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創意表現

第四節 創意表現

歷來學者對創造力的本質做了不同的探討,也因此形成各種不同的 創造力理論,對創造力的解釋也有所不同,所強調的創造力策略或技法 也有所不同。Rhodes (1961)從四 P 的觀點對創造力進行了解:(1)人格特 質(Person);(2)創造的產品(Product);(3)創造歷程(Process)產生創意作品 及;(4)創造的環境或壓力(Place/Press)。Ward、Smith 及 Finke (1999) 提 出的產生--探究模式(Geneplore)強調前創新結構(Preinventive Structures) 的產生、及探究與詮釋兩面向,前者在產生創意構想(Novelty),後者在 確認該構想的效用(Usefulness)(Cropley, 2006),由此可發現創意表現包括

創意的歷程(Creative Process)與創意的結果(Creative products) (引自張玉 山與陳思貽,2013)。因此本研究由創意歷程與創意結果進行創意表現的 探討。

一、創意歷程

(一) 創意歷程的意涵

創意歷程可以從問題解決的行動過程或創意的認知歷程 (instructing, incubation, illumination and verification)來描述

(Stojanova, 2010)。創意是能夠產生既新穎(原始和獨特的)和有用 的(適當及有意義)的想法,心理的調查結果提出了雙重的創造性 的過程,包括歷程與評估,例如,創意歷程中提出的一個方案,藉 由評估和測試後,而與原始粗糙的構想有差別(Ellamil, Dobson, Beeman, & Christoff, 2012)。

個人的原始創意係由何而來,又創造的步驟是如何發生,以及 先備知識在創意思考中扮演何種角色等,這些問題的根源,都必須 追溯到認知歷程的運作(Smith, 2008)。因此,探討個體如何發展創 造的認知歷程,是相當重要的(Amabile, 1995; Lubart, 2001)。創意歷 程就是一個創造性問題解決的過程。在一個創意與設計之流程中,

設計者必須從問題的界定、資料蒐集與分析、產生構想、評估構想、

實現構想、評鑑結果當中,在某些步驟中投入創意,以獲得創造性

結果(Howard et al., 2008)。而創意歷程的探究,便可從這些多種歷 程步驟當中加以探討。

(二) 創意歷程的模式

創意歷程的模式的種類相當多元,Isaksen、Puccio、Treffinger (1993)、Parnes (1987)早在 19 世紀就已提出了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 模式,主要步驟為確定目標(objective-finding)、尋找資料(data or fact-finding)(問題分析)、提出問題(problem-finding)、提出構想 (idea-finding)、提出解決方案(solution-finding)、接受解決方案 (acceptance-finding)六步驟。且過去幾年都持續有學者在發展創意歷 程模式(包含 Merrifield, Guilford, Christensen, & Frick, 1962;

Sternberg, 1985 等學者)。例如 Mumford、Mobley、Uhlman、

Reiter-Palmon 與 Doares (1911)提出了一種創意歷程模式,意涵在於 流程常影響到事件的創造性思維,其創意歷程步驟如下圖 2-9。

圖 2-9 Mumford 等人提出的創意歷程模式

資料來源:取自 Mumford 等人(1911:106)

近年的創意歷程發展如 Vuong 與 Napier (2012),他們在研究中 發展出了創意歷程模式,認為創意的產出就像咖啡濾泡一樣,如圖 2-10,將資料、資訊、觀察過濾後得到的訊息,再經由三葉結(Trefoil knot)中的連結各種適宜的學科知識、選擇最佳的專業知識及嚴守創 意方法的規律直到產出,最後得以將創意結果產出,而產出分別是 創意服務、創意產品及創意歷程。

定義問題

收集訊息

組織訊息

組合多種概念

產生構想

評估構想

規畫實施方案

監控方案

圖 2-10 咖啡濾泡式的創意歷程

資料來源:取自 Vuong 與 Napier (2012:14)。

其中,最為經典也最廣泛被使用的是 Amabile (1983)的創造性 問題解決模式(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CPS),Amabile (1983)認為 創造力是由領域相關技能(domain-relevant skills)、創造力相關技能 (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 )、工作動機(task motivation)組合而成。在 創造歷程中,這三個成份會不斷地相互作用,進而影響個體的創造 力表現,而三者交集愈多,便表示個體的創造力愈高。之後,Amabile 更綜合先前研究進一步修正創造歷程三成份模式,加入社會環境影 響因素。她認為個體創造行為產生於社會脈絡中,社會環境因素會 最先影響工作動機進而影響創造行為,個人若有較高的內在興趣,

則較容易啟動創造行為隨後的歷程。其 CPS 步驟包含問題或任務的

資料 資訊 觀察

資訊

適宜的學科 最佳的專業知識

嚴守創意方法的規範

創意

服務 產品 歷程 創意產出

依照想法 使其中具有差異

確認、準備階段、反應產生階段、反應確認與溝通、結果階段五步

表 2-5 Amabile 創意歷程教學應用表

週次 教學內容

第一週 CPS 步驟 1(問題的確認):每人針對水陸兩用機械獸提出多個機構 問題。

第二週 CPS 步驟 2 準備階段:

(1)每人提出多種構想,並選擇其中一項構想設計水陸兩用機械獸,

其中包含外型與機構。

(2)小組間票選出一組欲改良的設計,其中包含外型與機構。

第三週 .CPS 步驟 3(反應產生階段 ):

(1)每人針對其他組員的問題提出相關解答。

(2)每人針對選出的設計進行改良,其中包含外型與機構。

第四週 CPS 步驟 4(反應確認與溝通)

(1)小組間針對問題票選出最佳解答。

(2)小組間選出最佳的改良設計,其中包含外型與機構。

第五、六、

七週

CPS 步驟 5(結果階段):

以問題的解答及改良的設計圖製作出水陸兩用機械獸。

(三) 創意歷程的評量方式

Oman 等人(2013)於研究中曾分析多種創意歷程的評量方式,

而本研究依據 Oman 等人(2013)的分析與張玉山(2003)研究中的 創意歷程分析作為發展評量項目的參考依據,由下表 2-6 可發現,

創意歷程評量的方式分別有 Shah 的指標、Shah 的精緻指標、調整 後的 Linkography、修改後的 Linkography 及 Lopez-Mesa 的指標及 構想創意評量表等方式。

表 2-6 團體構想評估方法的比較 資料來源:取自 Oman 等人(2013:72)及張玉山(2003)。

在統整與分析上表後,可歸納出創意歷程之評分項目可分為四 項度,分別為數量、種類、新奇性、可行性,如下表 2-7:

表 2-7 創意歷程量表統整與分析

量表 數量 種類 新奇性 可行性

Shah 的精緻指標 V V V

調整後的 Linkography V V

修改後的 Linkography V

Lopez-Mesa 的指標 V V V V

Sarkar 的指標 V V

構想創意量表 V V

而由於數量與種類皆為流暢性特質,性質相同,因此本研究根 據種類、新奇性、可行性三項維度,作為創意歷程的評分量表要向,

如下詳述。

1. 種類:設計構想的種類數,為實際個數。

2. 新奇性:設計構想的創新、奇特程度。

3. 可行性:設計構想可以執行的程度。

二、創意結果

(一) 創意結果的意涵

創意的結果必須是具體的創意產出(Gomes et al., 2006; Howard et al., 2008)。Gomes 等人(2006)曾說創意是沒有意義的,除非跟創 意產品有關連,亦即認為創意須包含作品產出。正如創造力的多元

性,創意設計的評量也十分不易(Emmanuel, Collins, & Carey, 2010)。

有學者主張以多元評量的方式,來評析創意的多元學習表現,包括 實作評量、檔案評量、動態評量、另類評量、以及針對創意產品的 雙方同意評估技術等(Feuerstein, Rand, & Hoffman, 1981; Hennessey

& Amabile, 1988; Amabile, 1996; Stecher & Herman, 1997; 李坤崇,

2006)。

創意產出(output)的主要指標為獨創性(originality)及適切性

(appropriateness),獨創性常包括新奇(novel)、原始(origin)、新穎(new),

適切性則包括適切的(appropriate)、有用的(useful)、合目的的

(purposeful)、有價值的(value)、有意義的(meaningful)、站得住腳的 (tenable)、令人滿意的(satisfying)。除了這兩個主要向度,其它還包 含隱藏(unobvious)、調整適應(adaptive)、躍進(leap)、更換(change)、

節省資源(resourceful)、明顯易懂(communicated)(Howard et al., 2008)。

從以上的探討可以發現,對於設計創意分析的觀點,分為產品 的創新價值(獨特性、有效價值性、精巧性) (Besemer & Treffinger, 1981; Howard et al., 2008; Michael, 2000; Stojanova, 2010)、產品創作 方式(創新、應用)、產品要素(造形、機能、結構、材料) (Chang, 2013)等,這些也常用以形成分析與評量的架構(引自張玉山,2013)。

而據上述文獻,本研究創意結果之組成要素則可歸納為新穎性、價 值性及精美性三項,如下表 2-8。

表 2-8 創意結果之組成要素 項目 元素

新穎性 獨創性(originality)新奇(novel)、原始(origin)、新穎(new)

價值性 適切性(appropriateness)適切的(appropriate)、有用的(useful)、合目的的 (purposeful)、有價值的(value)、有意義的(meaningful)、站得住腳的 (tenable)、令人滿意的(satisfying)

精美性 精巧性、造形、機能、結構、材料

(二) 創意結果的評量方式

產品的創新價值(獨特性、有效價值性、精巧性)、產品創作 方式(創新、應用)、產品要素(造形、機能、結構、材料)常用 以形成分析與評量的架構。而 Amabile 創意歷程最後一步驟「結果 階段」為創意結果的展現,用以作為創意結果的依據。而本研究依 據 Oman 等人(2013)研究中的團體創意歷程分析作為評量資料,由 下表 2-9 可發現,創意結果評量可分為創意產品語意量表(CPSS)、

雙方同意評估技術(CAT)、學生產品評估表(SPAF)、創新特點、行 業偏好、質量等級、Moss 的度量、Sarkar 及 Chakrabarti、創新潛力 評價(EPI)、資源的努力值(REV)等方式。

且本研究根據表 2-9,淘汰缺乏有效性研究者(EPI)、淘汰設計 階段不符合者(CAT、創新特點),並挑選出評估項目描述較為詳細 者(CPSS、SPAF、Sarkar and Chakrabarti)進行統整與分析。

表 2-9 產品創意評估方法的比較

表 2-9 產品創意評估方法的比較(續) Chulvi 2012)

評委 0-3 規模評委的評 ti Metrics

Sarkar、

表 2-10 創意結果量表統整與分析

量表 新穎性 價值性 精美性

創意產品語意量表(CPSS) V V V

學生產品評估表(SPAF) V V V

Sarkar and Chakrabarti V V

構想創意量表 V V

而新穎性、價值性、精美性各項如下詳述:

1. 新穎性:為創意結果的原創及新穎性,即與評分者以往所見 之作品、與班上學生作品不同。

2. 價值性:為創意結果的實用及耐用性,即為產品的機能是否 實用與產品的堅固與否。

3. 精美性:為創意結果的精緻與美感程度,可由產品表面、接 合、工整程度、產品的顏色與造型來判斷。

第五節 相關研究現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