成的滅絕雖然曾經使地球上九成以上的物種消失了,

但其間間隔的時間很長,因此讓許多物種有機會發生突變,演化出更多新物種(金 恆鑣,1997)。

金恆鑣、王瑞香與夏禹九(1998)提到,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估計,全球的熱 帶雨林自1960 年到 1990 年間消失了五分之一,而聯合國糧農組織則指出全世界 75%左右的作物品系已經滅絕。Diamond(1988)指出干擾、季節變化和環境預期變 化等現象均可造成種的歧異,生物多樣性的增加或減少取決於當時環境的狀況及強 度,Cohen(1989)提到由於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與污染物的增加使環境加速惡化,造 成品種劣化及某些品種的消失,所以 Wilson(1992)提到人類的行為,可能已經啟 動了有史以來的第六次全球大滅絕災變,這與歷史上過去五次大滅絕災變的成因相

當不同,是在瞬間(以地質年代為單位)滅絕了極多物種。近數百年來,以發生在熱 帶雨林區的情況最嚴重,正以空前的速度發生。其原因可以大致歸為以下幾點(林 曜松、趙榮台,1998):

(一) 生境交替。Stouffer 和 Bierregaard(1995)指出,棲地間距離的遠近,對 於生物的遷移行為會造成影響,在某些地區的零碎棲地間即使僅有短距離 分隔,其生物族群的豐度和物種的豐富度仍會有明顯的降低。通常從一個 高度多樣化的自然生態系統轉變到很少變化(單種栽培)的農業生態系統。

此種改變使自然植被的面積大量減少。這種面積的減少使物種生境變得支 離破碎,物種減少,結果是喪失遺傳多樣性、物種和種群對疾病、自然變 化等的抵抗能力變得脆弱。Stouffer 和 Bierregaard(1995)以鳥類為對象 的研究中指出棲地破碎後的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鳥類多樣性,因為破碎後 棲地內的食物、植被、氣候、環境等資源會隨著時間而變化,破碎初期棲 地的生物多樣性會有上升的趨勢,形成擁擠的效應,意即許多鳥類賴以為 生的棲地特性喪失後,這些鳥類會暫時棲於次等的棲地中,使得一些殘餘 棲地的單位面積中有很高的鳥類數量;但各棲地有其承載量,長時間下來,

所能負擔的生物量逐漸減少,能適應的鳥類也不多,森林內的生物多樣性 便會逐漸降低,慢慢地被邊緣的生物所取代。Forman(1995)也指出小棲地 有它的優點,但僅能視為大棲地的輔助,無法取代大棲地。

(二) 過度捕獵。對個體的採獵以一個高於被收捕種群的自然生殖能力所能承受的 比率進行。

(三) 化學污染。為全世界的一個主要威脅。化學污染是複雜的和普遍性的,它表 現為不同的形式:如具有硫和氧化氮以及具有氧化劑的大氣污染,通過“酸 雨”的沉降而直接危害植被和損害淡水;農業化學品的過度使用,通過硝 酸鹽和磷酸鹽的徑流而污染河道,使濕地和淺海的生態失去平衡,還通過

(三) 化學污染。為全世界的一個主要威脅。化學污染是複雜的和普遍性的,它表 現為不同的形式:如具有硫和氧化氮以及具有氧化劑的大氣污染,通過“酸 雨”的沉降而直接危害植被和損害淡水;農業化學品的過度使用,通過硝 酸鹽和磷酸鹽的徑流而污染河道,使濕地和淺海的生態失去平衡,還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