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動物化松樹的仙風獸骨

第一節 創作理念

筆者喜歡接觸大自然的河山,喜歡中國的古典山水繪畫,這既是從小到大中 華教育使然,也是自我審美的傾向。筆者認為古典山水畫中的樹讓景觀更有了靈 氣,樹有別於怪石、飛瀑、巨山,它是大自然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山水畫中它是 最明顯,最直接的生命物體,樹木總能第一個吸引到筆者。

松樹在山水畫中的意義重大,受儒道兩家的美學影響,畫家喜歡用松樹搭配 山水,這便讓山水畫意境更加深遠,可讀性更強。古人認為松樹是君子的化身,

42

43

維基百科,<三毒>,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9%E6%AF%92#cite_note-8 2019 年 08 月 27 日

44

45

捕獵撕咬的內容往往吸引著筆者,但文明社會是不允許的這類行為,它們只能放 在心裡,這是社會性與動物性的矛盾。

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受儒家影響至深,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考取功名,但在 科舉或官場裡受到挫折便心向田園。陶淵明則是文人士大夫的失意後的理想榜樣,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等等都以自然風光來 安撫心境。陶淵明的內心依然是矛盾的,既想學而優則仕,又想歸園田居,既追 逐功名,又厭棄官場,這正是心與身的矛盾。

《西遊記》在第五十四回,師徒四人經過女兒國,女兒國王對唐僧一見鍾情 並表達愛意,唐僧的表現卻含糊其詞,對女王百依百順,相敬如賓。金蟬子轉世 的高僧面對權力、富貴與美色也不能自己,他內心是激烈矛盾的。一面要拜佛求 經,一面則墜入凡塵。作者吳承恩並沒有把唐僧寫成無孔不入的聖人而是有著七 情六欲的凡人,帶有動物性特徵的凡人。

筆者將松樹喻為多個側面的人,這些側面有自我心理的投射,也有其他的心 理特徵的涵蓋。

強調松樹的主觀情感,將自我情緒投射到松樹的方式含有浪漫主義精神。筆 者認為情感是繪畫重要的表達,它既是對內心神秘世界的探索,也是對現實無奈 生活的轉移。表達內涵既可以是自己的情感,也可以是他人的情感,雖然沒有經 過他人所經歷的事情,但情感依然能共鳴。要畫出好的作品,需要深刻地挖掘自 我內心,只有內心才告訴自己答案是什麼,也需要體悟他人情感,這樣更能昇華 而超出自己的人生限制。

以下分為三個小結具體來說明筆者創作的觀點。

46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年)提出「自我」(ego)28 與「自性」(the self)29的概念。「自我」是人自身能感覺到的確實存在的個體心

47

靈,它支配著能察覺的個人意識。「自性」是人的意識和潛意識的結合,它是人 的完整內心世界,並支配著人的整個心理世界。

意識與個人本身內在的中心(心靈核心)或自性(Self)達成協調——通常以 人格受到傷害,以及隨之而來的痛苦作為開端。這個啟蒙的衝擊相當於一種「召 喚」,相反的,自我會感到其意願或欲望受到阻礙,並且,通常把這種阻礙投射 到一些外在事物上。30

當內心陷入兩難的衝突又無法分出高下時,「自我」要是偏於薄弱則會很容 易把自己交給「自性」。如此一來,「自我」會被逐漸吞沒,而陷入心理困境,人 的面目會整個大反轉。

筆者所創作的攻擊性松樹,正是要表現兩者在衝突時的狀態,至於誰勝誰負 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糾葛的那一刻,矛盾激化的那一刻。

自我內心的矛盾衝突,這是人在生命中常常遇到的心理課題,東西方有許多 文學藝術來表現。其中筆者記憶尤深的是《西遊記》中的真假猴王,打傷唐僧的 六耳獼猴其實那就是孫悟空的心象分身,它是一個拋棄了自我意識成為被「自性」

完全吞噬的野獸。動物性從身體分裂出來,一面是溫和順從,一面是兇暴叛逆,

而兩種產生了極強的矛盾,到達臨界點時,就會相互獨立出來進行對決。

動物化的松樹,其枝幹身皮最像的就是蛇。蛇的最要的攻擊方式就是將獵物 絞纏至死,更妙的是纏這一攻擊方式更好的表達原本一體性的「糾纏」。 這種攻 擊方式是將全身最大限度的貼近對方並且是越來越緊,被攻擊的「獵物」會產生

30 Carl Gustav Jung,龔卓軍 譯,《人及其象徵》,臺灣:立緒文化,2010,頁 197

48

甩不掉的掙紮。人是用拳頭或者武器進行攻擊,筆者創作的松樹則是用樹幹像蛇 一樣的去纏繞,它攻擊物件是自我內心的一個分身,筆者所要表現的就是藉以蛇 形的松樹的纏繞來表達自我對抗。

以絞纏的方式來進攻的觀點想法最早受啟發於梵蒂岡的《拉奧孔與兒子們》

(圖二十一)雕塑。其描述的是拉奧孔告誡特洛伊人木馬是詭計而引來殺身之禍,

自己和兒子們則被海蛇纏繞至死。雕塑非常生動寫實,健碩的人體,掙紮的姿態,

恐懼的表情,扭曲的蛇,這是痛苦與矛盾的最真實處境。碩大強壯的身軀在蛇的 絞纏攻擊下顯得無力,作者也是在表達雙方最後的衝突的一刹那。

二、野獸

松樹動物性是筆者創作的最重要的主題,要表達出來最關鍵的就是視覺上的

圖二十一:《拉奧孔與兒子們》,西元前 20 年-160 年,大理石,梵蒂岡博物館

49

50

33 Maugham,《月亮與六便士》,臺灣:麥田出版,2013,頁 288

34 陰影(the shadow)這是榮格的四大原型之一。陰影比任何其他原型都更多地容納人的最基本

51

的松樹都非常的富有視覺感。這樣的松樹很難在現實生活中看到,即便有這樣的 也是人工培育的盆景居多。

仇英的這幅《群仙會祝》(圖二十二、圖二十三)描繪的是八仙赴蟠桃大會 的場景,呂洞賓倡議不得騰雲駕霧,於是各仙則投物於水上來渡河赴宴。畫面中 神仙們各顯神通,氣氛熱鬧至極,不僅有各路神仙,還有鶴,鳳,虎,猿。即便

圖二十二:仇英(傳),《群仙會祝圖》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圖二十三:仇英(傳),《群仙會祝圖》局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52

是各種仙樹也是狂野不拘,肆虐生長,如狂魔亂舞一般。姿勢誇張奇特,樹葉茂 密旺盛,從畫面中能感受到的完全是能活動的,呼吸的松樹,與龍虎野獸沒有什 麼不同。老松枝幹上的樹洞就像猛獸的血盆大口,枝幹彎繞糾纏,你爭我奪。蟹 腳外露,青筋四起,如憤怒的猛獸一般,狂野且迫不及待要飛奔而來。

(二)、松樹在文學上的「妖性」

在文學上對松樹除了稱讚,其實還有很多側面的「野性」描寫。

宋江看了,隨即叫取烏豬白羊,祭祀已畢。出廟來再看備細,見周遭松樹顯 化,可謂異事。直至如今,嚴州北門外,有烏龍大王廟,亦名萬松林。古跡尚存,

有詩為證:忠心一點鬼神知,暗裡維持信有之。欲識龍君真姓字,萬松林下讀殘 碑。

且說宋江謝了龍君庇佑之恩,出廟上馬,回到中軍寨內,便與吳用商議打睦 州之策。坐至半夜,宋江覺道神思困倦,伏幾而臥,只聞一人報曰:「有邵秀才 相訪。」宋江急忙起身,出帳迎接時,只見邵龍君長揖宋江道:「昨日若非小生 救護,義士已被包道乙作起邪法,松樹化人,擒獲足下矣。適間深感祭奠之禮,

特來致謝,就行報知睦州來日可破,方十三旬日可擒。」35

《水滸傳》第一百十七回宋江與鄭魔君大戰時被對方法術幻象所困,四周的 金甲力士團團將其圍住不能脫身險些喪命,多虧廟宇神靈顯身搭救宋江。得救後

35 施耐庵,《水滸傳》,臺灣: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5,頁 1134

53

54

氣」,如果種在庭院裡會感覺十分陰森。另外,院中有「樹」也會形成「困」局。

這些都使民間居住空間裡儘量避開松樹。

松樹與喪葬的民俗,拉近了與「死亡」的關係,墓邊種松樹,棺木也用松樹,

不由自主的讓松樹充滿「陰森」,松樹的姿態又總是張牙舞爪,這更讓它「野性」

與「陰性」十足。

三、七情六欲

將松樹擬人化,必然會帶出人心理的多面性。七情六欲是人生來就具有的生 物特質,無論是神仙還是凡人,君子還是小人,天子還是庶民都不例外,除非是 超脫塵世的得道高僧。筆者所表現的松樹就帶有七情六欲,而非清心寡欲的「仙 樹」。

松樹文化上最大的特點就是代表著遠離塵世,歸隱山間,休養心性的賢人。

而筆者正是要敘述另外一種狀態,筆者認為即便是歸隱山居的松樹也會有七情六 欲,而內心並非平靜如水,而且這種欲望與修行是相衝突的。在修行的位置上,

扮演修行的角色,身心逾越社會的「清規戒律」內心必然掙紮,但作為肉體凡胎 又無法超越生物性的限制,這種衝突是正筆者要表現的。

社會上各種角色的「符號」意涵十分深入人心,僧道就得吃齋念佛,君子就 得完美無瑕,偉人就得大公無私,罪犯就得千刀萬剮,這些簡單粗暴的思維模式 是日常生活中常能看到的。社會上的各種人當然是多元,立體,複雜的,絕不能 用一個詞去完全概括。

55

榮格認為每個人的人格中都具有四種原型,包括人格面具、阿尼瑪和阿尼 姆斯、陰影、自性。其中「人格面具」(the persona)38則展現了人的多面性,人在 面對不同的處境,展現不同的表情、態度。這種本領對於人類生存來說是至關重 的傳達,這在美術史上一直都有持續發展,諸如庫爾貝(Gustave Courbet)、克林 姆(Gustav Klimt)、席勒(Egon Schiele)、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等等,但 情欲在樹木上表達則偏少。

38 人格面具(the persona)人格面具這個詞的本義是為使演員能在一出劇中扮演某一特色角色而戴 的面具。由同一詞源演化而成的詞還有 person(人,個人)和 personality(人格、個性)。在榮格 心理學中,人格面具的作用與此類似,它保證一個人能夠扮演某種性格。人格面具是一個人公開

38 人格面具(the persona)人格面具這個詞的本義是為使演員能在一出劇中扮演某一特色角色而戴 的面具。由同一詞源演化而成的詞還有 person(人,個人)和 personality(人格、個性)。在榮格 心理學中,人格面具的作用與此類似,它保證一個人能夠扮演某種性格。人格面具是一個人公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