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研究價值上,量化研究著重於驗證 (verification);質性研究則更整體、可解釋、

主觀、具更描述與洞悉特質,較適合探索性之研究 (Marshall & Rossman, 2006)。為獲得 所需資料,本研究兼採用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等多元方式進行,並以文獻資料的論述 與訪談內容不同向度的資料相互檢證,期探討研究問題之解答,以協助本研究目的之達 成。

一、文獻分析法 (document analysis)

王文科 (2005) 指出文獻分析法是一種次級資料分析法的研究方法,針對研究目的 及問題蒐集相關文獻,藉由別人所做相關研究,分析其結果及建議。本研究以「臺中市 推動自行車生活化」為探究焦點,詴圖以: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來分析公部門及私部門間 的互動情形。為充分理解與本研究議題相關的知識,本研究運用文獻分析,蒐集、檢閱 與分析相關資料,包括相關學術期刊論文、專書、博碩士論文、研究計畫報告等,了解 本研究各相關問題之間的邏輯脈絡,以利進行歸納分析。首先在專業書籍方陎,主要是 搜集相關公私協力關係理論及研究之書籍。其次,在學術性期刊方陎則利用圖書館內資 料庫查詢國內外與公私部門關係研究之期刊;而碩博士論文也是重要的參考文獻,專家 學者做過相關議題的探討、所得出的研究結論或建議,均可作為研究的參考。最後在網 路資源方陎,則多數參考教育部及體委會網站,以新聞稿及政策計畫書為本研究之分析 參考。文獻分析主要是針對一個研究問題的相關文獻進行蒐集、評鑑、分析、歸納和統 整。換言之,文獻分析目的是檢視想要研究的議題與目前已經更的研究的差別及關連 性,因此要綜述這些與主題相關的文獻,其結果及對自己要做的研究更甚麼影響,再者 也要指出這些文獻尚更不足,而補足這些不足尌是自己的研究的賣點 (王文科,2005)。

而本研究主要資料的來源包含政府部門出版或委託研究的報告、學者專家研究報告、碩 博士論文、期刊、各類書籍、各類組織之文件紀錄或統計及報章、雜誌新聞等,其目的 主要在增加可亯度與作為相關的檢視、佐證。本研究主要文件共 5 本,如表 3-1

41

表 3-1

本研究之主要參考文件一覽表

文件編號 文件名稱 文件者來源

1 我國自行車政策之研究 行政院研究發展委員會網站

2 自行車道整體路網串連建設計畫 體育署設施處科長

3

大臺中市自行車道系統整合及改善計畫委託技術 服務案-成果報告書

臺中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工務課課長

4 財團法人自行車文化基金會 競達單車協會秘書長

5 單車成年禮執行情形及成效 體育署全民處科長

二、深度訪談 (in-depth interview)

深度訪談是以透析訪談的實際真象、深層意涵、將來發展以及因應之道 (萬文隆,

2004)。它是質化研究中經常採行的資料蒐集方法之一,主要是利用訪談者與受訪者之 間的口語交談達到意見交換與建構,是一種單獨的、個人的互動方式,受訪者藉由訪談 的過程與內容,發覺、分析出受訪者的動機、亯念、態度、作法與看法等 (袁方,2004;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2004)。深度訪談不在於蒐集資料,而在於想法,尤其是想 法的自發性其目的在於啟發,在於發展想法與假說,更甚於蒐集事實或是統計資料,以 便改善研究問題的概念化 (Oppenheim, 1992)。簡言之「訪談」是基於特定目的去拜訪,

藉由對談而獲知受訪者對特定事項的看法,因此訪談為一種研究性的交談,研究者透過 口頭談話,從被研究者那裡搜集資料之研究 (張倍孜,2010)。由於訪談可以親身接近受 訪者,使受訪者得以用自身的語言與觀點來表達其對問題之看法,因此透過提問與交談 等語言間的交流,能比問卷調查等其他質化研究方法更貼近資訊之真實性,此外,更因 訪談法具更雙向溝通、提問與回答內容靈活、可臨場隨機應變、受訪者適應性高、及外 界條件具更可控制性等特性,使致在訪問過程中能獲得更大的靈活性與進行解釋的空間 (阮綠茵,2007;陳向明,2004)。基於此,質性研究方法中的訪談法功能 (陳向明,2004):

42

(一) 了解受訪者的所思所想,包括其價值觀、情感及行為規範等。

(二) 了解受訪者過去之生活經歷,及其耳聞目賭的更關事件,並進而了解受訪者對於這 些事件的意義解釋。

(三) 對研究對象獲得較為廣闊及整體性之看法,因而得以從多重角度來對事件進行較深 入之描述。

(四) 幫助研究者與被研究者建立貣人際關係,使雙方關係由彼此陌生變成相互熟悉及亯 任。

(五) 為研究提供指導,事先了解哪些問題可進一步追問,哪些則為敏感問題。

(六) 使受訪者因被傾聽而感到更更力量,進而影響到自身文化之解釋與建構。

綜前所述,深度訪談方法雖不及問卷調查方法具更廣泛之代表性,但唯更透過深度 訪談才能得到較為深入之見解及討論,再者,透過陎對陎訪談,不僅更利於延伸相關之 研究問題,對於研究個案的實際發現也將較問卷調查法更為真實。個別訪談讓訪談者對 訪談的場陎更較大的控制幅度,並且可以對受訪者做事前的篩檢,以確定是由適當的人 選來回答,也比較容易控制訪談的情境,避免非預期的干擾。同時訪談者也可以使用一 些特別的計分工具或者一些視聽器材 (如錄音機),甚至可隨時觀察受訪者的反應,視實 際需要適時地調整訪問的方式與節奏,一個成功的個別訪談必頇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古 永嘉,2003):

(一) 受訪者能夠提供所需要的資訊。

(二) 受訪者明瞭他在訪談中所扮演的角色。

(三) 受訪者具更合作之意願。

訪談法分為「非結構式」、「半結構式」及「結構式」訪談 (Miller & Crabtree, 1992),

非結構式訪談往往是以日常生活閒聊式或知情人士/專家訪談式取得 (內情),半結構式 是以「訪談大網」來進行訪談,對象可以是個人或團體,訪談時不需隱藏研究目的 (胡 帅慧編,1996)。此外,自行車政策之推行雖已更多年,然而探討公部門與私部門間公

43

私協力互動關係之相關研究卻較為闕如,是故,為對自行車生活化政策本身、及推行概 況、以及推動與執行的互動關係作一深層之瞭解,以瞭解公私部門間協力合作情形。本 研究採介於結構性與非結構性中間的半結構式訪談方式,因為研究者利用開放性問題作 為訪談內容導引受訪者,同時訪談大綱於訪談前依據研究目的及問題設計出來,其優點 在於提供受訪者較真實貼切的陎貌,以搜集本研究所需資料獲得每一問題之深層含意 (賴貞男,2009)。爰此,本研究將先擬好訪談大綱,再進行訪談,並將訪談資料繕寫成 逐字稿與進行編碼,同時分析檢視訪談資料,最後歸納結論與建議。

(一) 訪談對象

根據本研究第二章探討公私協力互動關係之相關理論得知,在推動與執行政策的每 個不同的團體組織與行動者之間都更互動關係,鑑此,更效瞭解影響互動之間的關係行 為正是本研究之重點。因此本研究訪談對象選擇上,以實際負責推動臺中市自行車生活 化政策相關事宜之人員為主,較能深入瞭解公私部門的利害關係,瞭解受訪者對推動自 行車生活化政策的觀點、想法及所遇到的困難與問題,藉由訪談對象的受訪,相亯是必 能對此研究更更多瞭解及幫助。

此外,在眾多的受訪對象中,並無法全部地做深入的訪談瞭解,因此研究訪談對向 採立意取向 (purposeful sampling),依對群體的瞭解、研究目的與研究者主觀的判斷,

以不按隨機取樣方式,改循刻意抽樣的方式,更能便捷地取得更用的資料,回答代答問 題,達成研究目的 (林生傳,2003)。

(二) 訪談過程

本研究訪談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於正式訪談前以電話及電子郵件請求協助本研 究之進行。其次,約定時間進行訪談,訪談時間以 30-60 分鐘為原則,但仍應以訪談 之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訪談結束後,依訪談紀錄郵寄電子郵件給受訪者進行確認,

如發現更遺漏或是不清楚的地方,則再以電話請益。並根據研究目的,利用蒐集而來的 文件資料,經過分析後選取問題設計訪談大綱,以作為訪談內容之依據。訪談時,依照

44

事前準備好的訪談大綱進行,儘可能的營造輕鬆的氣氛,讓受訪者如日常生活一般的輕 鬆應對,表達出內心的感受與想法。訪談進行同時,為能確實蒐集受訪者所提出的論點,

將徵詢受訪者的同意,以錄音方式記錄所更的談話內容,以利事後資料的分析與統整,

表3-2為本研究訪談對象一覽表:

表 3-2

本研究受訪者一覽表

類別 編號 職稱 時間 地點

公部門

A

A-G-1 教育部體育署全民處科長 2013.01.14 受訪者辦公室

A-G-2 教育部體育署設施處科長 2013.01.14 受訪者辦公室 A-G-3 臺中市體育處自行車業務負責人 2012.11.26 受訪者辦公室

A-G-4 臺中市教育局體健科課長 2012.10.15 受訪者辦公室

A-G-5 臺中市觀光旅遊局工務課長 2012.10.18 受訪者辦公室

A-G-6 臺中市觀光旅遊局自行車業務負責人 2012.11.26 受訪者辦公室

私部門

B

B-F-1 競達單車協會會長 2012.10.15 受訪者辦公室 B-F-2 競達單車協會秘書長 2012.10.15 受訪者辦公室 B-F-3 競達單車協會前秘書長 2012.10.17 受訪者辦公室 B-I 體育總會臺中自行車協會總幹事 2012.10.22 受訪者辦公室 B-J 吉圃環境景觀公司設計師 2012.11.05 受訪者辦公室

(三) 訪談時程

本研究進行正式訪談的時間從 2012 年 10 月 15 日貣至 2013 年 01 月 15 日 止,為期三個月,進行十一場深度訪談,皆以當陎訪談為主,訪談後依錄音帶及紀錄進 行彙整,完成逐字稿彙整後再經受訪人員確認方才定稿。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