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反映社會現象的音樂錄影帶

第二節 創作大綱

承續創作流程與架構,研究者首先依據文獻探討結果,針對《向前行》(歌 詞詳見附錄四)一曲進行音樂意象的聯想,並思考其影像內容的建構。《向前行》

一曲是描述年輕人想要離開家鄉到台北打拼、賺大錢的社會現象。如歌詞:「阮 欲來去台北打拼,聽人講啥物好康的攏在那。頭前是現在的台北車頭,我的理想 跟希望都在這。」歌手林強曾在訪問中提及(郭麗娟,2003):「1990 年,台灣正 處於經濟起飛的年代,而台北是經濟發展過程相當重要的城鎮。因此,有許多人 一心只想要賺錢。」因此,在歌詞中可以看到許多對當時社會的描寫,如「車站 一站一站過去啦、風景一幕一幕親像電影、把自己當作是男主角來扮、雲遊四海 可比是小飛俠」。林強以火車出站、沿路風景的消逝,象徵已消逝的歲月;同時,

也將自己比擬為男主角,暗指人生是自己的,命運也是由自己決定(葉千詩,2011)。

而在音樂上,創作者以輕快且強烈的節奏,表現出經濟起飛、社會脈動、年輕人 往前邁進的心情、拋開束縛的人生等意象。

音樂與歌詞的結合,促使研究者聆聽《向前行》一曲時,立即在腦海中產生 經濟起飛時的社會背景,並聯想到當時年輕人奔往台北打拼的現象。除此之外,

研究者的想像更衍伸至現在的台北社會。在現今物價、房價不斷上漲的情景下,

人民生活相當辛苦。如台北房價創下歷年新高,其平均房價所得比高達10.87 倍,

居五都之冠。因此,台北普通的上班族必須不吃不喝十五至三十年左右,才能夠 買到房子。另外,隨著物價指數上漲也顯示出人民生活的艱苦。如 2011 年 10 月份的鮮奶、咖啡雙漲,使得台灣國人的外食費比去年同期漲了 2%,創下 98 年4 月以來新高。面對台灣油電雙漲的來臨、原物料不斷上漲,這些對於人民都 造成極大的生活壓力。

接續,2011 年 11 月科技業出現第二次的無薪假,短短兩個星期,影響人數 從342 人至 622 人,廠商從 1 家增至 3 家,此風波至 2012 年,尚未完全結束。

同時,薪資問題更延燒至「十年來,韓國調漲兩萬元,台灣只漲四千元(東森新 聞,2012)」之議題。比起 10 年前,台灣大學新鮮人的起薪確實從三萬元降低 至兩萬兩千元,再扣掉通貨膨脹率,實質薪資根本就是負成長(范榮靖,2011)。

因此,更出現所謂的「青貧族」。根據台灣主計處的統計,台灣未滿30 歲、30 至34 歲、35 至 39 歲等三個族群的平均薪資所得,皆低於 15 年前的水準(王以 慧,2012),顯示出台灣的經濟逐漸走向「貧窮年輕化」(中央日報,2012)。

雖然政府喊著拼經濟的口號,但是台灣的年輕人卻越來越窮,貧富差距更是沒有 改善,反而越來越嚴重。

台灣人民面對房價、物價上漲的現狀,每天都必須面對沒有錢、錢不夠用、

沒有固定居住的房子等壓力。雖然台北的工作機會較多,但是年輕人面對薪資低 的現象,生活卻是越來越辛苦。與1990 年《向前行》一曲的社會背景比較,雖 然年輕人都嚮往到台北賺大錢,但是現今台北社會背景的改變,卻更突顯出年輕 人無法藉由薪水在台北過優渥的生活,反而出現低薪、人民越來越窮、生活艱辛 等社會現象與問題。這些聯想內容與音樂本身描述的意象產生衝突,促使研究者 透過音樂錄影帶反映出這些社會現象。

除了音樂意象的聯想之外,研究者亦在案例分析中,透過《國歌》音樂錄影 帶的觀察與分析,得到從經濟與環境兩個角度觀察台北的社會問題與現象等發想 主軸。如從經濟的角度發想,可聯想到路邊行乞的人民、資源回收的老人等影像,

呈現出經濟衰退的面向,也反映在高物價的情景下,人民僅能憑藉著少許的收入 過活之社會現狀。另外,以環境角度發想,則聯想到以高樓大廈、百貨公司等影 像,呈現出台北高物價的社會環境。最後,以「紀錄」形式作為影像結構,藉由 紀錄的真實性,反映出社會現象與問題。

藉由以上音樂意象、影像建構、反映社會現象等內容的發想,研究者根據音 樂的節奏與段落,將創作大綱分為八個部分。如表4,研究者分別以「音樂意象 與影像建構的聯想」、「影像建構音樂意象的手法」、「呈現主旨」等主軸,逐 一進行創作大綱的思考。

表4 創作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