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初任教師的挑戰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中,研究者依據欲探究的現象進行相關文獻之探討,以作為 瞭解國中初任特殊教育教師職場導入歷程之理論基礎,本章共分成兩節,

第一節為初任教師所面對的工作挑戰,先從教師發展的觀點探討初任教 師的定位,接著由文獻中歸納出初任教師的境況與需求;第二節為初任 教師的導入歷程,探討初任教師職場適應歷程、導入的意涵、導入的方 式,以及國內外對於初任教師職場導入的成效研究。

第一節 初任教師的挑戰

本文將由教師發展理論以理解「初任階段」在漫長的教師生涯中所 代表的意涵。接著,探討普遍初任教師於職場適應時會遭遇的境況,以 及初任特殊教育教師特有的挑戰,最後則是初任教師的需求。

一、由教師發展理論探討初任教師的定位

教師的工作具有專業性,且教師是持續發展的個體,所以可以透過 持續的學習與探究之歷程獲得成長。許多學者由不同的觀點描述教師的 發展過程,筆者就教師關注焦點、專業社會化及生涯的角度整理相關理 論,以茲從中探討初任教師的定位。

(一)教師關注之觀點

Fuller和Brown(1975)根據資料蒐集與分析,將Fuller(1969)提出之教 師關注事務的發展模式修正為以下四個階段 (轉引自Burden, 1990, p.314):

1.教學前關注(preteaching concerns)

職前師資準備階段,個人僅將自己視為學生的角色,未以教師角度 關注學校事務。

2.早期生存關注(early concerns about survival)

教師第一次接觸實際教學,最關注的重點為自己的生存問題、教室 管理問題,以及自己對教材內容的精熟程度。

8

3.教學情境關注(teaching situations concerns)

這個時期教師關注的焦點為自己的教學表現,並開始將個人的學習 轉移到實際教學情境中的限制而感到沮喪,也關切外界對於自己的各種 要求。

4.學生關注(concerns about pupils)

經歷過前三階段後,教師開始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的學習、學生 的社會需求、學生的情緒需求等,並關注自己本身是否有能力和學生建 立關係。

不同的發展階段教師的關注重點與需求顯然並不相同,透過研究發 現缺乏經驗的初任教師注意力往往集中於自己的行為和教學準備,隨著 經驗的累積、適應教師角色之後,才會將注意力逐漸轉移到學生動機、

行為表現和思考方式等方面(高強華,1988)。

(二)專業社會化之觀點

教師專業社會化是指教師在專業的生涯中,習得一切教育專門知識,

內化專業倫理信條,表現專業責任、專業自主性、專業服務態度等,成 為專業教師行列一份子的過程,也就是一個人從「普通人」變成「教育 者」的專業成長過程(王秋絨,1991)。以下學者由專業社會化的觀點形 成教師發展階段理論。

Unruh 與 Turner (1970)最早提出教師發展階段的概念,他們根據和 許多教師一起工作的經驗,將教師的專業成長分為四個時期(引自饒見 維,2003),分別為職前期(preservice period)、教學初期(the initial teaching period)、建立安全感期(the period of building security)、成熟期(the maturing period),職前期指高中與大學時期,而初任教職的教師則處於

「教學初期」階段,約一至六年教學經驗,此時期教師常困擾於學生常 規管理、例行工作、批改作業、組織課程發展,以及努力設法獲得同事 的接受等問題。任教約第六至十五年才逐漸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在信 念與承諾上感到安全,進一步設法尋求改進自己背景或增進知能的方式,

9

期許教學更為卓越,得到更好的報酬,最終進入「成熟期」階段,對專 業生活各方面都已展現相當的能力與深度,具有高度的安全感,即使遇 到改變也不會視之為威脅,而能思考尋求新的創意,並加以實行。

Katz(1972)根據其與學前階段教師一同工作的經驗,提出教師達 到專業成熟須經歷四個階段:

1.求生存階段(survial)

初任教師的第一年,此階段教師全神貫注於自己的生存問題,由於 教室內實際狀況與預期的成功之間的不一致,強烈感受到不適應以及自 己尚未準備好,這段期間的教師需要現場支持與技術性的支援。

2.鞏固階段(consolidation)

任教第二到第三年,此階段教師渡過了上一階段,能決定自己是否 能在教師職場存活,開始鞏固的第一年教學的收穫,並能區分接下來要 精熟的任務和技能,把焦點放在個別的學生身上,仍需要現場的支持,

以及專家、同事與顧問等諮詢對象於特殊技能的入門的建議。

3.更新階段(renewal)

經過第三到第四年的教學,此階段的教師開始厭倦做同樣的事情,

對於每年週期性的活動興趣缺缺,想要尋求創新的事物,需要透過參與 會議、專業聯盟、閱讀期刊、實地參訪等方式獲得各方資源、學習新知 能。

4.成熟階段(maturity)

部分教師能在任教三年後進入成熟階段,其他教師則是需要五年或 以上的時間,此階段的教師已經習慣並肯定自己教師的角色,有足夠的 洞察力去探詢更深刻與抽象的問題,選擇參與適合的專業發展活動。

Burden(1979/1980)透過資深國小教師對個人發展及專業發展的察覺,

探討出教師教學專業發展的三個階段(轉引自 Burden, 1990, p.315):

1.生存階段(survival stage)

指初任教師的第一年,此階段的教師對於教學活動與學校環境的認

10

識有限,教學常侷限以學科為中心,自覺專業洞察力不足,十分缺乏自 信,不願意嘗試新的方法。

2.調整期(adjustment stage)

任教第二到四年,此時期的教師已學習大量計畫和組織的能力,以 及有關學生、課程和教學方法等事項。他們逐漸能明瞭學生行為的複雜 性和差異性,並且尋求新的教學技巧以滿足廣泛的需求。教師與學生互 動變得較開放且真誠,教師逐漸恢復對自己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滿足 學生的需求。

3.成熟期(mature stage)

任教第五年以後,此階段教師覺得自己對於教學活動及環境擁有好 的掌握能力,他們能以學生為中心、感到自信和安全,並且樂於嘗試新 的教學方法,自覺超越傳統的教師形象,擁有專業的洞察力。

饒見維(2003)將教師的專業發展分為三大階段:(1)職前師資培育 階段,(2)初任教師導入階段,(3)勝任教師精進階段。初任教師導入階 段又細分為適應期和發奮期,適應期指任教第一年之實習教師,實習教 師們努力求適應、求生存,以調整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發奮期則是指成 為合格教師第一年到第三年,此階段的初任教師發奮圖強、大量學習,

以便盡快成為一個勝任教師。勝任教師和初任教師的差別在於能不斷自 我創新、自我檢討,統整與建構強而有力的「個人專業理論」,達到專 業圓融的境界。

綜合以上教師專業發展理論,發現初任教師成為勝任教師的專業成 長過程大致可分為三至四個階段,初任教師至少需要經歷三年以上的調 整期來鞏固與更新自己的專業能力進入成熟期,有些人甚至需要花費十 五年的時間方能達成此目標。

(三)教師生涯發展之觀點

初任教師為教職生涯發展的起點,「生涯」(career)一詞的意義非常複 雜且分歧,大英辭典解釋生涯為「道路」,引申為人或事務所經歷的途徑,

11

或指個人一生的發展過程。由狹義的觀點來看,生涯發展過程僅針對個 人工作角色的種種循序漸進的階段或歷程而言(高強華,1988)。許多探 討教師發展之學者將專業成長融入生命發展階段的概念,形成更完整的 教師生涯發展理論。

蔡培村、孫國華(1996)以我高中、國中、小學教師為對象,採用

「教師生涯專業發展問卷」進行調查,將教師的生涯發展區分為五個階 段,並發現教師的個人志趣、教學回饋、行政管理和學校氣氛均影響教 師生涯的專業發展,茲將此五個時期敘述如下:

1.適應期

係指任教師初任教職的第一年,此時期的教師對於專業知識與技能 仍處於探索和適應的歷程。適應期的教師對專業發展的需求很高,專業 發展的現況較低;儘管適應期的教師在專業能力的表現上不如理想,但 其專業態度和專業精神卻很高。

2.能力建立期

係指任教二至五年之教師,此時期教師逐漸建立自己的專業能力,

故在專業發展的現況上有顯著成長。

3.成熟期

係指任教六至二十年之教師,此時期的教師在專業上具有高度的發 展和需求,在專業知識、技能和態度上均邁入生涯的高峰。

4.穩定期

指任教二十年至三十年之教師,此時期的教師在專業發展上仍維持 巔峰,但其追求專業發展的需求與動機卻逐漸降低,而使專業發展呈現 停滯不前的現象。

5.後發展期

指任教三十一年以上之教師,此時期的教師除了一般生活知能與行 政知能外,其他教學相關的專業發展現況和需求都呈現急遽的下降。

Fessler 與 Christensen (1992)統整過去有關教師生涯發展的研究,集

12

各家大成發展生涯發展模式,生涯發展階段劃分與蔡培村、孫國華(1996)

相似,但不同的是借重社會系統理論,建立一種具有動力及彈性的教師 生涯循環模式(The Teacher Career Cycle Model),如圖 2-1,此模式認 為生涯進展的程序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包含個人環境因素與組織環境因 素,個人環境因素包括家庭支持結構、正向關鍵事件、生命中的危機、

個性、業餘的嗜好、生命階段等,組織環境因素則有學校規則、管理風 格、公共信任、社會期望、專業組織、工會等,一個強調支持、培育及 增強的個人與組織環境能協助教師獲得正向的生涯發展。教師生涯循環 模式將教師生涯階段劃分為八個階段,並強調教師的生涯發展並非直線 發展,而是假設動力與流動存在於教師轉換到不同階段與個人或組織環

個性、業餘的嗜好、生命階段等,組織環境因素則有學校規則、管理風 格、公共信任、社會期望、專業組織、工會等,一個強調支持、培育及 增強的個人與組織環境能協助教師獲得正向的生涯發展。教師生涯循環 模式將教師生涯階段劃分為八個階段,並強調教師的生涯發展並非直線 發展,而是假設動力與流動存在於教師轉換到不同階段與個人或組織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