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伍、 、 、其他因素所形成的教學困擾 、 其他因素所形成的教學困擾 其他因素所形成的教學困擾 其他因素所形成的教學困擾

伍、 、 、其他因素所形成的教學困擾 、 其他因素所形成的教學困擾 其他因素所形成的教學困擾 其他因素所形成的教學困擾

除了由學生方面所造成的教學困擾之外,受訪教師也提出其他造成教學困擾 的因素,T1、T4、T7、T8、T9 五位教師指出課程內容不夠彈性會造成教學困擾;

T6、T7、T9三位教師指出實驗設備不足會造成教學困擾;T3、T5二位教師指出教 師學科背景會造成教學困擾;T7教師認為行政工作過重或影響教學而造成困擾;

T2教師認為家長會干涉教學而造成教學困擾。

而本研究是針對學生學習方面所造成教師的教學困擾,其他因素並沒有深入 探討,而上述這些其他因素可作為日後研究參考之用。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國小自然 國小自然 國小自然科 國小自然 科 科教師解決教學困擾 科 教師解決教學困擾 教師解決教學困擾之教學策略 教師解決教學困擾 之教學策略 之教學策略 之教學策略

第三節在探討國小自然科教師所遭遇到的教學困擾,受訪教師在不同面向感 到教學困擾,經由晤談得知多數教師能利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困擾來進行有效教學,

本節將依序探討學生程度差異大、學生興趣不佳、秩序問題及紙筆測驗成績差異 大造成學生信心低落等四項教學困擾,經由晤談資料並分析整理受訪教師在四方 面之教學策略。

壹 壹 壹

壹、 、 、學生程度差異 、 學生程度差異 學生程度差異大所採取的 學生程度差異 大所採取的 大所採取的教學策略 大所採取的 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

經整理歸納晤談資料後,得出受訪教師運用來解決學生程度差異大之教學策 略有12 種,依照受訪教師使用各項策略的人數多寡,依序為合作學習、個別指 導、訂定不同標準、課堂補充、課後補充、重複重點提示、多元評量、指定同學 發表、每位學生都有事做、實驗操作、作業的訂正及多媒體教學,整理如表4-4-1。

表4-4-1 學生程度差異大之教學策略 教師

教學策略

T1 T2 T3 T4 T5 T6 T7 T8 T9

合作學習 ○ ○ ○ ○ ○ ○ ○ ○ ○ 個別指導 ○ ○ ○ ○ ○ ○ ○ ○ 訂定不同標準 ○ ○ ○

課堂補充 ○ ○ ○

課後補充 ○ ○ ○

重點重複提示 ○ ○ ○

多元評量 ○ ○

指定同學發表 ○ ○

每位學生都有事做 ○ ○

實驗操作 ○

作業的訂正 ○

多媒體教學 ○

圖例說明:「○」表示受訪教師所使用的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由使用教師人數多寡排列)

由表4-4-1可知,受訪教師因學生程度差異大的12項教學策略中,有三位教 師兼採5種教學策略,有五位教師兼採4種教學策略,有一位教師兼採3種教學策 略。由此可知,受訪教師並非只採用單一種教學策略來解決學生程度差異大這項 教學困擾,而是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以下即敘述各項教學策略之作法。

一 一一

一、、、、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對「學習成就」的影響,多數研究指出能提昇學習者的學習成 就(黃詠仁,2001;蘇麗美,2004;張珮玉,2004;林政德,2005;郭英彥,2007;

郭坤隆,2008)。在黃詠仁(2001)、郭英彥(2007)及郭坤隆(2008)的研究

中指出「合作學習」對於中、低階能力的學生其學習成就更有顯著的提升,T3教 師指出在分組合作學習中可以發現,「我會利用組內程度較好的學生來教導程度 較差的學生,這種方法的效果不錯,程度好的學生可以經由教導他人來獲得複習 的機會,程度較差的學生,也可經由同學的教導,有時這樣的學習效果比我們老 師教的還更好」(T3010407),這與黃詠仁(2001)的研究中指出低成就的學生 能獲得同儕的協助,學習成效進而有顯著提升,有相同的結論。

T2 教師也指出組內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當小組長,而小組長必須將組內彙整的 資料上台發表,此種策略可以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我會讓小組先經過討論過 後,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上台將答案寫在黑板上,也就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當小組 長,程度好的當然他很快就跑上台,寫出正確的答案;程度較差的學生也許可以 利用這段時間,看看黑板別人寫了哪些答案,或是趕快請教組內的其他組員,這 樣不管是程度好或程度較差的學生,都可以得到不錯的學習效果。」(T2020610),

這與張珮玉(2004)的研究中指出可利用小組內職務的輪替來增進低成就學童的 學習成效,有相同的結論。

合作學習在受訪教師中有九位教師會使用此種策略,但經由晤談資料的分析 中,發現在細節上仍有不同之處,包含:分組方式、小組長工作等來因應學生程 度差異。如表 4-4-2 所示:

表4-4-2 受訪教師的分組方式及小組長工作 教師教師教師

教師 編號 編號編號 編號

分組方式分組方式分組方式

分組方式 小組長工作小組長工作 小組長工作小組長工作

T1 教師

1.該班級如已有分組,採用該班分組方式。

2.由老師挑選出班上領導型人物擔任小組 長,組員由學生自選,但必須注意男女平均。

協調組內工作分配及活 動的進行,統整組員意 見。

T2 教師

將學生依照程度差異分組,並由教師挑選出該 組小組長。

實驗器材的準備,作業 的收發。

T3

組內程度好的學生去教導程度不好的學生,「我是利用異質分組的方式,讓同一 組內有程度好的學生也有程度差的學生,讓程度好的學生去教導或是帶領程度差 的學生進行實驗。因為如果整組都是程度不好的學生,就會很難上課。」

(T7010205)。

T8教師指出利用座號分組可以加快分組速度,省去分組所造成的困擾,而以 坐在鄰近的同學為一組,可以省去移動座位的麻煩,「我傾向利用座號分組或是 以坐在附近的人為一組,座號分組不會有誰要和誰一組或誰不和誰一組的問題存 在,鄰近座位分組如果需要臨時進行分組討論,只要稍微移動一下位子就可進行,

不必大費周章,也可以節省上課時間。」(T8020609)。

2.折衷分組方式

T1、T3、T5、T9四位受訪教師的分組方式為,老師先挑選出小組長,再由學 生自行去分組,但在分組上這四位教師亦有原則存在。T1教師要求各組男女平均;

如果有人最後分不到組別,T3教師會介入學生的分組;T5教師會在程度較差學生 的組別中,安排他的好朋友或是程度較好的學生;T9教師要求程度較差的學生不 能都在同一組。

3.學生自由分組方式

T4教師指出學生間原本就有小團體存在,且學生都喜歡和自己的好朋友在同 一組,但他事先會要求班上幾位特殊生不能在同一組,以讓教學活動可以順利進 行,「學生都喜歡跟自己的好朋友在同一組,這我是同意的,但我會事先要求他 們必須注意秩序,還有某些特殊生必須分在不同組別,這樣才讓他們自由分組。」

(T4010911)。

二二二

二、、、、個別指導個別指導個別指導 個別指導

受訪的教師中除了 T4 教師之外,其餘的八位教師均表示會利用課餘時間,

包含下課或是午休,針對程度落後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補救教學。而在個別指 導的方法上:T3 教師指出「首先我會讓學生先問自己不會的問題,如果他們沒有 問題,我就會針對在他們身上所發現的問題,來一一的對他們講解或說明。」

(T3020708);T5 教師指出「我會利用下課時間,講解給程度較差的學生聽,請 他拿出課本,請他找出題目所問的問題,答案應該在課本的哪裡,讓他加深印象。」

(T5020406);T6 教師指出「我會單獨將程度較差的學生找過來,針對他的問題,

我可能會利用不同的方式再講解一次,最後,為了檢驗他是否真的瞭解,我會請 他利用自己的話把這些內容再講一次。」(T6011518);T7 教師指出「我會再把 題目解釋一次給他聽,有時候他是不懂題目意思,或是將講解速度放慢,再講一 次。」(T7010912)。

而在個別指導的成效上,T2 教師認為「這會養成學生一個習慣,他在考試、

寫作業時會認真地把題目看懂,而不是隨便把答案寫上去。久而久之,除了真正 少數幾位每次都要讓我找來個別指導之外之外,大部分的同學都有很大的進步。」

(T2030406);T3 教師認為「程度差的學生,在班上聽不懂,他也許不敢問,來 我這邊後,就會也比較多的時間跟他慢慢解釋,他的吸收效果也會比較好。」

(T3020910);T7 教師指出「雖然程度差的學生沒有辦法法考很高分,但至少基 本的題目都會,我覺得的效果也不錯。」(T7011213)。

三三三

三、、、、訂定不同標準訂定不同標準訂定不同標準 訂定不同標準

T2、T3、T4 三位教師會針對學生的程度差異,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訂定不同的 標準。T2 教師指出「我會給不同程度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標準,譬如考試標準,程 度比較好的學生,我的標準就會訂得比較高,除了基本題的一定要會之外,變化 題或是額外補充,我也盡量要求他們也要會;至於程度比較後面的學生,我的標

準會低一點,但基本概念一定要會,這是我的最基本要求。」(T2010609);T4 教師指出在對學生發問時,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問題的難易度也不同,「如果 要問程度較差的學生,必須選擇適合他們題目,並限制程度較好的學生來搶答,

我通常會用指定學生回答。」(T4021416)。

在成效上,T2 教師認為「要學生把握基本概念,就會有基本分數,學生也就 不會喪失學習的信心。」(T2011011);T6 教師也指出「對於學習成就較低的學 生,我通常是問操作實驗的問題,因為他剛剛做過,所以可以很快的回答出來,

給他們正面的回饋,也可以利用口頭鼓勵,讓他們具有有自信心。」(T6021618)。

四 四四

四、、、、課堂補充課堂補充課堂補充 課堂補充

T1、T6、T8 三位教師指出,他們會利用課堂補充的策略來因應學生的程度差 異大這項教學困擾。T1 教師指出「程度比較好的學生,如果他上課發問的題目,

又剛好是課本的相關的內容,我就會利用課堂補充給班上同學,如果是超出課本 範圍的我會請他們利用下課時間來問我。」(T1010608);T6 教師指出「課本有 些部分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的,我會利用在課堂上稍作補充,告訴學生可以自行 去找一些資料。通常有興趣的學生,下課時就會來問我。」(T6011012);T8 教 師指出「程度比較好的學生也會提出比較多的問題,我會利用課堂上做補充,補 充給全班的學生。」(T8021416)。

課堂補充的成效上,T1 教師認為「這樣不但可以滿足程度好的學生,也可以

課堂補充的成效上,T1 教師認為「這樣不但可以滿足程度好的學生,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