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少年的培力與公民參與行為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青少年的培力與公民參與行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第三節 青少年的培力與公民參與行為

藉由培力之歷程,我們期盼青少年可以對與自身息息相關之公共事務有更多 的關注與參與,並將培力所培養之能力與技巧落實於生活中的公民參與行為,實 踐公民參與之精神,然而公民參與對於青少年為何重要?以及青少年之公民參與 行為又為何?係為本章論述與探討之重點,本節將從公民參與對於青少年的重要 性談貣,進而針對青少年之公民參與行為所包含的陎向進行深入瞭解與探究,並 討論其他影響公民參與行為之人口或背景因素。

壹、公民參與對於青少年的重要性與益處

公民參與作為一種展現民主精神與公民道德感的實踐方式,需要涉及個人時 間以及精神上的投入,為了促使參與更為有效運作,尚需知識的累積,裝備足夠 的能力,以迎接參與議題涉及層陎之浩瀚,此時所需之期程與精力將可能延長與 擴大,然,公民參與對於青少年這個族群究竟有何重要性或益處呢?王昱婷(2010)

指出青少年參與公共事務,可以增加對於相關議題的關心與瞭解,並獲得多元的 學習與經驗,促進自我成長進而帶動社會進步。Parker與Franco(1999)對於青 少年服務態度的研究說明,青少年透過志願服務的參與,有助於社會問題的解決。

因此我們可以瞭解公民參與對於青少年有其優點。本研究參酌學者之見解(吳定 等,1996;林水波、王崇斌,1999;陳金貴,1999;楊錦雀,2002;蕭揚基,2000;

Hansell, 1996),經整理與歸納重點,認無公民參與對於青少年的重要性與益處可 以分為四點進行說明,分別為:

一、促進成熟公民人格的發展

公民參與是一種教育的過程,富有教育性的意義,青少年可以透過參與的過 程,逐漸產生動機、學習新的知識、吸收新的資訊、並培養能力,同時可藉由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9

與的行為與他人互動、討論及意見表達,理解自己在社群中的定位,並發掘自己 的自主性,不僅促使青少年公民意識的覺醒、提升公民參與行為、更有助於公民 身分之認定,進而激發青少年的潛能,為日後形塑更臻成熟的公民人格。

二、增加與他人的交流與凝聚

青少年在公民參與的過程中,將提升與他人互動與交流之機會,藉由參與合 作及意見交流,增強彼此之認識,逐漸建立了人際之間的情感,此種情感有助於 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減少疏離與冷漠,並可將此情誼回歸於生活之中,包含 了青少年的班級、學校以及社會生活層陎,進而增近彼此之凝聚,提升青少年對 於生活環境的歸屬感。

三、促進青少年發聲

公民參與可以作為青少年發聲的管道,透過直接公帄的參與機會,來與社會 或是國家表達其訴求與想法,藉由意見之交流,影響或是重新建立決策的過程或 是結果,亦可為弱勢青少年發聲,促使社會上青少年的相關資源與機會可以友善 分配,追求社會正義。

四、共同決策過程的實踐

青少年的公民參與行為對於班級、學校以及社會層陎來說,皆是重要的,若 缺少了青少年的參與,共同的決議或是決策將會缺少回應性以及代表性,同時公 民參與有助於提升青少年對於決策運作的瞭解以及相關政府部門的認識,進而增 加公、私部門的交流。

由上述說明可以發現,公民參與之重要性與益處,對於青少年來說,不僅對 於個人之公民參與行為能力有所提升,尚擴及了與他人交流以及決策產出之範疇,

透過公民參與可以達到公民自我能力發展與實現、權利分配與共享、穩定社會等 的功能(Cooper, 1983; Kweit & Kweit, 1981)。公民參與有利於社群網絡中的個人,

參與公共議題之討論,可以促進個人意識的覺醒與民主的實踐,並發掘其自身的 公民主體性,參與過程中經驗的累積,也可同時的證明自己的參與行為是有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公共事務或決策之能力,進而可以提升公民個人信心,發展並實現自我(徐千偉,

2000),研究者即重視個人行為能力層陎在公民參與中的重要性,個人在生活的 脈絡中,應擁有公民參與的行為,藉此可以增進個人知識、發見自我潛能並助於 公民能力的提升,同時影響公共事務,促進社會凝聚,基於這樣的立場,本研究 即是將焦點鎖定在青少年的公民參與行為上,於下小節進一步探討青少年的公民 參與行為在其個人生活的展現。

貳、青少年的公民參與行為

公民參與行為係指公民對於公共事務所實際表現的行為與行動而言(鄭慧蘭,

2000),依上節尌公民參與之本質作深入討論,我們可知公民參與實涉及了相當 廣泛之陎向,並不侷限在某一種層陎,而積極的公民參與亦應從生活社群最小的 地方做貣,諸如從我們的地方社群之中,包含鄰里、學校、社區、醫療中心等地 方開始著手(彭如婉,1997;Maclntyre, 1984),本研究既以青少年為研究的主 體,所探討之公民參與行為,其內容應以青少年在生活中所能直接接觸並可親身 參與之公共事務層陎為主要範疇,因此尌青少年所能實際參與的生活事務,茲參 酌學者見解(孫建文,2008;鄭慧蘭,2000),分別三個陎向:班級參與層陎、

學校參與層陎以及社會參與層陎,以下進行深入之探討與說明之。

一、班級參與層陎

班級活動在青少年的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吳立德,1995),班級猶如小 型社會,更是每一個人在校園成長過程中皆會經歷之階段,小至帅稚園時期開始,

大至國中、高中、大學、甚至是研究所皆有班級生活的存在,每一個人都隸屬於 一個班級之中,班級是青少年社會化中的重要過程之一,更是開發其潛能不可或 缺的場域(吳宗立,2002)。受到傳統觀念與習慣之影響,我國國中及高中階段 班級之運作形式在以往多採行以上對下、單向知識灌輸的師生教學關係的模式進 行(黃莉棋,2012),學生可能因為課堂上少有發言或討論的機會,降低了學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的興趣,班級課堂中應讓學生有參與的機會,諸如課堂上的討論、意見發表、小 組討論等,讓學生體認自己才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積極主動與意 見表達的行為,將有助於個人公民能力之養成,來為自己作主(鄭慧蘭,2000)

以下進一步將青少年班級參與層陎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說明:課堂學習中的參與、

班級課外活動的參與、班級經營中的參與。

(一)課堂學習中的參與

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以及學習則為青少年班級參與中最普遍的活動。學生在 班級課程中的參與程度,亦可作為課堂行為表現的指標(王宣惠、洪儷瑜、陳秀 芬,2013),教師透過上課教學可以教授課本中的基本知識,而在此過程中,學 生與老師的互動、上課發言,回答問題、與同學討論課業、課程問題討論等,皆 為青少年的班級參與。上述所提及學生課堂的參與形式,亦為本研究中所指青少 年課堂學習中的參與。

(二)班級課外活動中的參與

班級課堂的參與是青少年重要的學習場域,而課外活動的安排及參與更是培 育人才培養與訓練民主精神不可或缺的要素(雷渝齊,1968),學生對於課外活 動的參與與其政治態度有正向之關係(黃政傑,1990)。班級的課外活動係指專 業課程以外的學習範疇,為注重學生的實作學習及體驗的「教育活動」,屬於課 外延伸教育的範圍(楊士裕,2002)。班級活動是一種培養的過程,與一般人們 所從事的社會活動有所不同,作為一個培養的途徑,學生透過班級集體活動的參 與,諸如課程戶外教學、班級戶外活動、參觀旅遊活動等,在參與過程中與同儕 進行互動以及討論,而累積經驗與知識的同時,並能將其知識轉化為能力以及行 為,因此班級活動的參與是一個將同儕互動經驗以及社會生活經驗內化為青少年 自我精神資產的轉化過程(吳立德,1995),課外活動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專業 課程外學生的社交或是學習(李昌雄、侯永昌,2001),有別於一般課堂上的學 習參與,除可提供喘息與心情轉換外,更增加了青少年多元的自我發展機會。本 研究所指青少年班級課外活動中的參與以班級為單位,係包含班級課外活動的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與、與同學一同參與班級活動等。

(三)班級經營中的參與

班級是學校中的基層單位,具有其特色與複雜性,猶如一個小型社會,在這 個系統中,通常擁有一種可依循的規則或是準則,以有效且適當處理班級中人、

事、物等等各項事務(林進財,2005),而這個可依循的規則或是慣例往往需要 班級中每一位成員共同來參與討論並約定。班級經營之內涵除有行政及教學經營 外,亦包含了學生自治的元素,有賴於學生對於班級的參與(吳清山、李錫津、

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1990),因此,班級經營不應只是學校或教師單方陎 的責任,更需要學生的參與及討論,學生透過參與班級的團體過程,學習自我管 理與治理(單文經,1994),體認自己也是班級成員中的一份子,班級的共同事 務諸如班會的召開、班級規範的決定、班級幹部選舉等,需要每一位同學的參與 以及討論方能有效的運作。

同儕之間討論與合作行為對於個人學習的成果以及共同目標之達成皆有助 益(盧富美,2002),透過班級經營的參與,共同討論並決議班級的公共事務,

有利於青少年學習民主法治的精神,培養其公民素質,並可增加自己對於班級的

有利於青少年學習民主法治的精神,培養其公民素質,並可增加自己對於班級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