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創造力的詮釋

創造力就字面而言,指的就是創造的能力,乃一種無中生有、首創、獨創的特 質(陳龍安,2006),然而創造力一詞,在國內外學者亦有不同面向的詮釋,由於 詮釋的角度有所不同,在創造力一詞的解釋上便有所分歧,因此更有學者提出創造 力構成並非單一因素而是綜合性因素之觀點,如國外學者,Rhodes(1961)提出創 造力涉及四個面向,分別是個人、歷程、產品與環境,亦有學者主張創造力的能力 決定於創造性的成果、決定於測驗的結果或是認為創造力是運用創造思考解決問 題的歷程、或將創造力視為是種人格特質(Golann, 1963 ; Goldman, 1967 ; Kneller, 1965),因此本節將針對本研究所提及的創造力詮釋面向,分別為「創造力是種能 力」、「創造力是問題解決歷程」與「創造力是人格特質」分別進行探討。

壹、創造力是種能力

Guilford(1950)提出創造力是一種能力,並且是由許多心智能力所組合而成,

提出的創造內涵的有四種能力:

一、流暢力:對問題情境能快速的進行反應,產生多種見解和方案的能力,其中更 包括見解的流暢性與聯想的流暢性。

二、變通力:意即變更思考方式不受習慣所限制,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之能力。

(一)自發性:對問題情境中的特質或屬性進行多方面的考量,做不同的反應。

(二)適應性:面臨困難情境或挫折時能尋求其他方式解決之能力。

三、獨創力:意即對問題能產生新奇且獨特想法之能力。

四、精進力:能針對原來既有的想法或方案增加新的觀念或元素的能力。

國外學者亦在其研究中指出每個人都具備創造力且與生俱來,而這些能力是 能夠加以培養、訓練的(Isaksen, 1993),不過上述之創造力在教室課堂中往往會被 認定為妄想、不守規範甚至是反社會行為,時常受到教學者加以 規範或消弱

(Swenson, 1978);除此之外,國外學者亦在研究中提出文化殊異性的學生具有較 豐富的創造力(Goff & Torrance, 1999)現今教室中的成員組成更加多元,而最具 文化差異性的新住民子女其創造力能力的表現便是此研究想要加以探討之範疇,

亦希望能透過本研究之研究結果,發現新住民子女的學習亮點,進而修正教學者的 教學方法,讓學習環境能有更高的支持性,讓學習環境更加多元包容。

貳、創造力是問題解決歷程

創造力亦有學者將其定義為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歷程,認為創造是運用創造思 考解決問題的過程,如 Wallas 於 1962 年所提出的創造力的歷程,將其分成四個階 段,分別為: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與驗證期;準備期(preparation),意即個體 在面對問題情境的當下,蒐集問題相關的資料,並將經驗做結合,研擬可行方案;

醞釀期(incubation),在面對問題情境,且無法立即解決,且無可行之方案,將解 決方法放入潛意識中運作,暫時不予理會;豁朗期(illumination),在潛意識運作 的解決方案突然發現,且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發現問題解決的關鍵;驗證期

(verification),將豁然開朗的解決方案或觀念加以實施,考驗方案的可行性。上述 之創造力歷程乃是一個動態循環的歷程,若驗證期所得之解決方案,並不可行或不 適切,則問題的解決方案則會回到準備期思考,繼續將所得之新舊經驗進行再一次 的創造思考歷程,直到獲得可行方案為止。Torrance(1970)亦將創造力定義為創 造思考是一系列的歷程,包括覺察問題本身的不協調之處,進而發覺困難,尋求問 題的解答再加以驗證,最後將其結果提出報告並分享(Torrance, 1970)。

國外學者亦在研究中提出文化殊異性的學生具有較豐富的創造力( Goff &

Torrance, 1999),然而新住民子女與父母為本國籍之子女相較之下,在文化潤飾的 過程中面臨了較多的文化衝突,而這些問題情境雖然給新住民子女較多適應上的 困擾,不過同時也帶給新住民子女許多練習解決問題情境的學習機會,因此本研究 將針對其創造力表現與創造力特質在文化適應的歷程中,是否對於新住民子女之 創造力表現有所影響,同時比較本國籍與不同國籍之新住民子女其創造力表現的 差異。

參、創造力是種人格特質

創造力除了是種認知能力與問題解決的歷程之外,許多學者更探討創造力的 決定性因素,歸納為人格特質與動機(張春興,2003),亦有學者將創造力視為人 格特質與動機、態度等傾向之表現(張雨霖,2014)。除了國內學者的研究外,國 外學者在創造力的情意、人格特質層面與動機傾向上,進行分析與歸類,如:

Callahan 於 1978 年提及,創造者所擁有的特質包含,對於經驗的開放、善於運用 構想、願意嘗試冒險、能從事較複雜之事物、容忍曖昧的情境、積極的自我想像與 工作時能全神貫注等特質,Williams 於 1969 亦提出創造力者在情意與面對問題情 境時具備有好奇、冒險、挑戰與想像四項心理特質。

Frasier 與 Passow(1994)以及郭靜姿(1998)等人,針對文化殊異性的學生進行 創造力特質的研究,研究中指出,文化殊異性的學生,發現他們具有較優異的想像

的學生組成,而新住民子女的創造力特質是否優於本國籍中學生,便是本研究所要 加以探究的目的,除此之外也希望能透過此研究之結果,讓教學現場之教師能發現 更多孩子的創造力特質與學習上的亮點,發展孩子自己的潛能,開拓更璀璨的學習 視野。

肆、創造力的測驗

一、創造力潛能測驗

Guilford 於 1950 年以人類思考方式為出發,並針對思考的內容、運作方式與 思考的結果進行探究,提出智力結構論(structure of intellect model, SOI),並加以 定義創造力的相關概念,如: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精密性、分析性、概念的 再組織再定義、以及複雜度與評量等概念,認為創造力並不同於智力,而是一種思 考的輸入、運作與輸出的歷程,並主張可以透過測驗的方式,得知創造力能力之程 度。

Wallach 與 Kogan(1969)亦指出創造力不等於智力,創造力的結構與智慧不 同,而創造力意即開放性的思考(劉世南、郭誌光,2002),然而流暢性、變通性、

獨創性、精密性等創造力之潛能,雖然不能全然代表創造力的本質,不過卻能有效 推估、預測創造力的真實能力(張雨霖,2014),故國內外學者皆認為有測驗的必 要性,而提出創造力潛能的測驗,以下論述將針對國內外學者所編製之測驗進行論 述。

(一) 陶倫斯創造力思考測驗(Torrance Test of Creative Thinking, TTCT)

陶倫斯創造力思考測驗是 Torrance 以 Guilford 的智力結構論為基礎,於 1966 年編制之測驗,此測驗共分成兩個向度,分別為語文測驗與圖形測驗,語文測驗共 包含七個活動、圖形測驗包含三個活動,其測驗結果可得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

精密力四項分數,用以推測創造思考能力。

國內現今廣泛使用的版本,則是由國內學者李乙明 2006 翻譯修訂之版本,此 版本適用對象範圍從小學一年級至高中三年級,作答時間語文測驗為 60 分鐘、圖 形測驗 50 分鐘,總測驗共計 110 分鐘。

(二) 智力結構論-擴散思考結果測驗(SOI divergent production test)

Guilford 於 1950 年針對思考的內容、運作方式與思考的結果進行探究而提出 智力結構論,而擴散思考成果測驗則是針對思考結果研發該測驗,期測驗內容包括 了視覺、聽覺、語意、符號與對外顯行為的主觀解釋,要求受試者在指定的時間內 列舉不尋常的情境結果或舉出日常用品不尋常的用途,其測量結果可得流暢力、變 通力、獨創力、精密力四項分數,分數愈高創造力愈高。

(三)威廉斯創造力測驗(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CAP)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共分成擴散性思考活動、創造傾向量表與創造思考傾向平 定量表三大部分,而國內學者為了使測驗更貼近國內研究使用,林幸台、王木榮於 1994 修訂,測驗的適用的年齡層為國小四年級學生至高中三年級學生皆為適用,

其中創造思考活動測驗中,可測得創造力的相關能力,如:流暢力、變通力、獨創 力、精密力、開放性與標題,六個向度的分數可作為判斷創造力高低之參考依據。

(四)新編創造力思考測驗

新編創造力思考測驗是由國內學者吳靜吉、陳甫彥、郭俊賢、林偉文、劉士豪 及陳玉樺於 1998 年編製,國外學者雖有編製創造力的相關測驗,不過測驗的內容 須考量到文化間的差異與翻譯的適切性,吳靜吉等學者因此編製此套測驗,其測驗 的內容與結果更貼近國內研究使用。

新編創造力思考測驗共分為語文與圖形兩部分進行施測,其中語文測驗可測 得流暢力、變通力與獨創力三項分數;圖形測驗可測得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與

精密力,四項分數指標;語文測驗與圖形測驗施測時間各為 10 分鐘,便於學校學 生進行施測,由於施測時間較短,學生的專注程度及作答品質較容易掌握,故本研 究將新編創造力思考測驗作為開放性創造力的測驗工具。

二、創造力傾向測驗

國內學者盧雪梅於 1990 年針對國外學者 Stein、Lingeman、Davis 對具有創造 力的創造力者的人格特質進行歸類並加以彙整,共整理出多達 72 項的創造力特質,

如:追求成就、知變通、有冒險精神、愛心奇等特質,然而針對這些人格特質與動 機態度亦發展出相關的評量。

(一)威廉斯創造力測驗(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CAP)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除了測驗創造力潛能及創造力的能力外,另一部分則是針 對創造力的傾向進行測驗,測驗結果可得想像心、挑戰心、好奇心、冒險心四項創 造力的特質;本研究亦是採用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並取其創造傾向量表作為研究工

威廉斯創造力測驗除了測驗創造力潛能及創造力的能力外,另一部分則是針 對創造力的傾向進行測驗,測驗結果可得想像心、挑戰心、好奇心、冒險心四項創 造力的特質;本研究亦是採用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並取其創造傾向量表作為研究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