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初等學校的體育經驗

第二章 初等學校的體育課程

第二節 初等學校的體育經驗

日本時代的臺灣人,在殖民者的設計下自初等教育之始即開始上體育課,

公學校的體操科是殖民政府將臺灣人民的身體改造成「國民」身體的一項工具,

藉由教授普通體操、遊戲,或者舉辦運動會,一步一步將兒童的身體變成國家 可以動員的身體。37臺籍學童上體育課程的內容,以及對於公學校體操科的印象 與感想,是本節討論的重點。臺人於初等學校參與體育活動大抵可分為三類:

一、學校的體操課程;二、運動會;三、體育類課外活動,以下將分述之:

一、學校的體操課程

1896(明治 29)年具「近代學校之雛型」的國語傳習成立時,體操並非必 修課,各傳習所可視情況加入教學。同年成立的國語學校設有附屬學校,體操 科始成為必修課程。38下表 2-2 係為第一附屬學校體操科教授進度表,可以看出 1896(明治 29)年進入第一附屬學校的學生,5 個月的體操課程是學習如何排 隊、向左右轉、行進、停止、快步走等整頓法及隊列運動,這個班級升上二年 級後,1897(明治 30)年 4 月入學 109 位一年級新生,原分成 2 班授課,分別 由上條邦太郎及本田茂吉上體操課,兩位都是四月份剛從國語學校畢業的學生,

36 久住榮一、藤本元次郎,〈改訂公學校各科教授法〉,頁 388-389。

37 許佩賢,〈「體操」、「唱歌」與身體的規律化〉,《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2005 年),頁 199-231。

38 「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規則ヲ定ム」(府令第三十八號),《臺灣總督府府報》,明治 29 年 09 月 25 日。

28

畢業後立刻被聘至第一附屬學校任教。五月因教室空間狹小重新分成三班,但 體操課則變成在課外時間便宜上課,且由各科老師輪流任教,主要以複習以前 所學為主,因此,這三班的學生也花了 3 至 5 個月的時間進行整頓法及隊列運 動,直到 10 月份才進行下一階段的體操動作-矯正術,意即能夠使身體姿勢正 確的徒手體操。39可見對於從未接觸過體育課的臺灣兒童來說,要如圖 2-1 般整 齊的排隊,並非容易之事,需花好幾個月進行練習。

39 國語學校每個月向總督府提出的報告書,包含學校概況、教務、學科及進度表、教職員人事 異動、學生入學退學等等。表中顯示出體操科有三個月得時間每週不再固定時間授課,而是在 課外時間權宜教學,可從幾個方面觀察:1896 年 4 月由一年級升上二年級的學生,從 4 月到 7 月每週上課時間為修身科 2 小時、國語科 25 小時、唱歌科 1 小時,科目僅剩 3 科,國語科學習 時間大幅增加,直到 8 月放假,9 月重新開學後才「恢復正常」,除了反映當局對國語教學的重 要性以外,學生大幅增加造成教師不足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又一年級在 5 月時從二班拆成三班,

勢必造成教學人力更加不足,體操課僅能由各科老師輪流於課外權宜教授。〈國語學校各月份報 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 29 年乙種永久保存第 16 卷、明治 30 年乙種永久保存第 21 卷。

29

表 2- 2、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體操科教授進度表(1896.10-1897.10)

日期 每週

30

圖 2- 1 辮髮的老松公學校學生整齊的排隊

資料來源:陳聰民,《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一)》(南 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頁 62。

公學校陸續設立後,體操課仍是必修課之一,授課內容為遊戲及普通體操。

1915 年進入善化公學校(今臺南市善化國小)就讀的孫江淮就其所記憶的體操 科:

我們的體育課程只上些很簡單的,如吊單槓、跑操場等活動,或者是下 課 5 分鐘出教室外跑一跑,沒有什麼球類的活動。高年級以後有行軍踏 步、喊口令,要求立正、腳步併立等姿勢,或者直走、橫走、回頭走等 簡單的基本訓練,訓練走路步伐的整齊。我們並沒有太多的口號,只有 在戰爭中才出現「天皇萬歲」口號。40

上述回憶吊單槓屬於普通體操的部分,如圖 2-2 所示,學生們依序練習。至於高 年級以後的「行軍踏步、喊口令,要求立正、腳步併立等姿勢,或者直走、橫 走、回頭走等簡單的基本訓練」即屬體育課之中的「教練」課程,原為小學校 才有的授課內容「兵式體操」,1918 年的公學校規則修正,正式加入公學校體操

40 林玉茹、王泰升、曾品滄訪談、吳美慧、吳俊瑩紀錄,《代書筆、商人風-孫江淮口述歷史》

(臺北:遠流,2008 年),頁 13。

31

科授課項目,41孫江淮於公學校就學期間,正是教練課加入公學校體操科的時 期。

1920 年代中期在高雄入學的莊明燦也回憶:

讀公學校時,一到六年級每個年級都有體操,體操上課主要是做體操和 跑步,上課內容每個星期有一定的進度,……。通常體操一個星期大概 上一到兩次課左右,高年級的體操大多利用下午時間上課,而一年級到 三年級的學生則因為只上半天課,所以體操上課都是利用上午的時間。42

5 年級從鹿野公學校(今臺東縣鹿野國小)轉入鹿野小學校(今臺東縣龍田國小)

的林錦章,其回憶小學校的體操科上過體操、單槓、跳馬(箱)和球類運動,43 吳克泰在羅東公學校(今宜蘭縣羅東國小)高等科也有跳箱的課程,有一次因 翻閱跳箱落地時左腳脫了臼,無法走路,老師非常著急地揹他到公車站坐公車,

下車後又揹他走了好長一段路送到家裡。44宜蘭女子公學校(今宜蘭縣中山國小)

的游明珠回憶:「我們女子學校的體育課,也有教跳舞,我從當時的跳舞課,學 會了十八種基本舞步,到現在我都還會跳。45游明珠所說的跳舞,即如圖 2-3 為 公學校體操課程中遊戲的一種,配合指令進行各項動作。

41 兵式體操改成為教練的過程以及其法制化的歷程可參考謝仕淵,〈殖民主義與體育-日治前期

(1895-1922)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頁 185-187。

42 莊明燦口述、謝仕淵整理,〈莊明燦先生口述訪談紀錄〉,《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口述訪談》(臺 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2 年),頁 72。

43 後山文化工作協會,《臺東耆老口述歷史篇》(臺東:縣立文化中心,1999)。

44 吳克泰,《吳克泰回憶錄》(臺北:人間,2002 年),頁 63。

45 宜蘭縣政府,《宜蘭耆老談日治下的軍事與教育》(宜蘭:縣史館,1999)。

32

圖 2- 2 北投公學校的女子遊戲(1920 年代)

資料來源:陳聰民,《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二)》,

頁 56。

圖 2- 3 五股公學校的單槓課程

資料來源:林文龍,《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三)》(南 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頁 246。

33

圖 2- 4 臺中市曙公學校的跳箱課程(1930 年代)

資料來源:姚浙生,《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一)》(南 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頁 52。

圖 2- 5 台中市曙公學校的跳箱課程(1930 年代)

資料來源:姚浙生,《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一)》,

頁 52。

1930 年代以後武道課逐漸進入學校中,一開始是以課外的方式進行,1928

(昭和 3)年出生,1930 年代中期進入枋寮公學校(今屏東縣枋寮國小)就讀 的戴揚文指出:「枋寮公學校的體操課一個禮拜差不多兩三節,頭五分鐘到十分 鐘徒手操,一年級的時候很像跳舞那樣的遊戲,沒有那麼複雜、簡單的像小孩 子那樣;高年級有單槓、跳箱、跳遠、跳高都有,還有短跑。那個時候好像還

34

有劍道,是課外的。棒球也有,是五六年級或年紀大一點上高等科才有。」46劍 道、柔道等武道課程最初是小、公學校五年級以上的選修的課程,直到 1941(昭 和 16)年改制為國民學校之始成為初等教育體鍊科之正式科目。

二、運動會

運動會視為學校體育課程的延伸,學生參加運動會的經驗往往也較令人印 象深刻,當時的運動會幾乎每年都會舉辦一次,例如許新枝回憶桃園第一公學 校(桃園市桃園國小)每年固定於秋季舉辦運動會。47《臺灣日日新報》常有運 動會相關之報導,例如 1905(明治 38)年 11 月 3 日三校舉行聯合運動會,報 導如下:「彰化下員林支廳管區,公學校有三焉,即社頭、永靖、員林是也。十 一月三日有慶祝天長節之盛典,三校協定於是日在員林校體操場,開聯合大運 動之會。三校生徒將赴會者,計有三百餘人。聞運動序次,有高級幼級之分,

彼此互相角逐,炫奇鬥勝,爭捷足以先登。或徒步競爭,或盲目持旗,或繞三 匝圍以疾趨,或超障礙物而奪錦,種種運動,興會淋漓,不一而足,洵一場之 大熱鬧也。」48又如 1911(明治 44)年 11 月 12 日臺南第二公學校(臺南市立 人國小)的情景:

臺南第二公學校運動會已如既報,於去十二日午前九時,在該校運動場整 列,生徒齊唱君代歌。唱畢,阪根校長述開會之詞。移時開始運動,為釣 鯉競爭、氣球飛揚種種遊戲,計二十餘番。停吃午餐,至零時三十分,再 繼續運動。生徒競爭遊戲,亦有二十餘番,次他校選手競走、來賓競走、

職員競走等。又次生徒一同整列唱大國民歌,至午後四時始散會云。49

46 筆者訪問、整理,〈戴揚文先生口述〉,2013 年 7 月訪問於高雄市三民區戴府,未刊搞。

47 許新枝撰寫口述;吳秀鶯文字整理,《艱難奮鬥的歲月:許新枝回憶錄》,頁 69。

48 〈聯合運動會〉,《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05 年 11 月 7 日,第 6 版。

49 〈公校運動會運動會〉,《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11 年 11 月 14 日,第 3 版。

35

上述兩則報導大抵可以描繪出運動會的情景,口述資料中也可見運動會的 描述,舉凡當時就讀宜蘭小學校(今宜蘭縣光復國小)莊進源在每年學校舉辦 的運動會中,都會參加田徑的比賽,50洪敏麟就讀新庄公學校(今南投縣新庄國 小)時,二年級參加運動會,因為淋雨回家,得到肺炎,休息好一陣子。51曹永 和描述運動會的回憶:「參與運動會的學生,通常如同閱兵一樣,在音樂的伴奏 下,整齊進場。隨後全校學生一起表演體操,之後開始進行田徑、賽跑,以及

上述兩則報導大抵可以描繪出運動會的情景,口述資料中也可見運動會的 描述,舉凡當時就讀宜蘭小學校(今宜蘭縣光復國小)莊進源在每年學校舉辦 的運動會中,都會參加田徑的比賽,50洪敏麟就讀新庄公學校(今南投縣新庄國 小)時,二年級參加運動會,因為淋雨回家,得到肺炎,休息好一陣子。51曹永 和描述運動會的回憶:「參與運動會的學生,通常如同閱兵一樣,在音樂的伴奏 下,整齊進場。隨後全校學生一起表演體操,之後開始進行田徑、賽跑,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