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頑強等品格,於是松樹成為歷代文人士大夫磨礪自己品德的良師益友。在歷史、

社會的範疇裡,松樹的文化層面意義被不斷的傳承下來,甚至它已經變成一種文 化的符號,代表著君子的氣質與涵養。

作為普通的芸芸眾生,松樹依舊有著生物性的自我,它們要生存、繁衍,那 就要適應物理環境的種種考驗,還要與其他動植物合作或競爭。視覺上,松樹的 形態比較特別,姿勢張牙舞爪,枝幹彎曲盤旋,針葉如怪獸的皮毛,樹紋如蟒蛇 鱗片,樹根像蟹爪,這些形象更符合它生態中的樣子。除了生物性的自我,「人 格化」的松樹也應具有不同側面。松樹除了高潔、堅韌、長壽的特點外,還應該 具有人性的「七情六欲」或「貪嗔癡」。

由於松樹的文化屬性與自然屬性的矛盾,與視覺觀感的矛盾,以及「人格化」

的多個側面。松樹的外在形態的多樣和內在意涵的多義,這些都符合筆者創作所 需要的一種「異樣」和「反叛」。而在當代「多義性」的特點下,松樹需要擁有 更多的詮釋角度而不是「臉譜式」的表達。

看待事物不一樣的角度就有不一樣的結果,人格化松樹的研究目的就是為了 多角度地去詮釋這個根深蒂固的文化符號,用新的語彙賦予它新的意義。

第二節、研究內容與方法

研究內容主要是筆者對松樹的個人感受為核心,強調自我獨特的觀察角度,

著重分析個人創作的心路歷程和對藝術創作的感受。

4

研究內容包括如下,觀念上,大學時期的所畫對象與現在創作松樹的關係脈 絡,松樹與中華文化基因傳承的關係,筆者賦予松樹動物性的原因與目的;內容 上,個體松樹,群體松樹,局部松樹,松樹與菩薩,與羅漢,與牆面,與地洞,

著重探討松樹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形式上,筆者對藝術創作「再現」與「表 現」的理解,以及選擇古典式松樹的混合纏繞的內涵,創作中的背景與主體物的 關係,高飽和度色彩的作用;創作中「客觀寫實」與「主觀表現」的思考,以及 運用流動油性薄塗技法和平塗技法去表現物件的作用。

另外會結合松樹在生態、繪畫、文學、電影上不同的特質來綜合論述。

研究方法為文獻探討和視覺藝術資料的分析。

一、文獻探討

(一)探討松樹的植物特性。松樹的植物性是壽命長,不懼寒冷和嚴酷的

自然環境。諸如 David Suzuki 的《樹,一顆花旗松的故事》中描述的松樹壽命達 上千年。

(二)探討松樹的歷史文化形象。文學上諸如孔子的《論語·子罕篇》「歲寒, 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詩經·衛風·竹竿>的「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遊,

以寫我憂。」;李白的<贈書侍禦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以及《西 遊記》、《水滸傳》中對松樹的種種特徵描寫。

(三)探討松樹的民俗特徵。諸如《禮記•喪大記》雲:「君松槨、大夫柏

5

槨、士雜木槨。」。說明了松樹在民俗中,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帶有「仙 氣」能辟邪也為松樹增添了不少「鬼魅」色彩。

(四)中國古代畫論對松樹的分析。如荊浩《筆法記》中寫道「勢既獨高,

枝低複偃,倒掛未墜於地下,分層似迭於林間,如君子之徳風也。有畫如飛龍蟠 虯,狂生枝葉者,非松之氣韻也」說明了荊浩對畫松樹的要求是神行兼備,畫松 要有如「君子之徳風」。古人的松樹表達常常表現為君子的化身,這是文化特性 決定的。松樹長期以往的形象始終圍繞著「君子」意涵,在當今來說這只是它意 涵的一部分而非唯一的。

(五)探討心理學對筆者繪畫的影響。日本學者吉沅洪在《樹木—人格投射 測試》中寫道繪畫樹木是表達內在情感最為直接的方式之一,能最大程度的凸顯 畫者的情緒內涵。

透過植物學、文學、民俗學、畫論、心理學的文獻探討來使創作理論更加豐 滿,找到筆者創作的各個方面的根源,這些方面即包含筆者對古典水墨的青睞,

又包含了對自我精神內在的反省與對當代社會中人的觀察。

二、視覺藝術探討

筆者将討論自己受到最大影響的東西方藝術家。東方有李成、郭熙、常玉、

周春芽、田名網敬一,西方有弗裡德里希、梵谷、大衛霍克尼。以及香港電影《倩 女幽魂》等形象。既有憂鬱的、狂暴的、情欲的、恬靜的、躁動的,又有殺氣騰

6

騰的、毛骨悚然的。

在這些樹木的表達上,筆者將分析畫面的色彩、造型、構圖、思想內涵。例 如李成鬼魅的樹形,常玉抒情的樹枝,田銘網敬一章魚般的松樹,弗裡德里希陰 森的樹林氛圍,大衛霍克尼的高反差色調。前人處理樹木的經驗無論是內容上還 是形式上都大大地啟發了筆者。

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