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創作執行

第五節、 間奏曲:〈Dream Walker〉

第五節、間奏曲:〈Dream Walker〉

作為《Dream Walker》的間奏曲,描述 Dream Walker 離開睡夢準備進入白 日夢的游移狀態。因此創作者以夢遊者為主題,以專輯名稱《Dream Walker》來為 間奏曲命名,是為同名歌曲。

一、創作結構

由於創作者想要作出 Dream Walker 在睡夢與白日夢游移的狀態,來來去去,

飄飄盪盪──就像跳舞一樣,因此便決定以圓舞曲(Walzer,華爾滋)的形式創作

〈Dream Walker〉。

圓舞曲

圓舞曲是一種 3/4 拍子,速動輕快的舞曲,發源自德國南部及奧國北 部的一種蘭特勒舞曲,這種農民的舞曲本來是慢速的舞曲,流傳到維也 納宮廷後,速度才逐漸變快。……圓舞曲原是可以跳舞的舞蹈音樂,蕭 邦將它從實用的交際舞會中,提升到音樂會演奏的純粹藝術。(尹宏明,

1992:17)

也因為是圓舞曲的形式,〈Dream Walker〉成為唯一一首 3/4 拍子的曲子(其 餘四首皆為 4/4 拍子),也是唯一一首以二聲部創作的歌,如同典型古典鋼琴樂般。

事實上,比起一個特定的故事,〈Dream Walker〉是一首比較功能性的歌,而 其功能只有兩項:狀態與轉調──只要呈現出空靈及跳舞的感覺,第一個功能便已完 成;將〈Night Dream〉自然且順暢地帶到〈Day Dream〉,便是第二個功能的目的。

為達成第一項功能,創作者使用圓舞曲的形式創作。左手部分用典型的手法編成:

一個小節的第一拍重,其餘兩拍輕(砰恰恰、砰恰恰…)。而節拍使用「Tempo di Valse」,

其實就是指圓舞曲的速度,約是 ♩=144-16632左右的程度。因此經過實際嘗試後決 定以 ♩=148 作為〈Dream Walker〉整首歌的速度。

而為了達成第二項功能,〈Dream Walker〉分成三個大段落,分別是一開始到 第 34 小節的 A 小調、第 35-52 小節的 C 大調,以及第 53 小節到最後的 F 大調──

32 源自《楽譜作成.com》http://gakufu-ya.com/kigou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4 譜 7:間奏曲〈Dream Walker〉(Track 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6

二、故事內容

在「創作結構」的部分有提到了,事實上,比起一個特定的故事,〈Dream Walker〉

是一首比較功能性的歌。不過說到功能性,比起〈Nigth Dream〉和〈Day Dream〉,

〈The Lullaby〉和〈Good Day〉其實也算是偏功能性的曲子,只是〈Dream Walker〉

功能性更強,沒有像其他四首設計成有 Intro、Verse、Pre-Chorus、Chorus、Bridge,

和 Outro 這些用來切割故事的分類。

譜 7,一邊講述〈Dream Walker〉的三段故事內容。

A 小調的前 34 小節並非作為前奏使用,而是直接進入主題。這一段可以分成兩

在做 Soundscape 的設計之前,首先使用了 Apple 蘋果的音效庫做素材的收 集。在聽過所有的音效之後,決定以「水聲的變化」以及「腳步聲的變化」作為貫穿 五首歌的 Soundscape。接下來將分成五部分,分別將五首歌之音效的使用與 Soundscape 的設計做說明與敘述。

一、暴風雨前般寧靜的序曲〈The Lullaby〉

33

時鐘的滴答聲與在床上翻身所產生的衣料摩擦聲進入故事,營造出在房間準備睡 覺的氛圍與環境。比起讓整首歌充滿著時鐘和衣料的聲音,這兩種音效只會音樂連接 或轉折處使用,才不會顯得嘈雜,也會時不時提醒這首歌所在的環境與 Dream Walker 的狀態。

Intro 過渡到 Verse 的 9-10 小節以及 Verse 過渡到 Pre-Chorus 的 25-26 小節 使用衣料摩擦的音效,表現出 Dream Walker 還未睡著的狀態;Pre-Chorus 過渡 到 Chorus 的 34-35 小節使用與音樂開頭相同頻率的滴答聲,再次表現夜深人靜的 環境。

33 參照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