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格蘭特將軍的情境領導態樣

第四章 實證分析

第三節 格蘭特將軍的情境領導態樣

格蘭特(General Ulysses S. Grant)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名將,身為美國聯 邦軍隊總司令,曾率領 21 個軍 50 餘萬大軍,參與無數次戰役,打遍半個美國大陸。

「我要在這一陣線戰鬥到底」,是他的最高特質。儘管在許多事情上他都很平凡,

但他採取的堅強措施卻是一點也不平凡,他應用大量的普通常識處理戰場中的一些複雜 問題。這也是他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的原因。他身為一位軍事領導幹部具備的一些優點,

都屬於較為簡單的一類,普通人都可以了解並希望倣學,他的偉大在於苦幹實幹,而不 是巧思妙想,是擇善固執堅持到底,而不是濫用權力,因而乃能功成業就。他堅定不移 地秉持一些主要原則,因而才能發揮其領導統御方面的偉大才華。

1865 年格蘭特衣錦還鄉,1868 年他被推舉為總統候選人參加競選,以歷來最高票 當選入主白宮,1872 年並再獲連任。但總統任內卻一次一次身陷貪污重大醜聞危機中。

本個案的人物相同但因角色不同,領導模式亦不同,導致領導效能亦不同,特區分兩大 部分來探討分析並作比較。

ㄧ、格蘭特將軍的情境態樣

格蘭特將軍在首次參加伯耳蒙(Belmont)這一場小型戰鬥時,尚未能顯示具有戰 術家與戰略家的才能──但他卻是在這場戰鬥中最後離開戰場的一位人員,他甘冒生命 的危險斷後,使所有的人員均能平安撤離。

爾後在多尼遜堡(Donelson Fort)一役中,他發動一次高度大膽的兩棲作戰,初期 戰況尚稱順利,但右翼部隊突然遭到猛烈攻擊,因為指揮位置的關係,他並不在現場。

他趕到戰地後發現右翼已被攻破,戦事逆轉、陣線動搖,部分官兵早已逃離戦場,他的 整個部隊正處於被擊敗潰散的邊緣。

在示羅(Shiloh)戰鬥時,又發生了同樣的情形,只是這一次情況更糟;整個聯邦 部隊已處於潰敗的邊緣。由於之前格蘭特在匹茲堡 ( Pittsb Fort)實施登陸作戰,在離 開小艇之後,因為腿部負傷而不得不撐著拐杖行走,陰錯陽差的他,反在戰鬥線的後方 地區,遇見被敵軍擊敗而驚慌後逃的散兵遊勇。面臨這些逆境危機,格蘭特將軍如何採 取行動化險為夷?

里奇蒙(Richmond)戰役是「美國南北戰爭」的最後ㄧ役,也是格蘭特將軍最佳 的一次表現。當時兩軍已對峙並駐防波多馬克河(Potomac)之線多日,在幾次的攻防 戰鬥中,北軍均遭挫敗,士氣自是低落不堪。先前的一些北軍指揮官在戰敗後,考慮敵 軍火力的傷害及脫離戦場後部隊的整補,都會將部隊撒至較後方的安全距離。

之後,他臨危受命接任指揮官,【75】當格蘭特第一次率軍進攻李將軍時,就是威 爾德尼斯之戰(Battle of the wilderness ),他的下級指揮官就反覆地警告他,厄運即將來 臨。兩軍交鋒時,每個師都傳來戰敗的消息。格蘭特的軍官整天乞求他逃往華盛頓的安 全之地,免得李將軍切斷他們的撒退路線.最後連格蘭特也認為他們已完全被打敗了。

【76】當晚,格蘭特將軍的處置作為,發揮出他在領導藝術方面的天賦才華。

二、領導作為

在多尼遜堡這一場戰役中,他不但沒有責備任何人,而且是親自找到幾個主要幹部

(請注意,不是指派傳令人員去通知),然後毫不遲疑地輕聲對他的這些主要部屬說:「各 位,必須要奪回右翼陣地」。然後解散幹部,請他們回去指揮掌握好部隊,隨後自己立 即上馬沿著戰線飛馳,並向戰士們大聲疾呼:「趕快裝滿你們的子彈盒;敵人想要逃跑,

決不可讓他得逞」。由於他親臨戰場,因而乃能立即恢復對戰場的控制和秩序。

同樣的,在示羅這場戰鬥時,他遇見大批驚慌後逃的散兵遊勇。於是,他叫他們回 頭,並騎上馬前往戰線前方,大聲鼓舞士氣,並對他所遇到的每位人員直接下達命令。

他所流露出來的信心,深深地鼓舞了一支受創甚重的軍隊,由於他的感召,乃能在布爾

(Buell)將軍率軍提供決定性的支援情況下,使一處幾已失去的戰線失而復得。

格蘭特將軍在里奇蒙戰役前受命接任指揮官後,並未ㄧ如前幾任指揮官一般,考量 己身安全而將部隊撒至較後方的安全地區。反而將敗退部隊撒離至較前方的錢瑟勒斯維 爾宮(Chancellorsville House)交叉道。當天,殘破敗退的戰士們互相扶持退到當地時,

在路旁見到一位矮胖蓄有鬍鬚的人坐在馬背上抽著一根雪茄煙。

當各團的先頭部隊後撤來到與他併行之後,他靜悄悄地運動部隊走向右邊岔路──

也就是回頭直奔李將軍的側翼,【77】向南轉進,攻擊里奇蒙。那一刻,北軍首度體會 到維吉尼亞州的氣氛有一種閃電式的轉變,士兵發出極大的歡呼,因為他們第一次擁有 一位要奮戰到底的將軍。格蘭特持守他的防線,不但贏了這場戰爭,將南軍打得一個措 手不及,導致南軍潰敗,【78】而美國聯邦政府也因而獲得最後勝利。

三、分析驗證

(一)領導的核心價值

格蘭特將軍在面對幾次混亂不堪的局勢,都能身先士卒表現出大無畏的精繩,以行 為親自傳達目標方向,且讓部屬深信這種激勵和要求不是為了將軍個人,他成功的將大 家帶往共同的方向。

格蘭特將軍能掌握機會,在不利的情勢下,仍果斷的前進,使他步向成功。他勇於 制訂策略,但在準備和實施上卻很保守。他能毫不猶豫地向敵軍進攻,但也有足夠的智 慧保持警覺和慎重。他最偉大的性格之一,就是他有決心和耐心,具判斷力與洞察力,

不會因逆境而頹喪。

(二)領導職能

格蘭特具有不屈不撓的大無畏精神,治軍甚嚴,且亦嚴以律己。當他的將領們懇求 他重新考慮,並肯定地說若不馬上逃走,就全完了,格蘭特毅然將他們免職,並獨自回 到自己的帳篷裡靜思。他向一位記者透露說,他所參與的戰役沒有一個不潛藏著即將被 打敗的危機,但他相信在每次危機中,都有獲勝的機會。

這個信念使他看出,若李將軍試著切斷他往華盛頓撒退的路,那反而使他能做到其 他北方將領過去想做,卻做不到的事一一把軍隊集結在李將軍和里奇蒙之間,使他能向 南方首都推進。他在威爾德尼斯之役所吃的敗仗,實際上卻成為他絕佳的機會。他專注 於最終目標,所以贏得戰爭的勝利。

(三)影響力

格蘭特將軍展現了體恤部屬的具體行為,他特別關心保護其部屬的生命安全。因為 當時的戰士們只是盲目的認知必須要為國家犧牲奮鬥,而高級領導幹部亦「理所當然」

地不知體恤基層生命的可貴。這樣的領導模式當然不會對軍隊的團結和信心有所助益,

自然難以發揮戰力贏得戰場上的勝利。而格蘭特不僅英勇善戰,毫無恐懼之感,並與所 屬官兵生死與共。由於他在戰場上能以身作則,提供堅定的指揮與管制,每一項任務終 能順利遂行。

(四)凝聚力

在威爾德尼斯之役中,格蘭特把他幕僚中說厄運的人免職,因此那些留下的人,得 到一個又大又清楚的信息一一他們留下來是要尋找打贏的方法,而不是在尋求避免打敗 仗。那些留下來的人就是樂觀、有答案傾向的領袖,格蘭特讓部屬瞭解信心就等於冒險。

李將軍可以給格蘭特再吃幾次敗仗,可是格蘭特一次也不認為要撒退。他從來沒把 那些預告厄運的人放在心上。他可能連一次也沒徹底打敗過李將軍,可是他堅守他的戰 線,讓士兵都受到精神感召,潰敗的部隊因此重新團結衝向最後目標,直到贏了這場戰 爭為止。

格蘭特總統的情境領導

南北戰爭中的格蘭特將軍被大家認為是一位極為成功軍事領袖範例,但他多次濫用 國家最高權責,所以也是非常失敗的總統。【80】紀錄在案的,就有 1869 年黃金投機弊 案、1872 年承包鐵路詐騙公帑案、1874 年欠稅貪污案和酒商侵吞稅款案,還有印地安 事務回扣案等。

ㄧ、格蘭特總統的情境態樣

所有這些濫權大案,涉案人不是他的密友就是至親;不是他任命的內閣成員,就是 他最信任的私人秘書。格蘭特本人雖不受賄,卻也一向禮來不拒。美國學者考特曼(Al Kaltman)指出,格蘭特濫用國家最高權責的事例,包含很多可供領導人物學習的教訓;

他撰寫了一本書,叫做「雪茄、威士忌、與勝利:格蘭特將軍的領導教訓」(Cigars, Wisky, and winning:Leadership Lessons from General Ulysses S. Grant) (Prenticem-Hall)。他在取 得總統寶座之後就疏遠了共和黨的權力結構,而格蘭特在戰爭中表現很好,但他在政治 性的機構卻沒有如此。因此,他到處贏得不少戰役,但卻在政治的內戰中敗北。

二、領導作為及分析驗證

格蘭特從軍方轉入政界後,始終不了解總統所從事的工作是一種政治性的機構。在 戰爭中他清楚地了解他需要結盟,歷史上陸軍將領能與海軍將領有效合作的人寥寥無 幾,而他是其中之一。但他在取得總統寶座之後就說,他凌駕任何政黨之上,而疏遠了 共和黨的權力結構,亦即疏遠了那些幫他登上總統寶座的人。

其次,格蘭特在戰爭中的計畫作為表現很好,但他在政治性的機構卻沒有如此。格 蘭特當了總統以後,他首要目標是如何達到種族上較好的平等。但這與他在南北戰爭中 的表現不一樣,他強調指出如何要達成目標,卻是沒有強調如何擬訂具體的執行計畫。

他反而設法阻止種族暴力蔓延,考特曼指出,這種令人感到失望的結果,主因在「格蘭

他反而設法阻止種族暴力蔓延,考特曼指出,這種令人感到失望的結果,主因在「格蘭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