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住民子女與本國籍子女之比較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新住民子女與本國籍子女之比較

壹、新住民子女

本研究新住民子女指的是,研究對象其父親或母親一方非屬臺灣國籍,並依據 教育部統計處就讀國中、小,新住民子女人數分布統計資料中(教育部統計處,

2018),與臺灣文化國籍的相異性與國籍人數區分,分成中國大陸含港澳地區及東 南亞地區兩類,分別佔全體國中小新住民子女中的比例分別為,中國大陸含港澳地 區,40.56%;東南亞地區 49.01%。

新住民人口的增長讓臺灣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元,然而新住民子女也為學校帶 來新的活力與新的氣象,因此近年來新住民子女在學校的學習與生活便成了國內 學者積極研究與探討的主題,從學習的適應性、學習的成就表現到健康等議題皆有 學者進行探究,本節將整理國內學者以新住民子女與本國籍學生其學業成就表現 與學習的適應性為主題的研究進行探討。

貳、 新住民子女的學業成就比較

近年來研究新住民子女其學業成就表現相當多,除了有針對父母親族群婚姻 配對的社經背景對子女學業成就的研究外(劉乃綸,2015),其各科的學業表現與 思考風格等,均有學者進行研究,如國內學者曾千芝、曾麗錚、黃博聖(2017),

針對新住民子女在數學創造力測驗與數學學業成就表現進行研究探討,其研究結 果顯示,本國籍子女與新移民子女在數學創造力測驗與數學學業成就表現上,本國 籍子女與新移民子女沒有顯著差異;另外莊淑晶(2012)以八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 象,並控制家長社經地位、性別與語文能力等變項,進行數學成就表現的研究,其 研究結果顯示,新住民子女之數學成就表現,除了問題解決能力外,其餘如數與量、

代數、幾何與程序執行研究結果皆優於本國籍子女學生;亦有研究指出,若控制了

家庭的社經條件之後,新住民子女與本國籍學生在學業表現上幾乎無顯著差異(王 文玉,2005)。在新住民語文科目的研究中發現,新住民子女口語表達能力不足其 學習適應亦造成問題,在語文學習上的成就,本國籍子女表現優於新住民子女,而 語文的成就表現與其他科目間亦呈現顯著的關係(盧秀芳,2004)。在科學的學習 成就上,黃仲佑(2016)從 TIMSS 2003、TIMSS 2007 及 TIMSS 2011 分析探討臺 灣新住民子女之科學學習成就,發現新住民學生與非新住民學生其科學學習成就 之差異愈來愈不顯著(黃仲佑,2016)。學者蔡瑜馨(2012)將 TASA 的資料以小 學六年級為對象進行國語、英語、數學、社會與自然五項學科進行本國籍母親與新

放性創造力、封閉性創造力表現與創造力之傾向進行探討,除了新住民子女與本國 籍子女中學生在創造力的表現及傾向有無顯著的差異外,同時比較新住民國籍差 異之比較。

新住民子女與本國籍子女兩者之學業上的表現除了受到父母的社經地位與教 養方式所影響外,同時語文科目的能力也連帶影響著其他科目的表現,在數學創造 力語數學成就表現的關係,新住民子女與本國籍子女無顯著差異(曾千芝、曾麗錚、

黃博聖,2017);另外於科學學習表現差異也有逐漸趨緩的現象;除了新住民與本 國籍子女的比較研究外,依據上述的研究顯示,新住民國籍間的比較,東南亞國籍 的新住民子女在科的學業成就表現上皆顯示較不如中港澳國籍新住民子女,因此,

本研究將探東南亞國籍的新住民子女與中港澳國籍新住民子女在創造力表現上的 差異,藉此以提供第一線教學教師,作為教學策略即課程活動實施的參考,藉此發 現學生的亮點提升學生們的學習動機。

參、新住民子女的適應與創造力

一、新住民子女的文化適應

新住民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歷經許多文化上衝擊與適應,在求學的過程中 勢必也面臨許多適應上的問題,國內學者吳貞宜等人將新住民子女所面臨的學校 適應問題加以統整,其中包含學生自身面向、教師面向、家庭面向與社會面向四大 層面,學生面向包含:我和他人不一樣、我比別人差;教師面向包含:教師對文化 理解不足、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家庭層面包含:家族內異文化理解與互信不 足;社會層面包含:主流社會的誤解與偏見、語言及文化差異挑戰(吳貞宜,2017)。 而上述種種適應上的問題亦與新住民國籍與主流文化的差異性息息相關,現今臺 灣的新住民人口依據 2018 教育部統計處的統計資料,中港澳國籍及東南亞國籍之 人口比較,106 學年度國中小階段的新住民子女中,父母為東南亞國籍的新住民人

數較中港澳國籍的多(教育部統計處,2018),新住民子女的人口組成中,其父母 國籍最多數的兩個族群,除了有語系及文化較為接近臺灣的中國大陸與港、澳國籍 外,也有文化差異性較大的東南亞國籍的新住民人口,因此,不同國籍之新住民所 面對的文化適應問題勢必也大不相同,國外學者有研究說明,跨文化技巧與創意是 有高度相關(Dziedziewicz, Gajda & Karwowski, 2014),新住民子女其父母的國籍 文化與臺灣本土的文化,兩者間的文化衝擊與適應問題是否影響著新住民子女的 創造力表現或是個體自身的創造力特質呢?這些部分在過往研究中並未被仔細探 討,因此本研將研究對象進行劃分,共分成三組,其一為父母是本國籍、其一父母 是大陸、港、澳國籍之新住民、另一為父母是東南亞國籍之新住民,本研究目的主 要依上述三大族群進行探究,探討不同國籍的文化殊異性在開放性創造力、封閉性 創造力與創造力傾向的表現上是否有差異。

二、新住民子女的適應與開放性創造力

新住民子女在學校的適應與融入,其文化的差異與文化衝突影響著創造力表 現,正如同國外研究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族群的融入與多元文化的接觸與刺激,其 跨文化技巧對於創造力表現有造成影響(Dziedziewicz et al,2014),除此之外國內 學者亦針對新住民子女的開放性創造力進行探討,研究結果顯示,在一般領域創造 力部分,新住民子女的開放性創造力表現優於本國籍學生,而測驗中創造力表現的 流暢力、變通力及獨創力等向度,結果優於本國籍子女(陳學志、賴惠德,2011;

Chen et al., 2014),不過上述的研究中並無探討新住民子女父母國籍間的比較,因 此本研究除了探討新住民子女的開放性創造力表現外,同時亦比較國籍間在開放 性創造力表現的差異。

三、新住民子女的適應與封閉性創造力

國內針對新住民子女在創造力相關領域的研究則多以開放性創造力表現為主 題進行探討,新住民子女在文化的適應與融入時所造成的文化衝突,其開放性創造 力的表現在部分向度結果優於本國籍子女(陳學志、賴惠德,2011;Chen et al., 2014), 然而在文化適應是否對於封閉性創造力造成影響,在國內並無相關的研究進行探 討,因此本研究將針對新住民子女其封閉性創造力表現進行探討,同時亦比較封閉 性創造力在新住民子女國籍間之差異。

四、新住民子女的適應與創造力傾向

創造力傾向即是創造力者在面對問題情境時所現的心理觀感或態度是屬一種 情感的表現(陳文家,2010),包含態度、動機、興趣與情緒等特質(蕭佳純,2014), 國內學者提出文化殊異性較高的學生他們具有較優異的想像力、幽默感,相較於學 校的課業比較喜歡自己有興趣及非語言之事務(胡宗光、盧台華,2005),在學校 的學生組成,新住民子女其文化背景性質則較為接近這類型的學生(洪儷瑜,2001;

施乃華,2013),正如上述研究所述文化殊異性較高的學生他們具有較優異的想像 力、幽默感,而幽默感在與創造力相關研究的探討結果顯示,兩者呈現正相關(Edgar,

& Pryor, 2003),而國內學者亦有針對新住民子女其幽默感進行研究,研究結果新 住民子女的幽默態度優於本國籍子女(張紋瑛,2012),因此本研究將探討新住民 子女的創造力傾向,除了探討其創造力傾向是否優於本國籍子女外,同時亦比較國 籍間創造力傾向之差異。

相關文件