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分數乘法相關研究

分數學習一直是國小學童數學學習的一大挑戰,造成分數學習困難的最大主因 在於分數的多重意義與表徵的多元形式,不僅是學童對於分數學習感到挫折,許多 教師對於分數教學也感到頭痛(呂玉琴,1991;甯自強,1993;劉秋木,1996;Hunting, 1983)。學童對於分數學習感到困難,當進入分數乘法的學習時更是一大挑戰。本 節先對分數的意義加以探討,再針對分數乘法相關內容進行探討。

壹、分數的意義

分數一詞來自拉丁文的「fangere」一字,是指破碎、分開,通常用來描述一個 被分開的全體之各部分;在英文中則使用「fraction」一字來表示分數,含有碎片之 意。許多學者都主張分數具有多重意義,Ohlsson(引自劉秋木,1996)認為從數 學建構的角度來看,分數有四種建構,包括商的函數、有理數、二元向量與合成函 數。Kieren(1988)提出分數的五種概念,包括部分全體關係、比、商、測量與運 算元等。林碧珍(1990)提出分數的意義,(一)全部區域的部分區域以連續量(長 度、面積、容積)為主的部分—整體模式。(二)集合中的部分集合,即為子集合—

集合模式。(三)數線上的一個數值,即為數線模式。(四)兩個整數相除的結果,

即為商模式。(五)兩個集合或兩個向度相比的結果,即為比值模式。

在分數乘法教材中,分數表徵時常代表不同的分數意義,有時代表數量,有時 表示關係,有時呈現比值的意義,教科書中不同意義分數表徵是本研究關心的重點 之一。

從學童分數概念的發展來看,分數概念是分數乘法概念的基礎。根據 NAEP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簡稱 NAEP)在 1976 及 1980 年的研 究結果顯示,強調分數計算規則程序或記誦並不一定能夠提升分數的計算表現,尤

其在概念模糊及計算規則遺忘的情況下,要學童重構分數計算的意義並完成解題顯 數×整數、整數×分數與分數×分數。依據 Kennedy and Tipps(2000)的研究進行這 三種類型的說明。

數×分數已經涉及基準量、再分割、單位分數與原基準量四種不同的概念。

而 Dickson, Brown, and Gibson(1984)將分數乘法的解題模式分成兩種類型,

包括「面積的乘積(product as area)」模式與「部分-整體區域面積(sub-area as part of a whole area)」模式,分別說明於下。

一、面積的乘積模式

所謂的「面積的乘積」模式是指將分數的乘法用具體圖像表徵成矩形的面積,

如圖 2-3-1 所示。

圖 2-3-1 面積的乘積模式

二、部分—整體區域面積模式

「部分-整體區域面積」模式是指利用圖形來表達參照量之不同的部分。在例 1( 3

2 4 3 =

2

1)中,被乘數分子與乘數分母相等,透過分數意義概念進行解題時,可

以直接從原本分割份數中選取三份中的二份,不需要再進行切分。在例 2(

3 2 5 4 =

15 8 ) 中,被乘數分子與乘數分母互質,透過分數意義概念進行解題時,必須再進行等分 割。如圖 2-3-2 與圖 2-3-3。

圖 2-3-2 部分-整體區域面積模式

圖 2-3-3 部分-整體區域面積模式

分數乘法中最重要的概念包括基準量、子分割、單位分數與合成等概念。提供 離散量或連續量的圖形表徵,能增加學生對分數概念的認識,透過多元的表徵轉換 來處理分數乘法,將分數的概念以具體的表徵呈現,漸次引導學生進行抽象思維,

最後成功掌握分數的概念。此外,在進行分數乘法教學時,透過各種多元表徵的彈 性運用,如:摺紙(教具模型表徵)、學生繪圖(圖像表徵)、披薩(真實情境表徵)、

學習單(書寫符號)、問題討論與概念澄清(語言表徵)的呈現,讓學童理解分數 乘法的意義,同時連結算則,兼顧分數乘法法則與基本概念,讓分數乘法的學習有

綜合而言,數學教科書中分數乘法教材之詞彙、符號、語意結構、問題類型與 圖形表徵的圖文關係、插圖形式與插圖示意清晰度都是影響學童學習的重要因素,

好的教科書設計將會提高學童學習的成效,本研究針對不同版本之數學教科書進行 深入分析,了解不同版本教科書在上述各向度的安排與設計,以提供數學教科書編 輯之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