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節說明本研究所使用的資料蒐集與分析的方式。資料蒐集上使用訪談、文 件分析來蒐集相關研究資料,並進一步闡述本研究如何整理與分析獲得的研究資 料。

壹、資料蒐集的方法

如同礦工轉動石頭找尋黃金,研究者需在研究的過程當中,努力搜尋有價值 的資源,因此,在研究者某些特定的需求之下,一般事件都有可能成為珍貴的研 究資料。研究資料是指研究者從研究領域上所蒐集到的原始或初步性地資料,為 具體可察的事實,形成之後分析的基礎,能避免所寫的內容流於查無實証的假設

(黃光雄,2001)。

本研究之中,研究者以訪談方式為主,輔以文件分析,另為了更真實描繪班 級經營實際情形,選擇一天進入現場使用觀察方式蒐集資料。

一、訪談

質性研究中,訪談有兩種運用的方式,一是作為蒐集資料的主要策略,二是 配合參與觀察、文件分析,作為蒐集資料輔助方式(黃瑞琴,1994),藉由訪談的 過程中,研究者可以蒐集研究參與人員的敘說資料,了解他們的信念、動機、價 值、判斷、情緒和態度,也就是說試著去了解他們如何解釋他們的世界,因而,

在質性的研究中,以訪談作為蒐集資料的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方式(潘慧玲,

2003)。本研究中,研究者採用正式訪談與非正式訪談兩種方式。

(一)正式訪談

正式訪談部分,訪談工具的使用上,如附錄一所示,使用研究者設計的半結 構式訪談大綱,針對特定問題蒐集深入、詳細、完整的資料,了解個案教師於班 級經營各個層面的做法、發生的困擾與採取的因應方式。訪談之前,研究者以 E-mail 寄送訪談大綱給研究參與教師過目,先使其掌握訪談問題,有助於回答到 問題的核心。

訪談時間與次數,如表 3-1 所示,研究者分別與兩位老師進行五次與三次的 訪談;時間則視當日訪談狀況,從三十分鐘至二個半小時不定;訪談地點上,尊 重研究參與者便利性,以其選擇的地點為主,大多於餐廳、速食店或咖啡廳等公 共場合作為訪談地點。

訪談進行程序上,時間與地點由研究參與者決定,並於前兩天由研究者撥電 話與其確認。訪談進行時,使用錄音筆作為訪談輔助工具,惟尊重研究倫理,使 用相關器材之前,研究者先行告知研究參與人員,並徵得其同意後才使用錄音的 方式來輔助研究者蒐集資料,除了使用錄音器材外,訪談過程之中,研究者隨筆 記錄人員的訪談內容,協助日後的資料整理與分析。訪談結束後,研究者會於一

個禮拜之內將錄音的內容轉騰成逐字搞,並送予研究參與人員檢核是否有錯誤或 不足之處,以求資料的正確與有效性。

表 3-1 正式訪談時間表

受訪教師 訪談日期 訪談時間 訪談地點

阿 元 老 師

2011/8/25 約 30 分 麥當勞 2011/9/10 約 1 小時 肯德基 2011/10/02 約 1 小時 15 分 咖啡廳 2011/10/16 約 2 小時 20 分 阿元老師班級教室 2011/11/06 約 1 小時 25 分 肯德基 阿 平

老 師

2011/9/18 約 1 小時 30 分 大學學生餐廳 2011/10/8 約 2 小時 肯德基 2011/10/30 約 1 小時 45 分 大學學生餐廳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二)非正式訪談

所謂非正式訪談,主要著重於研究者與受訪者之間互動的情形,此種訪談方 式,比較像日常生活的對話,訪談的範圍縮小在研究者有興趣的領域之內(林金 定、嚴佳楓、陳美花,2005)。

本研究中,研究者為了想更了解研究參與教師的班級經營,進入教學現場觀 察級任教師一天的班級經營,而非正式訪談為研究者將觀察到有疑惑的問題,利 用下課時間與研究參與者進行口語上的交談,以確認、釐清不明白之處。

二、文件分析

文件分析的主要用途是檢證、增強其他資料來源的證據(黃瑞琴,1994), 藉由多種形式的文件蒐集,可以增加資料或是佐証其他的資料來源。本研究中蒐 集到的文件資料,阿元老師部分:家庭聯絡簿;給家長的一封信,如附錄二;班 親會 PPT;班級公約內容;學生反省單設計格式,如附錄三。阿平老師部分較為 不足,僅只有反省單格式。

三、觀察

質性研究中,觀察是一項重要的蒐集資料方式,研究者在研究現場之中,全 神貫注、集中精神的去看、去聽、去聞、去摸,也就是說研究者成了吸收所有資 料來源的工具(朱柔若,2009)。本研究以訪談為主要蒐集資料方式,但為了更

貼近教師的日常班級經營,研究者也對兩位教師進行觀察的動作,藉由觀察兩位 個案教師的班級經營,研究者成為資料收集的工具,深刻感受到教育現場中的班 級經營現況,結合訪談之資料,更能真實呈現初任教師班級經營最真實之面貌,

受限於時間、人力等因素,觀察的次數上以一次為之,藉由觀察的體驗,了解個 案教師班級經營狀況,並將之敘寫成個案教師班級經營一天,而觀察日期、時間、

地點、內容如表 3-2 所示。

兩位老師觀察時內容有所差異。阿元老師目前是級任教師,擔任導師的職 位,因此研究者可以觀察其整體的班級經營,包括班級行政、常規、教學、環境…

等各部份的實際的經營狀況;阿平老師目前擔任學校行政人員,負責科任的教學 工作,因此研究者僅能針對教學上的班級經營觀察。

表 3-2 觀察時間表

日期 時間 地點 內容

阿元老師 2011/12/02 AM7:15~PM4:00 阿元老師班級 教室

整體班級經營

阿平老師 2011/12/15 AM9:25~AM11:15 科任電腦教 室、室內運動 場。

資訊課、體育 課教學上的經 營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觀察過程中,研究者將扮演觀察者即參與者的角色,Gold 將此角色定義為

「參與現場情境作觀察,但不影響現場的社會系統」(引自黃瑞琴,1994)。研究 者進入研究參與者的教學現場,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前提下進行觀察、並使 用白紙隨手筆記,記錄研究參與者的班級經營的真實情況,並趁著記憶清晰之 時,結合腦中記憶與觀察記錄表內容,使用電腦轉騰成文字,方便日後的撰寫。

貳、資料整理與分析

質性研究過程中,所蒐集到的資料十分龐大,整理與分析資料上通常需要花 長久的時間,而且是一項繁瑣的工作,有系統的整理分析資料,是研究重要發現 的唯一途徑(高敬文,1996)。而資料蒐集與分析同時持續地進行,研究者於現 場進行參與觀察、訪談、文件收集、和其他探究方式時,不是機械式的記錄資料,

而是必須同時分析和解釋資料(黃瑞琴,1994)。本研究資料蒐集來自於三個部 分,包含觀察、訪談、以及相關文件收集,以下說明本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方法。

一、資料整理

本研究資料整理包含三個部份:

(一)整理研究參與者訪談之錄音內容,並將之轉譯成逐字稿。

(二)整理研究參與者願意提供給研究者的相關文件。

(三)整理研究者進行實地觀察所作之記錄,歸納記錄的重點。

訪談資料的處理上,以研究者編擬的半結構式訪談大綱與研究參與人員進行 訪談,並於訪談的過程之中,徵求研究參與人員的同意之後,使用錄音筆作為蒐 集資料的輔助工具,同時訪談時,研究者使用空白的紙張,隨筆記錄、提綱挈領 記載重要的談話內容。訪談結束之後,一個禮拜之內研究者會利用「豆子謄稿機」

軟體的協助,將錄音筆所錄製的談話內容,轉騰為文字,並輸入電腦存檔。研究 者於整理逐字稿之際,同時也進行資料的編碼。訪談資料的編碼上,採取「資料 形式—個案教師—日期」方式,舉例而言,「訪—平師—20111030」,即代表西元 2011 年 10 月 30 日這天與阿平老師進行訪談所獲得的資料。

文件資料處理上,於研究參與人員的同意之下,蒐集到文件資料包括給家長 的一封信、班親會 ppt、反省單設計格式、班規內容等,以上文件研究者會分類、

收置於資料夾之中。文件資料的編碼上,舉例而言,「文—反省—元師-

20111106」,代表西元 2011 年 11 月 6 日阿元老師提供給研究者之反省單格式之 文件。

觀察資料處理上,研究者進入二位老師教學現場各觀察一次,觀察時,使用 觀察記錄表記錄所見、所聞,有疑惑之處再詢問二位教師。觀察結束後,兩天之 內利用記憶還很清晰時,結合觀察記錄表,將所觀察的重點轉騰成文字,並以電 子檔儲存。觀察資料編碼上,舉例而言,「觀—元師—20111202」,代表西元 2011 年 12 月 2 日觀察阿元老師所獲得的資料。

二、反覆閱讀資料

研究者將訪談逐字稿、觀察的記錄、蒐集所得之文件作一整理之後,列印成 紙本,仔細、反覆的閱讀所得之資料,標示出與研究主題相關的重要、關鍵語句,

將資料加以選擇、聚焦,簡化資料的複雜度。

三、發展類別項目

標示重要關鍵語句,完成資料編碼的工作之後,依照分類比較,將具有共同 屬性的內容歸納為同一類別。例如:「班級經營內容」、「班級經營困擾」、「因應 困擾方式」等。

於此三大類別項目之下,研究者再將相同類別的資料,做進一步的分類。例 如:「班級經營困擾」之下的「人際經營困擾」又分為「親師溝通不良」、「師生

關係拿捏不當」、「學生遭受同儕排擠」…等。以此類推,將相同性質的類別,歸 納於同一個資料夾之中,以利之後研究結果的建立與討論。

四、統整類別項目、形成架構

經由歸納、分類,發展出個別的類別項目之後,此時研究者便可以分析類別 項目之間的脈絡關係,統整之後形成初步的架構。例如:「人際關係經營困擾」、

「班級常規經營困擾」,可用來回答研究問題「初任教師進行班級經營時遭遇到

「班級常規經營困擾」,可用來回答研究問題「初任教師進行班級經營時遭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