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 ─ 以反映社會現象的音樂錄影帶創作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 ─ 以反映社會現象的音樂錄影帶創作為例"

Copied!
9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圖文傳播學系 碩士論文. 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 ─ 以反映社會現象的音樂錄影帶創作為例 The Study of Image Constructs Music Imagery ─ Taking The Music Video Reflects Social Phenomenon As An Example. 研 究 生:林家寶 指導教授:吳祖銘 教授. 中華民國 101 年 12 月.

(2) 誌謝 終於完成論文了!在這段時間裡發生了許多事,辛苦的不只是生理,心理也 是非常煎熬。請容許我在此逐一感謝這段時間支持我的家人、朋友們。感謝媽媽、 爸爸、大姊、二姊、三姊、哥哥與小姊姊,家人不求回報地支持我,我心裡萬分 感激。我能夠唸到碩士、完成論文,都是成長與求學的過程中,有他們的支持與 鼓勵。我真的很感謝,並將這份論文獻給您們。 除此之外,也要感謝一路在旁幫助我完成論文的男孩,以及一直給予我鼓勵 的朋友們。同時,更要感謝這幾年一直耐心給我意見的指導老師─吳祖銘教授, 沒有您,我也無法完成論文與學業,感謝您。還有,口試時給予我鼓勵與意見的 口委們─楊炫叡教授、劉立行教授;謝謝您們的建議,學生受益良多。另外,也 要謝謝幫助我撰寫第一篇研討會文章、擔任計畫口試口委的林素惠教授,謝謝您 給予我鼓勵。謝謝各位教授。 最後,我想要對自己說些話,同時也希望能鼓勵未來閱讀本論文的讀者們。 這一條路非常艱辛,我的論文從沒有方向、不斷修改方向,直到論文的完成,這 過程我至少重寫了 10 遍以上,然後請同學幫忙看、給予意見。特別是文句與邏 輯的通順,對於總是跳躍性思考的我,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與考驗。儘管自己的認 真與努力只有自己知道,這樣就足夠了。我在這一個階段經歷過無數的沒自信、 難過,甚至想要放棄。但是,我總是想著自己可以做到的,因此我重新寫、不斷 地問同學、與老師討論,儘管時間花的比別人多,不過我卻從這個過程得到了許 多的成長與感想。所以,做任何事,千萬不能放棄,堅持、努力!就能跨過去; 就能再次展開笑容,繼續走向未來。 人生並不是只會停留在某一個階段,遇到障礙就要努力去解決,障礙是能夠 讓你成長的貴人,去面對、正視它!正如「從哪裡跌倒,就從哪裡起來」 、 「跌倒 了!自己勇敢站起來」 。雖然,我曾經覺得都只是些小道理,大致明白其中意思。 但我卻在完成此求學階段後,才明白這些道理背後所擁有無限的智慧。所以,在 感謝了家人、教授、朋友們後,我想要謝謝自己。 謝謝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特別的地方,感謝你最終都沒有放棄自己, 你有別人沒有的優點,以後仍然要繼續相信自己,不要放棄任何能幫助你成長的 事物,勇敢面對!加油!你新的未來,仍然在前方等著你。 家寶 101 年 12 月 24 日 .

(3) 摘要 本論文旨在透過音樂錄影帶創作實踐「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並藉由各研 究環節深入探討音樂意象與影像建構之間的關係與作用。因此,研究者首先從文 獻探討中,尋求音樂意象的運作機制、及影像建構的思考脈絡。接續,藉由案例 分析進一步觀察音樂意象的建構手法,並從中發現影像建構具有引導觀眾意識與 加乘作用。最後,研究者經由創作實踐的過程與結果,逐一針對音樂意象與影像 建構等思考與發現,進行檢視與檢討。 研究結果發現,影像能夠強化觀者的感知,並促使音樂意象與影像建構兩者 的結合產生加乘作用。同時,影像的建構也能影響觀者的想法,具有引導意識之 作用。因此影像建構同時也具有引導意識的作用。本研究經由案例分析啟發「反 映社會現象」之題材,藉由《向前行》一曲即發想出透過記錄形式觀察,呈現台 北現今存在的社會問題與現狀,反映出什麼都漲的時代下,繁華的台北卻存在許 多貧窮百姓的社會現象。在音樂錄影帶裡,研究者透過繁華的台北、貧窮的人民 等影像建構,引導觀者正視現今存在的社會問題,並產生省思。 關鍵字:音樂意象、影像、影像建構、音樂錄影帶. I.

(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study is practicing with “Image Construction of Music Imagery ” through music videos. It deeply studied the relation and effect between Music Imagery and Image Construction with kinds of researches. First of all, the study found the working system of Music Imagery and thinking ideas of Image Construction through documentary analysis. Furthermore, it further observ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Music Imagery through cases studies. Then, it found that image construction has synergy effect of guiding audiences’ conscious. Eventually, the study surveyed the thinking and discovering in connection with Music Imagery and Image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outcome of creating practice. The study found that Image could not only strength the viewer’s sense, but influence the viewer’s thinking. It made the synergy effect between music imagery and image construction. As a result, Image Construction also had conscious guiding effect. The study conferred the subject of social reflection phenomenon through case studies. “Go Forward” reflected the social problem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aipei with observation record. It reflected there were still many poor people in flourishing Taipei under high price era. In the Music Video, the study guided the audience faced and introspected with the present social problem with the image construction between flourishing Taipei and poor people. Keyword:Music Imagery, Image, Image Construction, Music Video. II.

(5)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研究目的與問題 .......................................................................................... 4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研究方法與流程 .......................................................................................... 8 名詞釋義....................................................................................................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4 第一節 音樂意象 .................................................................................................... 14 第二節 影像建構 .................................................................................................... 17 第三節 文獻探討小結 ............................................................................................ 25 第三章 案例分析........................................................................................................ 28 第一節 音樂錄影帶的意象建構............................................................................ 28 第二節 反映社會的音樂錄影帶............................................................................ 43 第三節 案例分析小結 ............................................................................................ 49 第四章 反映社會現象的音樂錄影帶........................................................................ 5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創作流程與架構 ........................................................................................ 51 創作大綱 .................................................................................................... 53 創作分鏡腳本 ............................................................................................ 56 創作解說.................................................................................................... 6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0 參考文獻...................................................................................................................... 79 附錄.............................................................................................................................. 86 附錄一:台灣第一屆至第二十二屆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得獎作品一覽表.. 86 附錄二:音樂錄影帶樣本一覽表.......................................................................... 87 附錄三: 歌詞《國歌》 ........................................................................................ 88 附錄四: 歌詞《向前走》(1991) ......................................................................... 89. III.

(6) 圖目錄 圖 1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12   圖 2 「法國蕭維(Chauvet)岩洞壁畫」 ..................................................... 17   圖 3 「牛」 ................................................................................................ 18   圖 4 敘事結構圖 ......................................................................................... 19   圖 5 「MV 敘事觀點的四種形式」.......................................................... 23   圖 6 以文字的變化形成呼吸的意象 ......................................................... 29   圖 7 以文字變化展演主角的內心與情緒 ................................................. 29   圖 8 以文化特色之影像呈現出客家意象 ................................................. 30   圖 9 以地方特色呈現出該地方的文化意象 ............................................. 30   圖 10 以靜止畫面象徵愛情的答案 ........................................................... 31   圖 11 以影像象徵人類的貪婪與慾望 ....................................................... 32   圖 12 以影像象徵社會階級 ....................................................................... 32   圖 13 色彩建構出春天的意象 ................................................................... 33   圖 14 色彩襯托出音樂的質感與氛圍 ....................................................... 33   圖 15 肢體動作暗喻出角色內心的情緒 ................................................... 33   圖 16 故事上集 ........................................................................................... 35   圖 17 故事下集 ........................................................................................... 35   圖 18 故事上下集的串聯手法 ................................................................... 35   圖 19 以歌手為第一人稱敘述故事 ........................................................... 36   圖 20 穿插歌手唱歌之畫面作為說故事的角色 ....................................... 36   圖 21 以主角的舉手投足展演內心狀態 ................................................... 37   圖 22 穿插與另一半的回憶 ....................................................................... 37   圖 23 主角的獨自旅行 ............................................................................... 38   圖 24 幽默的故事題材 ............................................................................... 38   圖 25 《一佰萬》呈現社會景象 ............................................................... 39   圖 26 《火車》反映生活辛苦的百姓 ....................................................... 39   圖 27 電影片段穿插歌手唱歌的畫面 ....................................................... 39   圖 28 動畫呈現出天馬行空的想像 ........................................................... 40   圖 29 動作展演出角色的內心情緒與想法 ............................................... 40   圖 30 以不同角度呈的舞蹈畫面呈現音樂節奏 ....................................... 41   圖 31 以加速的影像展現出音樂的快節奏 ............................................... 41   圖 32 《國歌》音樂錄影帶具有安定民心的作用................................... 43   圖 33 《國歌》音樂錄影帶產生一種激勵的意識................................... 44   圖 34 《國歌》傳遞出國家美好的意象................................................... 45   圖 35 透過傳統戲劇、信仰等影像反映出台灣的文化........................... 46   圖 36 以候選人遊街拜票、軍隊等影像反映出台灣的政治................... 46   IV.

(7) 圖 37 圖 38 圖 39 圖 40 圖 41 圖 42 圖 43 圖 44 圖 45 圖 46 圖 47 圖 48 圖 49 圖 50 圖 51 圖 52 圖 53 圖 54 圖 55 圖 56 圖 57 圖 58 圖 59. 以農耕、國際貿易等影像反映出台灣的經濟............................... 46   以騎馬、騎腳踏車等影像反映出娛樂活動的改變....................... 47   以生態教育、戶外教學等影像反映出教育的改變....................... 47   以車掌小姐、捷運等影像反映出交通的演進............................... 47   以中正紀念堂、山景等影像傳遞出台灣優美的環境................... 48   以選舉、全民健保等影像反映出制度的改變............................... 48   本研究之創作流程........................................................................... 51   本研究之創作架構........................................................................... 52   以花、小孩的成長象徵時間流逝................................................... 67   以破舊的老房子反映青年人口的流逝........................................... 67   以遊民、乞討的人民等影像紀錄生活困苦的社會現象............... 68   影像速度的增加呈現出向前行之意象與精神............................... 68   台北(社會)的經濟反差............................................................... 68   新聞畫面強調議題的嚴重性........................................................... 69   商業化的都市呈現繁榮經濟環境................................................... 69   《向前行》的意識改變 ................................................................. 74   繁榮的經濟狀態已改變................................................................... 75   以滑板前進、火車前進傳遞出「向前行」的意象....................... 75   舞蹈象徵著經濟的躍動與年輕人熱情的性格............................... 75   時間流逝的意象建構....................................................................... 76   行進的主觀鏡頭象徵向前行........................................................... 76   舞蹈建構快樂的意象....................................................................... 76   悲情的意象....................................................................................... 77  . V.

(8) 表目錄 表 1 形式原理於音樂與視覺上之運用手法歸納表 ................................. 21   表 2 音樂形成的視覺意象聯想 ................................................................. 22   表 3 《國歌》音樂錄影帶中呈現社會的影像內容................................. 48   表 4 創作大綱............................................................................................. 55   表 5 《向前行》的音樂意象聯想............................................................. 65   表 6 《向前行》的影像建構思考............................................................. 66  . VI.

(9) 第一章 緒論 台灣金曲獎最佳作詞人方文山(2011:8-9)曾在《音樂=影像≠音樂》一書 中提及:「音樂可以等於影像,因為音符是具有情緒的;旋律是具有張力的;編 曲是具有想像空間的,這些皆可讓音樂本身即具備影像畫面感。因此,人們可能 因為一段淒美的和弦,勾引出記憶深處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而這故事擁有影像 與劇情。」換句話說,音樂會勾起觀眾的記憶,進而形成一段影像,亦即所謂的 「音樂意象」,也是研究者探討「音樂錄影帶」的切入點。本章首先敘述研究的 「動機與背景」 ;其次陳述本論文「研究目的」 ,接著條列出欲解決的「研究問題」; 界定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繼而提出研究方法與流程;最後,針對本研究論述有 關重要用詞加以界定,茲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音樂會導引人們進入某一個「情境」裡(鄭忠信,2004)。研究者修讀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所的「媒體美學」課程時,授課教授以音樂引導同學們在腦 海中進行聯想;接續又以音樂《Holding out for a hero》搭配《成吉思汗》電影的 預告片影像作為探討議題,引發同學們透過創作討論音樂在腦海中產生的影像 (即音樂意象),與眼睛所看到的影像,其意象與影像兩者之間產生的關聯。研究 者從同學們的創作中發現:音樂會在人們的腦海中產生影像,並且透過影像的詮 釋,音樂意象會與影像結合並產生共鳴、記憶點,使得觀眾更容易被牽引至某一 個思考範圍裡。因此,以音樂與影像相結合的音樂錄影帶,常作為音樂傳遞、影 像傳播的媒介之一,它是相當具有想像空間的。同時,也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當前在傳播媒體上常見的音樂錄影帶內容非常多樣化,如唱片公司利用歌手 的演唱會與生活花絮等影像,結合歌曲並將內容製作成宣傳歌手的音樂錄影帶; 政治候選人以拜票、生活記錄等影像,結合歌曲製作成競選宣傳用的音樂錄影帶; 或是以故事內容道出作曲者、作詞者或演唱者親身經歷的故事等,這些音樂錄影 帶皆是透過影像宣傳某個人、事、物等訊息,並且利用音樂意象與影像產生的共 鳴點,促使觀眾記憶,進而達到傳播的目的。所以,透過不同元素組合的影像, 能夠建構出不同層面的訊息詮釋,同時也能夠引導人們產生思考與聯想,因此可 以看出「音樂錄影帶」作為傳播媒介的重要性。. 1.

(10) 除此之外,隨著網路傳播平台的發展,也更加助長且帶動音樂錄影帶的創作。 如2005年網路影音平台「YouTube」的興起,帶動一股影音創作的風潮,它成為 社會大眾傳播訊息的重要管道之一。該網站提供五千萬支以上的短片給觀眾欣賞, 每天吸引六百萬人到訪並點閱四千萬支的視訊短片,同時也以每天3.5萬支新片 的速度持續增加(林培淵,2006)。接續,網路的普及、智慧型手機的發展、社群 網站(如「臉書」”Facebook”)的出現,使得人們更加倚賴網路,人們蒐集自己 拍攝的照片、影片,結合音樂製作成音樂錄影帶,上傳到網路與其他閱聽眾分享。 所以,網路媒體的傳播效果不容小覷,它直接地影響觀眾接收訊息的來源與訊息 型態。 再以目前在瀏覽量較大的入口網站、社群網站與影音平台等網站為例,這些 網站皆可以看到各種類型的影音廣告,包括歌手的音樂錄影帶、電影預告片,或 是政治候選人的宣傳音樂錄影帶等。觀眾擁有更多觀看的選擇權,不再像是以往 只能拘泥於電視機前或收音機旁,收聽、收看固定的節目,而是透過網路選擇想 要觀賞的內容。這確實反映出「網路」改變了傳播媒體的生態,音樂不再只是聆 聽,需要的是透過更多視覺性的畫面去吸引觀眾;而影像也相同,需要的是透過 音樂、聲音的意象去襯托出影像的情境,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因此,音樂透過視 覺性建構出其意象;影像透過音樂襯托出其意境,彼此之間環環相扣,這不僅點 出影音媒介的重要性,也突顯出研究音樂錄影帶的必要性。 學者鄭忠信(2003)曾針對台灣的流行音樂錄影帶進行研究,他發現音樂本身 具有一個「情境腳本」牽引著觀眾走進某一個音樂情境裡。而香港導演王家衛也 提出相同的看法(梁偉怡譯,1999):「音樂能成為一種提示,提示觀眾身處於什 麼環境、什麼樣的年代。」這意謂著音樂本身就能夠使人產生一個以時間、空間 作為背景的音樂意象。因此,當人們聆聽音樂時,便會以音樂本身的創作背景、 歌詞內容、曲風等進行聯想。如,1990 年代的《火車》1、 《一佰萬》2、 《向前行》 3. 等歌曲,內容描寫當時社會變遷等景象,讓觀眾聯想到當時年輕遊子紛紛出外. 打拼的情景。在音樂錄影帶中,創作者更進一步以火車場景、人民工作面貌、遊 子返鄉等影像,將其聯想描繪與建構,幫助觀者走入當時的情景裡,同時也將他 們引導至音樂情境裡。所以,影像的建構對於音樂意象而言,是具有某種作用的。. 1. 2. 3. 《火車》的發行日期為 1991 年 9 月。資料來源:KKBOX(2012)。原鄉。KKBOX。2012 年 9 月 20 日 。擷取自:http://kkbox.fm/0a0oUE。 《一佰萬》的發行日期為 1992 年 8 月。資料來源:KKBOX(2012)。新寶島康樂隊(1)─ 多情兄。KKBOX。2012 年 9 月 20 日 。擷取自:http://kkbox.fm/0a05CQ。 《向前行》的發行日期為 1990 年 12 月。資料來源:KKBOX(2012)。向前行。KKBOX。 2012 年 9 月 20 日 。擷取自:http://kkbox.fm/0a0599。 2.

(11) 研究者接續從《國歌》音樂錄影帶裡發現此作用:影像建構的改變,會影響 觀眾對音樂意象的思考與解讀。《國歌》一曲原是以抗戰等歷史作為創作背景, 歌曲的沉穩帶出國家的莊嚴,歌詞則突顯強烈的民族意識及世界和平等願景。在 音樂錄影帶裡,創作者是以不同時期的社會面貌作為影像內容的呈現,如 77、 90 年製作的音樂錄影帶裡,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向電子科技產業;人民的休閒娛 樂亦從騎馬、海邊戲水改變成騎腳踏車環島等社會面貌的呈現,讓觀者看到將社 會、科技的進步與改變,以及生活更加快樂的情境裡,促使人民對國家未來更充 滿希望。由此可見,影像的建構能改變觀眾對音樂的思考與聯想,更能影響社會 大眾對某事物的看法,所以影像建構深具影響作用。 再以 2011 年台灣行政院新聞局因應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周年,推出國家建設、 兒童、綜合與觀光等四個主題的音樂錄影帶為例。台灣政府以文化、觀光景點、 人民的生活景象、建設等影像內容,將觀眾導引至國家美好、人民生活安定等景 象裡,並形成台灣意象。因此,影像內容的改變,確實會影響觀眾的思考與認知。 所以,音樂錄影帶確實具有一種改變人類意識型態的作用(李耀華,2009),可以 引導觀眾走進不同的思考層面。 在台北物價、房價持續飆漲的今天,研究者聆聽到林強的《向前行》一曲, 其音樂意象述說著:「當時來台北工作可以賺大錢,所以許多年輕人紛紛來台北 打拼,希望可以成功並光榮回鄉。」研究者在其音樂錄影帶裡發現:創作者透過 舞蹈展現年輕人的熱情、活力、希望,表現出「打拼」的意象。但是,反觀現今 台北社會環境的改變與其音樂意象的衝突性,使研究者產生許多的思考與聯想。 有鑑於《國歌》音樂錄影帶裡,創作者透過影像導引觀眾進入不同的時空背景, 反映出現今台灣社會的改變,並促使觀者產生不同的思考與解讀。研究者亦希望 本研究不僅是透過音樂錄影帶的創作,實踐「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之概念;更 希冀透過「反映社會現象」的題材,將觀眾導引至不同的思考層面,重新為現今 台北社會的生活面貌產生思考與反省;最後,更從實踐的過程與結果中,驗證並 檢討音樂意象與影像建構之間的關係、及其產生的作用等。. 3.

(1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承續研究背景與動機,本論文擬以「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為研究主軸。因 此,首先以意象與影像的相關文獻探討,了解「音樂意象」如何形成,分析音樂 到音樂意象的產生過程,作為音樂意象的運作機制。同時,也以影像、影像建構、 影像創作等相關文獻,探討影像建構的概念、以及建構音樂意象的方法,並藉此 作為「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之思考脈絡。接著,進一步以台灣的音樂錄影帶作 為案例,觀察「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並分析其手法的使用。最後,以音樂錄 影帶創作實踐「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之概念,並從中檢討兩者結合所產生的作 用與效果。 所以,研究者依照相關文獻、案例作為本研究的依循與根據,其研究目的如 下: 一、透過意象、影像的相關文獻探討,分析音樂意象的運作機制。 二、透過影像、影像建構與影像創作等相關文獻,探討影像建構音樂意象的思考 脈絡。 三、從台灣音樂錄影帶中,歸納出影像建構音樂意象的手法。. 為求達到以上目的,研究擬分別就以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1.. 音樂意象的內容是由什麼形成的?. 2.. 影像建構音樂意象的概念為何?. 3.. 影像建構音樂意象的內容有哪些?. 4.

(1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接續上一節所提及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後,本論文將正式進入執行流程, 以下先說明研究主題所界定的範圍,以及在研究過程中預期會遇到之阻礙與限制, 進而對其提出解決辦法。 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音樂錄影帶為研究範圍,以「音樂意象」的角度探討影像建構,因 此在文獻探討、案例分析的過程中,陸續以音樂錄影帶為樣本,進行說明、觀察、 分析與實踐。但是音樂錄影帶的範圍相當廣泛,無論是台灣、美國、英國等國家, 皆有音樂錄影帶的製作。同時,隨著每個國家的文化、風俗民情等的不同,音樂 錄影帶所呈現的內容亦有明顯的差異。所以,若以多個國家的音樂錄影帶作為樣 本,將會使研究範圍擴大。 除此之外,台灣曾為多個國家的殖民地,因此以多元文化與自由民風著稱。 在音樂錄影帶的表現手法上,吸收了許多國家的特色與風格,所以具有獨特且多 樣的音樂詮釋方法,這些皆值得研究者以台灣音樂錄影帶為例子,陸續在研究過 程中深入探討。也因此,本論文的研究範圍係界定於「台灣」的音樂錄影帶,並 以台灣現有的音樂錄影帶建構手法,作為創作實踐的根據。 二、. 研究限制. 本研究是以「音樂錄影帶」作為主要探討與創作的對象,探討角度從「意象」、 「音樂意象」 、 「影像建構」 ,最後探討至整體的「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 ,其層面 與範圍相當廣泛,因此會造成某些研究限制,茲概述如下: (一). 以音樂意象為主軸的思考. 音樂錄影帶本身是先有音樂,爾後才加上影像,透過影像詮釋音樂意象,最 後發展成音樂錄影帶。但隨著流行、商業等文化的發展,無論是唱片發行政策、 KTV 的娛樂需求等,出現以影像為主的音樂錄影帶,它透過現有的影像加上音 樂,形成以音樂詮釋影像的音樂錄影帶。所以,現今的音樂錄影帶可分為「音樂」、 「影像」兩個思考主軸。而本研究是在「先有音樂」的假設下,探討「音樂意象 的影像建構」,因此是以「音樂意象」為思考主軸,陸續從音樂意象延伸探討至 影像、影像建構、影像建構的思考脈絡與手法等。. 5.

(14) (二). 避免偏向「音樂研究」,因此不詳細探討音樂元素與其意象之關聯. 「音樂」是由各種大大小小的聲音組成,任何一種聲音都可會引發聽眾產生 任何感知。如高音的鋼琴聲就像是女生的尖銳談話、低音像是男生沉穩的說話聲 等;節奏的快慢可以想像成一個人的開心、難過心情,亦可表現出營造緊張或慢 條斯理的情緒。因此,音樂元素的想像相當廣泛,隨著每個人的認知而產生不同 的解讀。若是要詳細探討每一個音樂元素所產生的意象,不僅會使研究範圍擴大, 也會使本研究主題偏向「音樂研究」。所以,本研究並未針對「音樂」元素逐一 分析其意象,而是以音樂整體的意象為主軸,進行廣義的探討,並藉由了解音樂 意象的產生過程,探究出音樂意象的運作機制。 (三). 避免研究主題無法聚焦,因此不詳細探討影像元素. 影像本身具有多種意涵,除了內在與外在含意之外,更包含隱喻及延伸意義。 如紅色衣服的影像,具有熱情、年輕、愛情、憤怒、開心等意思。所以,每一個 影像的含意相當廣泛,且可能隱藏著一百種以上的意義。若是本研究針對影像元 素深入探討,則會使研究主題擴大且無法聚焦。因此,本研究不詳細探討影像元 素。而是以影像建構的內容、形式等作為手法的分類依據,進行整體的觀察。 (四). 避免偏向「反映社會現象的音樂錄影帶」觀察研究,因此不進行「反映. 社會現象」的文獻探討 本研究主要是以音樂意象、影像建構等面向探討音樂錄影帶,「反映社會現 象的音樂錄影帶」只是提供研究者在後續透過影像建構音樂意象時的一個主題範 疇。假設在文獻裡探討「反映社會現象」 ,則會造成研究主題的偏移。例如, 「影 像中反映社會現象的內容研究」或「反映社會現象的音樂錄影帶研究」等皆讓研 究者主題變成觀察反映社會現象的觀察探討。因此,本研究著重於透過「音樂意 象」、「影像建構」等相關文獻分析論述,不另探討至「反映社會現象」。. 6.

(15) (五). 文獻探討的「影像建構方法」 、案例分析的「影像建構手法」 ,兩者的探. 討主軸與資料來源不同 在文獻探討中,研究者是以「文獻」為依據,分析並歸納論文、書籍等資料 來源裡建構意象與音樂意象的方法,探討出影像建構的「思考脈絡」。而案例分 析中,研究者則是以台灣的音樂錄影帶案例作為依據,針對其影像觀察、分析並 歸納其建構音樂意象的「手法」 。因此,兩者的探討主軸與資料來源是不一樣的, 而其探討結果也會有所差異。 除此之外,研究者亦發現在台灣的音樂錄影帶裡,其音樂意象的建構手法相 當多元,內容也非常豐富,若僅以文獻探討方式呈現有點可惜。因此,本研究藉 由案例分析的方式,透過內容的觀察與分析,歸納出其建構手法,希冀提供給社 會大眾、後續相關研究者與創作者,另一個觀看、觀察與分析音樂錄影帶的角度。 (六). 為求本研究的完整性,因此不單一聚焦於「案例分析」或「創作」. 本研究著重於以各種角度觀察「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透過文獻探討、案 例分析尋找思考脈絡與實踐方法,最後以音樂錄影帶創作實踐、驗證並檢討。因 此,本研究必須透過案例分析與創作的過程,完成整個研究脈絡。若是本研究僅 進行至案例分析部分,便會讓研究缺少驗證性而顯得薄弱。所以,本研究除了以 台灣音樂作為案例分析外,同時也從其觀察中尋找創作的主題。最後,綜合文獻 探討與案例分析之結果,將各研究環節應用於「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之實踐, 以完成本研究。. 7.

(16)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在本章節中,研究者針對研究目的與問題,以及研究範圍與限制,進一步說 明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一、研究方法 本論文屬於質性分析研究與創作研究,旨在透過文獻探討、案例分析與創作 實踐等三個過程,探討、觀察與分析其音樂意象與影像建構兩者之間的關係、作 用等。因此,本研究陸續使用了文獻分析法、立意抽樣、檔案分析法等,將其探 討結果作為後續創作實踐的參考,並回應前面所預設的研究問題。最後,以硬體 與軟體完成本研究創作。 (一)文獻分析法(Documentary analysis) 本論文針對音樂錄影帶,藉由探討音樂意象與影像建構,了解兩者的關係與 其結合後所產生的作用。因此,首先以「意象」 、 「音樂意象」與「影像」等相關 文獻作為基礎進行論述與分析。「文獻分析」是經由「文獻資料」的解析進行研 究的方法,它是應用科學方法尋求歷史資料,包括對歷史資料的蒐集、檢驗、分 析等內容,對各種文獻資料進行蒐集與分析,並以系統而客觀的界定、評鑑並總 括證明的方法,確定過去事件的確實性及結論。同時,此方法在某些限度之內, 可以幫助人們了解過去、重建過去、解釋現在、以及推測未來,而俾利研究的進 行,在許多質性研究中被廣泛運用。 本研究首先以「音樂意象」為核心,以音樂、意象、音樂意象等為範圍,蒐 集相關論文、書籍、理論、文獻等,從中針對「音樂意象」進行概略的論述,以 了解音樂形成音樂意象的過程、方法、內容等。接續,研究者以「影像建構」為 副核心,針對影像、影像建構、影像創作等相關論文、書籍、理論、文獻等,從 中針對「影像建構」,尋找、分析、歸納出建構的方法,作為思考脈絡的探索。 除了文獻分析之外,為尋求進一步「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之觀察,本研究 陸續蒐集了台灣的音樂錄影帶,針對本研究限制、研究目的,以立意抽樣的方式 選取樣本,並透過檔案分析法以不同角度觀察、分析、歸納出其建構音樂意象的 手法。其詳細敘述如下:. 8.

(17) (二)立意抽樣(Purposive Sampling) 立意抽樣(Purposive Sampling)是一種抽樣方式,它是根據研究員的主觀判斷 與研究目的而作決定的。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為觀察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因 此以音樂錄影帶作為樣本,分析並歸納其建構手法的使用。另外,由於音樂錄影 帶隨著國家、地區等先天條件的不同,在手法、色彩、題材等相關內容的呈現上 皆會有所不同。而台灣因為曾屬多個國家的殖民地,因此本身擁有多元文化,不 論手法、題材皆非常豐富。所以,在樣本的選取上,研究者以曾在台灣傳播媒體 播映的音樂錄影帶為取樣範圍,如電視、網路影音媒介等平台,並以國語、客家 語、台語等台灣常用語言的音樂歌曲為主。 接續,研究者以「金曲獎」得獎作品為優先的取樣順序。「金曲獎」是台灣 最重要的音樂獎項之一,每年皆會以入選、得獎的方式,肯定不同領域的音樂人 與音樂作品。金曲獎的獎項包含二十六項,其中「最佳音樂錄影帶獎」,是肯定 以「影像」詮釋「音樂意象」的獎項。在這些得獎作品(詳見附錄一)中,可以 觀察出歷年「影像詮釋音樂意象」的變化,也可以看到每一個音樂錄影帶獨特的 詮釋方法。不過,研究者認為這些得獎作品雖然有其值得肯定讚賞之處,但是音 樂錄影帶的表現手法非常多元化,並非從得獎作品中即能觀察出來。因此,研究 者以「金曲獎最佳音樂錄影帶」之得獎作品作為主要樣本,同時也蒐集表現手法 不同於得獎作品的音樂錄影帶(詳見附錄二),進一步地觀察、分析與歸納其音 樂意象與影像建構。 除此之外,引發研究者進一步以「反映社會現象」為題材的《國歌》音樂錄 影帶,其影像以不同時期的社會面貌,引導觀眾走入不同層面的思考之特性,啟 發研究者以現今台北社會內容的呈現,促使觀者對社會產生省思之目的。所以, 在案例分析部分,研究者也以《國歌》音樂錄影帶為案例,分析其社會內容的呈 現,作為後續創作實踐上的參考,希望能引發觀者產生不同的思考與解讀。因此 研究者蒐集到台灣行政院新聞局於民國 774、905、1006年所製作的作品為樣本, 針對其三個不同時期所運用的影像內容,進行分析與歸納。. 4. 中國電影製片廠(1988)。電影院放映版中華民國國歌。YouTube。2011 年 4 月 29 日。擷擷 取自:http://youtu.be/ol37vBWBJIo。 5 行政院新聞局(2001)。中華民國國歌-時光顯影篇。YouTube。2011 年 4 月 29 日。擷擷取 自:http://youtu.be/qpWmTX7zu0Q。 6 行政院新聞局(2010)。中華民國建國 100 新版國歌 MV-綜合篇演奏版。YouTube。 2011 年 4 月 29 日。擷擷取自:http://youtu.be/CCqzllw1Paw。 9.

(18) 接續,本研究在分析樣本的部分,是以音樂錄影帶為樣本,進行其內容的觀 察、分析與歸納。因此,在研究方法上選擇「檔案分析法」作為研究工具。其詳 細如下: (三)檔案分析法(Archival Analysis) 「檔案分析法」(Archival Analysis,或稱「物件分析法」)為觀察法的一 種形式,主要是經由研究者針對某一特定文化內所累積的檔案或文件紀錄,經檢 視、考察後得到結論。其中可分析的物件包括日記、小說、雜誌、報紙等,為一 種非參與性的觀察研究,即在不影響研究物件的情況下研究社會心理、行為與文 化的一種方法。就檔案分析法而言,特別適用於傳播媒介方面的研究(Aronson, Wilson, & Akert, 1997:36-37)。 本研究是以音樂錄影帶為資料,經過系統性的蒐集、整理與分析之過程,觀 察研究主題,因此檔案分析法適用於本研究方法,藉由觀察的方式,針對資料逐 一檢視與整理,最後歸納出影像建構音樂意象的手法,應用於研究的實踐。 接續,根據研究目的與研究架構,為達到以「反映社會現象的音樂錄影帶」 實踐「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 。因此,本研究擬以「台灣音樂錄影帶」與「《國歌》 音樂錄影帶」作為案例,並區分成兩個分析方向,作為實踐時的參考。以下分別 敘述之: 1.. 影像建構音樂意象的手法:以台灣音樂錄影作為檔案資料,分析並歸納 其中音樂意象的建構手法。此手法的歸納有助於後續實踐時,其音樂意 象與影像建構的思考、發展。. 2.. 反映社會的影像建構:以《國歌》音樂錄影帶作為檔案資料,分析其中 呈現社會面貌的影像建構,並歸納反映社會的角度、層面與內容,作為 研究者觀察社會的角度、呈現的社會內容、反映社會現象的層面等參考, 以創作出「反映社會現象的音樂錄影帶」。. 另外,除了探討、觀察、分析與思考之外,在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上,仍需 要倚靠硬體與軟體的設備,完成音樂錄影帶的拍攝與製作。其說明如下: (四)硬體與軟體的使用 本研究的創作設備分為硬體與軟體兩個部分。硬體為拍攝與剪輯器材;軟體 則為剪接與後製所使用的電腦程式。詳述如下:. 10.

(19) 1.. 硬體部分 (1) 拍攝:拍攝器材為 SONY PD170,是一個小型專業級攝影機,因為它有 一定品質的畫質,加上拍攝時較不受體積、大小等限制,因此大多運用 於紀錄片的使用。其使用的錄影帶為 DV 錄影帶。 (2) 剪接:剪接器材則為桌上型電腦(PC) ,其散熱性比筆記型電腦佳,記 憶體(RAM)的速度也比筆記型電腦快(可安裝的記憶體容量較高),因 此,對於剪接而言,一般較多以桌上型電腦為主。. 2.. 軟體部分 在創作的部份,研究者主要使用兩個軟體進行影音剪接與影像後製的部份。 (1) Premiere:它是目前使用較廣泛的非線性剪接軟體,可以針對影像與聲 音進行基本的剪接與特效。此軟體在取得與安裝上較為容易,比起 Avid (Avid 軟體對於某些電腦無法進行安裝,同時也有硬體安裝的限制), Premiere 可以在任何的電腦裡(PC、MAC 系統)安裝及使用,且擁有 PC、MAC 系統的安裝版本。 (2) After Effect:此為目前較多使用於影像後製的軟體,可以針對影像進行 更多動畫後製、文字後製、影像合成等電腦特效的部份。取得與安裝的 部份亦相當容易,After Effect 可以在任何的電腦(PC、MAC 系統)安 裝並使用,同時也擁有 PC、MAC 系統的安裝版本。 綜合以上所述,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等,透過研究流. 程的擬定,依序完成本研究。接續,以研究流程圖說明。. 11.

(20) 二、研究流程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下:. 圖 1 本研究之研究流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繪製. 12.

(21) 第五節. 名詞釋義. 有鑑於本研究中所提及的專有名詞,國內外學者可能有不同角度之解讀,甚 至有多面向的應用與詮釋。因此在研究正式進行之前,先針對各專業名詞定義與 指涉範圍,作簡要的釐清與界定,以期能達到索引之目的。 一、音樂意象(Music Imagery) 音樂(Music)是根據律動即調和的原理,以音的高低、強弱、音色之旋律而 成的一種藝術。它是根據音律與協和的原理所創造出來的高低音、大小聲及一定 音色的旋律所構成的藝術(曾正仲,1997)。 「意象」 (Imagery)的「意」,是心中的主意、意圖,包含思想、觀念、看 法、情緒等內在隱藏的活動;而「象」則是外在的現象,包括世間一切看得到、 摸得到以及無法看見、無法觸摸的事物(向明,2003)。所以,「意象」是一個抽 象的想法,也是透過某個媒介所引發的心靈活動,它是人們對媒介產生的任何想 法或畫面。 音樂意象(Music Imagery)則是人類聆聽音樂時,所促發的心靈活動。此心 靈活動會隨著個人的社會文化、感覺經驗、價值判斷等許多因素(廖起超, 2002), 在認知系統裡針對音樂進行的不同解讀,進而產生視覺性的聯想。因此,音樂意 象即是由音樂所引發的心理畫像。 二、影像建構(Image Construction) 「影像」 (Image)是形與色綜合的視覺對象,包括所有視覺的圖像、模樣(陳 俊宏、楊東民編著,1993:22),如照片、繪畫、圖形等。因此,影像(Image) 是由意象(Imagery)演變而來,它透過任何形式將意象的形象具體勾勒出來。 所以,影像本身即具有建構的概念。 影像將概念與印象,透過視覺產生有形象的畫面(王雅倫,2000),因此可 得知「影像建構」(Image Construction)是透過已知的視覺畫面去建構未知的形 象。影像建構可從影像的發展來看:繪畫、攝影等平面影像,透過某些景像、影 像內容,建構出故事、寓意等;而電影、電視等動態影像,則是將視覺性影像當 作符號,以隱喻的方式藏於影像片段裡。後續動態影像的建構更衍伸出將多個鏡 頭以「預先設定的次序裡」 、 「鏡頭的交替方式」 、 「電影素材的組構方式」等方式, 改變影像原本的涵義與面貌(邱啟明譯,1996:267)。 13.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為探討音樂意象的運作機制、影像建構的思考脈絡,因此本章節擬分為: 音樂意象、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首先,第一節是藉由意象與影像之相關文獻探 討,從「意象」的概念衍伸至「音樂意象」的發生;第二節則接續探討至「影像 建構」與「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 第一節 音樂意象 本節為探討音樂意象的運作機制,因此藉由意象與影像相關文獻的探討,了 解從音樂意象的引發、產生、聯想等過程與內容。接續,研究者在此節裡針對意 象、音樂意象作逐一探討。 一、意象 「音樂意象」 (Music Imagery)是由音樂所引發的一種「意象」 (Imagery), 它是經由意識將事物的形象轉換而成的「心理畫像」 (mental representation) (鄭 自隆,2007)。根據學者饒雅琳(2005)的分析,意象的形成途徑乃是訊息「刺 激」人類的感官後,以過去的經驗、記憶、感受等內心活動轉化而成。所以,意 象與刺激、內心活動息息相關。 在「刺激」部份,它指的是影響人類感官功能的外在條件,如聲音是刺激聽 覺感官的媒介(Kennedy, M. A., 2002);影像是刺激視覺感官的媒介;而味道則 是刺激嗅覺感官的媒介,它們充斥於人們的生活環境,刺激大腦並觸發內心活動。 「內心活動」是意謂著任何感官功能受刺激時,大腦會釋放記憶並在心中產生一 連串的想法與感受等聯想內容。在一些研究與報導中指出,科學家認為:嬰兒在 媽媽肚子裡聽到的聲音是類似吹風機聲響(王薊、郭廣宇,2011)。因此,當嬰 兒吵鬧時,如果媽媽用吹風機的聲音給嬰兒聽,他們就會感到安心,並會逐漸安 靜。所以,人類腦神經系統中的記憶,大部分是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功能, 從生長過程中不斷收集「刺激」並且同時累積「內心活動」而成的。也因此,當 聲音刺激人類時,大腦中的額葉就會將訊息傳送至腦部,重新將記憶集結與歸納 (蕭淑乙,2008),最後經由內心活動產生與「記憶」有關的「聯想」。 . . 14.

(23) 分析心理學的創始人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曾針對「聯想」 進行一連串的試驗。他先將德國心理學家馮特(Wilhelm Wundt, 1832-1992)的 聯想式心理測驗,設計並發展成「詞語聯想法」 (word association test) (Jung, C. G., 1966) 。榮格以一組詞「刺激」受試者,發現他們會對詞產生聯想,不論是過 去發生的事件或是相關詞語。如男人對於「瓶子」 、 「刀」 、 「打架」等詞組,會聯 想到曾經在酒吧發生酒醉鬥毆的事件(常若松,2000)。榮格的聯想測試更加證 實:「意象」的「聯想」內容與「記憶」息息相關。因此,即便是一個緊急的煞 車聲,也會勾引人們對車禍的「記憶」 (陳曉琪譯,1999) ,並產生車禍的相關聯 想,而這些「聯想」的內容,即是「意象」。 除此之外,有一些非成長過程累積的先天條件也會影響「記憶」的累積與「意 象」的「聯想」內容。如人們潛意識裡祖先所遺傳下來的生活與行為模式,對於 對於不同國家或是生長環境不同的人,其社會文化、感覺經驗、價值判斷都會使 「意象」內容產生明顯的差異(廖起超,2002)。如生長在中華文化的人們會認 為「龍」與「鳳」是一種神聖與力量的象徵;或是「月亮」與「嫦娥」聯想在一 起,喚起神話裡嫦娥獨自在月亮上的淒涼意象。這些龍、鳳或是月亮,皆因為不 同的記憶與文化背景而有不同的解讀。所以,無論是先天條件或是後天生長過程 的累積,「記憶」是影響意象的主要因素,也是意象聯想的主要來源。 . 15.

(24) 二、音樂意象 「音樂」會在人們的腦海裡形成「聯想」 (Edward, C., 1974) ,如音樂在舞者 的腦海裡形成一連串的舞蹈;在塗鴉噴畫藝術家(Graffiti Artists)的腦海形成 文字或圖畫。因此,音樂是藝術家創作靈感的來源之一。學者鄧伯宸(2008)認 為這是因為音樂會促使人們產生一種「激化狀態」 (arousal) ,這種高昂的存在狀 態乃是音樂引發人們的高度知覺、注意、興趣、興奮等狀態,進而激發出人們的 的情感與記憶(Paul, H., 1961;Gordon, E., 1971),影響人們聆聽音樂時的心理感 覺。所以,音樂擁有激發聯想的能量,能促使音樂意象的產生(John, B., 1976)。 舉例來說,畫家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以音樂作畫,因為音樂激發 了他的創作靈感,促使其在作品「賦格」 、 「夜曲」中加入音樂的元素(賈曉偉, 2004),使畫作充滿音樂意象。另外,音樂也能夠激發舞者將想像化作舞蹈,這 些藝術家透過不同的展演形式,呈現出音樂的情緒、美感、娛樂、溝通、象徵、 心理、社會、宗教、文化等不同深層蘊涵(方銘健,1997)。因此,音樂意象具 有相當廣泛的想像空間,得以透過不同的形式呈現。如金曲獎最佳作曲人周杰倫 在《威廉古堡》一曲中,以十六組歌詞文字分別敘述不同的人與事件、描述「音 樂意象」,而聽眾也從這些敘述中得到「音樂意象」的聯想。也因此,人們確實 可以聽得見影像,也看的到音樂(簡華冷,2004:102-103)。 音樂意象是一種深具視覺性的想像,人們透過音樂看到影像。因此,香港電 影導演王家衛曾提及:「音樂能夠成為一種提示,提示觀眾身處於什麼環境、什 麼樣的年代(梁偉怡譯,2003:44)。」這意謂著:因為能夠喚起人們記憶裡的 情感與經驗,發展出一個具有時空背景的事件,亦即一個視覺性的音樂意象。如, 荷蘭銀行於 2001 年推出梵谷信用卡的廣告,創作者以音樂《Vincent》的淡 淡哀愁歌詞與歌聲,搭配梵谷的畫作影像;創作者以音樂提示觀眾走入一個 充滿悲傷的情境,同時利用梵谷的繪畫背景,喚起人們想起梵谷不得志的繪 畫人生,使得音樂與影像呈現一種加乘作用,影響觀眾對廣告產生思考與記 憶。所以,透過視覺性的呈現,觀眾似乎更容易被牽引至某一個記憶範圍與 想像空間裡。 再以古埃及所遺留下的畫作為例,古埃及人以舉行宴會、載歌載舞的情 境表現畫作旁的樂譜(黃秀如,2004) ,觀眾被畫作的視覺性提示,聯想到與古 埃及有關的歷史、文化等背景,使得音樂與影像亦呈現加乘作用,觀眾被導引至 古埃及文化、宴會、開心等意象空間裡。因此,透過視覺媒介的輔助傳遞音樂意 象,對於觀眾欣賞音樂是有所幫助的。同時,創作者確實能透過視覺性的建構, 將觀眾導入至不同的思考層面,最後影響觀眾所接收的訊息內容。 16.

(25) 第二節 影像建構 本節藉由影像、影像創作、音樂錄影帶等相關文獻,探討影像建構音樂意象 的方法,並作為影像建構的思考脈絡。因此,此節將從「影像建構」探討至「音 樂意象的影像建構」。 一、影像建構 「影像建構」是指透過視覺性的「影像」,建構人們看不見或未知的形象。 因此,「影像」(Image)是形與色綜合的視覺對象,如,照片、繪畫、圖形等, 包含具體的或抽象的圖像、模樣(陳俊宏、楊東民編著,1993)。所以,影像也 包含抽象的想像;換句話說, 「意象」亦即是一種心中的影像(Stephen, J., & Brown, S. J., 1927) ,它無法直接被他人看見。但是,人們渴望透過某些行為記錄眼睛所 看 到的一切;也渴望透過某些記錄表達心中的想法。也因此,抽象衍伸至具象; 意象衍伸至影像,人們透過一種複製、創作、重新製造的行為,將概念、印象化 作具有時間與空間的形象(王雅倫,2000;戴行鉞譯,1993);將意象轉換成具 體可見的影像。如原始人以線條在洞穴的牆壁上,具象地描繪當時所見兩隻牛互 相爭鬥的情景,並加以記錄保存,形成長久的記憶(如圖 2)。這些行為現象促 成了意象的「影像建構」之概念與行為,並且陸續被畫家所引用,透過繪畫記錄 眼睛所見,另外也包括或是聖經故事的記載等。. 圖 2 「法國蕭維(Chauvet)岩洞壁畫」 資料來源:大紀元文化網(2011)。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更進一步以繪畫的方式,將文字成形。如中國的會意、 象形、指事等文字形式,以簡化的線條模擬並構成所指的物體,將意象與影像隱 含於文字之中(Paivio, A., 1971) 。如圖 3 的「牛」字,透過線條建構牛頭的形象, 使「牛」字表現出「牛」的意象,同時,也形成意象的影像建構之概念與行為。 除此之外,文字更可作為「符號」的使用,用以指物或是表意(曹錦清、馬振騁 17.

(26) 譯,1994),因此「牛」字代表牛。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認為,文字是「符號」 ,而「符號」本身含有意符(signifier)與意指(signfied); 亦即「符號」傳遞的訊息為何、在人們心理上產生的意念為何,這些都是符號構 成與傳遞訊息的依據(馮建三譯,1992)。因此,一連串的文字可形成句子與人 溝通;一連串的「符號」可形成語言與人們溝通。 . 圖 3 「牛」 資料來源:曹錦清、馬振騁(1994)。 接續,在攝影術發明後,影像建構的概念從文字與繪畫,來到「符號」組成 的概念。如一張透過構圖、主體、光影作為符號,所組成的照片(靜態影像), 任何一個影像細節皆可從「符號」的角度解讀。因此,後續學者巴特(Barthes Roland, 1997)以索緒爾提出的「意符」與「意指」作為基礎,提出:除了符號 本身的語言之外,還包含外延意義(denotational)與隱含意義(connotational), 亦即「語言訊息」、「圖像外延意義(denotational image)」、「圖像隱含意義 (connotational image)」 。如達達主義的藝術家以真實主體的圖像為「符號」 ,透 過拼貼的方式組合出如夢境般的影像,傳遞他們對戰爭後的感想。所以, 「符號」 的組合能夠成許多的意涵,進而組成訊息。 除了「靜態影像」之外,影像建構的概念也衍伸至「電影」(動態影像)的 層面。出現以「場面調度」 、 「佈景」 、 「道具」 、 「服裝」 、 「表演」 、 「燈光」 、 「場景」 作為「電影符碼」的思考(陳芸芸譯,1999) 。 「符號」被隱藏於每一個電影鏡頭 裡,透過它本身所代表的符號特性塑造出某些意象(Stephen, J., & Brown, S. J., 1927),形成「影像符號」的概念,而此概念與意象的影像建構息息相關。學者 程予誠(2008)更進一步將電影符號分類成:「構圖符碼」、「人物符碼」與「空 間符碼」。 構圖符碼指的是以鏡頭景框為依據的內在構圖,包含以符號形象相近的「相 同構圖」 、以及不同構圖符號產生視覺刺激的「相異構圖」 。人物符碼指的是演員 間的肢體動作,如「距離」 、 「動作」 、 「性別」 、 「肢體動作」 、 「方位」 、 「外型」 、 「頭 部動作」、「手勢」、「姿勢」、「眼光」、「眼神」與「聲音」。而空間符號則是用以 輔助事件的敘述,如家庭環境的「質感」呈現;服裝或道具的「色彩」,用以代 表一種心情或是情調;用以營造空間的整體感受(氣氛),以及呈現畫面的整體 顏色感受(色調) ;畫面的壓縮與放鬆感(空間寬廣) 。由這些符碼可發現,影像 中主角的舉手投足、背景的細節、影像的構圖、顏色等符碼,可發現它們皆成為 18.

(27) 意象的建構,也形成會說話的影像。因此,意象的影像建構,是可以透過各個影 像符號進行觀察的。 另外,在動態影像裡,符號亦仰賴一種結構,將這些說話的影像組成一連串 的訊息。而此結構即是「敘事結構」 (如圖 4) 。在敘事結構裡,說話的符號被安 排至每一個段落裡,形成具有故事性的情節與內容(Branigan, E., 1992)。同時, 透過此結構,組成一個完整的訊息。因此,現今許多影像的建構,皆是經由此結 構的安排與整理,用以傳遞不同的訊息內容。 . 圖 4 敘事結構圖 資料來源:整理自(Cohan, S. & Linda M. S., 1988)。 經由以上的探討可以發現: 「意象的影像建構」可由「影像符號」與「影 像結構」兩者組成。其展現意象的影像符號相當多元,是可以透過影像媒介 進一步地觀察與分析;而其影像建構的結構,影響著訊息內容的安排。接續, 研究者更進一步以「音樂意象」的角度,觀察其影像建構的方法。 . . 19.

(28) 二、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 「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是指透過「影像」建構出音樂的意象。最早的例子 可從無聲電影至有聲電影的發展過程中觀察到。從戲院放映時無聲電影、樂隊在 一旁演奏時,便有人發現音樂配上影像呈現出一種效果,可牽動著觀眾的情緒 (Branston, G. & Stafford, R., 1996) 。如小提琴演奏搭配角色流淚的畫面,觀眾就 會進入悲傷的情境裡。起初,電影是以影像為主體,並以音樂為輔,透過音樂的 意象強化影像給觀眾的知覺。接續,此概念衍伸至有聲電影,除了音樂(電影配 樂)之外,更發現「聲音」也可以使觀眾產生某些認知與反應。如電影裡的兩位 主角正熱烈地討論某些事情,突然隔壁傳來槍聲、警車聲,觀眾就會自動聯想主 角隔壁發生槍殺案的劇情,同時產生緊張的情緒反應。因此,音樂與影像的加乘 作用,其實從電影中便可觀察到。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這是一種「異質同構」 的概念,它結合「符號學」與「心理學」的概念,以聲音作為符號(余秋雨,2006), 使觀眾聽到聲音就像看到事情發生,立即能產生思考與反應。 後續,隨著電影、唱片的發展,「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持續發展成「視覺 音樂」(Visual Music),它主要是透過色彩、點、線、面等影像建構的元素,配 合音樂的旋律、節奏等形式變化而成的動態影像。這種影像隨著音樂意象而建構 的概念,確實展現出音樂豐富的變化與想像性。如學者張雁涵以「形式原理」, 將音樂的韻律、平衡、調和、比例、對稱、統一與變化、強調與集中(張雁涵, 2009),直接以視覺影像聯想並轉化為視覺音樂,如表 1 所示。 . . 20.

(29) 表 1 形式原理於音樂與視覺上之運用手法歸納表 . 音樂形式 . 視覺形式 . 韻律(包含反覆、 利用重覆的音色或主題旋律來 藉由重覆的顏色或畫面的連接 漸變、節奏) . 強調時間性的感受。 . 來加強反覆的情緒變化。 . 對比 . 以變奏、改變音樂元素或強調 以造形、色彩、人物角色動作、 不同聲部的差異來突顯張力。 空間透視的對比來使畫面充滿 動感與活力。 . 平衡 . 音樂的佈局,使音樂能在變化 造形的大小、位置、運鏡方式、 中取得平衡。 . 移動方向都可能造成對稱或不 對稱的平衡,可以替劇情的起 落與緊湊達到平衡之作用。 . 調和 . 經由樂器的使用與分配,使音 構成元素比例的一致性時,便 樂的旋律與曲調具有秩序感, 可以產生造形、色彩、質感的 達到和諧的效果。 . 調和。可以強調個別元素的差 異性。 . 比例 . 音樂元素在小節、樂句、段落 物體與背景所佔的比例。 所佔的比例,可以突顯主題與 氣氛。 . 對稱 . 旋律的對稱可以產生整體的平 可運用於動態的造型、分鏡的 衡感。不對稱的旋律則可以展 構圖、視覺動線設計。 現音樂的氣勢。 . 統一與變化 . 同一旋律使用不同曲調,可以 一個劇情中有不同的事件、情 使音樂產生變化,但卻仍有關 結或故事線,但仍不偏離主 聯性。 . 強調與集中 . 題,也是一種變化中的統一。 . 音符的活動力度、幅度、密度 影像的起、承、轉、合,有時 都隨著音樂起伏,可以顯示出 留白也是一種強調手法。 音樂主題的對比性。 資料來源:張雁涵(2009)。 . . . 21.

(30) 另外,還有以音樂的主題、樂境、節奏等形式,進行視覺性的直接聯想。如 表 2,學者蕭淑乙(2008)則以音樂的主題直接聯想影像的主題;以樂境直接聯 想影像的情境;以節奏直接聯想到影像裡主角的動作或是特色等。這種「音樂意 象的影像建構」,雖然其形式與影像的展演較為抽象,但是透過視覺性的影像建 構,觀眾卻可以直接地看見、聯想到其音樂意象。 表 2 音樂形成的視覺意象聯想 音樂 . 想像與模仿 . 視覺意象聯想 . 形式 主題 樂境 . 喚起常有的事物印象,主題構成 瀑布、鈴聲、馳馬為名,喚起此事意象。 的意象作為直接聯想方向。 . 晚景、月亮、景情為名,喚起常有的情感。 . 無法喚起固定意象,卻能喚起固 樂曲情境淒慘,繪出黯淡影像。 定的情感。 . 樂曲情境喜悅,繪出生動影像。 . 曲式:對比、變奏、重複、調和。 節奏 . 節奏起伏暗示事物性質與動作。 緊湊急速舞曲是驚慌失措奔跑中的人群。 節奏與經驗結合為聯想方向。 漂蕩、優婉的跳舞曲暗示仙女。 沉重低緩的跳舞曲暗示巨人。 資料來源:蕭淑乙(2008)。 . 接續,此概念發展成「音樂錄影帶」(Music Video),亦即現今社會大眾所 熟悉的音樂錄影帶。它主要是透過歌手在影片中唱歌、舞蹈、甚至表演一段故事 (Shuker, R., 2002),進而傳遞音樂所傳遞的內容、及歌曲中的意境。在過去的 相關研究以及上一節影像建構的文獻探討中,不難發現音樂錄影帶確實存在著一 個「敘事結構」,創作者透過不同的結構形式,將符號組成訊息傳遞。而學者李 耀華(2009)針對音樂錄影帶的敘事結構進行研究,他發現音樂錄影帶可分成: 「敘事」(Narrative Form)與「非敘事」(Non-Narrative Form)兩種類型的說故 事結構。 其中,「敘事」較具備「時間」、「空間」、「因果關係」的故事情節,因此是 常是以某人在某時空下發生的故事為腳本,此「人」即是所謂的「敘事觀點」。 在許多音樂錄影帶裡皆可以發現此觀點的設定,往往是以歌手(演唱者)以何者 角度與觀眾對話進行設定。如圖 5,「敘事觀點」主要分為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 兩個觀點,共有四個象限可以分析:第一象限由演唱者演唱並演出故事;第二象 限演唱者唱出對故事的評論;第三象限的演出者代替演唱者演出故事;第四象限 演唱者唱出演出者的心聲。 . 22.

(31) 圖 5 「MV 敘事觀點的四種形式」 資料來源:何天立(1998)。 而「敘事結構」中的「時空」 、 「事件」則是以「音樂」創作的背景、歌詞、 導演對音樂的想法,轉換成故事、編成劇本。學者鄭忠信(2004)在〈音樂情境 意象導引模式之研究〉中與許多音樂錄影帶導演進行訪談並分析作品,他發現音 樂錄影帶具有一個「情境腳本」,是由音樂的背景、歌詞、歌手對音樂的想法、 導演對音樂的想法、想傳達的意念等,轉化成一個「主題」,並以「敘事結構」 建構影像,使觀眾透過故事進入音樂的情境(音樂意象)裡。如 SONY 在 2010 年所推出的 NEX 相機廣告之音樂錄影帶中,以「回憶」為主題,描述老奶 奶生病躺在床上,老爺爺很傷心地憶起與她的過去,搭配音樂旋律的起伏、 穿插老爺爺流著眼淚的畫面,產生一種悲傷的氛圍,讓觀眾產生了情緒,也 引導他們進入感傷的情境裡(NOW 今日新聞網影劇中心,2010)。因此,敘 事結構著重於一種「因果關係」,透過此關係將音樂意象轉化成一則故事, 吸引觀眾走入其故事情境裡。 除此之外,較不注重「因果關係」的「非敘事」類型,其故事性並不高。如 紀錄片形式、廣告形式、聯想形式、抽象形式等。非敘事大多是透過「音樂對點」 的方式,讓影像隨著音樂的節拍切換、變化,達到節奏一致、與影像產生連結。 「音樂對點」 (Music syzygy)一詞來自於「對點剪接」 、 「影音同步」 (Synchronous sound)的概念,亦指在音樂的節拍點、節奏點上放置剪接點,讓剪接與音樂節 奏做配合。如剪接、動作、燈光、鏡頭移動等在音樂節奏點上進行變化,透過「對 點」成為互相搭配的節奏(林冠甫,2008:19)。因此,「非敘事」的影像變化 較具節拍性,而不具故事性。 . 23.

(32) 以用於宣傳方面的「非敘事」類音樂錄影帶為例,流行歌手的生活花絮與 演唱會影像、政治候選人宣傳影像等,其內容不具故事性,而影像的變化則 隨節拍律動。另外, 「非敘事」類型也可運用於「抽象」的概念,如「紀錄」 類型的《火車》音樂錄影帶,其透過紀實與模擬社會生活的影像,真實呈現 社會的面貌、反映社會問題的存在,促使人們透過影像產生思考。這些無論 是以故事或非故事呈現的音樂錄影帶,其中意象符號的使用、影像建構的安 排與組合,皆襯托出影像建構音樂意象的價值性。 經由以上的探討,研究者發現音樂錄影帶並非僅以「音樂意象」作為影 像建構的發想,也可能是以「影像」作為發想。因此,「音樂意象的影像建 構」具有兩個建構的發想角度:一是以音樂為主體發想意象後,再以影像表 現其意象;二是以影像為主體,找尋其情境相似的音樂進行搭配。但無論是 以何種角度發想,其音樂錄影帶確實透過影像傳遞出大量的訊息,也藉由音 樂意象的加乘,使得觀眾更進入創作者的對話空間裡,達到交流與互動。所 以,研究者接續以音樂錄影帶作為本研究案例,透過觀察與分析,歸納出目 前音樂錄影帶的意象建構內容與手法,藉此讓社會大眾未來能夠透過不同層 面的思考,與音樂錄影帶產生交流與互動。 . 24.

(33) 第三節 文獻探討小結 音樂意象是由音樂刺激心理所產生的一種想法,此想法與過去的經歷(記憶) 息息相關。人類從出生開始,聽覺、嗅覺、視覺、觸覺、味覺等感官,便不斷地 受到各種刺激,經由大腦產生內心活動,形成記憶。因此,每當任何感官受到刺 激時,大腦就會釋放與該刺激有關的記憶,並且再次累積成新的記憶。接著,在 下一次再受到刺激時,此過程就會繼續循環下去。除了經驗與記憶之外,國家文 化、社會背景等先天條件的不同,亦會影響記憶、意象的釋放與解讀。因此,音 樂確實能引發出觀眾的記憶,並在腦海中形成不同的聯想。如音樂在舞者腦海形 成一連串舞蹈;在藝術家腦海中形成圖畫等,音樂確實地激發出人們的情感與記 憶,形成音樂意象。 換句話說,音樂成為一種提示,它將觀眾導引至某記憶的時空背景裡,接著 透過影像的建構,觀眾更直接地被牽引至某一個影像範圍裡,對該影像內容進行 聯想與解讀,進而影響了觀眾所接收的訊息內容。影像建構是指將各種看的見、 看不見的想法,透過可見的文字、繪畫、圖像等形式建構,讓人們可以透過影像 直接地看到建構者欲傳遞的訊息內容,如文字使人們直接明白其意思。也因此, 音樂意象透過影像的建構形成一種語言,確切地與觀眾溝通,並藉此產生更多的 互動。 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可從影像符號、結構的建構中觀察,透過符號結構的 組成、結構的組織,音樂意象形成故事、形成反映社會問題的訊息,最後以音樂 錄影帶的形式呈現。所以,社會大眾能從音樂錄影帶裡接收到各式各樣的訊息內 容。因此,影像建構與音樂意象的結合,似乎具有一種加乘作用,影像能將觀眾 導引至某一個訊息範圍裡,而音樂意象則能加強觀眾對影像的感知。如台灣的音 樂錄影帶透過色彩的影像建構,呈現出音樂的季節感;透過文字影像的變化,強 調出主角的內心變化;透過影像故事,將音樂故事化,隨乘音樂的高低起伏,故 事的高潮迭起影響著觀眾的情緒等。這些音樂錄影帶透過影像建構出其音樂意象, 更透過其影像與音樂意象的相互加乘,激化出觀眾的情緒、影響著觀眾的認知。 除此之外,再以《國歌》音樂錄影帶為例,台灣行政院新聞局以文化、教育、 環境等不同社會內容的呈現,將觀眾引導至國家生活美好、人民生活安定等意象 層面裡;同時,藉由《國歌》莊嚴的音樂情境,強化影像的意境,影響著觀眾對 台灣的印象與感覺。這些皆顯示出影像能強化觀者對音樂的感知,也能影響觀者 的意識。所以,「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使音樂錄影帶確實具有一種影響人們意 識之作用。研究者為更進一步深入觀察「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因此接續將以 25.

(34) 「台灣音樂錄影帶」、「《國歌》音樂錄影帶」為樣本進行案例分析的部份。 綜合以上所述,研究者以文獻探討結果、及台灣音樂錄影帶的初步觀察為依 據,將建構手法分成兩個面向進行「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觀察,其分別為影像 符號的建構、影像結構的建構兩個面向。同時,亦綜合音樂意象與影像建構兩個 角度作為觀察,並建立出一套分析標準,其分析要點如下: 一、影像符號的建構:意即在影片中,任何能構成影像符號的元素(符碼),其 符碼具有意涵。在文獻探討中,學者程予誠認為「肢體動作」 、 「外型」 、 「頭 部動作」 、 「眼神」 、 「色彩」 、 「氣氛」等,影像中的任何元素都可視為一種「符 碼」 ,可供觀眾從中發掘其意涵。而學者洪瑞陽、蔣世寶、謝育旻(2011), 進一步以符碼分析出音樂錄影帶中幾項具有意象關聯的視覺元素,如「象徵 類」、「舞台場景類」、「色彩類」、「玩具類」、「文字類」、「粉狀類」、 「物品類」等七類,發現導演們透過某些客觀的物象,去象徵、表達出主觀 的情感與想法。所以,在音樂錄影帶中,常見以某些視覺元素表現另一層面 的意涵。而此發現亦說明「符碼」作為影像建構的重要性。因此,研究者綜 合以上學者提出的符碼、視覺元素作為本研究的分析標準,觀察台灣音樂錄 影帶裡影像符號的建構。 二、影像結構的建構:意即組合「符碼」的方法。在文獻探討裡,研究者發現「敘 事結構」可分為「敘事」與「非敘事」兩種類型。其中,學者李耀華更將非 敘事類型的音樂錄影帶,細分成五種形式。因此,研究者初步擬以這些分類 為基礎進行分類,接續綜合學者何天立提出的「敘事觀點」、學者林冠甫提 出的「音樂對點」,分析出影像建構的幾種結構。其分析表準如下: (一)「敘事」:主要分為人、時間、空間、前因後果四個主要元素。 1.. 人:亦即「敘事觀點」,如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故事的主角是 誰、說故事的主角是誰。 . 2.. 時間:故事的背景、年代。 . 3.. 空間:故事發生的地方。 . 4.. 前因後果:故事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 . (二)「非敘事」: 1.. 分類式(Categorical):將某一類型的事物分成幾個部分,並按照個 人習慣依序處理與拍攝,如紀錄片形式的音樂錄影帶。 . 2.. 說服式(Rhetorical):又可稱作「策略式」。是指透過音樂錄影帶 展現的主題,促使觀眾產生一種信念,並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如 廣告或宣導式的音樂錄影帶。 26.

(35) 3.. 抽象式(Abstract):是指透過某些抽象元素,如以色彩、形狀等變 化,表現其主題的音樂錄影帶。較常用於實驗性質的音樂錄影 帶。 . 4.. 聯想式(Associational):透過不同卻相似的事物組合,讓觀眾自行 尋找其關聯的音樂錄影帶。 . (三)音樂對點:分析音樂錄影帶裡各種對點形式的運用,如人物動作與音樂對 點、剪接與音樂對點、燈光與音樂對點、攝影與音樂對點、其他的畫面視 覺元素與音樂對點、時間軸的應用與音樂對點等。 研究者發現,無論是「敘事」或「非敘事」的音樂錄影帶裡,皆可以觀 察到音樂對點的使用,如人物的嘴型與音樂的對點。但是,在非敘事類型裡, 較多是以影像變化與音樂對點,因此較能觀察出音樂對點的影像建構之特色。 綜合上述的分析標準,本研究於下一節進行「音樂意象的影像建構」之觀察, 逐一分析出其內容與手法,並藉此尋求創作實踐的主題,以完成本研究。 . 2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ombast in this Don Giovanni production by Martin LIM, 21 May 2019,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 Music

活動前 活動後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態度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培養創意 發展音樂 培養評賞音樂 認識音樂 及想像力 技能與過程 的能力 的情境. 價值觀 與

Heal the World Michael Jackson You Raise Me Up Secret Garden Climb Every Mountain Rodgers & Hammerstein You are My Hiding Place Selah. God Will Make a Way

Twilight of the Gods: The Beatles in Retrospect (London 1973).. The Complete Beatles Recording Se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