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採準實驗研究法,根據王文科(1991)指出,準實驗研究法是採 取「不等的前測—後測控制組設計」(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Control Group Design), 由於學校情境,難以因為了實驗需求,而更動課表或重新編班,因此,

在實驗研究時,只能遷就事實,應用原有班級做實驗分組(王文科,1991)。 而研究旨在探討:「行動裝置」輔助「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美術課程」,是否更 能對學生的創造力產生助益。為達成研究目的,故以文獻探討及準實驗研究等方 法來進行研究。先以文獻分析的方式,分別針對創造力與視覺藝術教學、資訊科 技融入視覺藝術課程,以及行動裝置運用於課程與教學的相關理論進行探究,進 而根據文獻結果進行課程設計,以進行準實驗研究。

再以準實驗研究的方式,先於實驗處理前實施前測,再透過實驗處理(將所 設計之課程實施於實驗組,而以一般創造思考教學的方式實施於對照組),進行 後測。最後,透過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前測與後測的測驗分數表現上,進行統計分 析,以觀看實驗結過。以下將說明實驗用以控制內、外在效度因素而施行的措施:

一、內在效度:

(一) 實驗組與控制組同日完成教學,以消除成熟(maturation)效應。

(二) 以具信度、效度之「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作為研究工具,

以降低不穩定工具(nustable instrumentation)因素;也就是以具有 公信力的鑑別工具來進行檢驗。

(三) 研究時程安排乃根據測驗指導手冊,以六周以上的重測信度作為研 究時程設計。

(四) 為消除實驗者偏見,故不告知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正在實施實驗,

以避免亨利強(John Henry Effect)與霍桑(Hawthorne effect)效

53

應的影響。

二、外在效度:

(一) 研究樣本選自本校十五個班級中,隨機抽取六個班為樣本,三個班 為實驗組、三個班為對照組,故研究效度結果可推論至本校高二的 學生。

(二) 於第三章將完整描述研究的運作與實驗情境。

(三) 在實驗過程中,受試者只受單一處理,並保持單元教學主題與教學 進度一致、前後測驗題本相同,以避免干擾因素影響實驗效果。

貳、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主要分成準備階段、實驗處理階段、研究整理階段三部分,如圖 3-2 並分別將研究步驟說明如下:

一、準備階段:

從確定研究方向後,便開始研讀相關文獻資料,確定研究的可行性,就 著手為期五個月的研究規劃與設計,並提出計畫大綱口試申請,口試過後再 閱讀補充文獻闕漏,且修改研究方法與教學設計,向心理出版社提出測驗申 購申請,做好開學前的實驗準備,以及與指導教手討論後續的研究工作。

二、實施階段:

開始於開學第一周。此階乃將先前的準備工作實行,進入正式教學,開 學後即實施「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甲式」作為學生的創造力起點測量,

並進行間隔六週(依據重測信度)之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美術課程之實驗處理。

透過不同的組別,實施不同的教學媒體授課方式,以瞭解行動裝置輔助教學 的可行方式,以及對學習者創造力產生影響,從而瞭解研究問題;並於在課 程結束後,進行「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乙式」的後測與問卷、作品資 料收集,以瞭解學生的創造力在經過實驗處理後,所產生的變化。

三、研究整理階段:

54

此階段則為整理與反思的階段,此時將前面的研究做整理,並批改「陶 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圖形版」與對照常模、換算成績,以便統計分析時觀看實 驗結果;並同時整理質性資料至完成研究論文。

圖 3-2-1 研究流程圖(研究者自製)

準備階段(1-2 月)

確定方向(3-4 月)

文獻蒐集(4-5 月)

研究設計與規劃(5 月)

正 式 教 學

研究整理階段(11-12 月)

實施階段(9 月)

創造力測驗(學習成效,10/26)

實驗處理

(9-10 月)

1. 研擬教學策略 2. 設計教學活動 3. 實施實驗教學

完成論文

創造力測驗(前測,9/7)

資料處理與分析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