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初任教師之特質

本節首先探討國內外對於初任教師的定義,並對本研究的初任教師做一明確 界定;其次探究初任教師的生涯發展歷程,從中分析初任教師所需專業發展需 求,最後再對其特質進行完整的描述。

壹、初任教師的定義

國內外研究定義「初任教師」(Novice teacher)一詞時,多從教師「任教年 資」的多寡來界定,因而對於任教年段之定義,會因為研究的對象與內容不同而 有所差異,至今尚未有一致性的看法。因此,以下研究者將先回溯過往之研究如 何定義初任教師,並以前人研究為基礎定義本研究「初任教師」一詞之意涵。

Borich 和 Tombari(1997)將第一年教學的教師定義為初任教師,其特點 為會特別關注教室秩序的維持。Katz 認為教學的前三年為求生存與鞏固的階段,

在這期間教師會感覺到實際狀況與自我預期成功之間有所差距,感覺自己尚未準 備好成為一位教師,非常需要學校人員的支持與協助,此時期的教師關注的焦點 在於自我的生存問題(引自饒見維,1996)。

國內學者蔡培村(1995)提出教師分級制度,並將初任教師界定為:「當實 習教師晉用為合格教師時,便可任用為初任教師,其主要任務為執行班級日常教 學工作,且可獨立來進行教學活動、決定班級事務,進行學校輔導工作,但仍須 接受校長、主任或資深教師的指導」。蔡培村在其定義中雖然沒有提及如何分別 其任教年資,但其提出的分級制度的精神,仍具有其意義。而研究者檢視相關教 育法規資料,根據教育部統計處網站主要統計表中的「國小學生、教職員(98 學年度)統計」顯示,將教師任教年資分為七個階段,以五年為一個階段來劃分 教師的任教年資(教育部統計處,2009),也就是說,所謂的初任教師即指第一 階段中,服務未滿五年的人員。雖然其將教師分為七個階段,但對初任教師的年 資仍沒有明確的規範或說明。國內研究對於初任教師也各有其不同年資的定義,

詹蕙瑋(2005)認為初任教師是指教學一年以內者,此時期的教師能夠獨立執行 各項教學工作與進行班級經營的工作。翁美惠(2007)將初任教師定義為年資在 三年(含)以內者,前三年,可謂教師生涯中非常重要的時期,此期間的教師關 切的是求生存的問題,教師於此期間內會修正與建立自我教學特色,並希冀取得

學校人員的支持與認同,成為真正學校中的成員,陳育吟(2002)、蕭伊伶(2009)

也將初任教師的年資定義在三年內。而徐朝愷(2006)則將初任教師定義範圍擴 大,指的是進入教育現場工作後任教年資在五年以下的教師。

綜合上述國內外研究對初任教師的定義,其所指的對象是指甫進入教育現場 開始獨立教學、經營一個班級的教師,而本研究所指初任教師是指修畢相關國小 師資職前培育課程,經過教育實習,通過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取得合格教師證書,

並經過教師甄試取得合格教師任用資格者,而其教學年資則根據所找之研究對 象,將之定義為一年(含)以內者。

貳、初任教師生涯發展

「生涯發展」是指一個人預備或選擇某一行業,決定進入這個行業,適應行 業的規定,以及在這個行業中扮演與學習的角色。(高強華,1988)。而「教師生 涯發展」意為教師從事教師這個角色時,其心理需求、專業能力、教學態度、職 業升遷以及角色行為的成長或改變的情形,是一個終身、連續不斷的動態過程(曹 學仁,1997;林曉瑩,2001)。

每一個人都在不斷的成長與改變,而且是多方面、持續性的來發展,教師也 不例外,初任教師不可能一時之間就變成一位優良教師,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發 展、改變、成長。以下研究者將從國內外學者所提出的教師發展階段來探討初任 教師的特質,而何以從教師生涯發展階段的角度來探討?蔡培村(1995)指出教 師於不同的生涯發展階段,會具有不同程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並且有不同的需 求、感受、態度,會表現出不同的行為和特質。由此可以知道經由教師生涯發展 階段的探討,有助於我們更加瞭解初任教師在其生涯發展的階段上會表現出何種 專業能力、特質與需求,以下敘述之:

一、Fuller 和 Bown 教師關注四階段論

Fuller 和 Bown(1975)運用訪談的研究方法,以「教師關注的事務」作為 研究之焦點,發現教師於不同生涯發展階段中,關注的焦點會隨著階段的不同而 有所差異,兩人將教師關注歷程分為四個階段:(一)教學前關注階段(Preteaching concerns);(二)早期存活關注階段(Early concerns about survival);(三)關注 教學情境階段(Teaching situtation concerns);(四)關注學生階段(Concerns about pupils)。第一個階段中的教師身分為學生,處於職前的師資培育、訓練階段,關 注的焦點就是在未來如何可以成為一位好教師,因為尚未接觸教學實境,對教師 這個角色僅止於想像與理想化;經歷過第一個階段後,初任教師甫踏進教育環 境,在第二個階段注重的焦點將會轉變成如關注自我的生存、班級經營的技巧、

增進教學技巧與教學內容的精熟,甚至是行政人員(監督者)對其評鑑等;第三 階段中教師關注是否有足夠的教學上資源來支持教學、自我的教學表現與外在的 各種要求,焦點逐漸轉移於自我的教學表現上;經過前三階段的考驗與累積經 驗,到第四階段中教師已有足夠的教學經驗,因而能將注意力轉向學生的學習與 社會、情感需求上,且關切是否能和學生建立關係。

從 Fuller 和 Bown 所提出的教師關注焦點階段可以得知,每個階段中教師關 注的焦點會有所差異,然而隨著教師教學經驗的累積,關注的焦點將會從自身的 生存轉變為教學最後至學生個別學習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轉變。Fuller 和 Bown 教師關注四階段論雖未提及各階段任教的年資,但從其關注的內容來看,初任教 師尚處於早期存活階段中,關注的焦點在於自我如何生存於教育環境中或是班級 經營與教學的技巧上。

二、Lacey 初任教師社會化歷程

英國學者 Lacey 運用觀察的方式,探討初任教師第一年的社會化歷程,其中 初任教師會經歷四個階段(引自張芬芬,1988):(一)蜜月期(the honeymoon perid);(二)適當教材教法教法尋找期(searing for material anf eays of teaching);

(三)危機期(crisis period);(四)擺渡期(learing to get by or failure)。在蜜月 期中,初任教師帶著滿心歡喜和滿腔的熱血迎接新的角色,自我沉醉於興奮的情 緒中,因而對於事情都是用樂觀的態度與想法來處理,初任教師在此時期滿心憧 憬著自己想像中理想教師的角色。經過一段時間,度過了蜜月期之後,初任教師 逐漸發現自己對於班級上的秩序越來越無法掌控,且在教學臨場應變能力也不 佳,在危機期中的教師碰到許多困難,會努力尋找適切的方法來解決困難以便達 成蜜月期中理想的目標。而當初任教師發現到問題無法順利解決時,挫折感油然 而生,感受到本身能力之匱乏,希冀能從他人或學校中教師身上獲得協助。此時 期的教師會因為壓力容易歸因過錯於學校人員或學生身上,心理上可謂充滿著壓 力與無力感。經過一連串挫折打擊後,初任教師會感受理想與現實中的差距,並 嘗試放棄理想改採現實的觀點來調整對學生與自我的期望,如果調適成功,便有 可能留任教職,反之,就是離開教育的工作。

從上述可知,初任教師在第一年的歷程中,懷抱著滿滿著熱情與自我的理 想,想好好扮演著教師的角色,對教育現場中的一切事務都感到美好,遇到困難 時會主動尋找資源來或他人的協助,可是如果當問題無法順利解決時,便會產生 挫折感,並認為自我尚未具備教師的專業能力,而之後的擺渡期更是決定是否留

在教職工作上的一個關鍵時間。

三、Vonk 的教師生涯發展模式

Vonk 整合過去其對教師的一系列案例研究,提出教師生涯的發展模式,並 將之分為七個階段(引自 Fressler,1992)

(一)職前專業階段(Preprefession):此階段是指教師於師資職前教育培訓的時 期,主要的任務是好好準備、充實自我,以便未來可以扮演好教師的角色。

(二)入門階段(Threshold):是指教學的第一年時間,教師所作的大多數活動 會將焦點圍繞於如何經營其工作與獲得學生、同儕與上司的接納。

(三)邁向專業成長階段(Grow into profession):是指教學第二年到第七年間,

教師會將其焦點置於改善教學能力與技巧。

(四)第一次專業階段(The first profession):教師展現其專業的技巧與成就。

(五)對自我與專業的再次定向階段(The phase of reorientation to oneself and the profession):此階段教師會對自己的教學有所懷疑。有些教師會選擇離開 教職,而某些繼續留在教職服務的教師熱情與動力會大不如往。

(六)第二次專業階段(The second profession):係指有些教師重新充電再出發,

並爲了更進一步的專業成就而努力。

(七)衰竭階段(The phase of running down):是指教師即將退休前的時期。

Vonk 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清楚地將教師整個生涯歷程劃分出來,在前四階 段,教師經由不斷努力的學習、探索、增能,目的就是為了展現教師的專業能力。

而第五階段,可謂教師生涯發展的最重要時刻,教學熱情喪失的教師就有可能選 擇離開崗位,而留下來的人員也會對自我專業重新定向,以便可以再次發揮其教

而第五階段,可謂教師生涯發展的最重要時刻,教學熱情喪失的教師就有可能選 擇離開崗位,而留下來的人員也會對自我專業重新定向,以便可以再次發揮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