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初任教師的導入歷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初任教師的導入歷程

本節先理解初任教師之職場適應歷程,接著整理教師職場導入的意 涵與方式,最後透過相關研究探討國內外對於初任教師職場導入之成 效。

一、初任教師職場適應歷程

初任教師整體的適應歷程,洪盈潔(2007)以四位自認為(或是周圍 他人認為)適應狀況不錯的高中女性初任輔導教師為對象進行訪談,探 究初任教師工作適應歷程。回顧初任經驗,發現初任教師之適應歷程各 自具有獨特性,具有不同的高低起伏,表示初任教師工作適應歷程並非 一個固定的歷程,而是因不同學校背景特殊的文化、當時發生的學生相 關事件,與初任教師個人互動交織的結果。初期四位初任教師適應問題 有不熟悉業務、角色模糊與衝突困擾,適應不佳時易出現想要離職的念 頭。由工作適應不良到適應較佳之轉變因素可分為制度、與他人關係、

個人內在歷程三方面,制度方面,假期的調節對於工作適應轉為良好有

「及時雨」之功用,進修或督導對初任教師的長期適應有正向影響;與 他人的關係方面,團隊的支持系統隨著時間逐漸形成,孤單感減少,再 加上其他老師與學生的正向回饋亦是初任教師極大的增強;個人內在歷 程方面,初任教師起初會有想逃避的念頭,直到願意接受留下來的現實 後,透過正向的自我內言幫助初任教師由消極被動的姿態轉變為正向主 動的信念態度,自己認真負責面對工作,並隨著實務經驗的累積與工作 內容的熟悉,自覺能掌握的部份慢慢變多,由自我懷疑到感覺勝任,逐 漸展現專業自信,適應情況也跟著逐漸好轉。

初任教師教學知識的成長歷程,陳國泰(2006)以質化研究取向蒐集 資料,包括自然觀察、深度訪談及文件分析,用兩年的時間探究一位國 小初任教師學習教學的歷程。研究發現初任教師的某部分的教學知識,

乃從其早年經驗與受教經驗的省思中發展而來,而另一部分則是受職前

29

教育影響而形成的教學知識,但多屬於原理原則的初任概念而已,及至 實際教學後,才逐漸形成具體的策略知識,顯示初任教師從第一年的教 學過程中獲得許多教學知識,「實際教學經驗」確實是影響其教學知識發 展的重要因素。

初任教師對於教學態度發展歷程,Moir(1999)根據與將近 1500 位初 任教師工作的經驗,歸納出初任教師第一年心理演進歷程,將其分成期 待階段、求生存階段、理想破滅階段、回春階段、反省階段,然後又回 到期待階段。

(一)期待階段

期待階段指職前準備快結束時到成為正式教師的前幾週這段時間,

初任教師對於自己正式教師的身份感到興奮和焦慮,並將教師的角色浪 漫化,帶著極大的承諾進入班級,想有所不同,以及期望能完成理想的 目標。

(二)求生存階段

學校生活的第一個月讓初任教師不知所措,他們需要在短時間內學 習大量的事務,被許多預期之外的問題和情境轟炸。初任教師花費太多 時間在處理日復一日的教學工作,卻沒有時間停下來反思他們的經歷的 一切。對初任教師而言特別困擾的是需要接連不斷地發展課程,其為時 間被大量消耗的主因。初任教師雖然對於繁重的工作感到震驚和疲累,

但依舊可以充滿活力與執著,心裡期待著混亂可以快點平息。

(三)理想破滅階段

經過六至八週不停地工作與壓力之後,當初任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 但事實上求生存階段混亂的情況未如初任教師預期變得平順,初任教師 進入了理想破滅階段,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自尊低落,甚至有人產生 身體不適的狀況,而強烈程度和持續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此時期的初 任教師除了面臨之前的困難,新的挑戰接踵而來,例如親師溝通、家長 的質疑和要求、行政人員的評鑑等等,初任教師尚未準備好如何因應家

30

長的關心和批評,而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損。教室管理也是這階段初任 教師最主要的困擾來源,除此之外,因為初任教師連續數個月過度工作,

也造成家人和朋友的抱怨,使初任教師備感壓力。

(四)回春階段

此階段一般從一月份開始持續至下學期,經過一個寒假的調節,初 任教師對自己教學的態度逐漸產生緩慢地轉變。藉由空檔讓初任教師能 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並且有時間去組織教材、計畫課程、進行反省,

以及獲得展望下學期的可能性。下學期回到學校時,初任教師已將之前 不愉快經驗拋諸於腦後,對於學校與教學真實情境具有更多地瞭解,變 得更有自信,這階段他們有更好的事先預防和處理問題技巧,關注的焦 點在於課程發展、長程計畫和教學策略。這階段尾聲時,初任教師關心 自己是否能在學年結束時完成所有事情,想知道學生的成績表現,再一 次質疑自己是否為有效能的教師。

(五)反省階段

大約是在下學期結束前六週開始,初任教師反省自己過去一年的教學,

特別是成功和失敗的事件,省思自己可以做得更好的部分。接下來,初 任教師會開始著手計畫下學年的教室管理、課程規劃和教學策略不同的 可能性,未來的藍圖顯現於他們的腦海中,心中憧憬著第二年教學生活 的樣貌,帶領初任教師回到新的期待階段。

韓玉芬(2003)經由深度訪談四位女性國中初任教師的經驗,探究其

面對工作壓力的因應歷程,研究結果將四位初任教師的因應歷程分為真 實震撼的衝擊、激發改變的動機,最後尋求新的因應方式。

(一)真實震撼的衝擊:舊信念規則無法再適用,達不到自我的期待,或 是發現教書並非預期;再加上原本舊有的因應方式失效,陷入混亂與自 我懷疑;總總工作壓力遲遲無法改善而引發負向情緒。

(二)激發改變的動機:累積的負向情緒超過負荷,蘊釀了改變的動機,

開始檢視自我陷入自我懷疑,企圖向外求救,經歷一番的內心去留衝突

31

後,決定選擇留下或離開。

(三)尋求新的因應方式:選擇留下來後,藉由觀察、反省、討論,讓新 的資訊進來,經過個人篩選的過程,形成了新的認知,新的認知幫助他 們改變歸因方式,進而促成關鍵信念的改變,再去做小步測試的行動,

在嘗試錯誤過程裡,找到新的合用的因應方式,或保留原來就有效的方 式。

張益誌(2013)透過訪談十位服務於國中的初任特殊教育教師,藉此 瞭解他們從師資培育、考照求職與教學工作一連串的教師專業發展歷程 中,並探討不同角色之間的轉換歷程。研究結果發現師培生進入教育實 習階段,對自我角色產生「教師」、「學生」定位的問題;取得合格教師 證後,若無法順利考取正式教師一職,代理老師的經驗對學校難以產生 歸屬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受到質疑;取得正式教師資格後,最大的角 色轉變為初任正式特殊教育教師,感受到必需獨當一面承擔責任的壓力。

每位教師的專業發展歷程中,不同歷程的學習與經驗都是一種專業成長 與累積,前一個歷程是奠定下一個歷程的基礎。

由以上初任教師職場適應歷程研究,可以歸納出初任教師無論是整 體適應歷程、教學知識成長歷程,或是心理歷程發展,多呈現初期因現 實震撼而感到衝擊與適應不良,隨著時間初任教師由於外在回饋與內在 改變的動機,開始自我檢視及反省,隨後尋求新的因應方式,慢慢地感 覺勝任,並發展出專業自信,期待著未來實踐心中的教學藍圖,適應情 況也跟著好轉。然而每位初任教師皆具有獨特性,其適應歷程各自具有 不同的發展脈絡,為環境中的人、事、物與初任教師個人特質互動交織 而成的結果,故本研究採用訪談的方式深入探討初任教師的適應歷程,

期望能發現初任教師與環境互動下產生的微妙關係。

二、初任教師職場導入的意涵

Strong(2009)指出導入(induction)一詞為教師生涯階段的最初的一段

32

時期,或是指在這段期間可能被提供給初任教師的系統性支持。

Huling-Austin(1990)則將導入(induction)定義為持續給予初入職場的教 師們督導與支持,讓教師在初任的前幾年即使遭遇適應困難,亦能持續 發展他們的教學技巧。初任教師的導入通常由政府機構所倡導,以正式 性、計畫性、制度性、系統性的方案形式呈現,並且是一種持續性的援 助,促使其從初任教師轉變成為一位專業有能力教師的過程。(丁一顧,

2003;Bartell, 2005; Smith & Ingersoll, 2004)。然而導入方案不同於職前 培訓或是在職中的增能訓練,而是被構想為橋梁,使初任教師從「學習 教學的學生」轉變「學生們的教師」,強調「過渡」,而非「訓練」

(Huling-Austin, 1990; Smith & Ingersoll, 2004)。Bartell (2005)表示導入方 案已經被發展成一種模式,有效且深入地向初任教師傳達工作職責、工 作環境、專業規範與調整期待,並帶領新手邁向專業,經過組織計畫的 導入方案,其目標不僅在於協助初任教師生存,並助其獲得成功及茁壯 成長。Bartell(2005)和Huling-Austin(1990)進一步提出一個有系統、有組 織的導入方案視個別初任教師情況約持續一學期至三年的時間,換句話 說,教師任教的前一年到三年即為所謂的導入時期,此時期對教師生涯 發展處於非常關鍵的地位。

初任教師導入方案是多面向的,原則上導入之目的可歸納成以下幾 點:

(一)就教育體系而言

1.改善初任教師留任率:成功的導入方案可以協助有前途的初任教師

1.改善初任教師留任率:成功的導入方案可以協助有前途的初任教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