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前人研究成果檢視與回顧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前人研究成果檢視與回顧

有關莫渝現代詩的研究,根據筆者檢視目前研究成果 1,並無對其詩作之專 論,相關評論以單篇刊登於其他期刊者較多,並將這些篇章多收錄於三本專書內:

《認識莫渝》、《笠詩刊 246 期―「臨水繆斯:莫渝專輯」》、《莫渝詩文集V:莫渝 研究資料彙編》,其他的篇章評論,則多分布在莫渝其他出版著作或詩集中。

一、專書

這三本依據莫渝的詩作而寫的評論觀點依照年代順序介紹如下:

(一)《認識莫渝》

本書出版於 1993 年 6 月,編者為白沙堤,是莫渝早期使用的筆名。他將這本 書中區分成三輯,第一輯是資料的蒐集,包含他以白沙堤的筆名,以第三人稱的 敘述方式簡介「莫渝」這位詩人、1993 年之前出版的四冊詩集介紹、莫渝 10 則 詩觀、自我剖析二篇與三位評論者心目中的對莫渝所描述的詩人形象三篇。第二 輯是作品與欣賞,共收錄 40 首詩作品的賞析,這 40 首詩的賞析,其中臺灣的評

1 筆者於 104 年 5 月於「全國碩博士論文網」的搜尋所得。

論者芝華共寫了 18 首,多刊登於秋水詩刊和笠詩刊。亦有如鄒建軍、王海龍、錢 春綺等中國評論者的篇章,分別刊登於《中國當代青年詩人精評》、《上海文化讀 書周報》、《紐約海內外雜誌》等書籍刊物之中,足見當時莫渝的詩作,已受到海 外學者重視,並且在中國或世界其他國家展露風采。第三輯則收錄七位評論者對 莫渝詩作特色的評論與介紹,其中包含八則詩壇友人給予莫渝的短評。從這七位 評論者分別是趙天儀:〈映象˙白描與諷刺〉評論莫渝第一本詩集《無語的春天》, 在評論中分析莫渝的詩作為意象的特寫、抒情的白描、溫柔的諷刺三種特色。麥 穗:〈批判與感動之間〉評論莫渝詩集《土地的戀歌》,認為莫渝蘊藏在詩中的愁 傷和憂鬱遠超過抗議和批評,也同時在詩集中看見另一股創作使命的自我期許:

「批判現實,感動人心」並歸納收集在這本詩集中的作品,大部份是秉著這個原 則出發。黃恆秋:〈平面上的心靈符號〉評論莫渝詩集《浮雲集》,認為他的詩作 品可以歸納為三條路徑:私我的懷想、土地的詠嘆、詠史的激情,創作形式以短 詩型的手筆見長,即使是詩集中的幾首長詩,也是以組詩的型態組成。錢春綺:〈溫 柔敦厚一詩人〉亦是評論莫渝詩集《浮雲集》,評論莫渝的創作如同歌德所言的「機 會詩」,沒有浮泛空洞的毛病,詩中洋溢的感情是實在的,真摯的,敦厚的。芝華:

〈古來征戰幾人回〉評論莫渝的戰爭詩作情結,以莫渝 9 首反戰詩為主題的詩篇 賞析。香港學人潘亞暾:〈心智之窗敞開著〉是莫渝二本詩集《長城》和《土地的 戀歌》的讀後欣賞,認為從莫渝的詩中,讀者可以感其志而萌發己意,也可感受 莫渝不願作雲間縹緲的詩人,要做人間切實的詩人的志向。鄒建軍:〈在暗夜裡尋 找並散布星光〉綜論莫渝的詩作,認為其有了鄉土的情懷,有了面水端坐永生的 悟性,有了純淨的意象與象徵,終就能達成他最後的冀望:「掛出一盞受人激賞的 星光」。

綜觀這七位學者對於莫渝詩的評論,莫渝 1993 年以前出版的詩作,雖然第一 本詩集《無語的春天》風格晦澀淒涼,對生命的體悟充滿憂傷與無可奈何的思緒,

但陸續出版的詩集《長城》、《土地的戀歌》、《浮雲集》都能看見莫渝在批判現實 的背後,那股嘗試感動人心的文人使命。

(二) 《笠詩刊 246 期―「臨水繆斯:莫渝專輯」》

2005 年 4 月 15 日《笠》詩刊 246 期,是以評論莫渝詩作的專輯。前二部份 分別是「莫渝作品評論資料」和詩壇友人、學者對莫渝小評 16 則。第三部分開始,

是由蔡秀菊等 22 位對莫渝 1995 年至 2005 年之間出版的詩作品所提出的讀後感與 評論。在這 10 年間莫渝繼《浮雲集》之後,集結過去的舊作與新作,並在 1995 年與 1998 年出版兩本同名《水鏡》的詩集,在這次專輯中,以這本詩集為主的評

論有蔡秀菊:〈臨水的繆斯―莫渝詩集《水鏡》翦影〉、趙迺定:〈莫渝作品《水鏡》

集之解剖〉、呂美親:〈靜謐的垂死風景―讀莫渝《水鏡》〉、紀小樣:〈用溫情來焊 接生命的裂痕―讀詩與讀人,兼介莫渝詩選《水鏡》〉、林煥彰:〈端坐永生的一株 水仙〉、陳千武:〈苦竹不苦戀―欣賞莫渝《水鏡》詩集〉等,共 6 篇。其他評論 者則以綜論的方式,評論莫渝從 1965 年至 2005 年,三十年間寫詩的創作風格。

在這次評論集當中,主要有三個部分:一是以《水鏡》詩集為主的賞析或評介,

二是以綜觀的方式論述莫渝從寫詩以來詩作的特色與各時期的詩風轉變,三是以 久識莫渝的角度,書寫朋友心目中所認識的莫渝。無論是面水端坐永生的水仙,

或是根深泥土的苦竹,皆是莫渝自我形貌的映照。評論者或朋友眼中的莫渝,如 苦竹紮根於鄉土,如水仙堅持孤獨的美麗,在詩壇中兀自走出一條屬於自己、溫 暖人間的詩路。

(三) 《莫渝詩文集 V:莫渝研究資料彙編》

2005 年 4 月同時出版的第三本專書,是由苗栗縣政府印製的《莫渝詩文集 V:

莫渝研究資料彙編》。在這本專書中彙集前二本專書中部份評論,和其他散逸在報 刊雜誌上的評論文章。

二、討論專欄

詩人蔡榮勇曾於《笠》詩刊 148 期中策劃〈以小見大〉專欄,以莫渝的詩作

〈小毛驢〉讓臺中市國小學生欣賞、討論。參與的學生紛紛提出讀後的感受,筆 者將之節錄如下:

〈小毛驢〉

異國晴朗星期日的公園內 我看到一匹灰色小毛驢 矮背上馱負既驚又喜的稚童 來回走二十公尺的短路程 由主人牽引,替主人謀生

小毛驢垂著頭

大大眼珠子癡癡晃閃 不易辨識膽怯或興奮

黃土讓有勁的腳力踢揚 又沉重落回地面

浮雲般的我 被踢揚的鄉愁

也同樣落回跟地面相連的故鄉?

(〈小毛驢〉《浮雲集》頁 59-60)

陳冠樺:這首詩共有三段,前面的兩段和後面的一段,有著兩種不同的意義。前 面的兩段,明顯的敘出人類的尊貴,與動物的卑賤。詩中的主人,和一 般的人類一樣;以強欺弱的情勢,駕馭著小毛驢,而那只小毛驢和背上 的小孩或許年歲是一樣的,但是他卻得辛苦的取樂背上的小孩,從小毛 驢的眼珠哩,我們是否可以瞧見那種弱者的無奈?後面一段,作者把黃 土、小毛驢輕輕的連在一起,來敘述自己的思鄉之情,利用空間,也使 我們(讀者)輕染著作者的感覺和黃土的浩瀚。

蔡浩志:中國古代有許多詩,很多都是表達思念家鄉的情懷,如〈靜夜思〉、〈九 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雜詩〉等等……。而這首小毛驢更以現代詩表達 了流落異鄉的鄉愁。作者在異鄉,看見一隻小毛驢踢動地上的塵土而想 起久別的故鄉。在異鄉想念故鄉的滋味真不好受,現在許多人老往外國 跑,連小學生都留學,他們可曾想念過臺灣,想念故鄉?

李佩洵:作者由在異國看到一匹灰色小毛驢,而思念起在遙遠的故鄉,很感人。

最後一段,作者引「黃土讓有勁的腳力踢揚,又沉重落回地面」做為思 鄉的鄉愁,很恰當。

劉安城:作者把他在異國看到了小毛驢的情形寫出來,在最後的一段中,作者把 他想念家鄉的鄉愁寫了出來,而前面中的文句也寫得很活潑,所以我很 喜歡這首詩。

蘇聖怡:作者把懷念國土的心情,以小毛驢踢揚黃土的情形,表達貼切。溫柔中 夾著幾分勁兒,惹人憐愛。

莫渝的詩能在國小課堂上讓學生就詩的內容討論、聯想,便可知其詩意象鮮 明、簡潔易懂,題材直白、生活化,且耳目一新,給予學生不一樣的思維方向,

學生以〈小毛驢〉的單一物象,看見詩人背後濃濃的鄉愁,從課堂的討論中,激 發學生讀詩、寫詩的聯想動力。

三、莫渝作品賞析

在《笠》詩刊第 246 期中與苗栗縣政府 2004 年出版《莫渝詩文集 V:莫渝研 究資料彙編》中莫渝以筆名白沙堤再次整理 15 位文壇作家學者對莫渝寫作風格的 評價,以及 3 則自我剖析。筆者將發表內容節錄於下:

周夢蝶:想法、造句法及句子的形式,可以看出受某些詩人的影響。作者應該隨 時提高警覺,下筆前盡最大的努力做到:(1)句子的模式可以受別人影 響,詩想卻要自己的。(2)欣賞別人的詩作,取用他的思想(靈魂)而拒絕 他的形式(軀體)。高明的模仿就是創造。

―1972 年 11 月 15 日《後浪詩刊》2 期,莫渝寫給管黠(蘇紹連)的信:

周夢蝶評後浪(第一期)作品。

洪醒夫:大體說來,莫渝的詩都是些感傷嘲諷的小品,沒有很強烈的色彩出現,

在淡淡的憂傷中托出生命的況味,有時卻能把生死幻滅發揮得淋漓盡 致,十分出色。

―1973 年 3 月 15 日《後浪詩刊》4 期〈衝浪者介紹〉。

趙迺定:莫渝的詩帶揶揄批判性,在輕描淡寫中,總是吐露出淡淡的憂悒,把這 一代的部分現象忠實反映,使人在淡淡的感受中,蒙受其壓力。

―1983 年 2 月《笠》詩刊 113 期,〈推介戰後世代五人作品(傅敏、莫 渝、郭承義、陳坤崙、向陽〉。

陳英德:翻讀你的詩作,立刻就被你那精闢、樸素的文字、顯明的意象、有節奏 感的音韻所吸引。它是十分不同於現代詩中有些詩人好作驚人的語調、

經營模糊不清的意象、玩弄晦澀不堪的語詞所可比擬的。我很喜歡你詩 作中起於觀察現實的感興之作,這多麼不同於「為詩而詩的陳辭」,但 我覺不是說你的詩作,就僅止於那麼一點「現實」,主要還是你掌握了 詩的至純的藝術性。

―1983 年 6 月 28 日信箋 莫渝自我剖析:

1.把現實生活的無奈和溫情,融入感動與批判的作品中,重顯詩文學是 水邊常綠植物的自然景觀。

―1999 年,莫渝〈笠詩人小評〉。

2.清冷、悲涼、淒美的意象組合,是莫渝詩創作的原點(基點)。

―1999 年,莫渝〈感動與批判〉。

3.以「溫情」為詩文學的創作原動力,拓展出「感動」和「批判」的兩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