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文獻探討

本文的文獻探討分為兩大主軸,第一為創業與精實創業內涵,從各學者對 於創業的釋義到探討精實創業本體的架構,以及各學者對於精實創業的應用;

第二為商業模式,討論各學者詮釋商業模式的意涵與意見,再檢視學者利用商 業模式的產業案例。

第一節 創業與精實創業

為討論精實創業,本研究先從創業的基本概念介紹起。創業的意涵貌似簡 單卻也很深奧,到了二十世紀末學術界對創業(Entrepreneurship)的確切定義 為何依然爭論不休;事實上,創業這個名詞涵蓋的範圍十分廣泛,許多學者在 分析創業的時候常以多重觀點切入分析,自然地導致不同學者對於同樣創業的 定義有核心上的差異。

而創業本身的確是一個複雜、含糊不清、持續變動的一個現象;這些特質 也會反映在定義上。雖然其意義難以用三言兩語闡述清楚,但並不代表研究沒 有價值。因為在研究創業的核心思想,並不在於學理上的定義,而是以多重角 度檢視為何創業這麼難以被釐清,以及創業研究的特殊性,還有創業研究能為 學術界帶來什麼新價值。(Landstrom,2007)

創業是一件賦予現有資源創造財富的能力的創新行為(Drucker, 1985);創 業是一個過程,創業家在過程中追尋並利用超乎自我資源掌握的以外的機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創業是一個思考、理論、行動的方法論;方法以機會性導向為主,整體性的發 展,並以領導性平衡一切(Timmons, 1977);創業是講述未來的產品與服務透 過何種方法,誰來執行,以什麼條件來製作出來。並討論這些機會如何被發 掘、創造、以及利用。(Venkataraman, 1997)

在本文聚焦的創業,是微型企業的創業與管理,而微型企業的創業家與微 型企業的管理階層人員有程度上的差異,後者的主要焦點是利潤率與成長率,

但前者關注如何取得第一筆應急解決當前財務需求的資金(Carland et al,

1984);小型企業的老闆常常比起創業家更像普通的管理階層性質人員,因為創 業家可以觀察到更多成就激勵、風險愛好、偏好創新等特性(Stewart et al, 1998)。對於眾多新創的微型企業,常常不會是產業佔比的巨頭或是市場領導 者,新創創業家的原則上應追求利潤與成長,因此往往難以有許多創新的實際 作為;創新特性則多在於成長策略與維持成長的方式(Kuratko & Hodgetts, 1998)。

總結上述,具創業家特性的主管可被歸類為鼓勵創意性的公司文化、風險 愛好、扁平非正式的組織、不斷建構掌握各種機會的策略。而不具創業家特性 的主管的特性注重計畫、控制、監視、評估、正式的組織架構。儘管新創人員 與管理人員有特性上的不同,但彼此也絕非背道而馳的兩件事,因為新創事業 的成功長久經營仰賴在強大的管理行政能力中不失新創特性的身段(Kuratko &

Hodgetts, 199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既要創新又要秉持管理精神的哲學,非精實創業莫屬了;精實創業原為 透過製造業管理精神演變而出的一套創業理論,這理論最原先從日本的豐田汽 車提出的精實製造而來,接下來本研究將介紹起源、理論核心、重要概念。

最早講出精實創業一詞,是日本豐田汽車的精實製造所提出。工程師大野 耐一引領豐田汽車精實製造,精神在於精簡不必要的支出或成本,任何不直接 帶給終端消費者利益或價值的,都被視為浪費資源,任何精實製造者,都要學 習如何判斷真正在創造價值,抑或多餘浪費的生產活動,此乃是精實創業的核 心觀念。如同豐田汽車學習判斷資源浪費,又系統性的移除浪費的環節,使得 豐田汽車能夠輕易稱霸車業。而主要原則包含:讓每位員工負起分內義務與責 任,貢獻所學;縮短每批生產的數量,以即時反應市場需求進行生產,精準控 制數量、加快生產速度。

而豐田製造與精實創業的連結,少量生產為其一。在精實創業的過程中往 往不是渴求短時間內大量製造,而是追求短時間內製造產品,同時習得企業永 續經營之道。豐田能夠以小批貨量生產來精準掌握市場動態,那精實創業家也 要能在短時間內掌握市場動態,調整自身的服務與產品(Ries, 2011)。

利潤最大化是每間企業必思考的課題,但在思考如何利潤最大化之前,永 續經營的企業必須思考要如何進化自身的製程、產品、服務來滿足顧客需求。

而豐田的智慧在於不斷進化企業本身的各個環節,從產品、到服務到生產線,

來應對不斷變動的市場。而對於精實創業家,面對多變的社會,掌握自我進步 的哲學,便能降低被淘汰的機率(Mike, 2010)。

若要落實精實創業這個精神,以一個創業金字塔的概念最適合概括精實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業理論的精神,金字塔的底端為創業家創業的初衷、一個公司的使命、創業行 動的奠基(Ries, 2011)。往上的中間部份是創業策略,意即決定創業的發展和 方向。而在創業的峰迴路轉中,總有嘗試失敗需要改變方向的時候,此時則需 要改變策略,Ries 將它稱為軸轉(Pivot)。策略確立之後,則再往上發展創業 輸出的產品。產品就算在一樣的策略下,也需要不斷的嘗試,市場中測試,檢 測產品哪裡需要進步、修正,進而提升企業的品質與競爭力。而這稱之為產品 的優化(Optimization)。

Ries 形容此金字塔像一個創業引擎,如同一輛汽車,若要越來越穩健,得 不斷的微調、優化(tuning the engine)。

2-1 精實創業金字塔

資料來源:Ries (2011)

精實創業的核心思維環繞著 開發 - 評估 - 學習 的循環機制(Build-Measure-Learn Loop),此學習循環機制原理論著重內部員工的知識貢獻與內部 學習調整(Ries, 2011),但 Ghorashi(2015)經過多家新創企業訪談其知識管

稱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確保企業能產出一個需要最少開發時間的 產品來完成循環,以快速檢驗循環每個環節的完整性,以及快速學習企業中有

(Hokkanen, 2016);軟體工程師建議利用最小可行性產品的精神進行新產品開 發的策略發展,從群眾募資到利用社群媒體募集聲勢、資金,以最小成本加速 最初產品原型的上市(Rao, 2014)。儘管有眾多成功案例,但一味地緊貼市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回饋對資源稀少的新創存在威脅,若因市場回應而劇烈改變自身產品特性,甚 至軸轉自己的價值主張,對公司有負面的影響,因此對資源稀少的微型新創,

要更謹慎的做調整(Anderson, 2017)。而此時的調整,將會發生在實驗評估後 意識到需要改變的時候;每次評估完,企業即可決定要軸轉或堅持既有狀態。

軸轉是一種設計來測試並驗證新創價值假設的方法,意即了解產品、商業 模式、成長引擎可行性與轉變方向的機制(Bajwa, 2016);而軸轉圍繞著商業模 型圖衍生出多種類型,科技產業中有許多技術上的軸轉,徹底改變新創公司的 樣貌,但產品與市場相關是最常見的軸轉類型(Bajwa, 201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