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造力、創造思考教學與創造力評量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創造力、創造思考教學與創造力評量

以下針對創造力、創造思考教學,以及創造力評量三區塊分別論述如下:

壹、創造力:

創造力的定義相當多樣,簡單就字面意義來看,「創造力」是一種「創造」

的能力,要解釋「創造力」就須先了解「創造」(毛連塭,2000)。而「創造」的 意義為何?根據《韋氏大字典》解釋,「創造」有「賦予存在」(to bring into existence)

的意思,並有「無中生有」(make out of nothing)或「首創」(for the first time)

的性質(Gove, 1973)。依此類推「創造力」就是一種「賦予存在、無中生有、

首創」的能力。

相對於創造力字面上的解釋,研究的解釋更為多樣。因為「創造力」的概念 相當複雜,所以許多學者為了解釋「創造力」這個複雜的概念,而各自採取不同 的取向觀點來為「創造力」這個無法被完整定義的概念做闡釋。而Csikentmihalyi、

Feldman、Gruber和Sternberg諸位學者都指出,創造力在當代的教育及心理學觀 念中,是一個各種關係交互作用的系統,涉及人際、過程、產品、社會情境和文 化情境(陳碧珠譯,2006),所以欲了解創造力需從多向度的面向切入,才能一 窺全貌。所謂的「創造力是瞎子摸象的報告」(creativity: a blind man’s report on the elephant)指出:因不同學者所持之觀點與立場不同,對於創造力有不同的解釋 取向,而這些不同的解釋取向都是為了更了解創造力—這隻無法參透的大象(創 造力),所進行的摸索(Yamamoto, 1965)。因此,本研究欲了解學生在創造力上 的改變,實有必要更了解各研究者對於創造力的說法,以對創造力進行全面性的 了解。

由於創造力的定義紛歧,學者們嘗試以綜合性的觀點加以解說。Taylor等人

(Taylor & Barron, 1963)就各家觀點,將創造力歸納為成果、歷程、創造者與 環境四種體系(賈馥茗,1979)。Clark認為創造力涵蓋理性的思考、高度的情緒

18

發展或情感、特殊才能與高度的身心發展,以及高度的意識狀態四個領域(林寶 貴等譯,1987)。Sternberg(1988)從智力、認知思考風格,以及人格動機三層 面探討創造力,主張創造力的產生是上述三者交互作用的結果(three face model of creativity),以上學者都欲以一種匯合取向的方式來看待創造力(李乙明、李 淑貞譯,2005)。而Rhodes(1961)分析創造力的文獻,歸納出創造力的分析取 向涉及四種P(Four P’s of Creativity),即:歷程(process)、個人特質(persons)、

產品(product)和環境(place)(徐玉琴,1975)。如下:

表 2-2-1 創造力分析 4P

創 造 力

取向 研究重點 註

歷程 創造者的心理歷程 個人特質 創造者的人格特質 4P 產品 創造出作品或成品

環境 創造者與環境的交互作用

(整理自陳龍安,2006)

各學者對創造力有不同的解釋,但都有其理論依據,近年來學者們大都假定

「創造力的產生取決於多重因素(multiple components)的聚集」(Gruber & Davis, 1988),本研究擬就創造是一種能力、創造是一種歷程、創造是一種人格特質、

創造是一種特殊的成果,來加以探討:

一、創造是一種能力

創造是一種通常包含擴散思考(divergent thinking)的幾種基本能力:敏覺 力、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及精進力,分別說明如下(王其敏,1997;陳龍安,

2006):

19

(一) 敏覺力(sensitivity):注意別人沒有注意到的;也就是對問題與事 物覺察敏銳,能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未完成等。

(二) 流暢力(fluency):指產生觀念的多少;即思索可能的構想並迅速 回答的能力。Guiford 提出流暢性的因素分別有三:(1)觀念的流 暢力(ideational fluency):指面對問題情境時能想出解決問題的新 觀念;(2)聯想的流暢力(associational fluency):尋找解決問的 類推思考,也就是發現與問題相關的關聯性;而(3)表達的流暢力

(expressional fluency):就是在解決問題時的組織、歸納和系統的 能力。

(三) 變通力(flexibility):指能適應各種狀況並以不僵化的方式去看問 題。換句話說,就是改變思考方式,擴大思考類別,以多角度、多 面向的方式適應各種狀況,或是以不同的分類或方式進行思考的能 力。而變通的因素有二:自發性的變通力(spontaneous flexibility):

面對問題時能做出不同層次或類別的反應;再來是適應的變通力

(adaptive flexibility)即在分析策略或解釋答案上的改變。

(四) 獨創力(originality):指反應的獨特性;亦即想出別人想不出的。

(五) 精進力(elaboration):精益求精的補充能力,即能修飾、擴展、引 申原本觀念的能力,像是能在原來的構想或基本觀念上,加上新的 觀念,也就是增加細節或組合相關概念的能力。

二、創造是一種歷程

創造是一連串的心理思考過程,著重在意念的萌生之前至形成概念的整個階 段(賈馥茗,1979a),以Wallas(1926)所提出的創造歷程四階段具代表性,

包括:

(一) 準備期(preparation)—搜集相關資料,新舊知識融合。

20

(二) 醞釀期(incubation)—將問題暫時擱置,但潛意識仍繼續思考。

(三) 豁朗期(illumination)—找到方法,頓悟的瞬間。

(四) 驗證期(verification)—實行頓悟的觀點,並檢驗可行性。

三、創造是一種人格特質

創造與人格特質相關。部分學者認為創造力決定於某種人格特質與動機特性

(初正平,1973)。有人著重在創造者的人格特質,有人則關心具創造力者與較 無創造力者之人格特質差異,相關研究者為數不少。

Williams(1980)認為創造在情意、態度上,具有好奇、冒險、挑戰與想像 等心理特質(王其敏,1997)。

(一) 好奇:對事物感到懷疑。透過懷疑、思考、困惑所形成的好奇心,是使 人產生發問、思索、嘗試的關鍵。

(二) 冒險:就是有猜測、嘗試、實驗或面對批判的勇氣,能採他人不敢使用 之構想已開創新局。

(三) 挑戰:勇於處理複雜問題與混亂意見,並將邏輯條理帶入情境中,從而 抽絲剝繭,解決問題。

(四) 想像:在腦中構思解決問題的意象,並加以具體成真的能力。

Torrance(1982)從許多研究與測驗中擷取八十四種創造人物的一般特徵,

認為以下特徵最為重要:情感敏銳、富有幻想、願意冒險、喜歡獨自工作、好奇、

追尋、自我肯定、獨立思考、判斷、坦誠、有眾多興趣等(陳龍安,2006)。

Lingeman(1982)蒐集有關高創造力者的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的文獻,整理出五 十五項特質,包括:自信、開放、複雜、好奇、進取、流暢、幽默、自我知覺、

獨立、獨創性等(陳龍安,2006)。Sternberg (1988)認為有能容忍混亂的狀 態、有克服困難的意願、成長意願高、內在動機、適度的冒險、被認定的需求,

21

以有為爭取被認定而努力的意願,幾項人格特質能夠對創造的表現有正面的影響

(陳龍安,2006)。Csiksentmihalyi (1996)訪談了九十一位創意特別出眾的人 士,發現與創造力有關的人格特質,往往是繁複且呈現兩極兼具的特性,稱之為

「十項複合體」:既活力充沛,同時又能沉靜自如;既聰明,但又不失童稚天真;

既活潑遊戲但又律己甚嚴;想像力豐富,但不忘記現實;既外向又內向;既謙遜 但又自豪;兼具陽剛與陰柔的特性;時而叛逆時而傳統;有時對工作充滿熱忱的 主觀投入,又能在工作內容上客觀分析;有時能忍受挫折,有時又敏銳的感受外 界。這些通常同時呈現在這些出眾人士身上,他們亦能夠任意的從一個極端轉致 另一個極端,將兩極操控自如(杜明城譯,1998)。

整體來說,創造性人物的人格特質相當多樣化,且這些特質都是讓創造力馳 騁所必須的,而好奇、冒險、挑戰和想像的人格特質可說是這些特質的概括,並 且了解創造性思考常常需要突破常規與習慣,才能夠求新求變,以冒險的精神去 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

四、創造是一種特殊成果

許多研究支持,創造力就是產生有創造性的產品成果,而以成果來評斷創造 力也說是最具體可觀的。特殊成果的表現可分為實際的作品表現成果與創造性測 驗的評量結果兩方面:

(一) 產品成果:Amabile主張透過觀察產品或反應,才是創造力的最佳 證明,而一項有創意的產品,是特定社群共同認定為新奇、適切、

有用、正確和有價值的;另外,Mayer也將創造性產品加以歸納為 兩大特徵:產品的獨創性(originality)與有用性(usefulness)。

國內學者也認為,創造的成果強調前所未有,獨特新穎,與社會結 合,並對人類有所貢獻(陳龍安,2006)。

22

(二) 測驗結果:Torrance(1979)認為,創造能力的高低,可以從能力、

動機和 技術三方面來評估(王其敏,1997)。

1.能力:包含流暢、敏覺、獨特、精進……等要素。

2.動機:勇於面對、探索創新,並有堅毅的態度面對挑戰。

3.技術:用於構思觀念的技巧。

經由前文的探討而得知,創造力可以從能力、歷程、人格特質、特殊成果四 個部分來綜合觀察。也就是說,創造力涵蓋個體在認知上的能力(流暢、精進、

獨創、變通)、創作時所經歷的思考歷程(準備、醞釀、豁朗、驗證)、情意上 的人格特質(好奇、冒險、挑戰和想像),以及產生具有創造特質的成果(測驗 成績或產品成果),若運用至研究中,則以探討如何在教學中用以培養學生在創 造力的四個面向多元發展為出發,設計一系列以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美術課程的具 體方式。從而瞭解學生在創造力表現上的變化,不論是從學習到的能力、在創造 時的歷程、人格上的特質,與創造成果(作品及測驗)加以觀察與分析,以獲至 受測者在創造力表現的全方面掌握。

貳、創造思考教學

本研究運用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美術課程中,試圖從課程的施行以致學生在創 造力的變化,以下將針對創造思考教學的內涵、創造思考教學的模式與創造思考 的方法三部分說明,如下:

一、創造思考教學的內涵

創造思考教學乃是教師透過課程的內容及有計畫的教學活動,在一種支 持性的環境下,激發和助長學生創造行為的一種教學模式(毛連塭,1984)。

乃鼓勵教師因時制宜、變化教學(賈馥茗,1979)。有五項特徵:1.鼓勵應 用想像、增進創造思考能力;2.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不獨佔整個教學活動時 間;3.提供自由、安全、和諧的情境與氣氛;4.注重激發興趣、鼓勵表達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