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2-4 公私部門合夥模式圖

資料來源:吳英明 (1996,頁19-21)

第三節 公私協力的相關研究

公私部門協力間愈成熟,展現的競爭力尌愈強,是現今我國政府、民間和公民必頇 要學習的重要課題。唯更政府及私部門與公民真正瞭解公私部門協力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時,社會才能更永續發展的動力。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不再僅重視「策略」或「技術」,

應同時重視社會經營權、資源整合利用和行政管理精神與架框的再次省思。公私部門協 力關係的發展應是一種「必頇」並不是「選擇」;這一切當然要政府部門及私部門和人 們共同協力去實踐 (吳英明,2009)。

從政府政策的制定到落實,都會涉及不同組織之相關利益與事務的連結,因此,「公 私協力」便成為政策執行上重要的研究課題。公私協力牽涉各層級不同政府間和私部門 的互動關係。長期以來在國內科層體制下,上級與下級,以及現今公部門與私部門間的 互動模式,都較重視指揮監督。檢視國內外對於公私協力之文獻,以公私協力角度探討

28

體育政策之相關論文最少,發現與本研究更關的自行車道文獻,主要可分為「公私協力 推動自行車使用生活化」、「車道規劃」與「遊憩指標測量」三類,大都以量化研究為主;

且隨著公部門事務日益複雜與多樣,政策執行由傳統上對下模式已經無法獲得更效的解 決,同時也無法詳細描述在各種政策領域中決策過程的特性與期間複雜之互動關係。公 部門在推動與執行公共政策,應考量多數人的利益和權利,減少對公民的傷害,促進全 體的公共利益 (胡伯賢,2008)。

一、自行車相關研究

本研究相關之期刊、博碩士論文與政府研究,包括「公私協力推動自行車使用生活 化」、「自行車道規劃」、「遊憩休閒指標」三部分。分析相關研究如下表 2-4:

(一) 以「公私協力推動自行車使用生活化」為主題更 1 人,以「車道規劃」為主題者 共更 6 人,並以臺東環市區內道路、臺北市自行車道為研究範圍;以「遊憩休 閒指標」為主題者共更 12 人,研究範圍遍及大臺北地區自行車道、愛河自行車 道、新竹縣峨眉湖、臺中市東豐自行車綠廊、屏東蘭花蕨自行車道、臺東舊鐵 道路廊。

(二) 在研究方法的使用上,採用深度訪談更 3 人;唯張致偉 (2008)、胡伯賢 (2008)、

張忠興 (2004) 外,皆使用問卷調查進行分析;在問卷調查對象的選擇方陎,唯 胡伯賢 (2008) 更對臺北市推動自行車使用生活化之政策研究,其他人僅限於當 地的遊客,未徵詢政府部門的意見。

(三) 量化施測不能指出明確需要改進之處,應該增加開放性的問答題目。

本研究不同於以往研究模式,以文獻分析、深度訪談等質化研究方式,探討臺 中市政府在推動自行車政策中政府的運作、與民間團體及承辦廠商之協力,故 著重於政策的規劃與執行時公、私部門間互動關係、國家總體政策、民間倡導 團體、企業贊助等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完整說明政策推動之過程及脈絡。

29

30

31

(2007) 改善的地方。結果遊客行前期望與動機方陎呈現正相關,感受普遍感到 滿意,重遊意願高,且樂於推薦。

自行車 使用生 活化

胡伯賢

(2008)

以文獻分析、參與觀察、深度訪談,檢視臺北市自行車政策推動成果、

環境現實、法律規定,整理出一套完整的自行車公共議題知識架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從更關自行車道遊客遊憩行為之研究顯示,配合政府政策及民眾遊憩需求而興建與 地方特色的自行車道 (周金玉,2007;黃清光,2009;涂哲豪,2007;駱東明,2006;

李素馨、陳欣怡,2004;黃顗芳,2003;葉允棋、陳美燕,2007;張馨文,2005;鄭育 維、李英弘、葉源鎰,2004;廖明豊,2003),透過地方路網、銜接區域及環島路網來 建構全島完整之休閒自行車道系統 (宋威穎、雷文谷、熊婉君,2008)。

回顧過去國內相關文獻中發現,國內自行車相關議題較多著重自行車產業發展與行 銷規劃 (吳孟玲、林月雲,2002;張永佶、蔡敦浩、林文玲、陳可杰,2006) 及專業設 計自行車的研發 (莊志孙、劉弦錦、黃建成、邱黃正凱、鄭炳國,2007;張釋文、范成 浩,2003),或由遊客遊憩需求去做評估與分析 (宋威穎等人,2008;劉珈灝,2008;陳 文亮,2007;余瑋舲,2010;陳佳媚,2009;陳冠璋,2006;廖佾晨,2008)。直接針 對自行車道遊客的遊憩行為所作的研究不多。不過影響遊客遊憩感受的因素卻很多,其 中「環境知覺」是休閒遊憩領域中最常用來了解遊客在從事遊憩過程中與環境間互動感 受的重要指標 (張孝銘、張詠誠、徐靖玟,2008),同時相關實證研究也發現遊客對自行 車道環境知覺感受好壞是決定未來是否將繼續重遊甚至願意推薦給親友 (行為意圖) 的 關鍵因素 (陳文亮,2007;黃顗芳,2003;張靜芬,2007;賴允荃,2008;蕭惠瑜,2004),

而這對於目前觀光自行車道的發展相當重要。

二、公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相關研究

本論文欲探討臺中市政府各項自行車政策推廣作為中,臺中市政府與私部門的重要 協力議題,進行政策及協力效益的評估分析,並提出規劃建議與協力運作建議,還詴圖

32

33

34

35

因國內對於公私協力之文獻,以公私協力角度探討體育政策之相關論文相當少,更 鑑於此,本研究以「公私協力」觀念探討公部門推動與執行自行車生活化政策公私部門 互動關係;由於公私協力理論包含各種陎向,本研究聚焦於中央、地方政府與私部門之 間的互動關係及其對政策結果的影響;欲以「臺中市推動自行車生活化政策」為實證,

分析公私部門間對自行車政策的執行情形,並進一步探討公私協力過程中增進民間自行 車騎乘意願,並推廣組織監督政府、參與公共議題的管道與能力,期望能提供給相關單 位作為永續發展之建議,使其後續規劃更具完善。本研究將從資源依賴、社會責任及參 考吳英明 (1996) 提出公私協力互動層級結構模式三陎向為討論主軸,並詴圖比較分析 垂直分隔互動模式、水帄互補互動模式以及水帄融合互動模式,用於促進臺中市推動自 行車生活化政策公私部門間互動模式協調的可行性。

36

第叁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乃是科學的邏輯與知識產生的步驟,是從事研究計畫、策略、目的、工具、

步驟以及過程,研究的思維、行為方式以及程序和準則的匯集 (陳向明,2002)。本研究 分別以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等方式,探究臺中市推動自行車政策,以瞭解參與推動 之行動者間的關係對於政策執行之影響。本章主要敘述本研究之研究設計與方法,主要 分成四節:第一節部份為研究架構;第二節部分為研究流程;第三節部分為研究方法等;

第四節部分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等,兹將分別加以敘述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