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戰時的學校體育經驗

第四章 從「體操」到「體鍊」-戰爭時期學校的體育課程

第二節 戰時的學校體育經驗

1937(昭和 12)年日中進入全面戰爭,日本與各殖民地進入總力戰體制,

正式展開國民精神總運動,此運動標榜「舉國一致」、「盡忠報國」、「堅忍持久」, 國民需對國家盡忠誠,可說是將動員國民去戰爭的官制國民運動。戰時為了能 動員國民,國民的教化不可欠缺,因此國民學校的教育目的即是鍊誠忠誠的皇 國民。27自 1930 年代中後期起,學校體育教學更加軍事化、國家對國防競技與國

27 新井博、榊原浩晃,《スポーツの歴史と文化―スポーツ史を学ぶ》,頁 120。

80

81

82

面亦顯示出日本時代學生雖於初等教育及接受體育課程,但仍有部分學生跟不 上進度,或是自認對於體操科不擅長,誠如曹永和即認為自己在體操科的表現,

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33王世慶亦回憶:「我的圖畫、體操都不太好,但是習字 還可以……」。34甚至如陳錫煌對於體操科感到害怕而想翹課。

隨著戰爭 1941(昭和 16)年,為了培養能投入戰爭的未來人力資源,日本 將小學校改制為國民學校,體鍊科主要分為體操與武道,體操又分為體操及遊 戲競技、教練及衛生等三項,如 1940 年代進入高雄市青葉國民學校就讀的吳興 指出:

當時授課內容體鍊課程有徒手操,走的、跑的、跳的都有,也有舉行 50 公尺或 100 公尺的賽跑,另外還有用類似帆布做成的棒球以及游泳和柔 道,游泳和柔道大約一個月上一次,柔道的上法是一班分兩組互摔。35

柔道之外,從 1940 年代國民學校的畢業紀念冊中,如圖 4-5、4-6、4-7 常可見到 國民學校的學生拿著劍道在練習,圖 4-8 則是女學生進行薙刀練習。

33 鍾淑敏、詹素娟、張隆志 ,《曹永和院士訪問紀錄》,頁 20。

34 周婉窈,《臺灣史開拓者王世慶先生的人生之路》(新北: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1 年),頁 31。

35 筆者訪問、整理,〈吳興先生口述〉,2013 年 7 月訪問於高雄市苓雅區協進宮,未刊稿。

83

圖 4- 5 士林國民學校初等科的劍道練習

資料來源:陳聰民,《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二)》

(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頁 39。

圖 4- 6 老松國民學校的劍道練習

資料來源:陳聰民,《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二)》,

頁 62。

84

圖 4- 7 若草國民學校的劍道練習

資料來源:姚浙生,《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一)》

(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頁 147。

圖 4- 8 北斗國民學校女學生進行薙刀課程

資料來源:林文龍,《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三)》

(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頁 58。

在正式的課程之外,戰時國民學校的學生常需要在放學時間進行軍事訓練,

如 1940 年代初期就讀芳美國民學校林子分教場(南投縣新豐國小)的張慶龍的 回憶:

到了我小學四、五年級(1944、1945)的時候,由於戰事日益緊迫,就連 我們這些小學生也要進行軍事訓練,預為戰事做準備,只要我們下午沒

85

有課時,全校的學生會集合起來在操場進行檢閱、正步走等訓練。36

戰爭末期,就連初等學校的學生也需要如圖在課後加強訓練,並定期進行檢閱,

如圖 4-9 國民學校高等科檢閱的情景,只見穿著整齊的學生踏著整齊的步伐進行 行軍練習,前方及一旁都有老師們盯著。

圖 4- 9 清水公學校高等科的教練檢閱(1940 年代)

資料來源:陳聰民,《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

(二)》,頁 57。

36 黃宏森、林承彬,《杏壇志者:張慶龍校長回憶錄》(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3 年),

頁 29。

86

圖 4- 10 溪州東國民學校的教練課程(1940 年代)

資料來源:姚浙生,《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

(一)》,頁 24。

然而,太平洋戰爭末期,盟軍以 B-24、B-25 及 B-29 戰機空襲臺灣,連番 轟炸的情況下,許多地方需要疏開而無法正常上課,就讀青葉國民學校(今高雄 市成功國小)的吳興即表示,三年級因受到空襲的影響疏開到大湖圍仔內的學校,

在戰爭時期學校老師其實沒什麼要求。37同時期就讀東港國民學校(今屏東縣東 港國小)的潘汝昌先生也指出:當時一天到晚都有空襲,沒有什麼辦法上課,體 操課時做完徒手操後,老師吹個口哨後開始自由活動,也沒有辦法上什麼。38家 原住高雄內惟的李攀龍先生,在空襲的那一兩年前前後後共念了 5 間小學,就 他的回憶也僅記得上過徒手操而以。39到了戰爭末期,學生忙於躲空襲,甚至疏 開至鄉間區,多半無法正常上課。

(二)中等以上學校

中等學校方面,1930 年代後期就讀臺北工業學校的郭茂林對於體育課有所 回憶:

在所有課程中,我對體育最有興趣,100 公尺、200 公尺跑步、跳遠、三

37 筆者訪問、整理,〈吳興先生口述〉,2013 年 7 月訪問於高雄市苓雅區協進宮,未刊稿。

38 筆者訪問、整理,〈潘汝昌先生口述〉,2013 年 8 月訪問於屏東縣東港鎮潘府,未刊稿。

39 筆者訪問、整理,〈李攀龍先生口述〉,2013 年 7 月訪問於高雄市苓雅區李府,未刊稿。

87

級跳遠等,都是我的強項,印象最深刻的是,當年得到奧林匹克金牌的 跳遠選手南部忠平曾到臺北,在三級跳遠對我做過特別的指導。(中略) 因為我對競技運動的興趣,所以我也參加社團中的競技部,是短距離的 賽跑選手,劍道也頗拿手,有初段的水準。不過另外的教練課,我就比 較沒有興趣了,當時有步槍的訓練,可是覺得很枯燥,一點也不有趣。40

對於體育很有興趣,且具有田徑專長的郭茂林認為教練課相當枯燥,但隨著戰 爭展開,「一點也不有趣」的教練課程卻顯得更加重要,1938(昭和 13)年入學 的細川義政指出:「軍事訓課時大家要綁上護腿,手持 38 式步槍來做訓練。高 年級學生則會參加每年舉辦一次的臺北市男子中等以上學校聯合演習」,411941

(昭和 16)年入學的廣畑猛亦回憶:「教練課與入伍訓練一樣,一、二年級是徒 手訓練,三年級則進行實槍訓練,由部隊分派來的將校、後備軍人的將校、士 官等擔任教練,訓練非常嚴格」42。桃農的邱創基則有更細緻的說明:

每週部隊會拍現役軍人來巡視教官是否有徹底訓練學生,看老師對於學生 的團體生活是否有教好,以及教練課有沒有訓練步兵小隊作戰、打靶。四 年級時就停掉英文科,主要是配合戰爭需要興建機場,將原本英文科的時 間拿來上軍訓。43

綜括上述回憶,教練課程一、二年級進行徒手各項教練,諸如部隊作戰、分列 式等等,三年級則開始持槍進行演練,另外如防毒面具的使用、槍枝的使用與

40 鄭麗玲、楊麗祝訪問;楊麗祝紀錄,〈郭茂林先生訪問記錄〉,《臺北工業生的回憶(二)》,(臺 北:臺北科技大學,2011),頁 3-4。

41 鄭麗玲、楊麗祝訪問;劉惠雯、黃斌峰紀錄,〈細川義政先生訪問記錄〉,《臺北工業生的回憶

(二)》,頁 34。

42 鄭麗玲、楊麗祝訪問;鄭麗玲、劉惠雯紀錄,〈廣畑猛先生訪問記錄〉,《臺北工業生的回憶(二)》, 頁 81。

43 轉引自蘇曉倩,〈身體與教育--以日治時期臺灣實業學校的身體規訓為例(1919-1945)〉,國立暨 南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頁 112。

88

保養、救急看護等軍中技能亦屬重要。除了於固定的日子需進行查閱之外,尚 需配合特定節日如下圖 4-15 前往總督府前閱兵,更重要的是每年 5-8 日的野外 的實戰演習。

圖 4- 11 長榮中學校地分列式練習

資料來源:長榮中學校校友會,《彌榮》第一號(臺南:長榮中學校校友 會,1940 年)

圖 4- 12 宜蘭農林學校槍枝保養課程

資料來源:姚浙生,《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一)》,

頁 27。

89

圖 4- 13 宜蘭農林學校防毒面具之使用

資料來源:姚浙生,《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一)》 頁 27。

圖 4- 14 長榮中學校的教練查閱

資料來源:長榮中學校校友會,《彌榮》第一號(臺南:長榮中學校校友會,1940 年)

90

圖 4- 15 臺灣總督府前閱兵

資料來源:楊麗祝、鄭麗玲,《百年風華—台北科技大學校史》(台北:台北科 技大學,2011),頁 128。

如上節所述,1940 年代「學校教練教授要目」改正後,中等以上學校每年 野外實地演練的日數亦有所增加,雖然自 1926(大正 15)年將校配屬以來即有 野外實地演練,以 1934 年長老教中學校兩天一夜的左鎮行軍為例,第一天上午 8:50 分集合,以步行的方是經過一山又一山,下午來到左鎮大教堂,晚上尚有餘 興節目,夜宿左鎮公學校;第二天早晨整理過後,進行打獵及登山,最後走到 新市火車站搭火車回臺南,於臺南車站前高喊三聲萬歲而解散。44再看 1940 年代 的野外實地演練,嘉農的曾水池回憶起某一次的行軍經驗:「從嘉農一直走到大 林糖廠,給你限量的水,差不多只有現在一罐米酒頭的容量而已,途中都不能 補給飲水,中間僅休息吃便當,走到大林糖廠;再從糖廠又走回卻去嘉農,肩 上還背著兩塊磚頭,那種訓練真的很辛苦。」45戰爭時期的野外實地演練顯得更 加辛苦,更加徹底的鍛鍊,除了行軍訓練外,如圖 4-16、4-17 實地露營或是學 生分兩軍實地演練在戰時更是層出不窮,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完全被當作準軍 人再訓練。46

44 長老教中學校友會編,〈左鎮行軍〉,《輔仁》11(臺南:私立臺南長老教中學,1936),頁 40-42。

45 李明仁、李貴民、洪偉朕訪問,〈曾水池、陳明賢先生口述歷史〉,《嘉大口述歷史-日治時代》, 頁 138-139。

46 日本時代的教練課程是將中等學生當作「準軍人」,最早係由鄭政誠提出,詳見鄭政誠,〈準 軍人的養成─日治時期臺灣中等學校的軍事訓練〉《臺灣殖民地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大連: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史研究中心,2009),頁 373-388。

91

圖 4- 16 台中第一中學校的野外演習

資料來源:姚浙生,《楝花盛開時的回憶-日治時期畢業紀念冊展圖錄(一)》 頁 30。

圖 4- 17 嘉義中學校的野外演習

圖 4- 17 嘉義中學校的野外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