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現實的批判與省思

第一節 反戰詩

戰爭,是殘酷的人間現實,前一秒活生生,下一秒血淋淋,大部分手無寸鐵 的平民百姓遭逢戰事,只能在戰火下認命的顛沛流離。1970、1980 年代之間,莫 渝創作多首反戰詩,收錄於《無語的春天》、《長城》二本詩集中。以和諧和關懷 為創作主題的莫渝,自然高舉反戰旗幟,「向詩索取意義與畫面」,寫實的刻畫戰 爭殘酷,哀悼戰士憂傷。臺灣從早期殖民時代,在土地上就頻頻發生許多原住民 與外來者短兵相接的抵抗之爭,一直到戰後臺灣,光復的喜悅還來不及慶祝,就 接著籠罩在海峽兩岸、國共對峙的肅殺氛圍中,人民的生活依舊活在草木皆兵 的戒嚴時期。這種惶惶不安的感覺,在 1983 年完成的〈軍事演習〉3這首詩中可 以深刻感受矛盾和詭譎的政治氣氛:

1 岩上,〈詩人莫渝得獎專訪問答〉,《莫渝的文學旅途》(臺北市:財團法人榮後文化基金會,2008 年 7 月),頁 9。

2 Anthony Storr,《孤獨》,(臺北:八正文化,2008 年),頁 50。

3 莫渝,〈軍事演習〉,《莫渝詩文集Ⅱ:莫渝詩集二》,(苗栗縣:苗栗縣文化局,2005 年 4 月)。

戰爭離我們很遠 火藥氣氛卻嗅得到 海外一再重敘軍事演習 電視不停播送新聞畫面 大家都說訓練訓練軍力 扭動扭動筋骨

不是開闢戰場

不開闢戰場

也得炫耀炫耀威風

把動員令、大砲、軍艦、新型戰機 罩往天空海上地面的幅員

遏止宵小蠢動

演習結束後 天空恢復蔚藍 大家都知道 不是戰爭

戰爭離我們很遠

這首詩完成於 1984 年,雖然烽火連天的戰爭型態已遠離,但當時臺海情勢緊 張,執政者一邊用一句又一句的標語、口號表達光復失土的理想大業,一邊植入 戰事仍一觸即發的恐懼。於此同時,透過媒體播送,世界各地戰爭的現實仍持續 傳遞著,即使冷戰時期,強國顯示武裝軍備,小國以核武自保,各國投入武器研 發製造與擴充,並透過軍事演展現國力強弱,表達不容侵犯的事實。可是臺灣一 個小島,國際上孤立無援,國防預算緊絀,研發人才有限,耗費大筆金錢購入的 武器往往是他國的次級品,這首詩不只顯露臺灣本島侷促的現況,更連帶觸及全 世界的武裝競賽。因此,軍事演習變成一件耀武揚威、表面效度重於實質意義的 畫面,也成為主政者合理合法的個人秀。全詩使用直接描述的白描,敘述軍事演 習的畫面,只以「宵小」一詞借代唯恐入侵的敵人。另外,在全詩第一句和最後 一句重複強調「戰爭離我們很遠」,以及分別在第一節末、第二節開始重複強調「不

是開闢戰場」,兩句話的反諷意味濃厚,藉著重複出現促使讀者進一步去探索作者 隱藏在文字反面的真意,並反省此真正的意義與字面呈現的畫面呈現高度之反差,

充滿警世和批判現實的涵義。最後一節,「演習結束後/天空恢復蔚藍」,一樣是 直接描述的白描法,卻蘊含著詩人對未來衷心的期盼,期盼軍事演習永遠只是演 習,戰爭永遠離我們遠遠的。這是莫渝創作特別之處,遣詞用字淺白易懂,拒絕 殘破零碎的意象組合,貼近現實,卻讓讀者在反覆吟詠之際,體會作者想在詩中 傳遞的深意。言詞剴切的批判也適時停格,在詩末以充滿希望的表達方式,給予 這塊深愛的土地無限祝福,而非無止盡的喟嘆與沉落。

1970、1980 年代的反戰詩,莫渝兼用了許多白描和反諷的書寫特色,表達戰 爭的殘酷。〈殘腿〉、〈瘡疤〉、〈斷橋〉、〈四行二題〉、〈海濱墓園〉、〈鄉音〉、〈烽火 路〉、〈老戰士的獨白〉、〈軍事演習〉、〈貝魯特˙1984 年二月〉、〈戰爭孤兒〉,這 幾首詩中,連題目的訂定都相當直白,內容以局部的景象,指涉戰火無情和戰爭 的代價,引起讀者盼望和平的念頭。例如〈殘腿〉4這首詩:

半截腿倚在田埂 等候他永不歸的主人

血還鮮著

前頭的戰事尚未結束

一連好幾個月

太陽擰乾了土地的水分 又張牙舞爪地

吸吮人類多餘的血液

第一句場景怵目驚心。這裡寫殘酷的戰爭,並沒有去寫那隆隆的砲聲和濃濃 的硝煙,而只截取了一隻腿—那隻倚在田埂「等候他永不回歸的主人」的殘腿,

集中而鮮明的表現出戰爭的殘酷和民生的悲涼。「血還鮮著」,莫渝拉近詩的鏡頭,

聚焦在血淋淋的畫面,表明戰爭方興未艾,人類互相殘殺的戰場仍在世界角落上 演。接著,詩人拉長鏡頭,「一連幾個月」一句拉長全詩的時間軸線,用太陽擴展 全詩空間景象,時間與空間交錯,雖然這是一首短詩,卻由近而遠、從短暫到曠

4 莫渝,〈殘腿〉,《無語的春天》,(高雄市:三信出版社,1979 年 2 月),頁 52。

久,語短卻情意深長。太陽的意象一向是自然界賴以維生的能量,是光明、燦爛 恆久的來源。但在本詩中,作者透過文字白描將太陽擬人化,除了「擰乾土地水 分」,又「吸吮人類多餘的血液」。原本鮮著的血被毒辣的太陽蒸融,一滴都不剩,

一切好像恢復原狀,將太陽暗喻成無情的萬物主宰,人類在烈日下戰火中性命如 草芥的卑微。作者以「殘腿」和「太陽」兩種意象前後貫串全詩,反戰的主旨相 當鮮明。

在這首詩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批判現實的創作時,情感流動的取向。其實,

戰事的導火線總是因人類而起,人類也總是自食戰爭殘酷的果,戰爭自古至今從 未休止。「殘腿」借代在戰場上無辜犧牲的小兵,這是莫渝一貫著眼於小人物的詩 風;「太陽」暗喻成無情的萬物主宰,也是詩人徒呼奈何的表現手法,既然無從尤 人,無力阻止同胞人類的殺戮,只好將怨氣遷就上天,埋怨太陽「張牙舞爪地」

無情與無視。以「太陽」暗喻遙不可及的萬物主宰,以「殘腿」借代兵卒,莫渝 在詩句中刻意忽略描寫的主戰者,其實就是直接造成悲劇的幕後推手,他在這首 短詩中隻字未提,卻製造了一個寫實場景,讓讀者藉由寫實的白描,想像奇景,

進而了解戰事的可怕。

反戰詩在莫渝的作品集裡數量有限,但每一首都扣緊時代脈動也道盡社會現 實,這些詩作集中創作於 1970 至 1980 年代這二十年間,茲羅列篇名如以下:

〈海濱墓園〉、〈鄉音〉、〈烽火路〉、〈老戰士的獨白〉、〈軍事演習〉、〈貝魯特˙1984 年二月〉、〈戰爭孤兒〉、〈彈傷〉。二十世紀後莫渝創作的反戰詩,空間從臺灣跨越 到世界,透過媒體網路傳播,世界的現實以更快的速度歷歷在眼前,他關懷的精 神層次也與時俱進,從早期的感傷期望,至今在詩句監所呈現批判反省的力道比 往昔更加強烈。2003 年至 2006 年的創作:〈遠方有戰爭〉、〈廣島之痛〉、〈廣島之 愛〉、〈我在首爾〉收錄在《第一道曙光》詩集之中。以〈廣島之痛〉5此詩為例:

老美記住黑色十二月七日的哀痛 日本記住黑色八月六日的毒焰

失憶症的大家緊緊抓牢自己的苦難 嚷稱是上的的棄民

卻努力爭取一口氣 要報復

5 莫渝,〈廣島之痛〉,《第一道曙光》(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7 年),頁 99。

努力丟垃圾似的把痛苦 拋給他人

與 1970 年代〈殘腿〉等反戰詩相較,莫渝在〈廣島之痛〉短短八句中鮮明呈 現鮮明主詞:美國與日本,這兩個第一世界的強國。以及鮮明的動詞:抓牢、嚷 稱、爭取、報復、丟垃圾、拋…等詞彙。沒有暗示也沒有反諷,少了溫情的希冀 與盼望,多了言詞淺白犀利的寫實與批判。作者反戰的意念與關懷,藏在深遠的 語意背後。郭楓在為莫渝《第一道曙光》詩集序文中寫道:「…他在再現某一種事 件或情境時,多半不介入、干擾過多,只是徐徐然讓事物本身說話,或者有時更 是冷靜、理性的觀看著世間一切。」6在這首詩中前兩句,莫渝想要表達的是兩項 國際戰事:珍珠港事件和廣島原子彈爆炸事件。但他沒有使用媒體常見的戰事名 稱,而是以精確的日期誌記戰爭發生的當下,並且在日期之後呈現「哀痛」與「毒 焰」的現實。因為無論「珍珠港事變」或「廣島事件」,都是以強國的視角為出發 點,發動戰爭的一方永遠高舉正義與悲憫的旗幟,行戰事之實,向世界宣告出兵 攻擊的藉口,甚至以被害者之姿,合理化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行動。首二 句的寓意,勾勒後面六句的畫面。全詩沒有直接抨擊,卻暗暗譴責造就悲痛的幕 後主戰者。與〈殘腿〉一詩相同的是,他仍不慍不火的書寫人間萬象,讀者在其 詩中仍能感受作者對於無辜犧牲的市井小民、一兵一卒寄予深刻的同情與關懷。

相異之處在於作者以更直白的言詞,讓自己站在中立的角度,表現戰爭的殘酷,

也同時表達戰事即為人禍的概念。「努力爭取一口氣╱要報復」、「努力丟垃圾似的 把痛苦╱拋給他人」的,其實都是在幕後操控戰爭的強國首領,而無辜犧牲的卻 永遠是手無寸鐵的市井人民,和第一線戰士。

從草木皆兵的戒嚴時期行吟至新世紀,經過世界大戰的砲火,和平與自由顯 得難能可貴。莫渝在詩集中創作的反戰詩明顯減少了許多,戰爭似乎離昇平的社 會越來越遠。但是在莫渝心中,反戰的立場仍然是非常堅定的。2006 年 8 月 21 日至 25 日,莫渝參加「第二次世界兒童文學大會暨第八次亞洲兒童文學大會 首 爾」,大會主題為「嚮往和平的兒童文學」,他也在遊韓期間寫下〈和平〉、〈戰爭 紀念館-參觀首爾「戰爭紀念館」〉、〈戰爭紀念館的遐思〉三首詩,收錄於《第一 道曙光》詩集中。另外,收錄在《光之穹頂》的詩作〈招魂-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 公園〉與收錄在《陽光與暗影》中的詩作〈詠核戰武士〉,僅這五首創作,作者仍

6 郭楓,〈欣欣綻放一集淡淡的詩蕊-序莫渝詩集《第一道曙光》〉,《第一道曙光》(臺北市:秀威資 訊科技,2007 年),頁 16。

在詩句中遙想戰火的殘酷,表達反戰的意念。而〈招魂-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

在詩句中遙想戰火的殘酷,表達反戰的意念。而〈招魂-旗津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