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凝聚力

首先要說明,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所不同,向心力強調忠誠及團結,它會因太強調核 心概念反而減少支持,會妨礙單位的變化,也會阻止領導技能的發展,卻又是現今在商 業上極為需要的東西;凝聚力則較廣義且無法加以強制,多數情境狀況下還有賴職能及 影響力的支撐。

領導的主要工作是塑造團隊精神以創造勝利、達成績效。在無法強制又需激勵全體 的狀況下,領導者應以他人(部屬、同僚、長官、顧客)的尊重與信任為基礎,努力強 化全力以赴的動機,使上下間均能致力於完成團隊或機構的目標;及時、有效地執行工 作上和整體的責任義務;有效與他人合作並共同遵守及積極支援團體的目標與政策。

【43】以下為凝聚力在領導方面的影響。

5.1 可建立組織優質競爭力

凝聚力是一種領導傾向,係表現在部屬們對領導者所懷有的期望上,以及該領導者 對部屬所具有的期望上。它造就企業或組織的文化,亦即共同的信念與價值觀,藉此形 成個人與整體席為之基礎。當我們談到有效率的領導時,係意指有一種支持該領導者的 傾向及由共同決心而產生的行動。

簡言之,領導者造成團體傾向及組織文化。如果是一位有效率的溝通者,該組織的 資訊交流就會開放而坦率。而領導者為人公正並溝通傳達其價值觀時,該團體就會表現 出強烈的價值觀;當領導者讓所屬人員自行其事並容忍他們的錯誤而視為學習經驗時,

該單位則會展現創新與敢於冒險之特質。

創造一種有利的凝聚傾向,乃是激勵創意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產生創意辦法而 言,工作場所內的巨大向心力及凝聚力,可培育與激發強大的人員潛能為我們使用。【44】

有效率的領導與企業文化密不可分。而且提到對顧客的反應、品質、問題解決的能力與 特殊的競爭能力等,也少不了要歸功於組織文化。如果是在一動搖傾向的組織中,組織 文化能力經常令人迷惑,不知其價值觀與哲學何在。只有在平衡與整合的組織中,才能 融合管理、領導與統御所有不同的特性,更新組織文化與能力。

5.2 建立有效率的工作環境

日本松下電器公司創辦人松下幸之助對領導管理有一個獨到的見解:「只有決心與 松下共存亡的人──公司興隆,我有前途,公司倒閉,我也完蛋,才是公司渴望爭取的 人才。」【45】

領導者必須有「遠見」的能力,創造一個組織及其所屬人員的共同目標,所以領導 必須藉由影響領導者與被領導者之間關係的一種作為與程序,運用組織內的人員使在一 起工作以達成共同的目標和希望。因此領導必須要精於「溝通連絡」,不僅要能溝通傳 達自己的遠見,而且還要能和部屬共同創造遠見,並將遠見化為行動。此種具備凝聚力 的環境源自於組織上下間的信賴關係。

「信賴」乃領導者與其部屬之間的一種凝聚力量;這種團結與凝聚力量是一種雙向 作為。領導者必須經由分層負責與授權,以展現其對部屬的信賴。並以適切的訓練、持 續的溝通、與明確的目標,使部屬能夠足資信賴。同時,部屬也須認為領導幹部值得信 賴 ─ 誠實、實在、公平、與親切,任何組織體的領導者都必須仰賴這種團結與凝結的 力量【46】,才能藉此將自己的意志力和企圖心透過對他人的指導來帶領團隊,促使組 織內的成員共同達成目標。

5.3 人際互動能力有助組織整合

領導者對於人脈的應用能力,也影響部分過程的進行;這種能力有助於領導人對於 內外環境的了解。

對於領導者而言,在組織內要發揮其意志力達成目標和遠景必須要有的技巧是關於

「人」的技巧,或說是人際互動技巧(此處非指公共關係建立)。這對於所有的領導者 都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成功因素,在影響領導的各種關連性因素中,人際互動技巧中含括 了比其他技巧更多的差異化職能,而這些人際互動技巧也是最常與其他關鍵職能產生關 聯性的元素。【47】有些研究領導這一主題的作者曾主張,人際互動技巧是決定領導效 能的最主要原因,有 80%的組織將人際互動的效能列為關鍵成功職能之ㄧ。個人認為 這種說法應稍作修訂,人際互動技巧乃是一種調和性的功能,它可以是領導功能的關鍵 職能,卻不能是最主要原因。約翰.辛格(John H.Zenger)及喬瑟夫.弗克曼(Joseph Folkman)在他們的研究中的資料就顯示【48】,如果一位領導者只對人際關係在行,他 們能成為公司內前 10%領導者的機會是相當小的。

小結

凝聚團隊的力量,可以使大家有共同的觀點與步調,避免各單位在行動上各自為 政。領導組織不能靠單打獨鬥,必須要有優秀的團隊做班底。這些團隊雖然在組織上各 有職司,但必須對組織目標及營運模式有高度的共識與認同,並樂於分享本身的知能、

資訊與創意。由於立場與背景不同,團隊內的衝突在所難免,但領導人應設法將衝突維 持在合理水準讓各種想法得以互相激盪而不致破壞合諧。領導人應透過理性的提問、回 饋、指導以及透明的溝通,來塑造有效率的團隊,並防範少數人為了個人或本身單位的 利益,而破壞團隊的整體績效。

第六節 領導概念的架構

在探討了眾多的文獻著作,「領導」這件事可能仍然像是覆蓋著一層神祕的面紗,

難以掌握全般。就如同你跟幾個同事在描述電腦時,答案可能集中在功能部分,而不是 元件;答案也可能是軟體而不是硬體設計。因此,以下再歸納幾個概念架構來更完整、

簡單化的詮釋領導。

6.1 領導帳篷模型(leadership tent model)

約翰.辛格(John H.Zenger)及喬瑟夫.弗克曼(Joseph Folkman,2003﹐p.31-

34)提出了一個化繁為簡的「領導帳篷」架構(如圖 6-1),或許可引領我們用一些相 當具有潛力的新方法來看待領導的發展方向。他們認為所有造成差異的重要領導職能都 可以歸類到五大群組之中。這五大群組分別為性格、個人能力、專注於結果之上、人際 互動技巧及領導組織變革。

圖 6-1 領導帳篷

資料來源:卓越領導 p.80 此模型中較特別的幾點包括:

●領導行為可歸納到五個領域之中。

●在每一領域的優勢都會變成一個「支柱」,將個人的領導優勢提升到更高的層 次去。

●領導者必須在五大領域中都具有相當的職能,才能撐起帳篷。

●大部分重要職能彼此都具有統計上顯著的相關性(整個帳篷是一體的)。 如果領導者只有一支支柱,整個帳篷只能撐起支柱中心點的周圍,對於帳篷 的比喻說明如下。

假設我們擁有像汽車天線一樣伸縮的支柱,當一個支柱伸長時,該支柱附近 的帳篷就會跟著升高;帆布帳篷下的空間也就會更寬廣。如果有越多的支柱向上伸長,

這個帆布帳篷就可以升得越高(支柱代表的是握有優勢的程度,以及個人在此領域擁有 優勢的職能數目),第一個支柱的領域稱為「性格」。

第二個支柱(此領域稱為專注於結果之上」)撐起帳篷下另外一個新區域,也撐起 了該支柱上方的帆布;同時提升了第一個支柱與第二個支柱中間的地帶。原本在第一支 支柱四周的帆布也會升高到與兩支柱差不多的高度。接著再加入別的支柱撐開帆布,將 帳篷下的空間無限擴張。

在此比喻中,支柱代表的是領導者的個別關鍵「優勢」。帆布代表的則是可能展現 的所有職能(有些機構的職能模型,為領導者訂出了多達 173 項自我評估的行為。這似 乎比一般人每天所能注意到的行為還要多了一些)。【49】為便於說明,我們將「領導帳 篷」架構以一個平面圖示,(如圖 6-2)來顯示這些元件彼此之間的關係:

圖 6-2 領導帳篷平面圖示

資料來源:卓越領導 p.83 以下介紹這五根支柱代表的元素:【50】

一、性格

領導帳篷模型(leadership tent model)開始於最中央的中心支柱,也就是性格(代 表人格特質),每一件事都是由這個核心要素發散出去的。它是帳篷的主要支柱。這項 支柱非常重要,有些研究學者主張,領導根本就等同於性格特質或正直等這些屬性。例 如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 )曾經說領導就是「正直」。史蒂芬 · 柯維(StePhen Covey)曾提出,領導者在日常行為中遵循道德操守的重要性。【51】個人不完全同意 這樣的看法,但也認同性格是所有領導效能的核心所在。因為領導者若擁有堅強的人格 特質,將不會害怕敞開心胸,凡事都能光明正大,事實上,越多人能觀察到領導者的內 在,領導者就越能受人敬重,從另ㄧ方面來說,領導者若沒有上述性格,一旦被發現某 些非正面向的事情,幻象馬上破滅,明顯的空洞感躍然而生,領導威信甚至因此蕩然無 存。

研究結果也確認,個人性格絕對是有效領導的核心。

以下列出一些有關性格的常見定義:

‧以組織為優先考量做決策,不會因個人考量而影響決策。

‧信守承諾。

‧不斷自我成長、持續進修學習。

‧對於他人的回績能敞開心胸接受,並會主動請他人提供回鎖。

‧平易近人。

‧對所有人一視同仁不會有「對上逢迎、對下打壓」的行為。

‧不分尊卑,一視同仁。

‧相信他人,假設他人皆心懷善意。

‧在工作上與他人充分合作,不會將其他人視為競爭對手。

‧不會對他人展露傲慢的態度。

‧有毅力,不因事情困難就放棄。

‧能快速平撫情緒,對環境變化可以快速調適。

‧能快速平撫情緒,對環境變化可以快速調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