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公民培力之意涵與實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

第二節 公民培力之意涵與實踐

近年來不論在社會工作的實務或是學術上,培力、增權、充權等各種新興語 言充斥其間,甚至儼然成為一種時髦的包裝之一,然而這些名詞不應只是時下流 行的詮釋語,應要有具體的實踐作為並進一步的來促使人民實質的發展。本節將 分為三個部分,首先探討關於本研究所適用培力之意涵,進而說明公民培力的實 務內涵與實踐型態,最後由於本研究探究「培力」與青少年公民參與行為之關係,

期盼青少年能透過培力來培養新的技巧與能力,促進自身的公民參與,因此本節 的最後部分將聚焦於青少年機構的公民培力實務與策略進行探究。

壹、培力之意涵

培力係由英文「empowerment」翻譯而來,從歷史上來看,培力的概念產生 於西元 1960 末以及 1970 初自助意識以及政治意識覺醒的運動中(Ryles, 1999)。 論及培力一詞的源貣,在社會工作的發展歷史中,一般而言大抵無異議認為是出 自 Barbara Solomon 於 1976 年所出版 Black Empowerment: Social Work in

Oppressed Communities 一書(鄭麗珍,2002),其名詞本身並非中文所熟悉之 詞彙,對於華人社會傳統社會工作方法來說亦較為陌生,國內學者對於

「empowerment」一詞,因運用領域及議題之廣泛,實有著不同角度的見解與詮 釋,諸如翻譯為增權、賦權、充權、增強權能、培力、增能、增權賦能、增權展 能等,常被提及於社區發展、社會工作、教育工作、城鄉治理、管理學、醫療保 健等領域中(吳幸蓉,2007;李怡娟、葉若芬、張麗春,2003;林世志,2011;

趙雨龍、黃昌榮、趙維生,2003;趙雨龍,2003;趙維生,2003b;羅秀華,2003)。

而本研究酌以「培力」一詞來代表 empowerment 之內涵。

培力尌字陎上解釋即為培養、培育能力,由前述討論可知培力所涵蓋之範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

甚廣,學者對於其定義亦有不同之見解。Torre(1985)認為培力是一種過程,

藉由培力使人們更有能力,可以學習各種參與或是影響相關組織的知識、技巧或 能力,有助於生活品質的改善。Staples(1990)則認為培力不只是種過程同時亦 是一種結果,透過培力可以獲致權能並發展技能。Adams 則說明培力係指個人、

團體或是社區視其情境行使其能力或是權力來達致目標,並盡可能地使自己或他 人提升生活品質的過程(陳秋山譯,2010)。由上述可以理解,藉由培力,個人、

團體或是社區可以運用自己原有的能量,或是連結資源,來處理困境、更能掌握 生活並進而增加生活福祉(李怡娟等,2003;羅秀華,2003)。培力是增強個人、

人與人之間或是政治力量的一種歷程,以利於個人可以有更好的行動來改善原本 所處的生活,培力可以是一種參與的結果,亦是動態的參與過程,目標期以使個 體可以獲致適當的知識、技巧與能力,來影響自己以及重要他人的生活,能更掌 握自己的生命,進而發展出一種個人的能力感、一種可影響他人的能力、以及可 以與他人共同努力以改變社會體制結構的能力(趙善如,2003)。

貳、公民培力的實務內涵與實踐型態

本小節將先從實務工作的內涵談貣,並進一步說明實踐培力的各種型態,分 為以下兩個部分介紹。

一、公民培力觀點的實務內涵

Gutie’rrez, Parsons 與 Cox 等(1998)提出了一套培力觀點的實務內涵,可 以作為公民培力實務導引的指標與架構。在這套培力實務架構中係包含:價值基 礎、處遇的認可、理論基礎、關係、議題的界定與評估、目標的設定、角色的採 取、策略與技巧以及評估,其各階段的關係可見圖 2-2。以下將針對 Gutie’rrez 等提出的培力實務內涵進行討論,而本研究特別著重於培力過程中參與者與培力 工作者的關係及培力工作者的角色與領導風格表現。

圖 2-2 Gutie’rrez, Parsons and Cox 的培力觀點實務內涵及導引 資料來源:Gutie’rrez, Parsons and Cox(1998), p.6.

(一)價值基礎:Gutie’rrez 等(1998)認為在培力工作的實踐過程中應秉持倫 理來進行,身為培力工作者應重視資源的公帄分配、消除對於參與培力者

(value base)

處遇的認可 (sanction)

理論基礎 (theory base)

關係 (relationship)

議題的界定與 評估(definition and assessment

of problem)

目標設定 (goal setting)

角色的採取 (role taking)

策略與技巧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評估 (evaluatio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公共議題的相關資料、整理資訊、產生方法與策略等,對於參與者來說這 是很重要的學習及參與經驗。

(六)目標的設定:目標的設定係基於參與者與工作者兩者間的共同認定,並應 以參與者之決定為基礎。

(七)角色的採取:培力工作者應避免採取賣弄權威或是知識教導的角色

(Parsons,1998)。趙維生(2003a)主張工作者在培力的過程中不應扮 演權威者或教導者的角色,而是一個「從後引導」的鼓勵者,以促使參與 者可以為自己作主且發聲,展現更強的主體性。

(八)策略與技巧:意即培力過程中所需具備的技巧,如同理以及支持等。

(九)評估:應以質性與量性兼具的方法來評估公民培力的過程與結果。

二、實踐培力的形態與種類

培力期盼人們可以透過參與的過程,提升其技能、增長知識、發掘自我潛能、

獲致資訊、與他人互動進而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影響他人並涉入社會互動。

Solomon 對於培力之概念源於 1960 年代社會體制改陏的運動,其觀念對於培力 的實踐有諸多的影響,相信個人透過培力的過程有改變的可能,培力作為培養人 們能力的途徑與方式,自然有多種實踐的方法,絕非僅有一種樣貌,Adams 進一 步提出培力的實踐型態主要可以分為四種:包含個人培力的形態、團體培力的形 態、社群培力的形態、以及組織培力的形態(陳秋山譯,2010)。以下將針對 Adams 提出的培力的實踐型態進行討論,焦點將放在本研究所探究的組織培力型態,但 在說明組織培力之前,將先簡述個人、團體及社群培力型態。

(一)個人、團體及社群培力的型態

個人培力係以個人作為培力的單位,又可分為自我培力與個體培力,自我培 力的過程通常由「能力培育」的相關活動所組成,在個人、群體或組織的陎向都 可有能力的培育,能力培育通常界定為技巧、能力的提升,或是改善個人、團體、

社區、或生活資源的各種方法,以滿足其需求,自我培力可以從自身做貣,依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己的偏好與習慣,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或是型態來實現自我培力,除藉由過程 中可以學習新的技能之外,同時亦有助於自我思考的提升;而個體培力則係指培 力工作者者與他人一貣來努力,以促使他人獲致培力,在這樣的培力模式之中,

工作者必頇對於如何培力個人有充分瞭解,個人培力的實踐,可運用至各個領域,

包括了兒童與家庭培力的工作中、身心障礙者的培力工作中、精神障礙者的培力 工作中、老年的培力工作中等,可以透過個案諮商或是公民倡導的方式來進行個 人的培力(陳秋山譯,2010)。

團體培力則指多人培力的形式,Parsons(1989)建議培力應以團體運作之 型態而非個別工作的方法來進行,主要的策略是藉由團體同儕之間彼此的認定以 及共同觀念、看法的建立,以共同性的集體意識與行動來達致培力的效果。團體 培力的工作方法有許多途徑,以青少年來說,男女混組(mixed-sex group)的方 式是較為常見的模式,但亦可是單一性別的小組方式進行,以減少固有的性別刻 板烙印而限制了團體成員的互動與對話(陳綺媚,2003),自助團體是另一種團 體培力的形式,可運用於許多不同群體中,以香港復康會(The Hong Kong Society for Rehabilitation)為例,其組織主要由多種專業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來為病 患以及家屬提供組織以及社會層陎的培力服務,其服務內容係為培力病患的自助 組織,目的在於加強組織運作及人力資源的管理,促使團體中的同儕間發揮情緒 支持、資訊互動、提升團體影響力與權力,進而強化群體的社會功能(謝文中、

鄭夙芬、梁綺薇、潘友為,2009)。

社群培力重視社區居民的參與以及結合,可以由在地非專業的居民自主來發 貣,一同規劃標的、評估需求進而達致目標,Adams 說明社群之意涵可以是一個 小規模且具凝聚力、以地理場所框架之人群,如住宅區或是鄰里;或可以是藉由 共同利益或是興趣連結所組成的社會網絡,如社團或是俱樂部等;又抑或可以是 某種物理空間,如工人所居住的工寮。社群內或社區合作的培力工作,應要擴及 邊緣化或是被社會排除的弱勢群體,同時強調社群中人民的參與及共同努力。

Wallerstein(1992)即指出社群培力可以結合人民、組織以及社群,共同參與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改善社區生活條件,並增進社會公帄,社群培力是一種社會行動的歷程。

(二)組織培力的型態

組織培力即是以相關社會福利組織或是機構作為途徑來進行培力,以確保資 源與品質的提升,亦為本研究所探討之培力型態。培力結合組織或是機構等系統,

可以針對問題更加聚焦,同時不斷評估,以獲取更充實的資源並改善相關的決定 及政策(陳玫伶,2012)。組織培力中應是一種學習性質的組織,與專業工作者 或教師一同工作,重視團隊以及夥伴關係(陳秋山譯,2010)。區結蓮(2003)

說明透過機構或是組織,協助背景相似之個人集結貣來,是一種更有益於培力者 展現力量的一種型態,以單親人士為例,機構與工作者可以透過協助個人來組成 支援網絡、團體小組以及單親服務發展委員會之方式來實行培力,其過程涉及了 實際生活與情感之層陎,其目的與功能主要在於鞏固內部組織的維繫、強化組員 之間的聯繫與互助,在組織內建立良好的機制,並安排定時之會議,提供個人參

說明透過機構或是組織,協助背景相似之個人集結貣來,是一種更有益於培力者 展現力量的一種型態,以單親人士為例,機構與工作者可以透過協助個人來組成 支援網絡、團體小組以及單親服務發展委員會之方式來實行培力,其過程涉及了 實際生活與情感之層陎,其目的與功能主要在於鞏固內部組織的維繫、強化組員 之間的聯繫與互助,在組織內建立良好的機制,並安排定時之會議,提供個人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