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創作論述

第三節、 創作內容:作「夢」

Dream)」,一種是在睡眠狀態下所作的「睡夢(Night Dream)」。不論是哪一種夢 境,都是由人、事、地、物,所組成一連串的故事。不僅平時作白日夢的行為是一種 非幻覺的。(Figueira, Fonagy, & Person,2010:142)

次級修正(Secondary revision)。這最後一個過程給予想像的場景比 夢見的夢更多的連慣性,加入更強的時間性、因果關係等等。(Figueira et al.,2010:142)

根據上述引文可以發現,白日夢的進行比起睡夢有著更多的彈性,但是兩種夢本 質上卻非常地相似的。「佛洛伊德提到白日夢的重要性,他把這與潛意識幻想相關連,

並且沒有區分這兩者的本質。」(佛洛伊德,轉引自 Figueira et al.,2010:123)

而佛洛伊德也有在《夢的解析》將兩種夢相提並論。

12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猶太人,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

被稱為「維也納第一精神分析學派」

自Figueira et al.,2010:123)

因此我們可以說,白日夢的「夢」,也是一種「夢」,與睡覺時所作的睡「夢」一 Dream〉就是以這樣的想像作為主題,記錄下主角 Dream Walker 作白日夢的過程,

以及想像終止之後的心境。

二、睡眠中的想像:睡夢(Night Dream)

……夢的科學理論一點也幫不了夢的解釋。因為,第一:根據這些理論,

1990:273)

我們是因為反思的意識才會知覺到我們在作夢,但是這樣的反思意識通常是短暫 的,「我正在作夢」這樣的意識常會被睡眠意識壓過去,而我又被夢給「捕獲」了。

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把作夢當作一種知覺,因為當我知覺到我在作夢的時候,便是否定 了我在作夢這件事;我們的反思意識被睡眠意識壓過去的時候,我們便沒辦法知覺我 們在作夢這件事──這便解釋了「意識不能從事知覺」這個敘述。

洛伊德,轉引自史塔福克拉克,1986:40)

到清醒的狀態。」(薩特,1990:291)

唯一可以使睡眠者脫離睡夢的手段只是那種反思性的聲明:「我正在作 夢」。要作出這種聲明,所需做的只是創造出一種反思意識。但是,這 種反思的意識卻又幾乎不可能造就出來的,因為那種通常產生出這一意 識的動力顯然便是睡眠者「著了魔的」意識不再去考慮的那種動力。在 這一點上,唯一特別的是,睡眠者在某些惡夢中極盡全力的想提醒自己

(Remind Himself),反思的意識也是有可能的。(薩特,1990:291)

只是就像稍早提到的,我們不能把作夢當作一種知覺,因為當我知覺到我在作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0

很多遺憾以及被壓抑的想法,都會藉由夢,甚至會轉化成惡夢表現出來。它可能 是一種情緒的宣洩,也可能是一種自我提醒的機制;我們可能會把發生過的痛苦記憶 當成一場惡夢,也可能把這樣的一場惡夢認定為就僅僅是一場惡夢,不需要再作些什 麼行動來解決它。可是實際上事情若是沒有好好的解決,心中的壓力會不斷促使相同 的惡夢發生,讓自己不停的重複相同痛苦的記憶。〈Night Dream〉就是以這樣的想 像作為主題,記錄下主角 Dream Walker 在現實以及夢中的所發生的情境,以及在 產生反思意識後,在現實的世界中決定改變態度以實際解決問題的情境,而不是像夢 境的世界裡那樣重複相同的虛構意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